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暑假衔接课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背景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课目标,考查形式,古代文学,随堂练习,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掌握《愚公移山》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字词、特殊句式;通过精读《愚公移山》等篇目,分析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掌握愚公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锻炼文言文阅读与赏析能力,把握寓言的寓意,感悟古人关于实现人生价值的智慧;完成《愚公移山》等相关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考查形式一】文言实词翻译
例: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寒暑易节 易:______________(2)不耻劳辱 耻:______________
例: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苟且偷安 得过且过 穷且益坚B.寒暑易节 以小易大 移风易俗 平易近人C.惧其不已 死而后已 赞叹不已 壮心不已D.山之一毛 不毛之地 轻于鸿毛 九牛一毛
【考查形式二】翻译句子
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例: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甲】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理解: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连换牙的儿童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可见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而山只能是越挖越少。这是对人力和自然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令人信服,智叟也哑口无言。
【考查形式三】材料链接题
例: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谈谈这种精神是如何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列子,原名列御寇,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一)课内文本 愚公移山(二)对比阅读 造父学御 苏武牧羊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① 太行、王屋②二山,方③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④之南,河阳⑤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⑥九十,面山而居。
①选自《列子·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太行、王屋: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湖北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yuán)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③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④冀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地区。 ⑤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⑥且:将近。
惩⑦山北之塞⑧,出入之迂⑨也,聚室而谋⑩曰:“吾与汝⑪毕力平险⑫,指通豫南⑬,达于汉阴⑭,可乎?”杂然相许⑮。
⑦惩:苦于。⑧塞(sè):阻塞。 ⑨迂(yū):曲折,绕远。 ⑩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⑪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⑫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⑬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 ⑭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⑮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许,赞同。
其妻献疑⑯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⑰,如太行、王屋何⑱?且焉置土石⑲?”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⑳。”
⑯献疑:提出疑问。 ⑰曾(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消减。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魁父,小山名。 ⑱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⑲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况且。焉,哪里。置,放置、安置。 ⑳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地名。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㉑,叩石垦壤㉒,箕畚㉓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㉔氏之孀妻㉕有遗男㉖,始龀㉗,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㉘。
㉑荷(hè)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荷。肩负、扛。 ㉒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㉓箕畚(jī běn):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㉔京城:复姓。 ㉕孀妻:寡妇。 ㉖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㉗始龀(chè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龀,换牙。 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河曲智叟㉙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㉚!以残年余力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㉜,其㉝如土石何?”
㉙叟:老年男子。 ㉚甚矣,汝之不惠:意思是,你也太不聪明了!甚,严重。惠,同“慧”,聪明。 ㉛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㉜毛:指草木。 ㉝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北山愚公长息㉞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㉟,曾不若㊱孀妻弱子㊲。虽㊳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㊴也,而山不加增,何苦㊵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㊶。
㉞长息:长叹。 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㊱不若:不如,比不上。 ㊲弱子:幼儿,小孩。 ㊳虽:即使。 ㊴穷匮(kuì):穷尽。 ㊵苦:愁。㊶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㊷闻之,惧其不已㊸也,告之于帝㊹。帝感其诚㊺,命夸娥氏㊻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㊼,一厝雍㊽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㊾焉。
㊷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㊸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 ㊹帝:指神话中的天帝。 ㊺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㊻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 ㊼一厝(cuò)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厝,放置、安放。朔东,朔方东部,今西北部一带。 ㊽雍: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 ㊾陇断:山冈阻断。陇,同“垄”,高地。断,隔绝。
【必背清单】·一词多义
方:①<名>古代计量面积用语,方圆 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②<介>正当,正……时 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曾:①<副>竟,简直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②<副>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都……”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动>“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固:①<形>顽固 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②<副>本来,向来 吾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其:①<代>他,这里指愚公 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②<助>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且:①<副>将近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连>况且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必背清单】·古今异义
指:古义,直; 今义,手指头。 曾:古义,用在“不”之前,加强否定语气,“连……都……”; 今义,曾经。 阴:古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今义,不见阳光的地方。 荷:古义,肩负,扛; 今义,荷花。 长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陇:古义,山岗阻隔; 今义,把持,独占。
【必背清单】·词类活用
①面山而居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④跳往助之 跳:动词作状语,跳着。
【必背清单】·通假字
指:同“直”。 反:同“返”,往返。 惠:同“慧”,聪明。 陇:同“垄”,高地。
【必背清单】·特殊句式
倒装句: ①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②何苦而不平?(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苦何而不平?”) 省略句: ①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主语“二山”) ②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介词“于”) 固定句式: 其如土石何?(“如……何”,表示疑问语气,把……怎么样。)
【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愚公在“移山”这件事上的态度和行动,告诉人们要与困难坚决斗争,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困难,争取胜利。故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即时检测】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天子且至 B.面山而居 佛印居右 C.如太行、王屋何 如是再啮 D.以残年余力 不以木为之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甚矣,汝之不惠!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甚矣,汝之不惠! 你也太不聪明了!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填空。(①②处填原文,③④处用自己的话概括。)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标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四个方面:太行、王屋二山高大;愚公年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4.结合寓言故事,解说你理解的“愚公精神”。
参考答案:①有勇气。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②有执着的信念,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③无惧年老力衰,不怕困难,具有坚持不懈毅力; ④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等。
造父学御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
造父曰:“唯命所从。” 泰豆乃立木为涂①,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步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之,三日尽其巧。
①涂:同“途”,道路。
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曩②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肊③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
②曩(nǎng):以往。 ③胸肊:内心深处的想法;肊:同“臆”。
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
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崄④,原隰⑤之夷,视之一也。吾术穷矣,汝其识之。”——选自《列子·汤问》
④崄:同“险”,险要。 ⑤隰(xí):低矮湿地。
【重点字词】
①造父之始从习御也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从习御:从(之)习御,跟着泰豆先生学习驾车。 ②执礼甚卑 执礼:守礼。卑:谦恭。 ③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冶:动词活用作名词,熔炼金属的人。裘:毛皮的衣服。 ④汝先观吾趣 趣:同“促”,急促,此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⑤履之而行 履:踩。
⑥三日尽其巧 巧:技艺。 ⑦齐辑乎辔衔之际 齐辑:协调驾车的众马,使整齐均一。辔衔:御马的缰绳和嚼子。 ⑧而执节乎掌握之间 执节:拿着符节;坚守节操。 ⑨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 是故:因此。规、矩: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⑩诚得其术也 诚:文言副词,确实、的确。
⑪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 投:踏。 ⑫莫不中节 中节:合乎礼义法度。中:符合。 ⑬原隰之夷 夷:平坦。
作者通过造父学习驾车的故事,强调了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要学会一门高超的技术,必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习驾车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应当这样。
苏武牧羊 卫律知武①终不可胁,白②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④上无人处,使牧羝⑤。
①武:(?-前60):苏武,西汉使臣。字子卿,公元前100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②白:禀告,报告。 ③旃:同“毡”,毛织物。 ④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 ⑤羝(dī):公羊。
羝乳⑥,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⑦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⑧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⑥羝乳:公羊生小羊。 ⑦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 ⑧去:即“弆(jǔ)”,收藏。 ⑨节旄(má):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①单于愈益欲降之 愈益:更加。降之:使动用法,使之降,让苏武投降。 ②天雨雪 雨:yù,降落,下(雨、雪等)。 ③匈奴以为神 以为:以……为,认为……(事情)……(怎么样)。 ④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迁移。 ⑤廩食不至 廩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⑥卧起操持 操持:古今异义词,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⑦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凡:总共。
汉朝的苏武出使到匈奴,结果被匈奴人扣押,匈奴人使用各种手段想让苏武投降,可是苏武不为所动,结果苏武在匈奴人的境内牧羊了19年。赞扬了苏武历尽困难却不忘初心,坚守执着的品质。
大禹治水 尧舜①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②治水,鲧用雍③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①尧舜:尧和舜,传说是上古的贤明君主。 ②鲧(gǔn):传说中禹的父亲。 ③雍:同“壅”,堵塞。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④,通九道,陂⑤九泽,度⑥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选自《史记》
④开九州: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中国的代名词。 ⑤陂(bēi):修筑河岸。 ⑥度(duó):测量,勘测。
①九河不治 治:治理得好,太平。 ②尧用鲧治水 治:治理,管理。 ③后舜用禹治水 用:任用。 ④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意思是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因,顺着。利,形容词活用作状语,向着有利的方向。
⑤其治不同也 治:动词活用作名词,治理的方法。
这则故事通过鲧、禹治水的方法与结果的对比,告诉人们在对抗天灾,改造自然时要懂得变通,根据时势判断什么才是真正适合的方法,不能一味泥古不化,闷头做事,这样是难以取得成效的。坚忍的毅力固然重要,灵活的思维也必不可少,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在摸索中逐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目。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甲】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乙】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馬。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得过且过 B.指通豫南/指日可待 C.杂然相许/杂乱无章 D.帝感其诚/坦诚相见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理解:因为愚公一家一直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所以愚公才想到集合全家人的力量移山,解决出行难题。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乙】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理解:妻子提出的疑问确实是愚公面临的现实困难;愚公年纪较大,单凭自己能力极其有限,曾尝试削平魁父那座小山都没能成功。更别说移动大山了。
3.坚定的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请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明坚定的信念是如何在苏武身上体现的。作为中学生,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精神品质的。
【链接材料】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参考答案:匈奴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迫害。他们把苏武囚禁起来,不给吃喝。但苏武仍然坚守回汉的信念,雪天嚼雪、毡毛充饥。发配北海后,匈奴不给苏武粮食,他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即便匈奴放下狠话,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时,他也没有放弃,最终在北海牧羊十九年之后实现了回国的心愿。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学习苏武坚持不懈的精神。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 愚公移山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愚公移山教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愚公移山,第1课时,第2课时,字词注音,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大部分家人,愚公妻子,邻人之孀妻弱子,操蛇之神,支持愚公移山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