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滕州一中高一期末测试生物卷
一、选择题:
1. 新冠病毒和肺炎链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借助S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后侵入人体组织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者的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相同
B.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C. 新冠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D. 75%酒精可引起病毒和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之失去毒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故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不相同的,A错误;
B、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组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胞吞,B错误;
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器,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的核糖体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能够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
D、75%酒精可引起病毒和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使得毒株失去活性,D正确。
故选D。
2. 颜色反应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有重要应用。下列有关颜色反应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某种糖类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可确定其为葡萄糖
B. 台盼蓝将胚乳细胞染成蓝色,可判定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C.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需要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酒精可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反应呈黄绿色,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详解】A、某种糖类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可确定其是还原糖,但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A错误;
B、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内,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台盼蓝将胚乳细胞染成蓝色,可判定胚乳细胞是死细胞,B正确;
C、洋葱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细胞,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C错误;
D、酒精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现灰绿色,不能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反应,CO2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反应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故选B。
3. 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中提取出一种蛋白质,发现该物质是在种子的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促进淀粉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B. 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
C. 为探究温度对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进行实验时,需要考虑pH、酶溶液的浓度等无关变量的影响
D. 探究温度对该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选用双缩脲试剂作为鉴定试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中提取出一种蛋白质,发现该物质是在种子的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促进淀粉分解,说明该蛋白质能催化淀粉的分解,说明可能是淀粉酶,同时说明淀粉酶的合成在糊粉层细胞中完成。
【详解】A、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此时的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该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A正确;
B、该酶是大分子物质,从糊粉层细胞合成后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B正确;
C、为探究pH对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则实验中不同的pH是自变量,而酶活性是因变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酶溶液的浓度等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的处理为相同且适宜,C正确;
D、探究温度对该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无论该淀粉酶活性强弱,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因此不选用双缩脲试剂作为鉴定试剂,D错误。
故选D。
4.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素分子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
B. 糖类参与了对植物细胞和某些动物体的保护作用
C. 人体内的钙元素只能以离子形式存在
D.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钙是骨骼、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如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会出现抽搐,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构成叶绿素分子的元素有碳、氢、氧、氮、镁,均为大量元素,A错误;
B、纤维素参与了对植物细胞保护作用,壳多糖参与了对动物细胞保护作用,B正确;
C、钙离子的存在形式有的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
D、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连接氨基酸的化学键相同,D错误。
故选B。
5. 细胞内存在逃逸回收机制。内质网驻留蛋白的一端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若其错误地被包装到囊泡并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特定区域的受体蛋白会识别这些回收信号序列,利用 COPI包被囊泡运输回内质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不属于该类蛋白
B. 内质网驻留蛋白利用COPI包被囊泡运输回内质网不消耗能量
C. COPI包被囊泡运输过程需要信号分子的识别及细胞骨架的参与
D. COPI包被囊泡将内质网驻留蛋白运回内质网利用了膜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A、利用 COPI包被囊泡将驻留蛋白运输回内质网,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蛋白,不是驻留蛋白,A正确;
B、内质网驻留蛋白利用COPI包被囊泡运输回内质网消耗能量,B错误;
C、内质网驻留蛋白的一端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高尔基体特定区域的受体蛋白会识别这些回收信号序列,在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可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转运,所以COPI包被囊泡运输过程需要信号分子的识别及细胞骨架的参与,C正确;
D、COPI包被囊泡将内质网驻留蛋白运回内质网,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6. 将植物叶片置于适量的磷酸缓冲液中,超声破碎细胞后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组分,可依次分离出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等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该方法分离出的各种细胞器均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 用该方法依次分离出各种细胞组分时,离心的速度由快到慢
C. 离心沉淀出细胞核后,上清液在适宜条件下不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
D. 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的双层膜破裂后,悬浮在适宜溶液中再照光,仍有氧气释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
【详解】A、核糖体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
B、差速离心法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不同质量的结构或物质分开,一般先选用较低的离心速度离心分离,然后改为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分离,B错误;
C、沉淀出细胞核后的上清液中含有线粒体和细胞溶胶,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通过需氧呼吸进行彻底分解,C错误;
D、由于类囊体膜是光反应中水分解释放氧气的场所,所以当叶绿体的双层膜破裂时,基本不影响类囊体膜的功能,照光后仍有氧气释放,D正确。
故选D。
7.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等原核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完成细胞增殖
B.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白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 自由基攻击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可能是导致细胞衰老的原因
D. 免疫细胞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不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A、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无丝分裂,A错误;
B、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人体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很容易产生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致使细胞衰老,C正确;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清除也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C。
8.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 细胞质中过多的可能影响酶蛋白的分子结构
C.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详解】A、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根据题干中“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说明细胞质中过多的Na+可能影响酶蛋白的分子结构,B正确;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D正确。
故选C。
9. 为探究某绿色植物净光合速率和胞间 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某科研小组在夏季晴朗的一天进行了相关实验,净光合速率与胞间 CO2浓度日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虚线表示胞间 CO2浓度,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
B. 中午11~12时,叶片为避免失水过多,会关闭部分气孔
C. 11-13点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胞间CO2浓度降低;15点之后,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不再是胞间CO2浓度
D. 9~16 时,该植物有机物含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图曲线可知:随着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所以实线是净光合速率,则虚线是胞间CO2浓度。叶片净光合速率11点~13点下降,同时胞间CO2浓度也在下降,而光照强度增大,因此该阶段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15点之后,净光合速率下降,同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因此下降的因素不再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是由于15点之后光照强度逐渐减弱,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详解】A、据曲线在下午15-16点光照强度有所减弱,净光合作用应该下降可知,图中的虚线表示胞间CO2浓度,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A正确;
B、中午11~12时,叶片为避免失水过多,会关闭部分气孔,出现光合午休现象,B正确;
C、根据胞间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可知,11-13点,胞间CO2浓度下降,而光照强度增大,因此该阶段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15点之后,净光合速率下降,同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因此下降的因素不再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是由于15点之后光照强度逐渐减弱,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C正确;
D、9~16时,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该植物可不断积累有机物,该植物有机物含量一直增加,D错误。
故选D。
10. 现将一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初始状态如下图 a)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在不同时间观察其细胞状态如下图的b~e。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状态b时细胞体积不再改变,此时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B. 状态e时细胞正在失水
C. 图中所示的细胞状态中,c状态的细胞吸水能力最强
D. b~e的观察时间由早到晚为b、d、e、c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初始状态如下图 a,b的细胞液略有增大,说明细胞吸水;c、d、e的细胞液缩小,根据细胞液的大小可判断,d失水较少,e次之,c失水最多。
【详解】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初始状态如下图 a,b的细胞液略有增大,说明细胞吸水,当细胞体积不再改变,可能是因为细胞壁的限制,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仍然大于外界溶液浓度,A错误;
B、e图细胞所处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阶段,细胞正在失水,也可能已经达到质壁分离后的复原阶段,细胞正在吸水,B错误;
C、图中所示的细胞状态中,c质壁分离程度最大,细胞液浓度最大,细胞吸水能力最强,C正确;
D、b图为质壁分离后的复原,因此b图应该排在最后,d、e可以代表质壁分离阶段,也可以代表质壁分离后的复原阶段,顺序不能确定,D错误。
故选C。
11.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有关图中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种光合色素均可用层析液提取制备
B. 光照强度不变,当光的波长由450nm转为500nm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ATP产量将会减少
C. 遮光条件下,蓝紫光为主的散光占比增加。预测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a/b升高
D. 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快,滤纸条顶端的色素是橙黄色的叶黄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为叶绿体中色素利用光能的百分比。分析可知,叶绿素有两个波峰,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只有一个波峰,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主要分布于类囊体膜上,为脂溶性,可用无水乙醇提取。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详解】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光合色素均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制备,层析液是用来分离色素的,A错误;
B、光照由450nm转为500nm后,色素吸收的光能减少,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ATP产量将会减少,B正确;
C、遮光条件下,蓝紫光为主的散光占比增加,叶绿素b吸收的蓝紫光更多,预测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降低,C错误;
D、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快,滤纸条顶端的色素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D错误。
故选D。
12. 真菌分泌植酸酶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科研人员对真菌产生的两种植酸酶在不同pH条件下活性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酸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 植酸酶的加工、运输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C. 植酸酶分泌到细胞外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D. 两种酶相比,植酸酶B更适合添加在家畜饲料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
3、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催化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植酸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可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作用,A正确;
B、植酸酶是由真菌分泌的,因此植酸酶为分泌蛋白,其加工和运输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正确;
C、植酸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因为胃液的pH较低,在此条件下植酸酶A的相对活性较高,故更适合添加在家畜饲料中,D错误。
故选D。
13. 在脂肪酸的代谢反应中,脂肪酸需要先被活化。脂肪酸在线粒体基质中与辅酶A反应生成脂酰辅酶A,并消耗一分子ATP。此时ATP直接水解产生PPi,PPi立即被水解成两分子Pi。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含两个特殊的化学键
B. 参与脂肪酸活化反应的ATP可产生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
C. ATP直接水解产生PPi的过程伴随着ADP的生成和能量释放
D. Pi还可以参与线粒体中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碱基组成,T代表三个,“-”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高能磷酸键,由于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含有大量的能量,且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因此ATP作为能量的通货,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详解】A、ATP由腺苷(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含两个特殊的化学键(高能磷酸键),A正确;
B、参与脂肪酸活化反应的ATP可产生于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内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B正确;
C、ATP直接水解产生PPi的过程伴随着AMP的生成和能量释放,C错误;
D、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均含有Pi,Pi还可以参与线粒体中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合成,D正确。
故选C。
14. 鱼藤酮是一种专属性很强的杀虫剂,对昆虫尤其是菜粉蝶幼虫、小菜蛾和蚜虫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昆虫的呼吸作用,通过抑制NADH脱氢酶(该酶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的活性,从而降低害虫体内ATP的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菜粉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释放
B. 鱼藤酮主要抑制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导致生成的NADH减少
C. 小菜蛾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生成ATP,其中第三阶段产生的ATP较多
D. 使用杀虫剂后,蚜虫细胞内ATP的储存量由多降到很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NADH脱氢酶(该酶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说明其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A、菜粉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分解不彻底,有机物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中,A错误;
B、由题意可知,鱼藤酮主要抑制NADH脱氢酶(该酶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B错误;
C、细胞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释放能量,生成ATP,其中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C正确;
D、代谢增强时,合成ATP的速率提高,分解ATP的速率也提高,代谢减慢时,合成和分解ATP都减弱,但ATP含量维持动态平衡,但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D错误。
故选C。
15. 下图表示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的细胞周期, a、b表示细胞周期中的两个时间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与b→a持续的时间比例在不同的物种中可能不同
B. a→b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N→4N→2N
C. b→a过程中会出现核DNA数目的变化:2N→4N
D. b→b或a→a均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1、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题图中b→a为分裂间期,a→b为分裂期。
2、不同物种、不同细胞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持续的时间比例可能不同。
3、细胞分裂期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N→4N→2N;细胞分裂间期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2N→4N,细胞分裂期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4N→2N。
【详解】A、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则可知a→b是分裂期,b→a是分裂间期,且分裂期和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比例在不同的物种中可能不同,A正确;
B、a→b分裂期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2N→4N→2N,因为有丝分裂的亲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B正确;
C、b→a过程为分裂间期,在这个时期完成DNA的复制,此时期核DNA数目的变化为2N→4N,C正确;
D、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题图中b→b才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二、选择题:
16.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及技术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脂肪的鉴定;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⑥卡尔文循环实验;⑦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A. ②③⑤所用材料均为活细胞
B. ①④⑦均需使用酒精,且所用酒精浓度不同,作用不同
C. ①③⑦中的材料均需染色
D. ⑤⑥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显微镜使用在观察细微结构的实验中,如:脂肪的鉴定中观察脂肪微粒、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
2、酒精在不同实验中作用不同,浓度也不同,如:色素提取中用无水乙醇、脂肪鉴定中用50%的酒精,DNA的粗提取中用95%的酒精等;
3、离心技术涉及的实验有: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同细胞器的分离等;
4、同位素标记法主要运用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碳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等实验中。
【详解】A、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需要保证原生质层的活性,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需保持细胞活性,A正确;
B、①需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需要无水酒精,⑦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酒精配制解离液,均需使用酒精,且所用酒精浓度不同,作用不同,B正确;
C、③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不需要染色,C错误;
D、⑤标记氨基酸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⑥卡尔文循环实验(14C),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ABD。
17. 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释放热量
B. 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有氧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BC
【解析】
【分析】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详解】A、甲装置中温度计温度变化可反映种子呼吸作用是否释放热量,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温度计的读数会增大,A正确;
B、乙装置中放置了能吸收CO2的NaOH溶液,有色液滴的变化(往左移)可反映瓶中氧气的减少量(种子有氧呼吸消耗),种子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能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丙装置中部分种子可能进行无氧呼吸,而种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所以如果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则不准确,C错误;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消毒是为了排除种子表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的干扰,设置对照是为了排除种子以外其他因素(如装置气密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
故选BC。
18. 下图表示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①②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有关途径,③④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的有关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H2ONADPH(CH2O)[H] H 2O
A. 途径①产生的NADPH和途径③产生的[H]是同种物质
B. 途径①③在生物膜上进行,途径②④在基质中进行
C. 途径①②③④都发生了能量的转化
D. 光合作用的原料H2O中的氧原子可以依次经过途径①②③④转移到细胞呼吸的产物H2O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代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②代表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同时需要多种酶;③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详解】A、过程①产生的[H]实际上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过程③产生的[H]实际上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A错误;
B、过程①代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过程②代表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而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B错误;
C、①代表光反应阶段,发生了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活跃化学能的转化,②代表暗反应阶段,将ATP和NADPH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③④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中活跃化学能的过程,C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H2O中的氧可以依次经过①光反应释放到环境中,环境中的氧可通过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转移到细胞呼吸的产物H2O中,中间不经过②③,D错误。
故选C。
19. 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部分)。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系列变化过程(粘连蛋白与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有关,分裂中期开始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SGO蛋白可以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图1中,BC段的发生结果导致细胞中核DNA含量减半
B. 图1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AB段
C. 着丝粒分裂前SGO蛋白逐渐失去对粘连蛋白的保护作用
D. 抑制SGO蛋白的合成,可能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异常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图1中,BC段的发生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但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A错误;
B、图1中,AB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B正确;
C、根据题意,SGO蛋白可以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阻止着丝粒分裂,据此推测着丝粒分裂前SGO蛋白逐渐失去对粘连蛋白的保护作用,C正确;
D、SCO蛋白在维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结胞内SGO蛋白的合成,有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A。
20. 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缺氧而导致脑部轻度受损,甚至造成脑神经细胞死亡而产生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患者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骨髓基质细胞(M)是存在于骨髓中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可以诱导生成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研究发现M的线粒体可以转移到缺氧损伤脑神经细胞(N)中,实现细胞供能机制的修复,此方法将成为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有效策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 M有分裂能力强、全能性较高,以及分化成多种细胞等特点
C. 据题意推测N细胞的恢复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N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使有氧呼吸加强,产生更多的ATP,为损伤细胞修复提供充足的能量
D. 通过诱导M细胞增殖分化,达到增加神经细胞的数量,从而在脑缺血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详解】A、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对于机体是不利的,A错误;
B、骨髓基质细胞(M)是存在于骨髓中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因此具有分裂能力强、全能性较高,以及分化成多种细胞等特点,B正确;
C、M的线粒体可以转移到缺氧损伤脑神经细胞(N)中,实现细胞供能机制的修复,C正确;
D、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缺氧而导致脑部轻度受损,甚至造成脑神经细胞死亡而产生不可逆损伤,而M可诱导生成神经细胞,能在脑缺血的治疗中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
21. 下图1为糖类的概念图,图2是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__________。如果某种单糖A经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③作为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物质③是__________。
(2)已知②④为生物大分子,主要的分布场所分别是细胞质、细胞核,与②相比,组成④的单体中的特有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长期偏爱高糖膳食,图2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表明糖类与脂肪的转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是由脂肪酸和X__________组成的。图2细胞中进行①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主要能源物质 ②. 糖原
(2) ①.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 ②.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极其多样
(3) ①.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②. 甘油 ③. 细胞质基质
【解析】
【分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在生物体内,合成甘油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糖酵解途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相互转化;有氧呼吸过程包括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递氢与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丙酮酸为非常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
【小问1详解】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体内储存能量的多糖,糖原是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多糖,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多糖。如果某种单糖A经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③作为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则物质③是淀粉。
【小问2详解】
②④为生物大分子,主要的分布场所分别是细胞质、细胞核,则②是RNA,④是DNA,④特有的成分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由于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小问3详解】
人体内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故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若X物质能与脂肪酸结合生成脂肪,则X代表甘油。图2中①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2. 人体血浆中含有的某种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结构如图1所示。细胞需要时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成LDL-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图2表示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1~5表示细胞结构,①~⑨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_____”上填文字)
(1)胆固醇的元素组成为______________,由图1可知,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LDL-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有关。
(3)溶酶体内含多种__________,这些物质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__________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4)溶酶体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这种“自噬作用”会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H、O ②. LDL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2)一定的流动性 (3) ①. 水解酶 ②. 1→4
(4) ①.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②. 增强 ③. 细胞凋亡
【解析】
【分析】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小问1详解】
胆固醇是固醇类脂质,元素组成是C、H、O;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LDL膜内为胆固醇,因此LDL膜为磷脂单分子层,且疏水性尾部朝向胆固醇。
【小问2详解】
结合图2可知,LDL-受体复合物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关。
【小问3详解】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因此这些物质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核糖体)→1(内质网)→4(高尔基体)→溶酶体。
【小问4详解】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度利用,因此,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这种“自噬作用”会增强。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的结构受到损伤可诱发细胞自噬,细胞自噬会导致细胞正常功能受影响,严重时可能会诱导细胞凋亡。
23.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种子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5%TTC溶液中,30℃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该反应中的[H]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产生,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判断种子活力高低。
(2)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素以NO3-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品种甲和品种乙的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NO3-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答出2点即可)
②据图可知NO3-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
③据图可推测,运输NO3-的载体数量品种甲_______品种乙,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呼吸 ②. 胚的红色深浅
(2) ①. 蛋白质、核酸 ②. 主动运输 ③. 在一定范围内,根细胞吸收NO3-速率随O2浓度升高而增大,说明其消耗有氧呼吸提供的ATP ④. 大于 ⑤. 遗传物质不同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检测种子活力的原理是活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H]能与TTC(无色)反应生成TTF(红色)。
【小问1详解】
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H],因此与TTC反应的是呼吸作用产生的[H]。相同时间内,种胚出现红色越深,说明TTC被还原得多,可说明种子活力越强,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越多。
【小问2详解】
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N元素经过一系列转化,可参与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及NADPH的合成。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氧气浓度较低时,随着O2浓度的增加,根细胞对NO3-的吸收速率也增加,说明根细胞吸收NO3-需要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所以可以判断NO3-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品种甲比品种乙吸收NO3-的速率大,所以运输NO3-的载体数量品种甲大于乙,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翻译出蛋白质不同。
24. 研究人员对处于生长期的A、B两种绿色植物进行实验探究。如图1表示植物A与植物B的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实验结果,图2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B光合速率的影响,在获取的植物B的叶圆片中,选取大小、颜色相同的叶圆片若干,放在含有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检测叶圆片开始上浮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上,图1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实验,在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若将植物B培养在缺镁的环境中,则a点将向_____移动。当CO2浓度为b时,植物A叶肉细胞中合成ATP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植物A、B种植在同一个密封无色并给予适宜光照的玻璃容器中,则_____(“植物A”或“植物B”)先停止生长。
(4)将10片叶圆片投放于含有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如果降低NaHCO3溶液的浓度,短时间内叶圆片内C3含量会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叶圆片沉在烧杯底部,将烧杯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发现叶圆片上浮,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CO2浓度和植物种类
(2) ①. 右 ②.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植物B (4) ①. 减少 ②. NaHCO3溶液的浓度降低,导致CO2浓度降低,CO2的固定速率下降,生成的C3减少,而短时间内C3还原速率不变,所以C3含量减少 ③. 叶圆片细胞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氧气,细胞间隙氧气积累,叶圆片上浮
【解析】
【分析】1.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O2积累,使叶圆片上浮。利用注射器抽出细胞间隙的空气,可加快叶圆片的下沉速度。
2.由题意可知,图2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可以通过改变台灯和烧杯之间的距离控制自变量,随着距离增加,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气泡产生的速率下降。
【小问1详解】
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图1表示植物A与植物B的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实验,因此自变量是CO2浓度和植物种类。
【小问2详解】
若将植物B培养在缺镁的环境中,则叶绿素合成不足导致光合速率降低,而a点为CO2的补偿点,即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缺镁后,由于温度不变,呼吸速率不变,因此只有在更高CO2浓度的条件下,光合速率才能与呼吸速率相等,故a点右移。当CO2浓度为b时,植物A叶肉细胞中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合成ATP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小问3详解】
由于植物A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所以当容器中CO2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首先受影响的是植物B,如果将植物A、B种植在同一个密封无色并给予适宜光照的玻璃容器中,则植物B先停止生长。
【小问4详解】
如果降低NaHCO3溶液的浓度,导致CO2浓度降低,CO2的固定速率下降,生成的C3减少,而短时间内C3还原速率不变,所以C3含量减少,故短时间内叶圆片内C3含量会减少;开始叶圆片沉在烧杯底部,将烧杯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发现叶圆片上浮,这是因为叶圆片细胞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氧气,细胞间隙氧气积累,导致叶圆片上浮。
25. 图1表示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图2表示其观察结果,已知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12 h,①~⑤表示处于不同阶段的细胞。图3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示意图。图4为有丝分裂某些时期的相关数量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1可知制作植物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包括:甲:_____→ 乙:漂洗 → 丙:染色 → 丁:制片
(2)染色体因容易被_____性(“酸”或“碱”)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观察时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
(3)根据观察结果可知,在一个视野内多数细胞处于_________(时期),对应图3细胞周期中的_____阶段(填字母),图4的数量关系可以对应图3细胞周期中的_____阶段(填字母)。
(4)在图2中,④细胞处于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为_________。
(5)若选择本实验中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将其放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下图能正确表示此过程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是________。
A. B. C. D.
【答案】(1)解离 (2) ①. 碱 ②. 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
(3) ①. 分裂间期 ②. e ③. ab
(4) ①. 后期 ②. 1∶1 (5)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小问1详解】
甲为用盐酸处理根尖,属于解离。
【小问2详解】
碱性染料能与染色体结合,使其染色;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观察时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小问3详解】
结合图2可知, 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因此图3的e为间期;图4中具有染色单体,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对应图3中的a、b段。
【小问4详解】
在图2中,④细胞处于后期,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移向两极;此时细胞内无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为1∶1。
【小问5详解】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为紫色,外界溶液可以跨过细胞壁,放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充满外界溶液,为无色,紫色变深,故选D。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哪项不是氨基酸的基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cm,8 c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