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01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02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03
    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共50页。

    重、难点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
    考点剖析:
    此考点通常考查以下知识:
    1:某种物质加热分解后对产物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
    2:某些物质相互反应后对反应后的产物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对某些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反应,通过加入其它试剂,验证此反应是否发生或验证其反应后的物质中某种物质是否存在。
    4:对某些物质的变质情况进行猜想并验证。
    5:对某些反应后废液中的溶质进行猜想并验证。
    6:对某些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验证。
    7:对某些实验中的特殊物质性质及在实验中的作用进行猜想及验证。
    8:对实验中出现的某些有害、有毒及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进行处理并对实验装置进行合理的改进。
    【考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
    检验及鉴别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是对物质的确认、鉴别及区别。推断是根据已知现象,应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被检测物是什么或其中含有什么,不含什么,可能含有什么。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1: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1)酸液(H+):①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②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
    (2)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 (3)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4)}碳酸盐(如:碳酸钠等)
    碱液(OH-):①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②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
    (3) 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4) 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区别Cl-和SO42-:先用 Ba(NO3)2溶液 再用AgNO3溶液.
    (5) 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加盐酸产生气泡,加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6) 铵盐(NH4+):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7)Cu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8)Fe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9)Ca2+: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
    【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 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4]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一]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有以下两种方法。方法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两个贮气瓶中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个试管里,其中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不变,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CO与Ca(OH)2不反应
    方法2:将两个贮气瓶导气管的阀门(活塞)打开,用燃着的木条接近导气管口。其中一个气体能燃烧且发出蓝色火焰的,则证明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另一个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2CO+O22CO2
    [二]如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无色气体?: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在三个火焰的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会看到有两个烧杯的内壁变得模糊并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这两种气体中有一个是氢气,另一个是甲烷。在烧杯内壁没有水蒸气凝结的那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两个烧杯内分别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见有石灰水变浑的,则说明那种气体为甲烷。石灰水不变浑的,说明那种气体为氢气。
    [三]有氧气、氢气、氮气、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种气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6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6个贮存气体的橡胶袋上的导气管分别插入6个试管的石灰水中,打开自由夹,观察6个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支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此种气体必为二氧化碳。其它五支试管中无变化。关闭自由夹。
    取一个水槽并放好水。再取5个集气瓶在其内部也全装满水并倒立在水槽中。将剩余的5种气体均采用排水取气法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并将此5瓶气体用玻璃片盖好,从水槽中取出,放置在桌面上。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5个集气的瓶口,观察现象。其中一瓶气体能使木条越着越旺的,则一定是氧气。
    其中一瓶对于木条燃烧没什么影响,而瓶中气体也没有燃烧现象的,则一定是空气。
    其中一瓶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一定为氮气。有两瓶气体在遇燃着的木条时,瓶中的气体被点燃了,且燃烧时的火焰均为淡蓝色,此时迅速地往两个集气瓶中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摇动集气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而另一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没变化,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氢气,因为氢气燃烧只能生成水。
    [四]今有水、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三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滴入石蕊试液2滴至3滴,振荡,石蕊试液不变色仍为紫色者,原液体为水。
    [五]今有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氢钠五种白色固体粉末,怎样鉴别它们?
    取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钾、硫酸钠,、碳酸氢钠四种白色固体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再在各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得五种无色溶液;取五支试管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五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盐酸。其中一支试管中有无色气泡产生,则原物质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其它三支试管中没有气泡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因氯化钠、硝酸钠、硫酸钠三种溶液跟盐酸都不反应。取三支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三种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三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氯化钡溶液,其中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此原物质为硫酸钠。Na2SO4+BaCl2=BaSO4↓+2NaCl;其它两支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别的现象发生。因为氯化钠、硝酸钠两种溶液跟氯化钡溶液都不反应。再取两只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两种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两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硝酸银溶液,其中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此原物质为氯化钠。NaCl+AgNO3=AgCl↓+NaNO3在另一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因为硝酸钠溶液跟硝酸银溶液不反应。所以,余下的一种原物质为硝酸钾。在鉴别Na2CO3和NaHCO3时,可将白色粉末放在试管中加热并连接澄清石灰水,如加热过程中白色粉末逐渐减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NaHCO3否则为Na2CO3.
    [六]如何鉴定一瓶无色液体为盐酸?
    盐酸溶液中的阳离子为氢离子(H+),阴离子为氯离子(Cl-)。如果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和具体的实验现象能确定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就能确定该无色溶液一定为盐酸。
    检验氢离子(H+)。把两块锌粒放入一支试管中,将少量待鉴定的无色溶液倒入试管中3mL—5mL,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待试管中气体对拇指的压力较大时,移开拇指,立即用燃着的火柴点燃试管中的气体,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有氢气生成,也就证明原无色溶液中含有氢离子(H+)。
    或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无色溶液滴在蓝色的石蕊试纸上,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溶液中氢离子(H+)的存在。检验氯离子(Cl-)。取一支试管,倒入待测溶液1mL至2mL然后加入1mL至2mL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1mL至2mL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氯离子(Cl-)的存在。该无色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则此溶液为盐酸。
    二: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镁 MgO 、五氧化二磷 P5O2 、氧化钙 CaO 、氢氧化钙Ca(OH)2 、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氢氧化钠NaOH、无水硫酸铜CuSO4等。
    B 黄色固体:硫粉S 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D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 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生铁Fe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A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
    3、 溶液的颜色: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等
    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气体的颜色:A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 C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 等大多数气体。
    三、相关物质的除杂:
    1、H2[HCl]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HCl+NaOH=NaCl+ H2O
    2、CO2[HCl]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HCl+NaHCO3= NaCl+H2O+ CO2↑
    3、CO[CO2] 通入足量的石灰水 或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4、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2
    5、气体的干燥H2、 CO2、 CO[H2O] 可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无水硫酸铜等除去,如: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6、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C + O2 点燃 CO2
    7、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Fe + H2SO4 = FeSO4 + H2↑
    8、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uO + H2SO4 ==== CuSO4 + H2O
    9、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Fe + CuSO4 === FeSO4 + Cu
    10、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1、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12、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HCl + NaOH = NaCl +H2O
    13、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14、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Ba(OH)2 + CuSO4 ==== Cu(OH)2↓ + BaSO4↓
    15、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16、NaCl(KNO3):蒸发溶剂
    17、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8、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易错警示】: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四、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三)1、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2、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3、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4、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考点典例:
    例1:(2020广西贵港)某校甲、乙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分别做了A、B、C三组实验:

    甲、乙小组同学都观察到C组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实验结束后,甲、乙小组同学分别同时将三组实验反应后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甲、乙小组同学分别对气体成分及充分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
    ② 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组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气体为CO2、H2;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AlCl3、NaCl、___、HCl
    乙组
    分别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
    往一支试管中先滴入足量BaCl2溶液,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只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气体为H2;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NaAlO2、NaCl、NaOH
    往另一支试管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_____
    (交流与反思)(1)乙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组同学得出气体成分的结论不严谨,其理由是 。
    (2)甲、乙小组同学所做实验相同,得出的实验结论却不同,原因是 。
    (拓展与应用)只用一条化学方程式表示AlCl3与过量NaOH在溶液中的反应: 。
    【答案】产生白色沉淀 CaCl2 一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显酸性,碳酸钙一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仅凭有气泡产生,无法得出产生了氢气 所用试剂的量不同
    【解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实验探究:甲组: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A: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B: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烧杯中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故产生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也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AlCl3、NaCl、CaCl2、HCl;乙组:分别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往一支试管中先滴入足量BaCl2溶液,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只观察到溶液变红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实验结论为:气体为H2;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NaAlO2、NaCl、NaOH,故往另一支试管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完全反应后,,故实验现象为:一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与反思:(1)由分析可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显酸性,碳酸钙一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仅凭有气泡产生,无法得出产生了氢气;(2)甲、乙小组同学所做实验相同,得出的实验结论却不同,原因是:所用试剂的量不同;拓展与应用: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只用一条化学方程式表示AlCl3与过量NaOH在溶液中的反应为:。
    例2:(2020盐山第六中学一模试题)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 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 。
    产生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 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
    【实验反思】(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答案】(1)NaCl (2)碳酸氢钠、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原子为1,而标签中为2. 【设计实验】碳酸钡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产生CO2所以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可以区分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还是硫酸钡。【实验结论】碳酸钠;Na2CO3+BaCl2=BaCO3↓+2NaCl.实验操作:取少量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
    【解析】(1)氯化钠有Na元素与Cl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故一定不是氯化钠溶液。(2)根据标签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有碳酸氢钠及硝酸钠的化学式NaHCO3、NaNO3可知,此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碳酸氢钠和硝酸钠。(3)硫酸钠和碳酸钠均可以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但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而碳酸钡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所以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入稀盐酸,根据有气泡产生可以知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钡,原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而不是硫酸钠;对应的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4)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而硫酸钠不与稀盐酸反应,故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例3:(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实验室有一瓶常用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了(如图)。为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1: 猜想2: 猜想3: 猜想4:(查阅资料) 溶液显碱性, 溶液不与 溶液反应。(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亮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1、3成立
    猜想2、4不成立
    小丽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3mL稀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
    猜想_____不成立。
    (交流讨论)(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亮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 。
    (2)为了确定该无色溶液到底是什么,小强继续进行如下实验:①取 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猜想 _______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②另取 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拓展思考)小丽和小强都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现象不同?(延伸探究)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向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 ; 。故出现小强的实验现象。(应用提升)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若不另加任何试剂要将二者鉴别开,你的鉴别方案是 ____ (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答案】1、4 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意思相同且表达准确均可得分) 2 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分别将两瓶溶液编号 、 ,取少量 ,将 滴入 中,若立即产生气泡,则 是稀盐酸, 是碳酸钠溶液。(说明:用互滴法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即可或用蒸发法;取少量无色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若有固体残留,则该溶液时碳酸钠溶液,另一溶液为稀盐酸等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实验探究:小丽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3mL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稀盐酸不反应,故猜想1、4不成立;
    交流讨论:(1)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1、2、3成立猜想4不成立,故小亮的实验结论不正确;(2)①取 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反应,故由此得出猜想2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用提升:由以上分析可知,向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 ;,故向碳酸钠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一开始无气体产生,故分别将两瓶溶液编号 、 ,取少量 ,将 滴入 中,若立即产生气泡,则 是稀盐酸, 是碳酸钠溶液。
    例4、(2019广州白云区模拟)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显现出红色。
    【猜想并验证】I.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 ;理由是:
    II.小欣冋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① FeCl3。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小欣的猜想不成立。
    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② HCl(填化学式)。请你和小丽一起验证他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苾溶液
    溶液变成③ 色红
    小雨的猜想成立
    【拓展】小红提出若不用酸碱指示剂向滤液滴加AgNO3通过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也可证明上述②的猜想物,你是否同意小红的观点,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 SiO2。
    【答案】【猜想并验证】CaCl2 ①FeCl3 ②HCl ③红色 【拓展】不同意,AgNO3与FeCl3 反应也可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验证HCl是否存在, SiO2。
    【解析】【猜想并验证】I:CaCl2,因为CaCO3与HCl反应会生成CaCL2. II.小欣冋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的氯化铁;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小欣的猜想不成立。故填:FeCl3。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氯化氢。故填:HCl。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苾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含有盐酸,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苾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小雨的猜想成立
    不同意,AgNO3与FeCl3 反应也可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验证HCl是否存在;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混合物中不含有碳酸钙,则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二氧化硅。故填:SiO2。
    例5、(2018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试题)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H2C2O4+Ca(OH)2=== CaC2O4↓+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仪器a的名称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 。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 )→( )→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 。
    【答案】(1)酒精灯;防止升华的草酸进入 C 中,影响 CO2的检验;CO2(或二氧化碳);
    (2)①F 、D、G;②第一次:D 中无明显变化,第二次: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根据a装置可知,a为酒精灯;B装置为冰水混合物,温度较低,可以防止升华的草酸进入 C 中,影响 CO2的检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二氧化碳;
    (2)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需要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生成二氧化碳来证明,需要除去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因此在装置A、B后,先连接F装置,除去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再连接D装置,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通过G装置除去水分。
    (3)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需要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生成二氧化碳来证明,所以还原氧化铁前气体中不能含有二氧化碳,第一次由于没有二氧化碳气体存在,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反应后有二氧化碳生成,第二次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名师点睛】此题属于实验探究题,根据草酸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进行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根据草酸的熔点等知识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2)①根据要证明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需要先除去产物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②根据两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进行分析。
    例6、(2018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写化学式)。 (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写
    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夜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   。
    【答案】(1)Fe+CuCl2=Cu+FeCl2 (2)ACD (3)NaCl、Na2CO3 (4)①BaCO3 ②NaCl、NaOH、Na2CO3 (5)除去溶液中的CO32-,防止用酚酞检验NaOH时造成干扰。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性质探究的综合考查。(1)图一试管②中,铁粉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Cu+FeCl2;(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试管①中未反应的铁置换了试管②中过量的氯化铜溶液中的铜,即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无铁存在,A正确;完全反应后,甲烧杯内固体中不一定含有铁,但一定含有铜,B错误;完全反应后,甲烧杯内无法确定Cu2+是否被置换完全,C正确;由于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故溶液中的Mg2+一直未被置换,铁置换了溶液中的Cu2+后生成Fe2+,D正确。(3)乙烧杯内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而无气泡产生,则说明试管④中的Na2CO3过量,试管③中不存在过量盐酸;则试管④中一定存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NaCl以及过量的Na2CO3两种溶质。(4)①对乙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乙过滤后的滤液中一定存在CO32-,即生成的白色沉淀为BaCO3;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酚酞由无色变红色,说明此时溶液呈碱性;由于此上层清液中的CO32-被足量硝酸钡沉淀,故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过量Ba(OH)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NaOH所致,即试管③中存在过量的Ba(OH)2溶液及生成的BaCl2;由此可知,乙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OH-、Cl-和Na+,即烧杯乙过滤后的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NaOH和Na2CO3。(5)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O32-,防止用酚酞检验NaOH时造成干扰。
    例7:(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金属M表面会被锈蚀,于是他们一起探究金属M锈蚀的原因。经检测,锈蚀物中除含有M元素外,还含有C、H、O三种元素。
    (1)甲同学依据锈蚀物中的组成元素,推测空气中_____肯定参加了反应,但不能确定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与反应。为了确认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加反应,设计如图系列实验,你认为其中必须要做的对照实验是_____(填字号)。

    若观察到_____(填现象),证明氧气参加了反应。(2)若金属M是铜,铜器据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生成绿色铜锈,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Cu2(OH)2CO3)。小组同学欲探究Cu2(OH)2CO3的性质。
    查阅资料:①Cu2(OH)2CO3的化学性质与Cu(OH)2和CuCO3混合物的性质相同
    ②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和H2O,CuCO3的化学性质和CaCO3相似
    ③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结合以上信息分析Cu2(OH)2CO3加热分解产物为_____。
    (实验探究)为进一步验证Cu2(OH)2CO3受热分解产物,从如图中选择部分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答案】CO2和H2O AC A中M生锈,C中M不生锈 CuO、CO2和H2O ADB A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D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根据题目信息,锈蚀物除了含有M元素,还含有C、H、O三中元素,这三种元素则来自于空气,而空气中含有碳元素为二氧化碳,含有氢元素为水,这两种物质包含了C、H、O三中元素,所以这两种一定参与了反应;空气也有氧气的存在,含有氧元素,因此为了确定氧气是否参与的反应,设计实验验证氧气的影响,将氧气作为唯一变量,而A和C只是将氧气作为了变量,所以选择其为对照实验;若观察到A中生锈,B不生锈,说明氧气存在可以使M生锈,得出实验结论,氧气参加了反应;故答案为:CO2和H2O;AC;A中M生锈,C中M不生锈。(2)根据题目信息,碱式碳酸铜可以看做是氢氧化铜和碳酸铜的混合物,而碳酸铜与碳酸钙性质相似,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碳酸铜则加热会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所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则会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uO、CO2和H2O。
    【实验探究】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氧化铜为黑色固体,因此在A中通过固体颜色变化确定,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验证,水可以利用无水硫酸铜验证,而验证水的存在是先放在澄清石灰水之前,避免气体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带出水蒸气,影响实验结果判断,所以顺序为ADB;A中固体变为黑色,证明氧化铜的存在,D中无色变为蓝色,证明水的存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存在;故答案为:ADB;A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D中白色柜体变为蓝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例8、(2018新疆省中考)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成份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泄漏有会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文验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绕生成CO;
    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CO2、H2O;猜想: CO、H2O; 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C——G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A B C D E F G
    (1)装置A、B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D、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____成立。(3)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_ 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5) 实验过程中C、D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展示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__________中毒。
    【答案】(1)①酒精灯;②锥形瓶;B ,见解析。(2)三 (3)验证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见解析
    (4)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5)气体从澄清石灰水中出来后会带有水蒸气,也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验证水是否是甲烷的燃烧产物。(6)CO
    【解析】(1)装置A、B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锥形瓶。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甲烷燃烧产生了水;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F中红色粉末变成蓝色,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知甲烷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
    (3)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验证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5)实验过程中C、D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气体从澄清石灰水中出来后会带有水蒸气,也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验证水是否是甲烷的燃烧产物。【展示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例9:(2020河北沧州十三中一模试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A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
    (2)B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请写出实验中K2处于关闭状态下打开K1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B实验全过程(先关K2开K1,再关K1开K2)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液体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一定含有的物质:酚酞、水和____________,还含有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同学们猜想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猜想】废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是:A.只有氢氧化钠 B.只有碳酸钠 C.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猜想.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
    【结论解释】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确切的结论.(下图为同学们根据部分实验现象绘制的关系曲线).

    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 。
    【答案】(1)HCl + NaOH = NaCl + H2O (2)CO2 + 2NaOH = Na2CO3 + H2O 气球先变大后缩小 (3)【交流讨论】氯化钠 【猜想】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结论解释】 A,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生成了沉淀,说明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故猜想A一定不成立。
    【解析】(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Cl + NaOH = NaCl + H2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关K2开K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小,空气进行气球中,气球变大;关K1开K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大,故气球会变小。故B实验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变大后缩小;(3)A、B两个实验均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故烧杯的废液中还一定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呈碱性,故废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碳酸钠,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生成了沉淀,说明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故猜想A一定不成立。
    【点睛】对于实验探究题,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
    例10:(2020内蒙古通辽)新型洗涤剂过氧碳酸钠(Na2CO4)固体,能瞬间清除衣服上的汗渍、果汁渍等顽固污渍。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其他化合物,某学习小组对产生的其他化合物进行探究。
    实验1:溶解样品。取适量洗涤剂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并形成无色溶液a。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提出问题)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的其他化合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H2O2 猜想二:NaOH 猜想三:H2O2、NaOH
    猜想一、二、三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外,猜想H2O2的其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2: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①取适量溶液a于小烧杯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清液b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稍过量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取适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二氧化锰,振荡
    _____________
    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静置,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
    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__正确。写出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该洗涤剂保存时应密封、防潮。
    【答案】过氧化氢是液体且能生成氧气 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或完全除去碳酸钠) 产生气泡(或有气泡生成) 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没有NaOH生成 一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过氧化氢是液体且分解能够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分析总结得出过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进行分析作答。猜想与假设:猜想一、二、三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外,猜想H2O2的其他理由是过氧化氢是液体,且分解能够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实验2:①取适量溶液a于小烧杯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清液b,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加入稍过量氯化钙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或完全除去碳酸钠);②取适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二氧化锰,振荡,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静置,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没有生成氢氧化钠;实验结论:过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猜想一正确;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Na2CO4+H2O=H2O2+Na2CO3。
    考点专练
    1:(2020四川内江)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实验后在整理实验室时,得到白色固体药品,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硫酸钠中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针对其组成:猜想一:含有Na2CO3和 Na2SO4;猜想二:含有Na2SO4和 NaHCO3;
    猜想三:含有______________。(实检探究)
    实验Ⅰ: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Ⅱ:取加热后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盐酸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分析及结论)(1)实验Ⅰ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实验Ⅱ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实验Ⅰ中可判断猜想_________不成立。
    综合实验Ⅰ、Ⅱ,可判断猜想____________不成立。(拓展延伸)若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HCO3,提纯Na2SO4溶液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
    【答案】Na2CO3和 NaHCO3 一 三 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解析】猜想与假设:白色固体药品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硫酸钠中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猜想一:含有Na2CO3和Na2SO4;猜想二:含有Na2SO4和NaHCO3;故猜想三:含有Na2CO3和NaHCO3;实验分析及结论:(1)实验Ⅰ中,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Ⅱ中,取加热后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盐酸除去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Ⅰ中可知一定含碳酸氢钠,可判断猜想一不成立。综合实验Ⅰ、Ⅱ,一定含碳酸氢钠,又实验Ⅱ中滴加氯化钡,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可知一定含硫酸钠,可判断猜想三不成立。拓展延伸:NaH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若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HCO3,提纯Na2SO4溶液的实验方案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2:(2020河北盐山实验中学中考模拟试题)“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_______,用带异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 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不含Fe2O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 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 g,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2)固体I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下同);
    (3)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 。【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实验探究2烧杯C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答案】实验操作:稀盐酸或稀硫酸 ,实验结论:Fe、CaCO3 ; CaO和Ca(OH)2中的一种或二种【实验质疑】: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2FeCl3 + Fe = 3FeCl2 操作二:过滤 (2)CaCO3、Fe2O3 (3)Ca(OH)2 + Na2CO3 = CaCO3↓+ (4)2NaOH Fe、CaO、Fe2O3、Ca(OH)2、CaCO3 【实验反思】D.
    【解析】【实验探究1】①根据实验现象“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说明加入的是酸,该酸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得到了浅绿色溶液,说明生成了亚铁离子,即固体中含有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固体中含有碳酸钙;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那么可能含有氢氧化钙,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呈碱性的氢氧化钙;【实验质疑】根据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固体中可能含有氧化铁,原因是: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2FeCl3 + Fe = 3FeCl2;
    【实验探究2】(1)通过操作二、操作三分别得到了固体和液体,说明进行的操作是过滤;(2)取3 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 g,所以已经除去了铁粉,溶解过滤的固体1的质量为2g,其中含有碳酸钙,还可能含有氧化铁,由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可知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质量比为100:44,由于生成气体0.44g,故固体1中应含有1g碳酸钙,那么剩余的1g是氧化铁,即固体1中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铁;(3)烧杯A中含有氢氧化钙,加入碳酸钠后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4)从样品到固体1时,其质量减少了2.6g-2g=0.6g;而经过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1g,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钙反应的质量比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0.74g>0.6g,故原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若0.6g全部是氧化钙,结合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大于0.74g,故原固体中含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钙。结合实验探究和分析可知原固体的成分是:Fe、CaO、Fe2O3、Ca(OH)2、CaCO3。【实验反思】A、物质成分的探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正确;B、烧杯C中的成分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滤的碳酸钠,正确;C、实验探究1生成的气体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实验探究1生成的气体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正确;D、Fe、CaO、Fe2O3、Ca(OH)2、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反应的反应有5个,错误。故选D。
    【点睛】对于实验探究题,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在做题时要充分利用所给的资料和信息。
    3:(2020云南省卷)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碱”的教学时做了以下演示实验:取少量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于50mL干燥的烧杯中,置于电子天平上。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了液体,天平示数增加。取下烧杯,将其放置在空气中。一周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交流与解释)(1)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液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2)电子天平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吸收水分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教师安排兴趣小组同学对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一成立。(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
    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拓展)(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某些气体的____。
    (2)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____(填序号)。
    A .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
    C. 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D. 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FeCl3溶液
    【答案】 NaOH与变质后的Na2CO3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干燥剂 B、D 。
    【解析】(2)电子天平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吸收水分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交流与评价: 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均变红。,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NaOH与变质后的Na2CO3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变红;进行实验:根据题中“一周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若猜想一成立,则溶液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反思与拓展:(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2)A 先加足量稀盐酸,盐酸会将碳酸钠、氢氧化钠完全消耗,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故A错误;B 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再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氢氧化钠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若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B正确;C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由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不能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故C错误;D 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先加足量Ba(NO3)2溶液,能完全除去碳酸钠,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FeCl3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若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D正确。故选择BD。
    4:(2021河北中考预测试题) 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提供资料】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②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1)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写出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③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猜想1:是NaOH 猜想2:是NaHCO3 猜想3:是Na2CO3
    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 。
    【进行实验】排除错误猜想后,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

    【反思与评价】(3)实验之后,该小组对实验进行反思。
    ①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①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②H2O ③装置F不变浑浊【猜想与假设】 1、2 , 参加反应的物质中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 【反思与评价】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后的固体中可能含有未反应完的过氧化钠,与 盐酸反应也会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固体中有碳酸钠 ②2CO2+ 2Na2O2 = 2Na2CO3 + O2
    【解析】(1)①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②信息显示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因此若无装置C-浓硫酸吸水,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水;③二氧化碳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二氧化碳被除尽,则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2)【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可以知道: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都不含氢元素,故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碳酸或氢氧化钠,故不正确的猜想为:1、2;【反思与评价】①因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后的固体中可能含有未反应完的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也会有气泡产生,因此不能证明固体中有碳酸钠;
    ②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水和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2Na2O2=O2+2Na2CO3。
    5:(2019陕西考模拟试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产生了兴趣.同学们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H2+CuO=Cu+H2O d:CO+CuO=Cu+CO2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装置D中的药品为 . (3)同学们通过观察装置E、F中的现象后,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为了证明第四种气体的存在,可用装有 (填试剂名称)的装置G.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将如图1装置进行了简化,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所示 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进一步证明第四种气体的存在实验操作是 。

    【答案】 (1)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浓硫酸; (3)澄清石灰水;【 实验反思】:(3)除去混合气体中剩余的 CO2和水蒸气 (4)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将烧杯倒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解析】(1)由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和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特点可以知道,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C装置中应是浓氢氧化钠,目的是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D装置中应是浓硫酸, 目的是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浓硫酸; (3)E中氧化铜变红,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或氢气或二者的混合气体;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氢气,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可生成水;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因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可生成二氧化碳;同时E中的变化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实验反思】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其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可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钙可吸收水蒸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若烧杯壁上有小水珠(或水雾),则证明有氢气,因氢气燃烧生成水;将烧杯倒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因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6:(2020贵州毕节)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_。
    (做出猜想)猜想l: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_____
    溶液呈碱性
    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分析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里的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1
    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_____7(选填“>”“<”或“=”),则溶液呈酸性
    方案2
    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2NaOH+H2SO4=Na2SO4+2H2O 红色 3NaOH+FeCl3=Fe(OH)3↓+3NaCl < Zn+H2SO4=ZnSO4+H2↑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无色酚酞试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酸碱度和酸碱性的关系;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原理进行分析作答。实验原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进行实验:因为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实验结论是溶液呈碱性,则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色:分析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即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向试管里的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3NaOH+FeCl3=Fe(OH)3↓+3NaCl;(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方案1: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溶液显酸性,即pH<7;方案2: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是由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7:(2020河北中考模拟试题)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
    【实验探究】(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此时停止加热.(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  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为 色
    猜想 错误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猜想 正确
    【评价反思】(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答案】【作出猜想】既有Cu也有Cu2O【实验探究】(2)变浑浊(3)稀硫酸,蓝色,①;③【评价反思】(1)节约药品;(2)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3)Fe+CuSO4═FeSO4+Cu
    【解析】 【作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红色固体的成分:③既有Cu也有Cu2O
    【实验探究】(2)据反应C+2CuO2Cu+CO2↑可知,反应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产生,故石灰水会变浑浊(3)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推测含有Cu2O,故滴入的应是稀硫酸,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故溶液变为蓝色,所以猜想①错误;由化学方程式Cu2O+H2SO4═Cu+CuSO4+H2O知,每144份质量的氧化亚铜反应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若有1.44g的氧化亚铜反应会生成0.64g的铜,而实际收集到的铜的质量为1.04g,故1.44g是氧化亚铜和铜的混合物;【评价反思】(1)微型实验装置药品用量较少,节约药品;(2)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3)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其中的“曾青”就是指硫酸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硫酸铜溶液遇到金属铁时,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能生成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8:(2020盐山第六中学一模试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锌粒加入到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②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 甲:气体是H2 乙:气体是SO2 丙:气体是SO2和H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

    (1)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2)B装置的作用是 。(3)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证明气体中含有H2。(4)写出D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1)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 。(2)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 (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 。
    【答案】(1)SO2(2)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3)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黑色物质变成红色(4)SO2+2NaOH═Na2SO3+H2O 【讨论】(1)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2)不生成污染环境的SO2(或“可以节约药品”)(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由资料“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可知,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SO2;(2)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B装置中的浓硫酸可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3)由于氢气与空气混合在加热时可能出现爆炸,因此,在进行加热前要把玻璃管中空气全部排出,所以进行操作时应先通入氢气排出管内空气然后再进行加热;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会观察到会黑色粉末变红;(4)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讨论】(1)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2)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不生成污染环境的SO2等。
    9:(2019石家庄44中模拟试题)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①2Na2O2+2H2O=4NaOH+O2↑②2Na2O2+2CO2=2Na2CO3+O2
    【猜想与假设】(1)粉末成分是Na2O2 和NaOH 的混合物;(2)粉末成分是 的混合物;(3)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和Na2CO3 的混合物
    【设计与方案】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①取3.00g变质的粉末于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
    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③将②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到固体1.00g。
    /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粉末中含有的成分及质量:

    Na2O2
    NaOH
    Na2CO3
    成分(填“有”或“没有”)



    质量(g)


    1.06
    【反思与评价】(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密封保存。
    (2)有同学提出把第 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 .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猜想与假设】Na2O2 Na2CO3【设计与方案】①固体全部溶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有白色沉淀生成【解释与结论】1.56,有,0.38【反思与评价】不合理,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能生成的氢氧化钠,不能判断原来是否存在氢氧化钠。
    【解析】【猜想与假设】(2)因为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和氧气,所以固体可能是碳酸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设计与方案】①加适量的水,固体完全溶解,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根据结论中有Na2O2存在,则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沉淀。【解释与结论】设要生成0.32g氧气需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则根据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可计算出X=1.56g,所以含过氧化钠质量为3g-1.56g-1.06g=0.38g。【反思与评价】过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还能和水反应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不能证明原粉末中有 ,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不能说明原来是否存在.
    10:(2019•益阳)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慢慢通入CO2气体,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所得溶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完成以下问题: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査阅资料】资料一:将CO2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先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当NaOH反应完全后,继续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資料二;Ca(HCO3)2易溶于水;CaCl2溶液与NaCl溶液均呈中性; NaHCO3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OH和Na2CO3 猜想二:溶质全为Na2CO3 (1)你认为猜想三:溶质为
    猜想四:溶质全为 NaHCO3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猜想 不成立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3)现象为
    猜想二不成立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稀HCl。
    有气泡产生
    (4)猜想 成立
    【实验总结】针对上述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总结并写出了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各步反应方程式。
    (5)你认为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要证明一种白色粉末是Na2CO3还是NaHCO3若不用加试剂可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猜想与假设】(1) Na2CO3、NaHCO3 【实验探究】①CaCl2 四 ②溶液变红色 ③三
    【实验总结】(5) Na2CO3+CaCl2═CaCO3↓+2NaCl; 见解析部分。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部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OH和Na2CO3
    猜想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全为Na2CO3
    猜想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部分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2CO3、NaHCO3
    猜想四: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全部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全为 NaHCO3
    【实验探究】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稀HCl,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总结】步骤①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将白色粉末放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并用天平称量,加热前后的质量,如质量减少为NaHCO3,如质量无明显变化为Na2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2018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试题)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①   
    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    ,③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
    假设③成立
    【拓展延伸】(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请解释其原因: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   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答案】(1)Mg+H2O=Mg(OH)2+H2↑【提出问题】CO2,降低【实验探究】①溶液红色褪去;②降低温度;③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拓展延伸】(3)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4)钾(或钙)。
    【解析】(1)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故答案为:Mg+H2O=Mg(OH)2+H2↑;(2)根据所学碱的化学性质可知,碱溶液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故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故答案为:CO2;降低;【实验探究】1.保持温度不变进行实验则排除了温度降低使氢氧化镁析出这一因素,实验结论是假设2成立,即氢氧化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使酚酞溶液的红色褪去;2.实验结论是假设3成立,即温度降低造成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从而析出氢氧化镁,使无色酚酞溶液的红色消失,故操作是取上述红色溶液,降低温度,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红色褪去,假设③成 立;故答案为:①溶液红色褪去;②降低温度;③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3)镁可以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而钠的活动性比镁强,则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钠会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会形成蓝色沉淀;故答案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排在镁之前的金属都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如钾、钙;故答案为:钾(或钙)。
    【名师点睛】(1)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配平即可;(2)【假设与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实验探究】1中要根据实验结论分析反应现象,2中要根据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操作;【拓展延伸】根据镁与水的反应分析出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再结合生成物与硫酸铜的反应分析;(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出比镁活泼的金属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12:(2020年青海中考)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也可能呈_______。【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______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继续验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
    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呈______
    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_____
    方案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______
    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
    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若______
    溶液呈中性
    【答案】(1)酸性 (2)中性(和上一空顺序可颠倒 (3)不变色 (4)酸性 (5)中性(6)铁 (7)Fe+2HCl═FeCl2+H2↑ (8)无明显现象
    【解析】[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有剩余,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故假设可能呈酸性或中性;
    [实验验证]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实验结论是呈酸性或中性,则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继续实验]方案1:加入氧化铜后,现象为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是因为盐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说明溶液呈酸性;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显中性;
    方案2:根据实验现象“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实验结论“呈酸性”说明加入的物质是铁粉,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铁和氯化钠不反应,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呈中性。
    13:(2018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试题)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例合制成。b氯化钙、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 。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 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④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拓展】实验后小明同学认为要验证NaOH的变质情况,还可以直接向上述上层清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验证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你是否同意 ,如果同意,(写出“同意”或“不同意”)对应的理由: 。
    【答案】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的膜,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所致,故加热固体酒精生成了二氧化碳②Na2CO3+CaCl2=CaCO3↓+2NaCl③白色沉淀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是碱性的,都能使酚酞变红,故无法确定变红是那种物质所致【反思交流】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拓展】同意,如部分变质,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开始稀盐酸只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当氢氧化钠全部被消耗后,稀盐酸再合与Na2CO3反应产生气泡,即滴加足量稀盐酸,开始时无气泡,过一会出现气泡则说明NaOH已部分变质。
    【解析】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的膜,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所致,故加热固体酒精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酒精中含碳元素.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从固体酒精的成分中发现,物质之间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钠变质为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甲同学用了无色的酚酞试液,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是碱性的,都能使酚酞变红,故无法确定变红是那种物质所致;乙同学用了澄清石灰水,变质的氢氧化钠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中性的氯化钙,若只含碳酸钠,滴加酚酞不会变色,滴加酚酞变红,说明还含有氢氧化钠,故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拓展】同意;因为当滴加足量稀盐酸时,盐酸会先与NaOH反应无现象,然后再与Na2CO3反应产生气泡。
    【名师点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的膜,生成了二氧化碳,据此确定酒精中会有碳元素;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从固体酒精的成分中发现,物质之间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钠变质为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是碱性的,都能使酚酞变红,无法确定是否有氢氧化钠;变质的氢氧化钠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为中性,滴加酚酞变红,说明还含有氢氧化钠.当多种物质混合均能发生反应时还要注意反应的先后顺序。
    14:(2019广州市模拟)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常用化学试剂,小欣和小芳对它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1)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A.酸 B.碱 C.盐
    (2)Ⅰ.实验员说,该瓶试剂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并提示:Na2CO3,NaHCO3的水溶液与氢氧化钠一样均显碱性.
    Ⅱ.【查阅资料】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欣根据试剂瓶标签上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钠 (填物质名称) .
    【设计并实验】请帮助小欣和小芳设计实验方案来确定这瓶试剂究竟是哪种物质,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答案】(1)A(2)碳酸氢钠【设计并实验】步骤I:取少量液体滴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现象与结论:若pH=7,则为氯化钠溶液;若pH>7,则为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步骤Ⅱ:取少量待测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与结论:若有气泡产生则为碳酸钠溶液;若无明显变化,则为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1)破损标签可见部分为钠元素,可判断该物质由金属元素与根组成,而酸类物质由氢元素与酸根所组成,可判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故填:A;
    (2)【得出结论】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液为9.6g,可判断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因此可判断该溶液不可能为碳酸氢钠溶液;故填:碳酸氢钠;
    【设计并实验】先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若呈中性则为氯化钠溶液.然后,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可推断鉴别两物质时所加入的试剂为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有气泡可说明该物质为碳酸钠;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Ⅰ:取少量液体滴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若pH=7则为氯化钠溶液;若pH>7,则为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Ⅱ:取少量待测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则为碳酸钠溶液;若无明显变化,则为氢氧化钠溶液
    15:(2020保定中考模拟试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下列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广泛,体现出它的多种化学性质,NaHCO3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酸、碱、盐发生反应吗?
    【实验Ⅰ】NaHCO3溶液难否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取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成浅红色,说明碳酸氢钠溶液显 性。
    【实验Ⅱ】NaHCO3溶液难否与稀H2SO4反应?取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H2SO4,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Ⅲ】NaHCO3溶液难否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 。【实验Ⅳ】NaHCO3溶液能否与CuSO4反应?
    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HCO3溶液,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并生成绿色沉淀,说明NaHCO3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查阅资料】①绿色沉淀物的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②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③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成篮色。
    【拓展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继续验证Cu2(OH)2CO3受热分解的产物。⑴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⑵将图中装置按一定顺序组装进行实验,可以验证Cu2(OH)2CO3分解产物中有CO2和水,正确的组合顺序是 (填端口字母,且每套装置只能选用一次)。⑶充分加热后,装置B中绿色物质完全变成黑色粉末,小刚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来证实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而不是炭粉,该方案的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是 。

    【答案】【实验Ⅰ】碱 ;【实验Ⅱ】有气泡产生,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
    【实验Ⅲ】碳酸钙【拓展探究】(1)澄清石灰水 (2)defba(或dfeba) (3)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显蓝色。
    【解析】【实验 I 】取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成浅红色,说明碳酸氢钠溶液显碱 性。故填:碱。【实验Ⅱ】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 故取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于试管中 , 滴加稀 H7SO4,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 H2SO4 ═Na2SO4 + 2H2O + 2CO2 ↑ 。故填:2NaHCO3 + H2SO4═ Na2SO4 + 2H2O + 2CO2 ↑ 。
    【实验Ⅲ】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钙。 故填:碳酸钙。【实验Ⅳ】装置 A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填:澄清石灰水。将如图装置按一定顺序组装进行实验可以验证Cu2(OH)2CO3分解产物中有CO2和水,正确的组合顺序是:d → e → f → b → a,即先检验水,后检验二氧化碳。故填:d → e → f → b → a 。(3)因为CuO可与酸反应溶液变蓝而炭粉不与酸反应,所以可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显蓝色。
    16:(2018•枣庄中考)请分析下列实验装置,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氨气(NH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  口通入(填“a”或“b”);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  石蕊试纸(填“红色”或“蓝色”)。(3)某同学对充分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做进一步研究:
    【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I:Ca(OH)2、NH4Cl和CaCl2 猜想II:Ca(OH)2和CaCl2
    猜想III:NH4Cl和CaCl2 猜想IV:只有CaCl2
    有同学对上述猜想提出质疑: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你认为是    。
    【实验探究】①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   (填一种猜想)不正确。
    ③再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NH4Cl,于是得出结论猜想III正确。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改进措施:  。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H2O+2NH3↑;B。(2)b;红色(3)猜想I【实验探究】猜想II;不合理;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评价反思】在C装置的a导管连接吸收氨气的装置。
    【解析】(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反应需要加热,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B。故填:2NH4Cl+Ca(OH)2CaCl2+2H2O+2NH3↑;B。
    (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b口通入;
    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这是因为氨气能够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故填:b;红色。(3)【作出猜想】上述猜想中,猜想I不合理,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铵不能共存。故填:猜想I。【实验探究】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说明猜想II不正确。故填:猜想II。③该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填:不合理;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没有处理尾气装置,改进措施:在C装置的a导管连接吸收氨气的装置。故填:在C装置的a导管连接吸收氨气的装置。
    17:(2018•烟台)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及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 ②Cu2O ③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
    加人足量稀硫酸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  。
    【答案】(1)①是分液漏斗 (2)B;E;CaCO3+2HCl═CaCl2+H2O+CO2↑ (3)A ③Cu、Cu2O
    【设计实验】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实验反思】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
    【解析】(1)①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B;E;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故填:A。【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Cu、Cu2O故填:Cu、Cu2O。
    【设计实验】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
    加人足量稀硫酸
    固体减少,溶液由
    无色变蓝色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故填: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18:(2019汕头市模拟)现实验室中有一包由碳酸钠和氧化钙组成的白色粉末,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的探究过程,请你按要求帮助完成探究活动。
    同学们将部分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发现烧杯外壁有热感,加水放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继续加入足量的水并过滤,用pH试纸测定滤液的pH,pH> 7(选填“>、=、<”),滤液呈碱性。【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那些碱性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NaOH                  猜想②:NaOH和Na2CO3
    猜想③:NaOH和Ca(OH)2         猜想④:NaOH、Ca(OH)2 和Na2CO3
    【查阅资料】Na2CO3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1)甲同学认为猜想④不合理,原因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乙同学进行下列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空白处。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Ⅰ.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没有明显变化
    滤液不含 Ca(OH)2。
    Ⅱ.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后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① 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含有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 溶液变红色
    滤液含有NaOH.
    【获得结论】猜想②成立 【反思与拓展】实验操作步骤Ⅱ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检验并除去Na2CO3。
    【答案】:CaO+H2O=Ca(OH)2,>【实验探究】:(1)Na2CO3+Ca(OH)2=CaCO3↓+2NaOH。(2)①产生白色沉淀;②溶液变红色。【反思与拓展】:检验并除去Na2CO3
    【解析】将部分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发现烧杯外壁有热感,加水放热,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继续加入足量的水并过滤,用pH试纸测定滤液的pH时,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因此溶液pH>7,滤液呈碱性。故填:CaO+H2O=Ca(OH)2;>。【实验探究】(1)甲同学认为猜想④不合理,原因是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Ⅰ.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CO2,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有Ca(OH)2;
    Ⅱ.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后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Ⅰ.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没有明显变化
    滤液不含Ca(OH)2.
    Ⅱ.取用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后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①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含有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溶液变红色
    滤液含有NaOH.
    【反思与拓展】实验操作步骤Ⅱ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Na2CO3。故填:检验并除去Na2CO3。
    19:(2018•菏泽)小明在登山的过程中发现山上的岩石是红色的,他根据所学知识猜测岩石中可能含有氧化铁,为了验证猜想并到测定其含量,小明进行了以下提究:【查阅资料】①一定温度下,CH4可将Fe2O3还原为单质铁,若温度控制不当,还可生成少量的Fe3O4.②单质铁和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1)小明利用A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酒精喷灯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H4,目的是   。
    (2)小明将A装置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仪器a中的现象为   ,从而得出了岩石中含有氧化铁的结论。
    (3)小明将反应后的B装置冷却到室温,根据量筒内水的体积V(产生气体的体积),通过有关计算求出了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评价反思】实验后小明经过认真反思,认为:(1)在实验中对甲烷的使用没有“物尽其用”,请你给出一条合理建议:   。
    (2)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则会导致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请你利用处理后的固体,CuSO4溶液、磁铁等试剂及用品,结合资料所给信息,设计实验证明是否含有Fe3O4,【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答案】(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2)水面下降【评价反思】(1)把没有反应的甲烷收集起来 (2)不变;【实验步骤】:取少量固体于玻璃片上,利用磁铁充分吸引,把吸引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实验现象】:固体部分溶解;【实验结论】:固体中含有四氧化三铁 
    【解析】(1)小明利用A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酒精喷灯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H4,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填: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小明将A装置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仪器a中的现象为水面下降,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氢气是由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进一步说明岩石中含有氧化铁的结论。故填:水面下降。【评价反思】(1)在实验中对甲烷的使用没有“物尽共用”,这是因为甲烷通过装置时,一部分没有反应,应该把没有反应的甲烷收集起来,以备后用;故填:把没有反应的甲烷收集起来。(2)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则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对生成氢气的体积没有影响,不影响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大小;
    【实验步骤】:取少量固体于玻璃片上,利用磁铁充分吸引,把吸引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实验现象】:固体部分溶解;【实验结论】:固体中含有四氧化三铁。故填:不变;实验步骤:取少量固体于玻璃片上,利用磁铁充分吸引,把吸引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实验现象:固体部分溶解;实验结论:固体中含有四氧化三铁。
    20:(2019天水中考)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上述反应中无现象的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 ;B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 猜想一: NaCl 猜想二:NACl 和CaCl2 猜想三: NaCl、Ca(OH)2和 HCl猜想四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 。
    【答案】(1)D;F;Fe+2HCl=FeCl2+H2↑(2)【假设与猜想】 NaCl和Na2CO3 ;三 ,Ca(OH)2和 HCl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实验与结论】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拓展与迁移】 H+。
    【解析】(1)A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稀盐酸,溶液变红色;B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C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消失,溶液变成黄色;D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E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F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上述反应中无象的为D;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F;B试管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2)【假设与猜想】 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D中盐酸过量,E中碳酸钠过量,混合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猜想一:氯化钙和碳酸钠前后完全反应时溶质是 ; 猜想二:氯化钙过量时溶质是 和 ; 猜想三:碳酸钠过量时溶质是NaCl和Na2CO3 ;【讨论与交流】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所以猜想三一定错误。 【实验与结论】因为猜想四成立,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H+ 。
    21:(2019湖南长沙中考)小华同学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 )作为供氧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于是他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CO2并验证其与Na2O2 的反应:

    (1)装置B的作用是 。
    (2)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 。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小华为此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2O2 猜想三:Na2CO3和NaOH 你认为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振荡
    固体完全溶解
    样品中一定没有Na2O2
    ②取少量实验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三正确
    ③取少量实验②所得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反思与评价】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含有NaOH,原因可能是 。
    【答案】 (1)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2)O2 (或氧气) 【猜想与假设】Na2CO3、NaOH、Na2O2 【设计实验】①无气泡产生 ③MgCl2 (或氯化镁) 【反思与评价】制得的CO2中混有水蒸气且CO2的量不足。
    【解析】(1)装置A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因此将气体经过装置B,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HCl反应,除去气体中的HCl。
    (2)装置B中逸出的二氧化碳和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都能与装置C中的Na2O2反应产生氧气,未参与反应
    的二氧化碳被装置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O2。
    【猜想与假设】由于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O2 ,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O2 ,且
    反应物Na2O2可能过量,故还可能的猜想是Na2CO3、Na2O2、NaOH。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①中,由于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表中实验结论是样品中一定没有Na2O2 ,因
    此实验现象为没有气体产生。实验操作②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一是为了证明固体样品中含有碳酸钠,二
    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以免干扰后续实验;实验操作③需要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加入MgCl2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综合以上三个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成立的结论。
    【反思与评价】根据题目给出的资料,装置C中固体含氢氧化钠的原因是制得的CO2中混有水蒸气且
    CO2的量不足。
    22: (2020年新疆中考)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
    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查阅资料] I.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
    Ⅱ.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型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明猜想发热包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禁止明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
    (3)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a.H2; b.___; c.CO2,和H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 .丁装置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猜想c正确。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____ (填“能"或 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______ 。[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做出如下反思: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c.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级分类投放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
    【答案】(1) (2)
    (3)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会燃烧,容易诱发火灾 (4)CO2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不能
    (7),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吸收,澄清石灰水不能变浑浊
    (8)ac 【解析】探究一:(1)发热包中含有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使发热包变硬,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发热包中含有铝,铝在空气中遇明火,会发生燃烧,容易诱发火灾,故填: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会燃烧,容易诱发火灾;探究二:猜想与假设:由以上分析可知,发热包中含有铝,使用过的发热包中可能含有碳酸钙,加入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二氧化碳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填:CO2;实验验证:结论为:猜想c成立,故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甲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乙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且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澄清石灰水也不能变浑浊,故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理由是: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吸收,澄清石灰水不能变浑浊;总结与反思:a、发热包中含有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发热包中的铝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故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符合题意;b、浓硫酸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但是浓硫酸腐蚀性强,不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不符合题意;c、使用后的发热包,含有强碱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应包好按照垃级分类投放,符合题意。故选a、c。
    23、(2018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写化学式)。 (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写
    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夜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   。
    【答案】(1)Fe+CuCl2=Cu+FeCl2 (2)ACD (3)NaCl、Na2CO3 (4)①BaCO3 ②NaCl、NaOH、Na2CO3 (5)除去溶液中的CO32-,防止用酚酞检验NaOH时造成干扰。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性质探究的综合考查。(1)图一试管②中,铁粉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Cu+FeCl2;(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试管①中未反应的铁置换了试管②中过量的氯化铜溶液中的铜,即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无铁存在,A正确;完全反应后,甲烧杯内固体中不一定含有铁,但一定含有铜,B错误;完全反应后,甲烧杯内无法确定Cu2+是否被置换完全,C正确;由于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故溶液中的Mg2+一直未被置换,铁置换了溶液中的Cu2+后生成Fe2+,D正确。(3)乙烧杯内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而无气泡产生,则说明试管④中的Na2CO3过量,试管③中不存在过量盐酸;则试管④中一定存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NaCl以及过量的Na2CO3两种溶质。(4)①对乙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乙过滤后的滤液中一定存在CO32-,即生成的白色沉淀为BaCO3;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酚酞由无色变红色,说明此时溶液呈碱性;由于此上层清液中的CO32-被足量硝酸钡沉淀,故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过量Ba(OH)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NaOH所致,即试管③中存在过量的Ba(OH)2溶液及生成的BaCl2;由此可知,乙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OH-、Cl-和Na+,即烧杯乙过滤后的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NaOH和Na2CO3。
    (5)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O32-,防止用酚酞检验NaOH时造成干扰。
    24、(2018新疆省中考)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成份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泄漏有会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文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绕生成CO;
    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CO2、H2O;猜想: CO、H2O; 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C——G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A B C D E F G
    (1)装置A、B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D、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____成立。(3)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____ 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5) 实验过程中C、D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___
    【展示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__________中毒。
    【答案】(1)①酒精灯;②锥形瓶;B ,见解析。(2)三 (3)验证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见解析
    (4)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5)气体从澄清石灰水中出来后会带有水蒸气,也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验证水是否是甲烷的燃烧产物。(6)CO
    【解析】(1)装置A、B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锥形瓶。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甲烷燃烧产生了水;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F中红色粉末变成蓝色,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知甲烷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
    (3)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验证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5)实验过程中C、D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气体从澄清石灰水中出来后会带有水蒸气,也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验证水是否是甲烷的燃烧产物。
    【展示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5:(2020河北沧州十三中一模试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A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
    (2)B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请写出实验中K2处于关闭状态下打开K1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B实验全过程(先关K2开K1,再关K1开K2)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液体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一定含有的物质:酚酞、水和____________,还含有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同学们猜想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是什么?【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猜想】废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是:A.只有氢氧化钠 B.只有碳酸钠 C.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猜想.【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结论解释】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确切的结论.(下图为同学们根据部分实验现象绘制的关系曲线).

    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 。
    【答案】(1)HCl + NaOH = NaCl + H2O (2)CO2 + 2NaOH = Na2CO3 + H2O 气球先变大后缩小 (3)【交流讨论】氯化钠 【猜想】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结论解释】 A,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生成了沉淀,说明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故猜想A一定不成立。
    【解析】(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Cl + NaOH = NaCl + H2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关K2开K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小,空气进行气球中,气球变大;关K1开K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大,故气球会变小。故B实验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变大后缩小;(3)A、B两个实验均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故烧杯的废液中还一定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呈碱性,故废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碳酸钠,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生成了沉淀,说明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故猜想A一定不成立。
    相关试卷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提升训练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提升训练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提升训练考点09—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一)(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提升训练考点09—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一)(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重难点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重难点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共50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