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828817/0-16946767226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828817/0-16946767226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828817/0-16946767226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共9页。
教学要求 1.会写“谜、尚”等12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重点)教学课时 两课时。 1.会写“谜、尚”等12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词语。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件。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很多时候,我们遥望茫茫的星空,看着圆圆的月亮,会产生悠远的遐想: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天宫在哪里呢?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一定还有很多的问题吧,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2.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设计意图:以星空为话题谈话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揭示题目,明确要求1.分析课文题目。(板书:宇宙生命之谜)“谜”是什么意思呀?(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有关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从课文题目上看,本课讲的是“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读完课文,你就会解决这个问题了。2.教师给出阅读提示。(出示课件3) (1)作者围绕着“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3)结论是什么?(4)提出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3.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课文。(浏览、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查找资料……)设计意图: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课文,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之一。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三 了解内容,弄清顺序1.全班交流。讨论作者围绕“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学生阐述后,教师总结)(出示课件4) (1)天体上有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2)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3)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4)科学家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了近距离的观测,揭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5)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说明问题的顺序,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说明的问题。2.请同学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部分是讨论“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3.课文第1、9、10自然段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4.教师点拨指导。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第9、10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5.现在你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了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四 识记字词,正确书写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同桌之间相互交流。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部分。(出示课件5) 谜 尚 氧 倾 揭 斑 燥 漠 磁 素 盗 培 “揭”:读jiē,右部与“渴、喝”的右部相同,可组词“揭示、揭开”。“斑”:读bān,左中右结构,中间“文”的最后一笔要变成点,可组词“斑点、斑纹”。“倾”:读qīnɡ,右部是“顷”,可组词“倾斜、倾倒”。“燥”:读zào,注意与“躁”区分,可组词“干燥、燥热”。(2)词语部分。(出示课件6)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抵御:抵挡;抵抗。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和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为学生自学课文打好基础。五 汇报收获,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里你们学到了什么。2.课下把课文再仔细读一遍。 本课课文较长,又是说明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新课,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2.学习说明道理的说明方法。课件。 一 检查提问,衔接新课1.谁来说一说,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2.请同学们想想课文哪些部分内容是讨论“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第2~10自然段)设计意图:检查提问,旨在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熟悉文章的说明顺序,衔接新课。二 分组学习,点拨指导1.学生分组自学课文,各小组分析自己小组分配到的段落。(出示课件8) 第一组:分析第2、3自然段。第二组:分析第4自然段。第三组:分析第5~8自然段。第四组:分析第9自然段。第五组:分析第10自然段。设计意图:缩短教学时间,落实“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学习目标。2.围绕问题学习: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组内交流,小组依次汇报,教师指导。(1)第一组:分析第2、3自然段。(寻找中心句、圈画出关键词)作者运用寻找中心句和圈画关键词的方法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和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①通过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可知,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一定还会有其他星球也存在生命。②学习第3自然段内容,圈画出关键词,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出示课件9) 天体上有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宇宙中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符合这四个条件的星球。(2)第二组:分析课文第4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根据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科学家先用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排除了。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进行了列举,我们归纳提取出关键信息:水星、金星表面温度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温度太低,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3)第三组:分析第5~8自然段。(浏览)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不少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自转时间相似;昼夜长短相近;有四季更替。(出示课件10)由这三个比较突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一是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二是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变化的原因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出示课件11)一环扣一环,作者就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科学家们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了近距离的观测,还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生命物质和火星上有植物的说法是错误的。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科学家们的发现。作者采用摆事实、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汽极少、大气层稀薄、表面温度很低、没有磁场的特点,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列举了两个探测器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得到的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通过这两个结果,又否定了火星表面有生命存在的说法。(出示课件12) 两个探测器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后得到的两个重要结果:(1)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2)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板书:人类探索的发现 火星的探秘)(4)第四组:分析第9自然段。(浏览)科学家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5)第五组:分析第10自然段。(查找资料)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交流以后,教师评价指导,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作者所说明的道理,懂得说理的方法,让学生在以后写说明文时能够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三 交流反馈,课堂小结1.现在,我们把各组要分析的段落分析了一遍,同学们一定对作者要讲的道理和讲道理的方法更加明确了。现在,大家交流一下,说一说课文最终的结论是什么。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3) 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的问题,人类从古代就开始思考,发展到近代,科学家们利用科学技术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与分析。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但从落入地球上的陨石中存在着有机分子的情况看,我们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1.把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学习,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指导,锻炼了学生自我分析文章、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通过学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在讨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宇宙生命之谜 生命存在的条件: 人类探索的发现 1.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 火星的探秘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足够的光和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合作学习,质疑再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设计10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1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