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01
    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02
    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3)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一文中说:“‘四书’,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库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对这个小地方化民成俗如此成功喜出望外,“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以前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子游的话是对的,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如《子罕》篇中出现了两句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一句为“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一句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是对于时间和生命流逝的哲思咏叹,后者则是对外境磨砺下的风骨彰显和生命韧性、君子人格的歌颂。正如钟嵘所说,“因物喻志,比也”。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本质上紧紧关联如何在生命里创造永恒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作为人的有限性,达成卓然和不朽。

    总体而言,《论语》的文学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对两千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这些情形,恰恰是因为《论语》真正体现了以“文”化人的力量。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材料二:

    读书其实从哪本书开始都可以。但是,要思。读书就是去思,读书是学习,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孔子不是告诉你必须如何如何,孔子的语气永远是:我是这么做的,这么想的,你看着办吧。《论语》不辩论,不结论,不指示,不居高临下“比你较为神圣”地“启蒙”。《论语》是讨论、陈述,是对思的启发,对经验的唤醒。读《论语》要思,要体会。真理在思的过程中敝开,就像在黑暗的洞穴里拢矿,忽然,痛出一颗宝石。

    正是那种课卓低调的语感,经验之思,之谈,令《论语》成为一部伟大的指示,千百年颇扑不破,故之四海而皆准。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世俗化的后现代氛围,解构,调视,怀疑一切,怎么都行,玩世不恭,“新就是好”,蔑视传统、经验已经成为常识。《论语》失位已经若干世纪,它本来是汉语的最高之书,现在随便就可以调倪、否定。孔老二、丧家犬,从一个数授的嘴里说出来,碹坤都不会打一下:

    《论语》在中单文明中,曾经有着崇高地位:“世衰道微,那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长》而乱臣贼子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崇高地位也令《论语》成为令人宣息的救条。所以音迅激愤地说:“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颠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频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竞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圆书。”(《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一个世纪过去,在读书上,“拿来主义”已经相当媚俗,看看中国的书架就知道。窃以为,“温故知新”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回到帝腊去找思想资源,越来越显得先锌起来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好处是,那种教条化的传统已经被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一切复零,从头开始”“怎么都行”“唯我独尊”摧毁,斯文扫地,烟消云散。《论语》的经典地位早已被解构,去蔽。“礼失而求诸野”,《论语》回到了“野”,可以像它刚刚说出来的时代那样去倾听,去拜读了。完全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颜渊、子路、闪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这个时代,可以读《论语》了。

    (摘编自于坚《可以读〈论语〉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论语·阳货》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场戏剧性对话,氛围由轻松到肃穆,塑造了真实亲切的孔于形象。

    B.《论语·子罕》篇以水流寄寓生命哲思,以松柏歌颂君子人格,借日常平实之物表达了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

    C.《论语》不作结论性的“指示”,却成为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及国民性格的“指示”,彰显了以“文”化人的魅力。

    D.《论语》“温故而知新”一说,与西方文艺复兴汲取古希腊文化养料有相似之处,二者均秉持“拿来主义”的原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材料一中,以“氛围感”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地表达了对《论语》深刻思想性的肯定,

    B.材料二中,针对《论语》这一经典被随意调侃、否定的现状,作者以口语化的文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不满之意。

    C.材料二以随笔式的语言,论及《论语》成为经典、经历失位、回归生活语境的过程,看似零散琐碎,实则脉络清晰。

    D.两则材料都力图拉近《论语》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距离,从不同角度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对传统经典进行创新性阅读。

    3、下列选项与材料二的立场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3)

    A.《几何原本》是欧氏几何的奠基之作,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张卜天根据数学史家希思的英译本,将其翻译为中文。

    B.《史记》涉及许多历史材料,但司马迁并没有照搬史料,而是采用汉朝的语言讲述历史,并于其中渗透自己对文献的当代理解。

    C.在公祭孔子大典上,两百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儒生分列曲阜尼山孔庙道路两侧,朗诵《论语》,展现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

    D.河南卫视播出了端午特别节目《洛神水赋》,片中“洛神”绝美登场,娉婷袅娜,衣袂翩跹,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的神韵。

    4、关于读《论语》等"中国书"这一话题,鲁迅与于坚的观点是否存在矛盾?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

    5、在传统经典作品研习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需要完成《论语》导读资料的撰写任务,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为该导读列出要点。(4)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八月的乡村(节选)

    萧军

    在茂草间,人可以听到诸多种的声音和谐地随伴着夜,广茫地爬行。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人们的脚步也开始松弛。

    为着便利任是某个时间全可射击,步枪并不拘泥,任便每人取着合适的准备姿势。他们中有小红脸、崔长胜等抗日农民;有旧军队出生的刘大个;还有青年学生萧明。

    每人的子弹袋全变得空虚了!病蛇般的软垂在人们的胁下,随着人们的脚步在动荡。

    “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

    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跨过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

    “这又是牺牲了两个弟兄!”萧明底眼睛有点蒙胧——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

    老年的崔长胜说:“我呢!只要一看到萧同志说过的‘新世界’,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就甘心啦!——萧同志,你说的那样好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

    在阴夜里,萧明走在六个人的前头。为的不要使大家跑错了路,眼睛常常要睁大着,这样工夫一久,那会发生很不好受的胀痛!汗又开始在前额和身体各部分心流。他实在自己也估计不出“新世界”究竞诞生在那一天。不过他知道“这是一定的”,新的世界一定会来到的。

    “一定的吗?萧同志?啊——”

    “一定的——”

    下了这个山坡,由两山中间鞍部又向右面折下去,底下又是一带长谷——

    “同志们,出了这个谷口,再过一条河,对面在几个山怀抱里的那个堡子,就是王家堡子——出了这个山口子,就能看到一座炮台,炮台上面一定有红旗,如果他们在那里一他们一定有人在这里等候我们……"

    这是一种希望!队尾的李三弟竞唱起歌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

    起来!全世界的罪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旧世界……

    一刻全为这歌声感动得合唱起来。老人崔长胜流着泪。

    感动地舒展着脸上的皱纹。“萧同志,有工夫你一定也要教教我!我不是也应该唱唱吗?这是再好没有的歌啊!

    “好,现在我就教给你,——来!先唱第一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就如军队行军,或是出操时候唱歌一样,萧明唱一句,崔长胜和别的人们复诵一句。一刻是整齐了!加上山谷的回应。——啊!这是一片轰鸣!这轰鸣一直是由山谷里倾泻出来,向着对面山头上有红旗飘动的方向,广漠地飞扑过去……

    田野上,高粱红着穗头,在太阳下面没有摇曳。东北乡下,收割的日子虽然一天迫近一天,今年却不被人们怎样重视。村子里少壮的农民,更是不注意到这些。镰刀在房檐下的刀挂上生着锈……所有的什么也没准备。全是迫切的掮着自己的枪巡逻呀,守望呀……在被指定的地方。有的时候偶然聚在一起,他们也会谈论由队部那里听到的,是一向由他们祖先也没听到过的一些新的话,新的故事。在他们谁也不肯显示自己不聪明;全要显示自己是英勇的,没有一点胆怯或怜悯来杀一个日本兵,更是杀日本军官。

    “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凶!我们的老婆,孩子,爸,妈,还不是教那些王八羔子们,白用刺刀给捅了?——司令那家伙真是条汉子,真可以。”

    “听说,这七个人……原先是九个,半路上‘过去’两个,萧明原先就是我们的人那不能算数的。”

    “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吃苦,没白念书。”

    正午的太阳,火一般燃烧在人的头顶上。除开烟蝈在叫得特别响亮以外,再也听不到虫子的吟鸣,猪和小猪仔在村头的泥沼里洗浴,狗的舌头软垂到嘴外,喘息在每个地方的墙荫,任狗蜗的叮咬,它也不再去驱逐。孩子们脱光了身子,肚子鼓着,趁了大人睡下的时候,偷了园子的黄瓜在大嘴啃吃着。

    这好像几百年前太平的乡村。鸡鸣的声音,徐徐起来,又徐徐地落下去,好沉静的午天啊!

    三天以后,王家堡子成了废墟。

    弹窝在每处显着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屋顶开了不规则的天窗,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死在炕底下的尸骸。小孩的头颅随便滚在天井中。

    没有死尽的狗,尾巴垂下沿着墙根跑,寻食着孩子或是大人们的尸身。到午间再也听不到山羊们带着颤动的鸣叫,也没有了一只雄鸡,麻雀子们很寂寞地飞到这里又飞到那里。

    (选自《“奴隶”丛书》,1934年,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本文写了萧明领导的小分队奔向王家堡子的艰苦历程,萧明虽然悲伤疲乏,但坚定勇敢、身先士卒、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B.队伍下了山坡继续行军,他们期望在王家堡能见到红旗。红旗,是斗争方向的象征,她给困难中的战士带来力量和鼓舞。

    C.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D.队伍统一了思想,一往无前地高举红旗高唱《国际歌》奔向革命的主流大军,这歌声给人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小说在突出描写人物抗击侵略者的战斗精神的同时,也写出了抗日队员们复杂矛盾的心态和各种不同的性格。

    B.小说具有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雄浑遒劲,质朴刚健,充满了英雄主义的音调,读来令人感奋。

    C.小说描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的成长,着重描写战斗者的群像,人物的性格在行军、战斗、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展现。

    D.这篇小说描绘了八月东北乡村宁静的画面,语言华丽,渗透着憎恨日本侵略者、热爱东北故土、热爱浴血抗争中的人民战士的情感。

    8.小说是如何塑造萧明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9.小说结尾并未详细交代战斗过程,而是着力描绘废墟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古代诗文阅读(37)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二十四年春,穆叔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  宣子曰:“昔匀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减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枋,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平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节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停顿处的字母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3)

    A于身矣BC不施D于事E不见F|GH亦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如,意思是“去”,与《<论语〉十二章》中“如其礼乐”中的“如”意思不同。

    B.废,意思是“废弃、停止”,与成语“废寝忘食”中的“废”字意思相同。

    C.所以,意思是“……的原因”,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中“所以”含义不同。

    D.诗书,指《诗经》《尚书》,与《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范宣子认为句之祖世代不绝,可谓不朽,而穆叔则不赞同,认为这只能算世禄,不能算不朽。

    B.穆叔认为保姓受氏,守护宗庙,祭祀不绝,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是“禄之大者”。

    C.在欧阳修看来,虽然圣贤与草木鸟兽一样,终究化为腐朽,但是圣贤的德、功、言将会不朽。

    D.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4)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4)

    14.穆叔与欧阳修对“不朽”的认识有哪些相同之处?(3)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注】杜牧

    有客谁人肯夜过,独怜风景奈愁何。边鸿怨处迷霜久,庭树空来见月多。

    故国杳无千里信,采弦时伴一声歌。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望白河。

    【注】公元842年,杜牧因受权贵排挤,外放黄州。这首诗是他在黄州任上所写。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诗歌开篇说有谁愿意虚度此良辰,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以及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

    B.“独怜”承接上句,面对眼前的秋夜之景,诗人孑然一身,生出万般愁绪,却始终无法排遣。

    C.颔联以“边鸿”“庭树”""等意象营造清冷空阔的意境,“迷霜久”暗示诗人贬谪此地多时。

    D.本诗语言含蓄精炼,如“千里”写路途遥远,乡心难达;“一声”以少写多,状乐声余韵无穷。

    16.这首诗歌尾联以景物作结,请赏析其妙处。(6)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身修除了需要“格物”“致知”两个步骤之外,另外两个步骤是“     ”。(2)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            ,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松懈。

    (3)《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                   ”。

    三、课内文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20)

    1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A.质胜文则                 野:粗野、鄙俗

    B.虑而后能                 得:心得,收获

    C.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D.故有道者不               处:为,做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例句:先其心

    A.思齐焉   B.明德     C.者也   D.其意

    2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A.当察乱何自起                        B.加之以师旅

    C.有时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D.自知者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11)

    古代汉语(特指书面语)最大的特点就是   ,用它写作诗歌和散文,可以达到回味无穷的境界。音韵和谐、言不尽意的唐诗宋词作为世界上最精致的诗品享有“古汉语之花”的美誉。同样是写风雪夜归,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只用了二十个音节就已完备,美国弗罗斯特的《雷夜林边小驻》却用了一百零八个音节。虽然它们都达到了     的艺术境界,但是谁更精炼,更上口,也是一目了然。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巨星璀璨代不乏人,难道不是跟古代汉语的这个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吗?

    但是古代汉语也有明显的短板,它不太适合严密的逻辑论证,在科学原理的表述方面,也有些      。例如"圈,一中同长也",很难让刚刚启蒙的孩子理解“中”指圆心,“长”指半径的长度。民间当然不会用古代汉语这种交际工具,它不仅会抑制理论科学的发展,也会叫三百六十行的师傅们无法授徒,他们得用各自时期的白话—一要知道,中国古代理论科学虽无法与古希腊罗马相比,但在各种工艺上,却长期领先。这仿佛是一种悖论,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白两种语言环境作用的结采。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四、写作(60)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论语>十二章》中,提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老子〉八章》中说“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训俭示康》中说“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古代圣贤的智慧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

    现在的中学校园,沉溺于物质享受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学校将组织一次“做生活的减法"的征文活动,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学生李华的身份给你的好朋友王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书信,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相关试卷

    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