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林斤澜曾评价刘庆邦的小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3.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李纨相信理,秦可卿沉醉于情,王熙凤痴迷于权力和财富,薛宝钗关心的是仕途经济,史湘云想把握当下的美好,妙玉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林黛玉执着于纯粹的情感。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当然,毁灭之后,作者仍然提供了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就是空门。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被视为觉悟的出口不过是另一种毁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姓的不可抗拒,无论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还是杀死一双儿女的美狄亚,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
    《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整部小说描述的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哲学家牟宗三曾经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红楼梦》的悲剧,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但真正说来,人生见地之不同只是导致某些不幸发生的具体原因,贾政、王夫人、元春、王熙凤等的人生见地和林黛玉、贾宝玉不同,直接导致宝黛之间的爱情无法得到亲人们的祝福。贾府主人们优先考虑的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延续,而不是两个年轻人的感受。
    坚固的权力和财富等足以压倒一切柔软的东西,让有情之天下无法充分地实现出来。但根本说来,这种悲剧的核心是通过无常的变化呈现一切美好事物的稍纵即逝,以揭示生命、世界和价值的虚无本性。
    《红楼梦》在真假有无的追问中把幻灭感渲染到极致。对“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越是执着,“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带来的心灵冲击就越强烈。“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由入世而离尘,是主人公贾宝玉的生命轨迹,也是无常和虚无的展开之所。
    刻骨铭心的木石前盟、波澜壮阔的情感冲突、悲欢离合的往复循环、生离死别的亲历旁观,宝玉一直感受着这个爱他、也被他所爱的世界,不断感受着爱在这个复杂世界的纠结和无奈。这个世界像一个巨大的网络,处在中心的宝玉被来自各个方向的力量撕扯着。他无法阻止任何不幸事情的发生,更谈不上对这个世界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改变。被无力感笼罩着的宝玉,对这个世界从热爱和执着变为失望和绝望。而在这种绝望中,宝玉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觉悟到世界虚无本性的自己,这个自己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出来,不是如姽婳将军林四娘那样和这个世界的直接抗争,而是告别:觉悟到虚无的宝玉和贾府的告别,和自己“宝玉”身份的告别。告别也是一种抗争,是选择另外一种人生,这也是宝玉唯一能够自主选择的人生。在经历了世间的种种纷扰之后,炽热而跃动的心渐渐冷寂,宝玉只想在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下做一块无用的石头。
    但是人的伟大在于可以通过思想创造一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的世界。在虚无的废墟和荒漠之上,美好的东西获得了一个更坚固的根基。这个坚固根基的核心是矛盾和紧张,在入世和离尘之间、在相信和怀疑之间、在真假有无之间。《红楼梦》帮我们清理了地基,矗立起什么,取决于我们自己。
    我一直相信,任何一种思考都通向一个更好的世界,其中有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有更适合保证这些美好事物存在的环境。作为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精神性的存在,人们深知这个世界永远无法完美,悲剧、残缺和遗憾无处不在,但对于它们的理解和接受就足以让我们更加强大,也更有力量去追求那些值得追求的东西。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描述的毁灭是一种彻底的毁灭,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都毁灭了,在某种意义上,最后的出口也是一种毁灭。
    B. 最早的古希腊悲剧中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决定了人物命运,而莎士比亚作品中人性和社会的矛盾导致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C. 贾宝玉对这个世界由热爱和执着变为失望和绝望的生命轨迹,突出体现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D. 绝望让宝玉悟到世界的虚无本性,这时的他充满力量,从而与这个世界进行了直接抗争即告别贾府和自己的身份。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建立在相信某些价值基础之上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所以真正的悲剧即价值的毁灭。
    B. 悲剧的崇高来自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人对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以及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
    C. 《红楼梦》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无常变化,揭示了生命、世界和价值的虚无本性,可见其思想是消极的。
    D. 任何一种思考都通向一个更好的世界,这是思想具有创造性的体现,也是人的伟大之处。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悲剧深入到人物的心灵世界,在人物内心自审中揭示悲剧永恒的精神意义。
    B. 悲剧让观众在观赏中审视自我与世界的矛盾冲突,从而提升对世界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C. 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庄严,在黑暗中见光彩。
    D. 悲剧中的人物命运往往是悲壮与无奈的,但是他们始终不曾屈服,这感召我们不屈不挠。
    4. 从《红楼梦》中选取一个人物,结合文本分析其人生悲剧形成的原因。
    5. 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这一观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 D 2. C 3. A
    4. 贾宝玉:
    ①人生见地不同:贾府主人们关心的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延续,对贾宝玉寄予厚望;而贾宝玉力图挣脱家庭强加于他的名缰利锁,不愿走“仕途经济之路”,直接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②兴亡盛衰无常:贾宝玉生活在贾府由盛而衰的时期,不仅经历了家族的没落,也亲历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林黛玉:
    ①人生见地不同:贾府主人们关心的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延续,而林黛玉不仅自己追求纯粹的爱情,而且鼓励宝玉“离经叛道”,直接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
    ②兴亡盛衰无常:林黛玉家道中落、父母早亡、自身多病又寄人篱下,种种人生境遇让敏感自尊的黛玉始终处于自卑自怜中,导致其香消玉殒的悲剧结局。
    5. ①首先引用鲁迅的话阐释悲剧内涵,并分析《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的原因;
    ②然后结合西方戏剧具体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核心是无常和虚无;
    ③最后指出《红楼梦》的虚无帮读者清理了地基,从而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直接抗争”错误。从原文“被无力感笼罩着的宝玉,对这个世界从热爱和执着变为失望和绝望。而在这种绝望中,宝玉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觉悟到世界虚无本性的自己,这个自己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出来,不是如姽婳将军林四娘那样和这个世界的直接抗争,而是告别”来看,宝玉并没有“和这个世界的直接抗争”,而是选择“告别”。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可见其思想是消极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虚无的废墟和荒漠之上,美好的东西获得了一个更坚固的根基。这个坚固根基的核心是矛盾和紧张,在入世和离尘之间、在相信和怀疑之间、在真假有无之间。《红楼梦》帮我们清理了地基,矗立起什么,取决于我们自己”,可见无法得出“其思想是消极的”的结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只是强调了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与最后一段观点不符。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贾宝玉:
    人生见地不同:由“贾府主人们优先考虑的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延续,而不是两个年轻人的感受”可知,贾府主人们关心的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延续,对贾宝玉寄予厚望;而贾宝玉力图挣脱家庭强加于他的名缰利锁,要做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不愿走“仕途经济之路”,直接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兴亡盛衰无常:由原著可知,贾宝玉生活在贾府由盛而衰的时期,他是最后一个有可能,也有条件实现金榜题名、家族振兴的人物。他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贾政也正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设计和塑造宝玉的,但是,他不仅经历了家族的没落,也亲历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林黛玉:
    人生见地不同:由“贾府主人们优先考虑的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延续,而不是两个年轻人的感受”可知,贾府主人们关心的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延续,而林黛玉不仅自己追求纯粹的爱情,而且鼓励宝玉“离经叛道”,直接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
    兴亡盛衰无常:由原著可知,林黛玉有咏絮才能还有官宦世家的身份背景,但不幸的是父母早亡、家道中落,最终不得不寄人篱下,种种人生境遇让敏感自尊的黛玉始终处于自卑自怜中,导致其香消玉殒的悲剧结局。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当然,毁灭之后,作者仍然提供了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就是空门。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被视为觉悟的出口不过是另一种毁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可知,首先引用鲁迅的话阐释悲剧内涵,并分析《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的原因;
    由“《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整部小说描述的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坚固的权力和财富等足以压倒一切柔软的东西,让有情之天下无法充分地实现出来。但根本说来,这种悲剧的核心是通过无常的变化呈现一切美好事物的稍纵即逝,以揭示生命、世界和价值的虚无本性”可知,然后结合西方戏剧具体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核心是无常和虚无;
    由“但是人伟大在于可以通过思想创造一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的世界。在虚无的废墟和荒漠之上,美好的东西获得了一个更坚固的根基。这个坚固根基的核心是矛盾和紧张,在入世和离尘之间、在相信和怀疑之间、在真假有无之间。《红楼梦》帮我们清理了地基,矗立起什么,取决于我们自己”可知,最后指出《红楼梦》的虚无帮读者清理了地基,从而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汤面
    刘庆邦
    原煤从井下提到装煤楼上,需要先过一遍用钢丝网做成的振动筛。一踏上振动筛,碎煤漏下去了,筛子上留下的都是块煤。这是选煤的第一道工序,叫筛选。选煤的第二道工序是手选。进行手选的都是一些女工,她们分站在不停运行的皮带运输机两侧,负责把混杂在煤块里的个别矸石拣出来。矸石黑头黑脸,表面像煤,实质不是煤,是石头。一块矸石坏一车煤,只有把矸石拣出来,才能保证煤质的纯净。
    向秀玉就是一位在装煤楼拣矸石的女工。①向秀玉的目光是锐利的,对矸石零容忍,伪装再好的矸石都别想逃过她的目光。向秀玉上的是白天班,早上8点上班,到下午4点才能下班。皮带连续运转,向秀玉对拣矸石在意,对吃饭不是很在意,有空就吃一口,没空就不吃。
    女儿喜莲在矿上的学校上小学三年级,中午只能一个人回家吃饭。有一天,向秀玉因上班走得匆忙,忘了给女儿留饭,她愧疚坏了。第二天,向秀玉做出了一个决定,每天给女儿3块钱,让女儿到矿街上的小饭店里买饭吃。她向女儿建议,杨旗阿姨做的清汤面味道很好,也热乎,一碗清汤面的价钱正好是3块钱。
    杨阿姨开的清汤面馆离生活区很近。杨阿姨一见喜莲,样子有些欣喜,说:“这不是喜莲嘛,我的孩子!②你妈那个小抠儿,怎么舍得给你钱让你出来买饭吃呢!”
    杨阿姨把做好的一碗面端到喜莲面前的小桌上,对喜莲说:“汤热,慢慢吃,别烫着。”一碗清汤面,把喜莲吃得汗津津的,小脸儿都红了。
    吃完了面,喜莲付给杨阿姨钱时,不料杨阿姨说:“钱你自己留着吧,可以买本买笔。”
    妈妈下班回到家,喜莲一见到妈妈,就把杨阿姨不收她饭钱的事对妈妈说了。向秀玉心里一沉,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自从孩子的爸爸在井下的瓦斯爆炸中遇难后,周围的人对她和她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中秋节还没到,张师傅就给她们家送来了一盒月饼。秋风刚凉一点,王奶奶就给喜莲送来了一件布衫和一条裤子。矿上为了照顾她们家的生活,就在装煤楼上给她安排了一份拣矸石的活儿,每个月可以挣1000多块钱。可是,下雨还水,播种还苗,哪有吃饭不花钱的道理呢!向秀玉又拿出3块钱,和上次给的钱加在一起是6块,口气严肃地对女儿说:“你爸虽说不在了,但国家给你发的有抚恤金,妈妈也挣着一份工资,咱们家的生活不会有问题。你不能太面,给杨阿姨交钱时态度要坚决一些,你就说,杨阿姨,你不收我的钱,我以后就不来你这儿吃饭了!”
    第二天下午,向秀玉下班回到家,喜莲一见她就哭了。向秀玉一听就知道,喜莲又没有把钱交出去,她说:“好了,别哭了,小孩子总是拗不过大人,这事儿也不能全怪你。擦擦泪,写作业去吧,我去找你杨阿姨。”
    去找杨旗之前,③向秀玉重新梳了头,洗了脸,换上了一件白色的外套。她每天下班后,她都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她得把责任接过来,把这个家支撑起来。丈夫走了,她的心气儿不能散,更不能丢,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笑着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杨旗一见向秀玉掏钱就急眼了,她说:“咱两个,你是谁,我是谁?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自家孩子在这里吃碗面条,我让孩子花钱,我还有一点人心吗!别的我不说,谁让咱姐妹是一样的命呢!”
    当着饭馆那么多人,向秀玉没让杨姐说下去。④杨姐的丈夫和向秀玉的丈夫是同一场事故遇难的,那场事故死了80多人。向秀玉硬起心肠,把钱放在杨姐面前的灶台上,说:“杨姐,你要是收下,我明天还让孩子来你这里吃饭,你要是不收,我再也不会让孩子到你这里吃饭了。”
    杨旗只得妥协,说:“好好好,这个钱我收下。明天一定还让孩子过来吃饭啊。我这个妹子哟,真是个一根筋哪!”
    喜莲再去清汤面馆吃饭时,杨阿姨没有拒绝收她的钱。但是晚上喜莲对妈妈说:“杨阿姨在面条碗里给我卧了一个荷包蛋。”
    妈妈问:“你吃了吗?”
    喜莲说:“我没吃。别人碗里都没有荷包蛋,只有我自己碗里有荷包蛋,我不能吃。”
    妈妈有些感动,说:“喜莲真懂事,真是我的好孩子。”
    喜莲提出,她明天中午不去杨阿姨的面馆吃饭了,她一去吃饭,杨阿姨老是看着她。妈妈同意了。
    一天晚上,杨旗找到向秀玉家里来了,她进门就说:“秀玉,我错了,你骂我吧!”
    向秀玉说:“没什么,孩子不过是想换换口味。就算你做的清汤面再好吃,孩子也不能天天中午吃面条吧。”
    杨旗说:“还是让孩子到我那里吃饭吧,我不少收孩子一分钱还不行吗,我再也不给孩子碗里打鸡蛋了还不行吗!孩子再不去我那里吃饭,说不定哪一天我的面馆就停办了。”
    向秀玉问:“这话怎么说的,有谁为难你了吗?”
    杨旗说:“不是有谁为难我,是人家对我太好了,我有点受不了。”杨旗随口举了几个例子。有一个人吃了一碗面,给了她10块钱。她正低头在钱盒里给人家找钱,人家摆摆手就走了,喊都喊不回来。还有一个人吃了一碗面,一下给了她100块钱。现在她才明白了,那么多人到她的面馆吃饭,不是因为清汤面有多好吃,是矿上的人在抬她的生意。杨旗说:“再这样下去,我得欠矿上的那些弟兄们多少情啊!”
    向秀玉没有说话,她一手捂嘴,转过脸去,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清汤面为线索,将向秀玉和杨旗两个家庭连接起来,表现人世间的温暖情意,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
    B. 杨旗不收喜莲的饭钱,向秀玉明白她这是和张师傅等人一样,在喜莲爸爸遇难后对自己家庭的特殊照顾。
    C. 面条碗里的荷包蛋是杨旗的一份心意,但这不经意的举动挫伤了喜莲的自尊,母女俩决定去别处吃午饭。
    D. 结尾杨旗的话让向秀玉内心受到触动而落泪,两个人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同时被周围人的关心感动着。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向秀玉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B. 句子②杨旗用“小抠儿”形容向秀玉,指责她养育女儿方面过分俭省。
    C. 句子③连用几个动词描写向秀玉用心打扮,表现她遭遇变故依然坚强。
    D. 句子④在行文中插叙两个家庭的不幸遭遇,交代这个感人故事的背景。
    8. 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9. 林斤澜曾评价刘庆邦的小说:“来自平民,出自平常,贵在平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6. C 7. B
    8. ①介绍煤矿拣矸石工作的特点和意义,写出这一工作的重要和忙碌;
    ②引出下文对向秀玉拣矸石工作情况的详细叙述以及她让女儿外出吃午饭的情节。
    9. ①来自平民:取材于平凡的劳动者,讲述的是普通煤矿工人的生活故事,贴近民情;
    ②出自平常: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而是着眼于生活中的寻常小事;
    ③贵在平实:没有优美动人的文笔,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普通劳动者的真实生活,表现平凡人的坚韧和人间大爱。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挫伤了喜莲的自尊”错。喜莲是因为杨旗也是矿难职工的家属,生活都不容易,不忍心接受她的好意。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含义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B.“指责她养育女儿方面过分俭省”错。“小抠儿”指的是向秀玉生活节俭,有开玩笑的意味,没有指责她养育女儿方面过分俭省的意思。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
    由“矸石黑头黑脸,表面像煤,实质不是煤,是石头。一块矸石坏一车煤,只有把矸石拣出来,才能保证煤质的纯净”可知,介绍煤矿拣矸石工作的特点和意义,写出这一工作的重要和忙碌;
    由“向秀玉就是一位在装煤楼拣矸石的女工。向秀玉的目光是锐利的,对矸石零容忍,伪装再好的矸石都别想逃过她的目光。向秀玉上的是白天班,早上8点上班,到下午4点才能下班”“女儿喜莲在矿上的学校上小学三年级,中午只能一个人回家吃饭。有一天,向秀玉因上班走得匆忙,忘了给女儿留饭,她愧疚坏了。第二天,向秀玉做出了一个决定,每天给女儿3块钱,让女儿到矿街上的小饭店里买饭吃”可知,引出下文对向秀玉拣矸石工作情况的详细叙述以及她让女儿外出吃午饭的情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体裁特征的能力。
    来自平民:
    由“向秀玉就是一位在装煤楼拣矸石的女工”“杨姐的丈夫和向秀玉的丈夫是同一场事故遇难的”可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平凡的劳动者,讲述的是普通煤矿工人的生活故事,贴近民情。
    出自平常:
    由“第二天,向秀玉做出了一个决定,每天给女儿3块钱,让女儿到矿街上的小饭店里买饭吃。她向女儿建议,杨旗阿姨做的清汤面味道很好,也热乎,一碗清汤面的价钱正好是3块钱”“妈妈下班回到家,喜莲一见到妈妈,就把杨阿姨不收她饭钱的事对妈妈说了”“第二天下午,向秀玉下班回到家,喜莲一见她就哭了。向秀玉一听就知道,喜莲又没有把钱交出去”“喜莲再去清汤面馆吃饭时,杨阿姨没有拒绝收她的钱。但是晚上喜莲对妈妈说:‘杨阿姨在面条碗里给我卧了一个荷包蛋’”可知,小说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而是着眼于生活中的寻常小事,本文以清汤面为线索,将向秀玉和杨旗两个家庭连接起来,表现人世间的温暖情意,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
    贵在平实:
    由“杨旗说:‘不是有谁为难我,是人家对我太好了,我有点受不了’”“有一个人吃了一碗面,给了她10块钱。她正低头在钱盒里给人家找钱,人家摆摆手就走了,喊都喊不回来。还有一个人吃了一碗面,一下给了她100块钱。现在她才明白了,那么多人到她的面馆吃饭,不是因为清汤面有多好吃,是矿上的人在抬她的生意。杨旗说:‘再这样下去,我得欠矿上的那些弟兄们多少情啊!’”可知,小说没有优美动人的文笔,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普通劳动者的真实生活,表现平凡人的坚韧和人间大爱。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注】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注]王安石,字介甫。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独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贤D其失在于用心E太过F自信G太厚而已。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国,治理国家,“治”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中“治”含义不同。
    B. 使,连词,假使,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中“使”含义相同。
    C. 见教,指教我,此处“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中“见”用法相同。
    D. 苟且,文中指得过且过,没有长远的打算,与成语“苟且偷生”中的“苟且”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虽然对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但他仍认为王安石是一位了不起的贤士。
    B.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推行新法百害而无一利,只是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
    C. 材料二首先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他的几个方面,为下文有的放矢、逐一反驳树立了靶子。
    D. 材料二运用盘庚迁都的历史故事表明了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改变变法的决心,很有说服力。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也。
    (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4.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改变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道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简要阐释。
    【答案】10. CDF 11. C 12. B
    13. (1)他们用来养民的办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
    (2)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是认为正确而看不到值得反悔的地方的缘故。
    14. 原因是王安石认为古代圣贤的治国养民之道都是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
    “光独知其不然”,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C处断开;
    “介甫固大贤”,判断句,D处断开;
    “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句式对称,句意相关,F处断开。
    故在CDF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能力。
    A.正确。治理国家;安定太平。含义不同。句意:古来圣贤用来治国的方法/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到今天秦国仍太平、强大。
    B.正确。句意:假使他们真的是君子/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足以抵抗秦国。
    C.错误。教我;表示被动。句意:如今您来指教我的/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D.正确。句意: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将就着活下去,不顾将来的祸患。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百害而无一利”错。原文有“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可见不是没有一点利处。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用来……的办法;“轻”,减轻;“薄”,减少。
    (2)“度”,考虑;“动”,采取行动;“是”,认为正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分析可知,王安石认为古代圣贤的治国养民之道都是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当今天下十分厌恶您的人,他们对您毁谤、污蔑,所有的坏话都用上了。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古来圣贤用来治国的方法,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令其取得成功;他们用来养民的办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您认为这些都是迂腐儒生经常谈论的,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于是,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派三司经管而改由自己管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之士及通晓财利之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君子,就本来不应该讲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小人,则本来要刮尽人民的财富来满足皇上需要,又怎么能从愿呢?这样就知道三司条例司这一官署,是不当设置而设置了,又在官署中不按正常做法用人,有的人往往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都捋袖出臂,张目环顾。自夸自卖,争着进用,各自斗智斗巧,以改变祖宗旧有的法度,大概这样做获得的利不能弥补造成的害,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只不过是另出一番新意,用来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但它的危害已经够严重了。
    材料二:
    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陛下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金陵怀古
    王安石
    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黯然收。
    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度几秋。
    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
    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六朝古都的今昔巨变。
    B. 第三句描写草木茂盛的环境,意在表现春临古都的美丽。
    C. 第四句与首联照应,感叹世事变幻,悲凉之情溢于言表。
    D. 第六句运用借代手法,揭示了六代王朝更替的深层原因。
    16. “上尽重城更上楼”一句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此句写诗人登上了高高城楼,又上高楼。登楼凭眺,面对六朝古都的世事变幻,回顾历史的沧桑巨变,发出凄冷而深沉的慨叹。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描写草木茂盛的环境,意在表现春临古都的美丽”错。“烟浓草远望不尽”,描绘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不禁发出“物换星移度几秋”的世事变幻的慨叹。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上尽重城更上楼”,意思是说登上了高高城楼,又上高楼。诗中以南京作为历史沧桑的见证,对六朝豪华遗迹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历史给了南京太多的记忆和思考,因此多少文人骚客在这里凭吊今古,诗人登楼凭眺,面对如此江山,也发出许多凄冷而深沉的慨叹。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唐太宗,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赵两国的国君因为有长远的谋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燕国虽小却灭亡较晚。
    (3)“舟”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在唐诗宋词中,或借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用来描写美丽的景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将崇极天之峻 ②. 永保无疆之休 ③. 能守其土 ④. 义不赂秦 ⑤. 亲朋无一字 ⑥. 老病有孤舟(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峻,疆,赂,鹭,鉴。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的《石头记索隐》一书中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②1921年,小蔡元培25岁的胡适杜撰了《红楼梦考证》,③与蔡元培研究《红楼梦》的观点截然对立。④他毫不客气地把矛头对准了蔡元培,⑤说蔡元培的索隐是牵强附会,⑥认为蔡校长的研究走错了路。⑦胡适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为目的,⑧曾到处寻找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本书。
    就在胡适“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时,蔡元培也帮助胡适四处寻找此书,后来 A 。这次,胡适“得来全不费功夫”了。胡适根据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法。
    胡适驳斥蔡元培的学术观点,蔡元培 B ,而且还主动帮胡适找证据,蔡元培这种举动无异于“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却又恰恰彰显出他的雅量。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A为他借到了此书
    B不但没有严词反驳
    19. ①“一书中”修改为“一书”或“在出版的《石头记索隐》一书中”;
    ②“杜撰”修改为“撰写”或“发表”;
    ⑦删去“为目的”。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A空,由前文“就在胡适‘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时,蔡元培也帮助胡适四处寻找此书”可知,蔡元培帮胡适寻找《四松堂集》这本书;结合后文“这次,胡适‘得来全不费功夫’了”可知,这本书找到了,故可填写“为他借到了此书”之类的句子。
    B空,此处应是填写蔡元培对“胡适驳斥蔡元培的学术观点”的反应,结合后文“还主动帮胡适找证据,蔡元培这种举动无异于‘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却又恰恰彰显出他的雅量”可知,蔡元培没有批驳胡适的观点,故可填写“不但没有严词反驳”之类的句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偷换主语。原句“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的《石头记索隐》一书中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主语可以是“《石头记索隐》一书”,也可以是蔡元培,可删去“中”,让“《石头记索隐》一书”作主语;或者“出版的《石头记索隐》一书中”改为“在出版的《石头记索隐》一书中”。
    ②搭配不当。“杜撰”修改为“撰写”或“发表”;

    ⑦句式杂糅。删去“为目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足以令人( )了,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呼:哦!有这样蓝的天!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
    蓝天上聚散着白云,用一朵朵来做数量词,对昆明的云是再恰当不过了。天空中的云变化更是奇妙。这一处如山峰,层峦叠嶂,厚薄相接处似有溪流落下,那一处如树丛,老干傍着新枝;这一朵如花盆中鲜花怒放,那一朵如小船,正待扬帆起航。它们聚散无定,以小朵姿态出现总是疏密有致、潇洒自如;以大朵姿态出现则如堆绵,如积雪,很有气势。有时云不成朵,扯薄了,撕碎了,如同一幅抽象画。有时又几乎如木如石,建造起几座七宝楼台,转眼便又坍塌了。( ),乃是常事。云的变化,随天地而存,苍狗之叹,也随人而在。
    20.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下列句子中的“这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这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隆重的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
    B.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C. 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
    D. 我贪婪地阅读这样一类历险故事,其中讲述的是时间旅行者进入别的多维空间。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蓝得丰富、澄澈而光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20. 赞不绝口或赞叹不已
    变幻莫测 21. A
    22. ①原句是三个短句,反复出现“蓝”,强调了天空“蓝”;而改句是一个句子,只是简单地说明了天空“蓝”的特点。
    ②原句“慷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而改句没有。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后文“有这样蓝的天”可知,此处是对昆明蓝天的赞美,可填“赞不绝口”或“赞叹不已”。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
    第二空,此处总结云各种变化情况,可填“变幻莫测”。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和原文“这样”都表示程度。
    B.如此,代替某种情况。
    C.这样一类,特指某个类别。
    D.特指某个类别。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是三个短句,反复出现“蓝”,强调了天空的“蓝”;而改句“蓝得丰富、澄澈而光亮”是一个句子,只是简单地说明了天空“蓝”的特点,没有强调意味。
    原句“蓝得慷慨”中“慷慨”赋予天空以人的特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蓝得透彻无保留,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味和感染力;而改句没有。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类不断的探索创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探索创新的过程既充满了挑战,又饶有趣味,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也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提升人生的价值。广阔的未知世界,正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也说探索创新
    袁隆平说:“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袁公之言,道出了探索创新的精髓,社会要发展,必得靠探索创新,因为探索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历史前进的灵魂。探索创新是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必备素质。
    著名教授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但他沮丧地发现这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于是,他终于宣布取消了自己的假设,为此,物理学理论竟然停滞了几十年。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想竟因权威而受损。
    作为一名科学家,必须要尊重权威又不迷信权威;如果迷信这个,又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又害怕那个,那就永远也不能探索创新,到最后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盲目附和。
    探索创新,可为科技输入新血液,注入新活力,使得科技发达迅猛。
    国际计算机市场的竞争从来都是激烈的,一些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厂家纷纷开发研制自己的新产品,以求在竞争中扩大市场占有率;美国微软公司历时数年,耗资数百万美元,遂推出了计算机软件史上最令人瞩目的“视窗95”,软件一上市,就深受用户欢迎。以后每年都有升级产品问世,如今的“视窗98”早已占领市场,受到全世界计算机用户的欢迎。倘若不思探索创新,微软能推出“视窗95”么,能闯出今日格局么?
    探索创新也是商家之魂。
    “胜家”牌缝纫机是风靡世界的名牌产品,据统计,在1940年,世界每三部缝纫机中,就有两部是胜家的,然而到了1986年,胜家公司不得不沉痛宣布,再也不能生产“胜家”缝纫机了。原来,胜家公司在取得成功后,过分依赖传统产品,不注意探索创新,让产品更新换代,直至1985年,胜家出品的仍是19世纪设计的产品。与此同时,其他商家纷纷开发出新产品,如日本的“会说话”的缝纫机,英国的“音乐”缝纫机,瑞典的“电脑”缝纫机。
    胜家之败,败在了固步自封和过分依赖传统产品上,面对着对手的进步,而不思进取,最终被挤出市场,惨遭失败。
    是的,探索创新需要仁者的胸怀和智者的头脑,需要勇者的胆识和志者的坚韧,我们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自己的本事而自主同时创新,做各行业探索创新的领跑人,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李政道先生说:“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地进军,创造新天地。”这句话其实与袁公之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第一句表明观点,人类不断的探索创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接下来主要讲探索创新源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探索创新的过程有苦有乐,最后发出呼吁,让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
    从整个材料来看,主要的话题就是“探索创新”,整个材料主要讲它的作用及过程,因此说,写作要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我们的社会发展离不开探索创新,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阐明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也就是说,正是这些人们在不断的探索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此外,齐白石五易画风,郑板桥独创一体,这些也都是探索创新的典型。也就是说,无论哪个时期,哪个行业,都离不开探索创新。
    写作的时候,可以先表明观点:探索创新是发展的强劲动力。主体采用分论点的形式。分论点一,未知给予我们进取之心;分论点二,探索创新让我们探求更广阔的空间;分论点三,探索创新让我们勇于面对困难,勇敢向前。最后,再表明观点,照应开篇。
    立意:
    1.探索创新是前进的动力。
    2.探索创新引领我们创造新天地。
    相关试卷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