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校级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展开2017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校级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慢慢融化 B.洗涤剂清晰油污
C.久置的食物腐化 D.敞口放置的雪碧慢慢减少
2.“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C.葡萄糖是高分子化合物
D.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4.“达菲”是治疗H7N9流感的一种特效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为C16H31N2PO8的物质.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 B.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1
C.N的质量分数最小 D.一个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
5.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B.降低温度能够灭火,所以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C.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6.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取少量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氯化钠
7.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水结冰后分子就不运动了
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可用于制备氧气
8.“食品安全是大事”.如果蔬菜上洒了农药,用碱性溶液或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
A.食醋 B.白酒 C.白糖 D.纯碱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盐酸中不断加水
B.
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
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D.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10.2016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新型灌溉技术,节约水资源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防止污染水源
C.焚烧植物的秸秆,有利农作物的吸收
D.推广新型农业,发展可持续的经济作物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4分)
11.建议市民多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短距离优先考虑自信车或步行.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看问题.自行车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请根据图示回答:
(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选填一种物质编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2)用铝合金作轮圈的原因 .
(3)铜链条经雨淋后日久就容易出现绿色的不溶物,经测定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据此,你认为是铜与水、空气中的物质(填化学式) 反应而生成铜绿,根据所学的知识,除去铜绿可选用的物质是 .
12.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氢您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O2可以用 法收集(写出一种即可,下同),该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 气体.
(3)若按B→C→D→E顺序连接装置,制取O2并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实验,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b→c→e→d→ ,实验中D装置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结束,应先撤离g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B、C两处酒精灯,则D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 .
(4)小明认为上述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对环境有可能造成污染,您也赞同小明的观点,对该装置,您给出的建议是 .
13.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第③步中参加反应的CO与H2的微粒个数比是1: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甲醇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 .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 .
14.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 或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
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为Na2O
方案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
是 .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NaNO2(亚硝酸钠)、NaCl 和物质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①所示,请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如图②所示,当往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试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不考虑水分蒸发).
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2、NaCl 和M 中的 .
(2)分别将NaNO2、NaCl 和M 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NaNO2有毒,其外观和咸味与食盐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误食NaNO2而发生中毒事故.为了区别NaNO2、NaCl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NaNO2熔点为271℃,NaCl熔点为801℃.
①小明同学设计的鉴别实验方案如下:20℃时分别取NaNO2、NaCl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8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
②该小组其他同学又设计出与小明不同的实验方案,并获得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 .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17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校级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慢慢融化 B.洗涤剂清晰油污
C.久置的食物腐化 D.敞口放置的雪碧慢慢减少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可以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新物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雪糕慢慢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久置的食物腐化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敞口放置的雪碧慢慢减少是由于挥发的结果,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C.葡萄糖是高分子化合物
D.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考点】J2: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AA: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分析】A、根据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人体所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由于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因此每天都应该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所以选项A正确.
B.人体所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所以选项B正确.
C.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所以选项C错误.
D.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但是摄取过多也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选项D正确.
故选:C.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C4: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由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可知某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得失电子情况等.
【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说法正确,故A正确;
B、由其汉语名称“氩”,可知其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电子数为18,故C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故D正确.
故选B.
4.“达菲”是治疗H7N9流感的一种特效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为C16H31N2PO8的物质.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 B.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1
C.N的质量分数最小 D.一个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达菲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达菲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达菲是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16×8)≠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C、H、N、P、O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31):(14×2):31:(16×8)=192:31:28:31:128,则氮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达菲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和8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B.降低温度能够灭火,所以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C.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考点】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68:氧气的化学性质;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H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A、由于空气中氧气浓度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
C、可燃性气体点燃和使用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
D、原子排列不同,故碳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由于空气中氧气浓度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
B、隔绝空气能够灭火,所以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而不是降低温度,故错误;
C、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故正确;
D、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错误.
故选C.
6.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取少量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氯化钠
【考点】44:加热器皿﹣酒精灯;43:称量器﹣托盘天平;49:液体药品的取用;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点燃酒精灯,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求使用燃烧木条点燃进行分析;
B、根据取少量液体应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进行分析;
C、根据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进行分析;
D、根据称量一定量固体药品,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端,并在托盘内垫上纸进行分析.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使用燃烧的木条引燃,这是符合实验室规定的点燃方法,故A正确;
B、取少量液体,应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而图示方法为倾倒,且倾倒时试剂瓶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倾倒的液体量过多,此操作存在多处错误,故B错误;
C、加热液体,对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而图中液体远远超出这一要求,并且还使用了酒精灯的内焰进行加热,这些都属错误操作,故C错误;
D、称取氯化钠,该项操作中既没有在托盘上放纸以保护托盘,而且还出现药品与砝码放倒颠倒,故D错误.
故选:A.
7.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水结冰后分子就不运动了
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可用于制备氧气
【考点】77:硬水与软水;79: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明矾可以净化水,但是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解答;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解答;
C、根据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分析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解:A、明矾可以净化水,但是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水结冰后水分子还是在不断运动,运动的范围小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浇灌农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都含有氧元素,均可用于制备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食品安全是大事”.如果蔬菜上洒了农药,用碱性溶液或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
A.食醋 B.白酒 C.白糖 D.纯碱
【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碱性溶液可降低蔬菜上残留农药的毒性.据此结合纯碱、白酒、白糖、食醋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如果蔬菜上洒了农药,用碱性溶液或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
A、食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B、白酒显中性,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C、白糖显中性,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水溶液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盐酸中不断加水
B.
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
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D.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7I: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本题为图象分析题,应抓住图中的信息和选项中的描述进行对比,看是否吻合.
【解答】解:
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酸性逐渐减弱,PH无穷尽的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或超过7,所以A图象描述不正确;
B、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所以B图象表达正确;
C、由于镁的活泼比铁的强,所以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镁用的时间短,由公式:m(H2)=(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质量,所以镁产生的氢气多,所图象以C描述错误;
D、在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由于是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了,所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表达不正确.
故选B.
10.2016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新型灌溉技术,节约水资源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防止污染水源
C.焚烧植物的秸秆,有利农作物的吸收
D.推广新型农业,发展可持续的经济作物
【考点】79: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充分理解“中国水周”的主题意义,只要是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是符合主题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A、使用新型灌溉技术,节约水资源,符合水资源管理.故A不符合题意;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防止污染水源.能保护水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
C、焚烧植物的秸秆,有产生了大量烟尘,与主题不符,故C符合题意;
D、推广新型农业,发展可持续的经济作物,符合主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4分)
11.建议市民多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短距离优先考虑自信车或步行.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看问题.自行车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请根据图示回答:
(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铝合金轮圈 (选填一种物质编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座垫 (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2)用铝合金作轮圈的原因 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
(3)铜链条经雨淋后日久就容易出现绿色的不溶物,经测定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据此,你认为是铜与水、空气中的物质(填化学式) CO2 反应而生成铜绿,根据所学的知识,除去铜绿可选用的物质是 稀盐酸 .
【考点】89:金属材料及其应用;83:合金与合金的性质;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I7: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纯金属及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三大合成材料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根据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解答导致铜生锈的有关物质,根据铜绿的性质选择除铜绿的物质;
【解答】解:(1)铝合金、铜链条属于合金,塑料座垫、橡胶轮胎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用铝合金作轮圈的原因是: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3)铜绿中含有铜、氧、氢、碳四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导致铜生锈的物质有水、氧气和二氧化碳,故填:CO2;
铜绿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择稀盐酸除铜绿.
答案:
(1)铝合金轮圈;塑料座垫;
(2)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3)CO2;稀盐酸.
12.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氢您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① 铁架台 ,② 试管 .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O2可以用 排水(或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写出一种即可,下同),该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 CO2(或H2) 气体.
(3)若按B→C→D→E顺序连接装置,制取O2并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实验,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b→c→e→d→ g ,实验中D装置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黑色粉末持续红热(或发出白光) .实验结束,应先撤离g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B、C两处酒精灯,则D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E中液体倒吸进入瓶中 ; 石蕊试纸变蓝色 .
(4)小明认为上述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对环境有可能造成污染,您也赞同小明的观点,对该装置,您给出的建议是 可在装置E的出气口接一个尖嘴玻璃管和燃着的酒精灯 .
【考点】6D:氧气的制取装置;6E:氧气的收集方法;6G: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用途写出名称;
(2)根据装置A选择并书写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方法;根据装置A固、液在常温下反应的特点,该装置还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或氢气;
(3)若按B→C→D→E顺序连接装置,制取O2并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实验时,在B装置加热固体物质制得氧气,通过C装置和木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D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通过E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通入E装置时由g管口进入,并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分析解答;实验结束,应先撤离g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B、C两处酒精灯,会导致这两处装置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碱液倒吸现象;
(4)根据实验可能会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解答】解:(1)图中标示仪器分别是:①是铁架台、②是试管;
(2)根据装置A的特点可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该装置由于适合固、液在常温下反应的特点,还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或氢气.
(3)若按B→C→D→E顺序连接装置,制取O2并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实验时,在B装置加热固体物质制得氧气通过C装置和木炭加热反应观察现象,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C装置,后通过E装置,通入E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由g管口进入;实验结束,应先撤离g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B、C两处酒精灯,会导致这两处装置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碱液倒吸现象.
(4)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且不能与碱溶液反应,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实验中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可在装置E的出气口接一个尖嘴玻璃管和燃着的酒精灯.
故答案为:(1)铁架台;试管;(2)2H2O22H2O+O2↑;排水(或向上排空气);CO2(或H2);(3)g;黑色粉末持续红热(或发出白光);E中液体倒吸进入瓶中;石蕊试纸变蓝色;(4)可在装置E的出气口接一个尖嘴玻璃管和燃着的酒精灯.
13.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H2OCO+H2 .
(3)第③步中参加反应的CO与H2的微粒个数比是1: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化合反应 ,甲醇属于 有机物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 SO3 .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 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实现“零排放”,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
【考点】H7: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以及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4)二氧化硫能被氧化成三氧化硫;
(5)实现零排放是“绿色化学”追求的效果.
【解答】解:(1)第①步操作并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化学;
(2)第②步是煤与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故填:C+H2OCO+H2;
(3)加反应的CO与H2的微粒个数比是1:2,生成物是甲醇,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甲醇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化合反应;有机物;
(4)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是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3.故填:SO3;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实现“零排放”,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填: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实现“零排放”,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14.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炭(C) ,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 Na2CO3 或 Na2O、Na2CO3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合理即可)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
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为Na2O
方案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
是 Na2CO3 .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3CO22Na2CO3+C .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12:猜想与事实验证;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白色固体的为何物,并结合材料中氧化钠的介绍和碳酸钠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进行检验.
【解答】解:[进行猜想]反应前两种物质二氧化碳和钠中共Na、C、O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可判断燃烧中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为炭(C),白色固体为NaO或Na2CO3或是Na2O、Na2CO3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而不可能是NaOH,因为反应前并不含有H元素以;
故答案为:炭(C),Na2CO3,Na2O、Na2CO3,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加入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完全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因此原白色固体中不含有Na2O;
故答案为:Na2CO3;
[反思评价]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因此,不能得出溶液一定含氢氧化钠的结论,即不能由此判断白色固体为氧化钠;
故答案为: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得出结论]根据探究过程可知,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炭;
故答案为:4Na+3CO22Na2CO3+C.
15.NaNO2(亚硝酸钠)、NaCl 和物质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①所示,请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aNO2>NaCl>M .
如图②所示,当往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试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不考虑水分蒸发).
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2、NaCl 和M 中的 M .
(2)分别将NaNO2、NaCl 和M 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aNO2>NaCl>M ;
(3)NaNO2有毒,其外观和咸味与食盐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误食NaNO2而发生中毒事故.为了区别NaNO2、NaCl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NaNO2熔点为271℃,NaCl熔点为801℃.
①小明同学设计的鉴别实验方案如下:20℃时分别取NaNO2、NaCl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8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可行 .
②该小组其他同学又设计出与小明不同的实验方案,并获得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 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者为NaNO2,不变者为NaCl(分别取少量的NaNO2、NaCl固体于两支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者为NaNO2,不熔者为NaCl) .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7I: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由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NaNO2>NaCl>M;
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由题意可知,升温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出现浑浊,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M;
(2)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NaNO2>NaCl>M,因此三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NO2>NaCl>M,当降温至t1℃时,由于NaNO2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它们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旧是饱和溶液,由于在t1℃时,NaNO2比NaCl的溶解度大,因此降温以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NaNO2>NaCl;但由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时,M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虽然在t1℃时,NaCl和M的溶解度相等,但由于M已是不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NaCl>M;
(3)20℃时,NaNO2、NaCl的溶解度分别为80.8g和36g,故向10ml水中加入5g两种物质,能全部溶解NaNO2;不能全部溶解是氯化钠;故方案可行.还可以选用分别取少量的NaNO2、NaCl固体于两支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者为NaNO2,不熔者为NaCl(或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者为NaNO2,不变者为NaCl).
故答案为:(1)NaNO2>NaCl>M,M;
(2)NaNO2>NaCl>M;
(3)①可行;
②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者为NaNO2,不变者为NaCl(分别取少量的NaNO2、NaCl固体于两支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者为NaNO2,不熔者为NaCl).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3.3 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反应产生气体的情况图,当反应到120s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达最大值,为3.3g;
(2)放出二氧化碳达最大值时,水垢中碳酸钙完全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质量,碳酸钙质量与水垢样品质量比可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反应产生气体的情况图,可知10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3.3g.故答案为:3.3;
(2)设12.5中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3.3g
解得:x=7.5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60%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普通用卷,共16页。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17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校级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17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校级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