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归纳其主要影响要素。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聚落的分布形态、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通过案例学习,初步形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归纳其主要影响要素。【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北枕黄河,南依嵩岳,被称为中原之州;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万古流;它地处交通咽喉,四通八达,陆上丝路通全球。这是哪里呢?我们的家乡—郑州。今天,我们就以郑州为例来学习聚落。新课讲授:环节一:火眼金睛活动:欣赏微电影——郑州的“前世今生”,思考下列问题。1.聚落可以分为哪两类?2.城市和乡村哪个出现较早?3.乡村和城市景观有哪些差别?聚落房屋多少房屋高矮道路疏密学校多少有无农田生产活动乡村 城市 师生总结: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乡村聚落出现较早。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较大,造成这些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活动的差别,居住在乡村里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活动。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聚落景观,展现了不同的聚落之美。过渡: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为什么建都在新郑呢?它又是如何能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呢?环节二:头脑风暴活动: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远古时期,轩辕黄帝建都在新郑的有利自然条件。材料一:五千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其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材料二:图1为河南省地形图, 图2为郑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学生展示:地形平坦:新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便于各种人类活动的开展。气候优越:新郑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源充足:新郑位于黄河下游沿岸,水源充足,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土壤肥沃:新郑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师生总结:影响一个聚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阐述,这些条件在聚落形成的早期阶段有较为重要的影响。2.阅读地图,说出四大文明古国分布的共同自然特征。 图3师生总结: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即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他们既是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又是世界上古老聚落的代表,其共同分布在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中低纬度、河流沿岸地区。由此得出影响一个聚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过渡:除了自然条件以外,还有一些社会经济条件也会影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拓展:影响郑州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郑州位于陇海线和京广线的交汇处,促进了郑州的发展——交通便利。省会城市的建立大大促进了郑州的发展——政治因素。过渡:自然因素不仅影响聚落的形成,还会影响聚落的分布形态及民居特点。环节三:七嘴八舌活动:读中国居民点密度图总结聚落分布规律。师生总结: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沿海地区聚落密集,而高山荒漠地区聚落稀疏。山麓地带聚落受地形或水源的影响成条带状,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一般成团块状。过渡: 我们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郑州的民居和我们在其它地方见到的民居特点有区别。郑州的民居屋顶坡度小,有的是平顶,墙壁厚一些,乌镇的民居斜顶坡度较大,墙体高而薄,延安的窑洞,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纵深挖掘。民居特点的差异与什么有关呢?与各地的自然环境有关。活动:小组合作,阅读图文材料,分析郑州、杭州、延安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以导游的身份讲解展示。学生展示:郑州导游:我们郑州是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00mm,降水不多,对房子的排水功能要求不高,所以房屋是平顶或坡度较小的斜顶。冬季寒冷,一般墙体较厚。杭州导游:我们杭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年降水量800mm以上,斜顶房有利于排水,墙体高而薄,便于通风散热。延安导游:我们沿岸位于黄土高原,气候冬冷夏热,较为干燥,黄土直立性强,挖窑洞居住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师生总结:一般来说,民居屋顶坡度大小与降水量有关,降水越多坡度越大;墙壁厚薄与气温有关,气温越低,墙壁越厚;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有关,一般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比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傣族的竹楼,北极的冰屋等。过渡:我们郑州有一处传统聚落因极具历史学、美学、考古学、人类学价值,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一处吗?它就是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出示资料:这是2019年1月9日申遗成功的新闻报道。那为什么要把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呢?看完视频就知道了。(播放视频)师生总结:可见,“天地之中”作为中国时间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就建筑群之一,记录了汉魏唐宋元明清2000多年的历史、政治、文民俗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百科全书”。因此,保护这些聚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记忆,也是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物质和文化基础。 过渡:那么该怎么保护呢?登封市政府公布了四条措施来征求大家意见,下面邀请你来参政议政。环节四:参政议政老师逐条出示“天地之中“的保护措施,如果你认为合理,请高举右拳喊”支持!”,如果你认为不合理,请双手交叉喊“反对!”。NO1.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和管理、保护法规。(支持)NO2.该历史建筑群内有些建筑已经非常破旧,应予以拆除,按照原样重建。(反对)NO3.要大力开发该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如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游客人数等,以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反对)NO4.加强保护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出现游客乱刻乱画现象。(支持)结束语:郑州既要保护优秀的传统聚落,又要向现代化的大都市迈进,只有处理好聚落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美好!课堂小结:本节课以郑州为例,学习了聚落的分类、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聚落的分布形态、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本节课以郑州为例来学习聚落,充分挖掘乡土地理资源,运用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和迁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上海港,美国西部山区,聚落与环境,黑龙江大庆市,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朝向,建筑风格,······,趋利避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