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828801/0-16946767065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草原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828801/0-1694676706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草原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828801/0-16946767066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丁香结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3古诗词三首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4花之歌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习作:变形记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
教学要求 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重点)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难点)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难点)教学课时 两课时。 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课件。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天堂》。(出示课件2)设计意图:以草原歌曲导入,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草原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歌曲播放完毕后,教师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草原)对,是草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草原》这一课。(板书:草原)(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了解。(学生自由交流)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辽阔的大草原。3.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春华秋实》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2)写作背景。六十多年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流利地朗读课文。(3)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可以多读几遍。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可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理解生字新词。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出示课件4、5)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出来似的。欲流,快要流出来。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迂回:回旋;环绕。一碧千里:形容到处是青绿色,一眼望不到边。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天涯:指极远的地方。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三 再读感知,弄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3.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4.教师总结。(板书:初见草原 迎客 待客 话别)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四 细读课文,品味美景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们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画出相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下基础。3.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4.教师根据交流的结果归纳总结。作者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的顺序来写;然后写产生的感想。5.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6.教师导读并讲解重点语句。(出示课件6、7)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指导学生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教师指导: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引起了作者深切地感慨,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设计意图:教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抓住重点语句来理解是学习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五 图片展示,欣赏美景教师给出有关草原的图片及歌曲,让学生在图片和歌曲中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出示课件8) 有关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及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设计意图:用图片、歌曲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之美,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六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起欣赏了草原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立刻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那里清新的空气,去仰望那里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1.利用有关草原的图片和歌曲把草原的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草原的美,使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忽视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动笔记录的习惯。 1.探究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2.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课件。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让学生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设计意图:既与上节课作好衔接,又让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包,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与友好。二 初入草原,感受“洒脱”有侧重地品析句子。(出示课件10)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2.指名让学生读句子,并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重点理解“洒脱”一词。(1)结合上下文来看,“洒脱”可以换成什么?(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有的是一路翠色欲流,有的是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多么令人向往呀!(4)指导朗读:看谁能读出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洒脱”来理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在草原上开车的情形,并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来了解草原广阔的特点。三 深读感悟,体会情感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蒙古包,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与友好。2.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会用什么?(热情好客)3.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4.请同学们试一试,在下面的词语前面加上用“情”字组成的词语,这样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呢?(出示课件11)(板书:人情美) 五组待填词组,用“情”字组成词语并填空。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同学一起想想,完成填空。(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指导。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设计意图:设计填空,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3)交流小结。(板书: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设计意图:依次学习“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各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1)热情迎接。①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这份热情?(出示课件12)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这句话说明草原人民来得很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草原人民?——不仅是因为草原人民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是用彩虹来比喻草原人民的热情。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激情相见。①想象当时相见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听懂草原人民的语言吗?如果你们听不懂,那么你们认为他们在说些什么呢?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激动、兴奋之情。(3)盛情款待。主人们是怎样款待远方的来客的?教师指导:除了吃的、喝的,主人们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4)尽情联欢。联欢的项目可能会有哪些?(套马、摔跤、唱歌、跳舞)教师指导:这些都是草原人民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草原人民力与美的展示。(5)深情话别。(出示课件13)①教师引导: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民族舞蹈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那可真是——(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这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蒙汉之间的深厚情谊。)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朗读这句话。设计意图:每学完一个环节,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相应的课文,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景色美和草原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是大家共同的心愿。2.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为了让学生再一次回顾课文中描写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明确中心,升华感情。抄写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积累优美语段,提升语文素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借助课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草原的景色美。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3.教师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和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并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1 草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表格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美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学习字词,指导写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1自然段,感受草原风光美,学习2-5自然段,感受蒙汉情深,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总结课堂,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上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具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基础性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