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3(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2(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1(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08(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07(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0(含解析)
展开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
化 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六个大题,30个小题。
2.回答第一大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二、三、四、五、六大题时,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O:16 Zn:65 Cl:35.5 C: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
1.(热点信息题)“一带一路”建设是东西方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重要纽带。下列相关事项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种桑养蚕,印染丝绸 B.制胎施釉,烧制瓷器
C.医疗援助,消毒防疫 D.铁路铺设,压实底碴
【答案】D
【解析】A、丝绸印染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瓷器烧制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消毒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D、压实底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D。
2.(热点信息题)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城市街道洒水除尘 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C.出行乘坐公共交通 D.增加土壤绿化面积
【答案】B
【解析】A、街道洒水除尘能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要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不能大量使用,故B符合题意;C、公共交通能减少环境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绿化能净化空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热点信息题)2020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答案】B
【解析】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故A正确;B、山风带入冷空气,但提供了大量的氧气,不能使林火熄灭,故B错误;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C正确;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故D正确。故选B。
4.(热点信息题)除去“普通水”里溶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去污会污染水源 B.“普通水”中含有氧分子.
C.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能力 D.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析】A、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会发生“赤潮”等水体的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氧气能溶于水,所以水中含有氧气的分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能力,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除去氧气后的水中还有水,水中含有的氧元素,故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5.根据下列装置操作图中的现象,不能确定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正确。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C、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故选A。
6.(热点信息题)近日,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硫的质子数是16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答案】B
【解析】A、硫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硫离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表示原子序数为1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硫的质子数是16,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7.(热点信息题)2020年新肺炎疫情席卷世界各地。面对如此严重又紧迫的肺炎疫情,全球战“疫”已经在路上,中国,已然挑起一份大国应有的担当,向世界各国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抗击疫情需要很多消毒剂,如“84消毒液”、75%的医用酒精等,“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是C2H6O,在上述物质组成的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C B.H
C.Na D.Cl
【答案】C
【解析】金属元素的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给定元素中只有钠符合。故选C。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
B.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C.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
【答案】C
【解析】A、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产生四氧化三铁∶3Fe+2O2 Fe3O4;故选项错误;B、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Cu+2AgNO3=Cu(NO3)2+2Ag;故选项错误;C、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故选项正确;D、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产生氯化钾和氧气∶2KClO32KCl+3O2↑;故选项错误。故选C。
9.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C
【解析】①C、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①错误;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②正确;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③错误;④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④正确;⑤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⑤正确。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④⑤。故选C。
10.(热点信息题)华为开创了“中国芯”时代。“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髙纯度的单质硅,髙温下氢气与四氯
化硅反应制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l2 B.HCl
C.H2O D.SiH4
【答案】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氢、硅、氯原子个数分别为4、1、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硅、氯原子个数分别为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4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故选B。
11.下图为水电解的实验装置图和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a处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B.图1中水电解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图1中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质量比为1∶8 D.图2中水分解的微观顺序是acb
【答案】D
【解析】A、a中产生气体体积大,为氢气,具有可燃性,A叙述正确;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B叙述正确;C、图1中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质量比为1∶8,C叙述正确;D、水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故分解的微观顺序为bca,D叙述错误;故选D。
1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共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A.分解反应 B.生成的Y一定是单质
C.Z一定是化合物 D.反应后X的质量为51g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2+2+80+5)g−(24+0+14)g=51g,则参加反应X的质量是51g−2g=49g;物质X、Y、Q反应后质量增加,为该反应的生成物;物质Z反应后质量减小,为反应的反应物;反应可表示为Z→X+Y+Q,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A、由分析可知,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正确;B、生成的Y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不能确定,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Z发生分解反应,则Z一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为51g,故D正确。故选B。
13.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B.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
C.氢氧化钠溶于水能吸收热量
D.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泡冒出,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碳酸大量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A、汽油能溶解油污,从而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故A不正确;B、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的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故B正确;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不是吸收热量,是放出热量的,故C不正确;D、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泡冒出,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故D不正确。故选B。
14.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①④形成的化合物是AlCl3
【答案】C
【解析】A.①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B.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C.②④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表示离子,③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铝原子,说法错误;D.①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④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说法正确。故选C。
15.如图,通过实验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丙
B.①②中使用煮沸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
C.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①②③对比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
【答案】A
【解析】A、铁与氧气、水共存时最易生锈,所以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故错误;B、①②中使用煮沸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故正确;C、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故正确;D、①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②是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锈蚀;③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①②③对比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故正确。故选A。
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B.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D.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D
【解析】A、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防止发生危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确保实验的成功;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试管炸裂后用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固定加热;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后面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故选D。
17.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冰、干冰、氧化钙 B.混合物:空气、盐酸、石灰水
C.单质:金刚石、液氧、水银 D.合金:钢、铝合金、氧化铁
【答案】D
【解析】冰(H2O)、干冰(CO2)、氧化钙(CaO)均属于氧化物,A选项正确;空气、盐酸、石灰石都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属于混合物,B选项正确;金刚石(C),液氧(O2)、水银(Hg)均属于单质,C选项正确;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合金,D选项错误。故选D项。
18.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B
【解析】A、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从组成上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碳酸氢钠是盐,故A错误;B、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遇氢氧根离子变红色,故B正确;C、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及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C错误;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D错误。故选B。
19.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除去NaOH 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
C
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
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B、Na2CO3、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D、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故选A。
20.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锌粉
B.等质量的镁粉、铝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答案】C
【解析】A、向一定量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锌粉,锌粉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与银,生成银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固体质量增加,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与铜,生成铜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但小于等质量锌还原出的银的质量,所以锌与硝酸铜反应时固体质量减小,选项错误;B、等质量的镁粉、铝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铝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比镁多,选项错误;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至盐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再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溶液呈中性,pH等于7,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不再反应,使溶液显碱性,pH大于7,选项正确;D、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逐渐减少,溶液的导电性逐渐降低直至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导电性为零,再加入硫酸铜,硫酸铜不再参加反应,溶液中的硫酸铜逐渐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随之增强,选项错误,故选C。
二、化学与生活(本题包括4小题,共26分)
21.(5分)甘肃优秀学子、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1)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图2中x的数值是
(3)硫元素和钠元素可形成硫化钠,其化学式为
(4)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加点部分的含义。
①构成某硫单质的分子中含有8个硫原子
②硫原子易得电子形成硫离子
【答案】(1)32.06;(2)8;(3)Na2S;(4)①S8;②S2-
【解析】(1)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 x +6 =16,则x=8;(3)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2,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和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S;(4)①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故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硫分子可表示为:S8;②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而形成的硫离子的符号为:S2-。
22.(热点信息题)(5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了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而在2017年4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出了一种独特的锂-氮电池(Li-N2),结构示意图见下方。该电池由锂箔作负极,多孔碳布作正极,玻璃纤维作隔板,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锂-氮电池反应方程式:6Li+N2=2Li3N。请回答:
(1)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Li3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锂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它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玻璃纤维是玻璃熔融状态下抽成丝制得,它属于_______(填序号)。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5)碳布作为锂-氮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碳单质的_________(填一种物理性质即可)。
【答案】(1)78%;(2)−3;(3)3;失去;(4)A;(5)导电性。
【解析】(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2)Li3N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3+x=0,x=−3;(3)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其原子结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4)玻璃纤维是玻璃熔融状态下抽成丝制得,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填:A;(5)碳布作为锂−氮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碳单质的导电性。
23.(热点信息题)(8分)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请根据要求回答
有关问题:
(1)在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引起“白色污染”罪魁祸首是________。
(2)在汽车的电路中主要使用的是铜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性。
(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________的作用。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塑料保险杠、轮胎;废弃塑料;(2)导电;(3)防锈
(4)C2H5OH+3O22CO2+3H2O;节约能源
【解析】(1)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塑料保险杠、轮胎;引起“白色污染”罪魁祸首是废弃塑料,故填:塑料保险杠、轮胎;废弃塑料。(2)在汽车的电路中主要使用的是铜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故填:导电。(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起到防锈的作用,故填:防锈。(4)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约能源,故填:C2H5OH+3O22CO2+3H2O;节约能源。
24.(4分)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 【答案】(1)t1;(2)B;(3)降低温度;(4)t1℃
25.(7分)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
(3)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A;2KMnO4K2MnO4+MnO2+O2↑;1:4
(3)C;Zn+H2SO4=ZnSO4+H2↑;D
【解析】(1)①长颈漏斗;②水槽;(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A装置适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8个氧原子中有2个氧原子转化成一个氧分子,所以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并且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适合用C装置作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氢气具有可燃性,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因此收集到的气体纯度一定要高,可选用D装置收集。
26.(6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对一瓶实验室久置的NaOH溶液变质程度进行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他认为该溶液未变质。
(2)乙同学查阅资料获知,Na2CO3溶液遇指示剂变色与NaOH溶液相同,认为甲同学的检验方法不正确。乙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他认为已完全变质。写出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他的猜想是_____。他用如下实验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_____。(填化学式)
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溶液变红
(2)有气泡产生;Na2CO3+2HC1=2NaCl+H2O+CO2↑
(3)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4)①Na2CO3;②NaOH
【解析】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碳酸钠的性质以及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他认为是氢氧化钠,于是认为该溶液未变质,故填:溶液变红;(2)乙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由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已完全变质,出现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1=2NaCl+H2O+CO2↑,故填:有气泡产生;Na2CO3+2HC1=2NaCl+H2O+CO2↑;(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故提出新的猜想是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故填:氢氧化钠部分变质;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碳酸钠,故填:Na2CO3;
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故填:NaOH。
四、能力与应用(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7.(热点信息题)(7分)用六个圈A、B、C、D、E、F分别代表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一氧化碳、氧气等六种物质的某一种,如图所示,用两圈相交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下学反应,其中A可以用来造纸,C是红棕色固体,C与D发生的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F______。
(2)B与C反应的现象是 。
(3)写出A与E、D与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
【答案】(1)Na2CO3;O2
(2)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
【解析】A可以用来造纸,故A是碳酸钠,C是红棕色固体,为氧化铁;能与氧化铁反应的有盐酸和一氧化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不是基本反应类型的是;故D为一氧化碳,B为稀盐酸;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的还有氧气,故F为氧气;余下的E就是氢氧化钙了,可以与A、B分别发生反应;经验证,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A是Na2CO3,F是O2;(2)B、C反应即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五、综合与素养(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8.(6分)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已知生铁的含碳量为 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
(1)赤铁矿在高炉内反应生成铁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 。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
(3)高炉气体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炉渣中含有硅酸钙
(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 。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 性。
【答案】(1)
(2)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N2;+4
(4)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碳含量;延展性
【解析】(1)赤铁矿在高炉内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热空气中的氮气没有参与反应,所以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也含有氮气,且含量最高;钙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4)炼钢炉中通入氧气可以使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降低含碳量;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
六、计算与应用(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8分)
29.(2分)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良,下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答案】(1)455;(2)0.05%
【解析】(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12×12)+(1×22)+(16×14)+(65×1)=455;(2)每支口服液的质量是10.0g,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是5.0mg,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
30.(6分)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150水中,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克;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克;
(3)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8.8g;(2)21.2g;(3)8.4%
【解析】(1)由图像可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21.2g,,y=23.4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
(3)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23g-21.2g=1.8g;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5(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5(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6(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6(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3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05(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05(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