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2(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1(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9(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8(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7(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0(含解析)
展开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
化 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I- 1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B中含有三种分子,是混合物;
C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D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3.冰片可用于医药、制香精等,其化学式为C10H18O,有关冰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0:18:1
C.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答案】D
【解析】
A、冰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冰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8):(16×1)=60:9:8,故选项说法错误。
C、冰片是由冰片分子构成的,冰片分子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冰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8):(16×1)=60:9:8,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4.小刚同学的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下列实验的数据合理的是( )
A.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2ml﹣4mL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11.5g
C.用50 mL量筒量取8.52mL稀硫酸溶液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答案】B
【解析】
A、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11.5g,故选项数据合理。
C、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使用10mL的量筒;且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用10mL量筒量8.52mL稀硫酸溶液,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5.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
【答案】A
【解析】
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B、硫磺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6.下列关于天然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沉降 B.过滤 C.蒸馏 D.吸附
【答案】C
【解析】
通过沉降、过滤、吸附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合物;通过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属于纯净物,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CO2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B.铜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C.常温下N2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错误;
B.铜可用于制作电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故B错误;
C.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故C正确;
D.石墨用于生产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的质软的性质,故D错误。
8.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苯甲酸溶液能与铜反应生成氢气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A、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之后,不能和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切断电源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答案】C
【解析】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
10.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11.根据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B.该实验可验证CO的氧化性
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
D.在整个实验过程中,c处的尾气可不做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C
【解析】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固体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以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c处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2Fe+O22FeO
B.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NO3=CuNO3+Ag
C.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D.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2KClO32KCl+O2↑
【答案】C
【解析】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B、该化学方程式硝酸银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u+2AgNO3═Cu(NO3)2+2Ag。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ClO32KCl+3O2↑。
13.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
C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在足够的氧气中点燃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答案】A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B、Na2CO3、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D、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
14.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0~50s,发生Al2O3+6HCl=2AlCl3+3H2O反应
D.100~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答案】B
【解析】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正确,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是升高的;故选项错误;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铝和盐酸,AlCl3错误;故选项正确;
C、0~50s,发生Al2O3+6HCl=2AlCl3+3H2O反应正确,故选项错误;
D、100~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正确,故选项错误;
15.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
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
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A
【解析】
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之间不能相互转化。正确;
B、实现③转化,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可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而非氯化钠。错误;
C、氢氧化钠转化为碳酸钠,需要通入二氧化碳或者某些可溶性碳酸盐,但是不能是难溶性的碳酸钙粉末。错误;
D、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可以加入氢氧化钙或者氢氧化钡等,但是不能加入氢氧化钾。错误;
二.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16.(8分)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3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t1°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 B(填“>”、“<”或“=”,下同).
②将t3°C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B.
(3)t2°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g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答案】
(1)2;(1分)
(2)吸附性;(1分)
(3)①A(1分) B(1分) ②变大(1分)
(4)①<;(1分) ②>;(1分) ③25;(1分) 33.3%.(1分)
【解析】
(1)由电解水装置示意图可知,2试管里的气体是电源上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物理变化,分子质量和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隔改变;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溶剂减少,溶质不变,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4)①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小于B;
②由图可知:将t3℃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A的溶解度变化幅度大于B,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比B多;
③t2℃时A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即二者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均为50g,那么50g水中溶解25gB刚好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100%≈33.3%.
17.(7分)“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 气体排放;
(2)如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选填一个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3)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便,承重强度高。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 ;
(4)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 ;
(5)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
(1)二氧化碳(1分)
(2)③(1分) ①(1分)
(3)10(1分)
(4)分子间有间隔,受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1分)
(5)8:1(1分)
【解析】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2)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所以铜丝和钛合金车架属于金属材料;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所以橡胶轮胎和手柄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3)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由图示可知,质子数是22,x=22﹣2﹣8﹣2=10,
(4)夏天,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故夏天易爆胎;
(5)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则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n(12×2):n(1×3)=8:1;故填:8:1。
三.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20分)
18.(12分)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 (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序号),可用D装置收集CO2的理由是 。
(4)NH4Cl溶液与NaNO2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取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氨气。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
①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
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 现象。
【答案】
(1)铁架台,(1分) 分液漏斗;(1分)
(2)A,2KMnO4K2MnO4+MnO2+O2↑(2分)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2分)
(3)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C(1分),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分)
(4)14:3,(1分) 紫色变蓝色;(1分)
【解析】
(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铁架台;分液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①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氨气,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N2:3H2=28:6=14:3;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紫色变蓝色,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故答案为:①14:3;②紫色变蓝色;
19.(8分)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 ;
(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 。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1)首先称取a克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
是 (填序号,可重复选择)
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装置丁的作用是 。
(三)拓展交流
经査阅材料: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Na2CO3+CO2+H2O=2NaHCO3
小明同学将5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
(一)
(1) NaHCO3+HCl═NaCl+H2O+CO2↑ ;(2分)
(2) 氢氧化钡溶液 ;(1分)
(3) 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1分)
(二)
(1) b、a、c、b、a (1分)
(2) 偏大 (1分)
(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1分)
(三)Na2CO3、NaHCO3 (1分)
【解析】
(一)定性分析
【实验结论】
(1)步骤①中,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氢氧化钡溶液,这是因为氢氧化钡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水。
故填:氢氧化钡溶液。
(3)调换措施是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这样能够防止过量盐酸或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对实验产生影响。
故填: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二)定量分析
【实验方案】
(1)首先称取a克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b、a、c、b、a。
故填:b、a、c、b、a。
(2)如果没有装置乙,导致水蒸气被丙装置吸收,从而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故填:偏大。
(3)装置丁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故填: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三)拓展交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2NaOH+CO2=Na2CO3+H2O,
80 44 106
5g 2.75g 6.625g
Na2CO3+CO2+H2O=2NaHCO3
106 44
6.625g 2.75g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5g氢氧化钠恰好和2.75g二氧化碳反应生成6.625g碳酸钠,6.625g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时,消耗二氧化碳质量是2.75g,而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剩余二氧化碳质量是2.25g,因此二氧化碳不足,所得溶液的溶质是Na2CO3、NaHCO3。
故填:Na2CO3、NaHCO3。
四.综合能力题,共1题,满分10分)
20.(10分)根据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实验回顾如图:
请回答
(1)甲实验有沉淀生成:加入的试剂是 ;
(2)乙实验有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 ,检验气体的方法为 ;
(3)丙实验有水生成: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 ;
(4)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判断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反应。若想确认两种物质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检验溶液中存在 (写微粒符号)。
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没有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
难溶性盐
AgI
AgCl
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3×10‑7g
1.5×10‑4g
颜色
黄
白
(5)实验取证:取少量硝酸银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结论分析: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反应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 (填“减少”或“增大”)的方向进行。
【答案】
(1)氯化钙 ;(1分)
(2)NH4NO3+NaOHNaNO3+H2O+NH3↑,(2分) 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果试纸变蓝色,则为氨气 ;(1分)
(3) 验证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1分)
(4) H+、SO42﹣、Mg2+、Cl﹣(2分)
(5) AgCl+KI=AgI+KCl (2分)
(6) 减少 (1分)
【解析】
(1)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白色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所以加入的试管可能是氯化钙;
(2)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NH4NO3+NaOHNaNO3+H2O+NH3↑;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检验气体的方法为: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果试纸变蓝色,则为氨气;
(3)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硫酸钠和水,溶液仍然是无色,无法确认反应是否发生;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滴加稀硫酸,若溶液逐渐变成无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4)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判断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反应。若想确认两种物质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检验溶液中存在:H+、SO42﹣、Mg2+、Cl﹣;
(5)氯化银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化银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AgCl+KI=AgI+KCl;
(6)题干中的表格和(5)中的反应可知,反应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少的方向进行。
五.计算题(共1题,满分10分)
21.(10分)向一定质量的酸性CuSO4溶液(含少量H2SO4)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30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化学式)。
(2)计算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Na2SO4(2分)
(2)设2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为x(1分)
CuSO4+2NaOH=Cu(OH)2↓+Na2SO4(2分)
80 98(1分)
x 9.8g
=(2分)
x=8 g(1分)
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40%(1分)
【解析】
(1)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30g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2SO4。
(2)设2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80 98
x 9.8g
=,
x=8g,
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40%,
答: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5(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5(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6(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6(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3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0(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0(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华为开创了“中国芯”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