![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精品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19582/0-1694517792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精品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19582/0-16945177925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精品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19582/0-16945177925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精品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19582/0-16945177925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精品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19582/0-169451779257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精品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19582/0-169451779258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精品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19582/1-16945177934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精品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19582/1-16945177934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教案+精品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819582/1-16945177934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懂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词人的情志,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3.了解宋词流派,培养热爱诗词的情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导入新课 |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借一轮皎洁澄澈的明月抒发了他的乐观豁达,那么,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又会借这轮中秋明月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
|
二、资料助读
| 1.走近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合称“三苏”。苏轼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著有《东坡全集》等。 |
|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 1.自读 ①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这首词,注意以下字音字形。 丙辰(chén) 宫阙 (què) 不胜(shèng)寒 绮(qǐ)户 婵(chán) 娟 ②划分节拍,读出节奏 2.听读 听教师配乐范读或示范音频,进一步感受诗词情境。 3.译读 ①结合注释,独立理解诗意并质疑。 ②小组交流并释疑。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 1.朗读诗歌,读顺字音节奏 2.借助注释疏通大意 |
四、借助背景,了解小序 | 师:既然是中秋词,你觉得苏轼可能在词中写到什么呢? 预设 嫦娥 玉兔 吴刚伐桂…… 师:苏轼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词的呢? 课件出示: 苏轼与苏辙从小志同道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如乌台诗案后,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削夺官爵为哥哥赎罪。他们的书信往来非常频繁,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一百多首,而苏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达130首。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又被贬到杭州,这时苏辙在济南为官,苏轼为了离弟弟近一些,请求到密州出任。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苏辙已有七年不见。 师:大家看哪里暗示了这个背景? 预设:小序。 师:因此,小序的作用是什么呢? 预设:交代了写本词的时间与缘由。时间:丙辰中秋。作词缘由: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师:可见这是一首写在密州,思念亲人的作品,那我们朗读的语速就应该慢一些,深沉一些。(生再读) | 借助背景,探究小序言作用 |
五、悟诗歌内涵 | 1.师: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词人词作,我们得走进词人营造的意境中。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一说词人营造哪了几幅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预设 ①把酒问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②月下无眠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③起舞弄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④翘首祝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用这样的句式表达。 透过________这幅画面,我仿佛看到了词人东坡________ 预设①我透过“把酒问天”这幅画面,仿佛看到词人东坡一袭素衣,在皎洁的月光下,在习习秋风中,他愁眉不展,面露醉意,紧握酒杯,高举过顶,仰视苍穹,长叹道:“苍天啊!这轮明月究竟何时就开始朗照大地?真想知道那月宫之上,玉宇琼楼之间是否也是团圆的中秋之夜!好想,好想驾一缕清风,离开这充满纷争的人间,飞回九天仙界。可我又担心,那广寒宫的清冷,我又怎么禁受得住呢?(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追问:增添了哪些细节描写?(生点评,可再请学生完善对画面的描绘) 追问:这个画面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抓住“恐”体会词人既想要回到天上,又担忧不能承受天上的寒冷的矛盾心理) (生读,读出词人的矛盾心理) ②我透过“起舞弄影”这个画面,仿佛看到了词人东坡,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缓步前行。一阵秋风吹来,衣衫飘动,忽有飘然之感。回头看月光下的影子,再挥一挥衣袖,竟似善舞女子的飘飘水袖,轻盈无比,如梦似幻。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呢?在人间,我还有一个你;在人间我还有一个子由,在人间,还有我的一醉消千愁,留下吧!(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生读,读出词人对人间的喜爱和释怀) ③我透过“越夜难眠”这个画面,仿佛看到了词人东坡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只是呆呆地举杯凝视着那扰人清梦的月亮,叹息道:“(月儿)你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追问:从“转”“低”“照”三字可以看出,明月似一个有情人,脉脉含情地注视着无眠的“我”。“我”要问问月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为什么有此一问? 预设:作者好像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④我透过“翘首祝福”这幅画面,仿佛看到了词人东坡起身下榻步入后院立于石桌旁端起酒杯昂首意欲喝下,又见青天中的明月忽然想到此时此刻,子由也该在举头望月吧!虽然远隔干里但我们是可以共享这一轮美好的明月的,一丝笑颜浮上东坡脸颊。也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难有事事如意啊!再举杯,一饮而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回房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预设 矛盾——豁达——祝愿(积极乐观) 生再读,读出情感变化 师: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问候和祝福:尽管人间有离别,有缺憾,但生活在月光照耀下的世界,和天涯相隔的亲人共赏一轮明月,也是一种安慰。词人情感得以升华,熔古铸今,炼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表达出普天下所有人的心愿,引起千万人的情感共鸣,流传至今,堪称千古奇绝。 师小结:这首词以月为线索,抒发了对宇宙的思考,对亲人的思念,对人们的祝愿,词人的心情也由矛盾惆怅转为乐观、旷达。
| 生小组合作,通过添加细节描写,描绘画面,体会词人情感变化 |
六、悟诗魂之美 |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遭受“文字狱”的诗人,他因“乌台诗案”而人狱。此案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当时正值当权者推行变法之际,苏轼看到了变法对百姓的不利影响,极力反对变法。于是当权者指使御史台的官吏对苏轼写的诗断章取义、曲解附会,指控苏轼写诗文毁谤朝政,目的是置他于死地。苏轼蒙受不白之冤,被投人御史台的监狱。几经生死,终于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3.再读评价 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说评价如此之高的原因。 小结:苏轼一生经历曲曲折折:遭受排挤时“失意却充满希望”,获罪被贬时“无奈凄苦”,再到最后的“旷达释然”。千年之后,我们抬头望月间,依然能感受到他淡然旷达、澄明豁的超脱的人生境界。 | 由读诗文到读人,启发学生关于人生的思考 |
七、作业 | 以“遥望夜空,浮想联翩”开头,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200字左右 |
|
七、板书设计 |
|
|
初中人教部编版水调歌头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水调歌头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苏轼,讨论交流,水调歌头,中心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图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和月亮有关的诗词,月亮的魅力,寄托词人怎样情感,学习目标,温故知新明作者,探究--解析小序,有何作用,知人论世,句句揣摩赏月情,句句揣摩赏明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训练,同桌互译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