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4群落及其演替
展开课后定时检测案34 群落及其演替
[基础巩固练]——学业水平一、二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1.[海南卷]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2.[经典高考]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3.[海南卷]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4.[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5.如图为某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淡水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图示,多边形的宽度为不同深度处的相对个体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该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于池塘较深的部位
C.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构成群落
D.影响该浮游动物昼夜移动的因素可能有温度和溶氧量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Ⅰ)
6.[江苏卷]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7.[2020·海南卷]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8.下列不可能发生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某一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发生变化
C.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优势物种无种内斗争现象,劣势物种种内竞争明显
9.(不定项)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可使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乔木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原始合作、捕食、种间竞争、互利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提能强化练]——学业水平三、四
10.若将某森林中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灰桦”,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化结果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种间竞争中被逐渐取代
C.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
D.更换树种改变了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
11.[2023·辽宁高三模拟]矿山开发后留下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经生态修复,这些矿山的“疤痕”可变成焕然新生的景观。在生态修复中,矿坑岩壁的绿化是最大的难题,如图为矿山岩壁绿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岩壁绿化中设置的种植穴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B.经改造过的矿坑生物群落发生的变化属于初生演替
C.矿坑绿化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在增加
D.垂吊植物、攀援植物、灌木的不同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2.(不定项)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不同
B.相同群落发生的演替,演变后形成的群落类型相同
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
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
13.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C.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
[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
14.[2023·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二诊]生物量是指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某一时刻现存的有机物总量(一般用干重代表),森林群落的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优劣和功能高低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和稳定性的综合体现。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 。与砍伐后正在恢复的次生林群落相比,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动物的物种数目更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中植被生物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样方法,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准确,在布设样方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我国大部分森林群落的总生物量在每年夏季出现高峰,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泥石流使某原始林群落遭到破坏,经过长期的演替逐渐形成新的恢复群落,但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仍然很低,植被生物量不易恢复的限制因素主要是 。请你提出一条促进这种恢复林快速增加植被生物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植被恢复是遏制退化以及促使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素和有效途径。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地,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不同退耕时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退耕时间(年) | 1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物种多样性指数 | 1.41 | 1.75 | 2.46 | 3.04 | 1.36 | 1.27 | 1.18 | 1.36 |
(1)调查该退耕地植物 情况,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具有这种特征的意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退耕地最终演替至相对稳定阶段主要由 (写出两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决定。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退耕初期1~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退耕15~20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定时检测案34
1.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无机环境。
答案:D
2.解析:田鼠与杂草之间是捕食关系;豌豆和杂草的生长都需要光、无机盐、水分及二氧化碳等,因此二者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豌豆与其根中的根瘤菌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细菌与其细胞内的噬菌体之间为寄生关系。
答案:B
3.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不利,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错误。
答案:D
4.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种间竞争就越激烈,对资源的利用就越不充分,C错误;两只雄孔雀是同一物种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不能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D错误。
答案:A
5.解析:该种浮游动物在池塘的不同深度分布不同,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该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于池塘较浅的部位,B错误;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C错误;在子夜黑暗环境中,浮游动物主要分布在池塘较浅的部位,中午光照强、温度高时,浮游动物主要分布在池塘中层或较深的部位,由此推测浮游动物的移动可能与温度和溶氧量有关,D正确。
答案:D
6.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在三个阶段中,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其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答案:D
7.解析:多年生草本因为在争夺阳光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因此多年生草本替代了一年生草本,A正确;灌木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拥有更为复杂的垂直结构,B正确;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亚灌木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更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该沙地演替最后主要为多年生灌木,因为根系发达,有很好的抗风能力和吸水能力,更适合在沙地生存,D正确。
答案:C
8.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随着演替过程中新物种的迁入或原物种的消失,位于较高营养级的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次生演替发生于存在原有土壤条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因此演替过程较为迅速,所需时间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较大,内部也存在种内竞争。
答案:D
9.解析: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此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乔木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A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从而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在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C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原始合作、种间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D错误。
答案:BCD
10.解析: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灰桦所占的百分比由100%逐渐降低为1%,即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种间竞争中被逐渐取代;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更换前和更换后比较,更换树种并没有改变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
答案:B
11.解析:与矿坑岩壁相比,岩壁绿化中设置的种植穴有较为适宜的土壤和气体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A正确;经改造过后的矿坑具备土壤和植被条件,演替的起始条件不是零,故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矿坑绿化过程中,由于条件较为恶劣,只有适宜该条件的生物能存活,故并非生物的种类和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在增加,C错误;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据图可知,垂吊植物、攀援植物、灌木的不同分布属于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分布,故不属于垂直结构,D错误。
答案:A
12.解析:乱石窑裸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形分析可知,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了不同方向的演替;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小于阔叶林群落;无论是乱石窑裸地→……→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初生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都是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
答案:AD
13.解析:分析图形可知,从2015年到2017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A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B正确;过度放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因此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C正确;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高寒草甸,但该地区群落会发生演替,D错误。
答案:D
14.解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与砍伐后正在恢复的次生林群落相比,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动物的物种数目更多,因为原始林群落植物丰富度高且群落空间结构复杂,可为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即原始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物种数量均较高。(2)森林中植被生物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样方法,在使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且取样的面积大小要合适,数量也合适,一般来讲草本植物调查时的样方大小为1m2,灌木和乔木需要的样方面积要大。我国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积累多,因此我国大部分森林群落的总生物量在每年夏季出现高峰。(3)泥石流使某原始林群落遭到破坏,经过长期的演替逐渐形成新的恢复群落,但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仍然很低,说明泥石流导致土壤流失严重,因此会导致植被生物量不易恢复,因为土壤条件是植被生长的基础。为了加快植被恢复的进程,需要创设土壤条件,同时也需要选择适合在当地条件下种植的植物或其他的微生物(改良土壤)等,具体的措施为种植适合本地土壤条件的植物;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引入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状况等。
答案:(1)物种丰富度 原始林群落植物丰富度高且群落空间结构复杂,可为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 (2)随机取样;样方面积大小合适;样方数量适宜 气温高、光照强,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积累多 (3)土壤条件 种植适合本地土壤条件的植物;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引入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状况等
15.解析:(1)群落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故调查该退耕地植物不同物种的分层情况,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还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退耕地最终演替至相对稳定阶段主要由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决定。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大直至稳定。(3)据表格数据可知,退耕初期1~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退耕15~20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主要是由于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种间竞争中被取代。
答案:(1)不同物种的分层 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气候、土壤 逐渐增大直至稳定 (3)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种间竞争中被取代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8酶与ATP: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8酶与ATP,共7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9细胞呼吸: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9细胞呼吸,共7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28神经调节: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28神经调节,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