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01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02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03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01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02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03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仁寿一中南校区高 2021 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80分钟 总分90分
    一、单选题(共40分,1-30题1分一个,31-35题2分一个)
    1. 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菌紫质由染色质上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
    B. 嗜盐菌的线粒体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嗜盐菌的细胞膜外侧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D. 嗜盐菌中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于蓝藻细胞光合膜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可知,该菌是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其他的细胞器。
    【详解】A、嗜盐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A错误;
    B、嗜盐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B错误;
    C、嗜盐菌为原核生物,细胞膜外侧具有由肽聚糖构成的细胞壁,C错误;
    D、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于蓝藻细胞光合膜的结构,D正确。
    故选D。
    2. 2019年至2022年,科研人员在重庆三峡地区发现一种植物新物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表并将其命名为———三峡白前。若想对其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进行检测,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不相同
    B.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颜色变化
    C.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在高倍镜下能看到橘黄色脂肪颗粒
    D. 在检测脂肪制作装片时,利用苏丹Ⅲ染色后可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都是NaOH溶液和CuSO4溶液,A错误;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
    C、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C错误;
    D、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制作装片时,利用苏丹Ⅲ染色后可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因为苏丹Ⅲ溶于酒精,D正确。
    故选D
    3.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的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某研究小组将该油料作物的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糖类相比,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B. 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有机物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
    C. 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可能需要提供光照
    D. 若适当降低温度,干重的减小速度将会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脂肪中C、H含量占比比糖类高,而O元素含量偏低,因此在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时,相同质量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
    【详解】A、脂肪中C、H含量占比比糖类高,而O元素含量偏低,因此在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时,相同质量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A正确;
    B、同时,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脂肪会转变为糖类,此过程中脂肪会需要吸纳更多的氧元素,才能转变为氧元素含量更多的糖类,B错误;
    C、种子萌发前期只进行呼吸作用,但是后期就要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了,因此需要提供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合成,C正确;
    D、题干中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条件是适宜的,因此更改温度之后,就会导致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即干重减小的速度下降,D正确。
    故选B。
    4. 研究发现用不含 Ca2+和 K+ 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蛙心收缩不能维持; 用含有少量Ca2+和 K+ 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心脏能持续跳动数小时。这说明 Ca2+和 K+( )
    A. 为蛙心脏的持续跳动直接提供能量
    B. 对维持蛙心形态有重要作用
    C. 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 是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在缺少Ca2+和K+的生理盐水中,心肌收缩不能进行,在含有Ca2+和K+的生理盐水心肌收缩能维持数小时,这说明Ca2+和K+对于维持心肌收缩具有重要功能。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详解】A、无机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B、本实验没有体现出 Ca2+和 K+对维持蛙心形态有重要作用,B错误;
    C、该实验说明无机盐 Ca2+和 K+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正确;
    D、某些无机盐是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但题干中说明的现象并不能体现出Ca2+和K+的作用是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D错误。
    故选C。
    5. 大部分植物无法在盐碱地生存,而耐盐植物却能生长。下列关于耐盐植物根毛细胞的推测,合理的是( )
    A. 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大 B. 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小
    C. 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大 D. 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水以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自由水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新陈代谢旺盛时,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上升;而结合水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当结合水的含量升高时,植物的抗寒性、抗寒性等抗逆性均增强。
    【详解】耐盐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因而能从较高的外界溶液中获取水分,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其细胞内自由水相对含量更少,因而其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小,即B正确。
    故选B。
    6. 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内的蔗糖和乳糖水解后都能得到两种单糖
    B. 糖原和纤维素元素组成相同且都是细胞的储能物质
    C. 固醇类物质都属于生物大分子,是细胞的必要成分
    D. 相同质量的糖原和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2、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动物细胞内没有蔗糖,A错误;
    B、糖原和纤维素元素组成均为C、H、O,纤维素不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B错误;
    C、固醇属于脂质,固醇类物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C错误;
    D、由于脂肪的C、H的含量高,故相同质量的糖原和脂肪氧化分解,脂肪所释放的能量更多,D正确。
    故选D。
    7. 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可由动物肠道微生物产生。当色氨酸进入大脑时会转化为血清素,血清素是产生饱腹感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最终会转化为褪黑素使人感觉困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氨酸中至少含四种大量元素,在人体内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
    B. 如果食物中色氨酸的含量较高,则产生饱腹感时需摄入的食物更多
    C. 血液中色氨酸含量较多的动物肠道中,产生色氨酸的微生物可能更多
    D. 人在吃饱之后容易产生困倦的直接原因是血液中色氨酸含量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中的氨基酸有21种,根据是否能在人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
    2、色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不能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
    【详解】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色氨酸中一定含有C、H、O、N四种大量元素,但色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A错误;
    B、如果食物中色氨酸的含量较高,色氨酸转化为血清素,机体产生饱腹感,食物摄取量减少,B错误;
    C、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可由动物肠道微生物产生,故血液中色氨酸含量较多的动物,其肠道中产生色氨酸的微生物可能更多,C正确;
    D、由题意可知,人在吃饱后产生困倦的直接原因是血液中褪黑素的含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8. 科学家将编码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因导入家蚕,使其表达出一种特殊的复合纤维蛋白,该复合纤维蛋白的韧性优于天然蚕丝蛋白。下列有关该复合纤维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的不同
    B. 该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C. 该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 高温可改变该蛋白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其韧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该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本单位相同,A错误;
    B、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该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通过肽键连接而成,B正确;
    C、该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
    D、高温可改变该蛋白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其韧性,但不会改变其化学组成,D错误。
    故选B。
    9. 乙酰六胜肽为人体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具有穿透细胞膜能力的小分子链状六肽,由于能够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信息传导,避免肌肉过度收缩,减少了动态纹的发生,还能有效重组胶原蛋白,增加弹力蛋白活性,多用于化妆品内作为抗皱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酰六胜肽可与甲、乙液等量配制的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
    B. 乙酰六胜肽进入细胞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就决定了该小分子多肽的功能
    D. 该多肽由6个氨基酸通过5个肽键相连
    【答案】D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氨基酸彼此之间可以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由几个氨基酸脱水就形成几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详解】A、乙酰六胜肽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的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检测蛋白质是依次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B液,A错误;
    B、由题知,乙酰六胜肽是一种具有穿透细胞膜能力的小分子,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B错误;
    C、除了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决定该小分子多肽的功能,还有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也决定该多肽的功能,C错误;
    D、由题知,该多肽是链状六肽,因此该多肽由6个氨基酸通过5个肽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相连,D正确。
    故选D。
    10.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四次离心后的沉淀物,S1~S4表示四次离心后的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分离细胞器的方法为密度梯度离心
    B. D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
    C. S1、S2、S3和S4中均有多种酶
    D. P1、P2、P3和P4中均有膜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细胞器。
    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2为叶绿体。
    S3为除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P3为线粒体。
    S4为除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4为核糖体。
    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分离真核细胞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
    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因此DNA存在于S1、S2、P1、P2和P3中,B错误;
    C、细胞质基质中可以进行多种代谢反应,内含多种酶,S1、S2、S3和S4中均含有细胞质基质,因此含有多种酶,C正确;
    D、P4中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
    A. 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B. 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C.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D. 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A正确;
    B、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细胞结构,B错误;
    C、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C正确;
    D、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吞噬细胞呈递抗原给T细胞,D正确。
    故选B。
    12. 某实验小组将甲、乙两个液泡初始体积相等的洋葱鳞片叶细胞分别置于A、B两个烧杯中,两个烧杯装有等浓度的KNO3溶液,甲和乙两个细胞的液泡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初始状态下,甲的细胞液浓度大于乙的 B. t1时,甲细胞液的渗透压与外界溶液的相近
    C. O~t1,甲和乙的细胞吸水能力都逐渐增强 D. t2时,甲、乙的细胞液浓度和初始状态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形式。
    【详解】A、根据曲线可知,达到平衡时甲的失水量较少,因此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较小,甲的细胞液浓度大于乙的,A正确;
    B、t1时,甲吸水和失水均处于动态平衡,因此甲的细胞液渗透压与外界溶液的相近,B正确;
    C、О~t1,甲和乙都在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因此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正确;
    D、t2时,甲,乙的液泡体积和初始状态相等,但是都从外界吸收了溶质分子,因此t2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初始状态,D错误。
    故选D。
    13.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高中学生常做的实验。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外表皮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及细胞液浓度的变化。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1、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B、用30%蔗糖处理之后,细胞失水,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都会减小,细胞液浓度上升;用清水处理之后,细胞吸水,原生质体和液泡体积会扩大,细胞液浓度下降,AB错误。
    CD、随着所用蔗糖浓度上升,当蔗糖浓度超过细胞液浓度之后,细胞就会开始失水,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下降,细胞液浓度上升,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增大。

    14. 如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侧,乙侧为细胞内侧
    B. 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水的方式相同
    C. 图中a和b不是静止的,其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D. 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代表磷脂分子,b代表蛋白质。动物细胞不能产生葡萄糖,并且需要消耗葡萄糖,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2、葡萄糖进入动物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由钠离子驱动;Na+、K+的运输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根据图示中耗能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侧,乙侧为细胞内侧,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而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
    C.a代表磷脂分子,b代表蛋白质,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导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
    D.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均需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解的能力,解题时抓住: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15. 华北小鼠的毛色有三种情况:白色、黑色和花斑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物质甲(尿酸盐类)积累表现为白色,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黑色,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的成体表型及比例为( )

    A. 黑色:花斑色:白色=9:3:4
    B. 黑色:花斑色:白色=9:3:2
    C. 花斑色:黑色:白色=9:3:4
    D. 花斑色:黑色:白色=9:3:2
    【答案】B
    【解析】
    【分析】已知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由图可知,有A(酶1)则甲可以生成乙,有B(酶2)乙可以生成丙,没有B(bb)乙可以生成丁,aa的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

    【详解】由于aa使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白色,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黑色,丁物质积累表现为花斑色,所以AaBb×AaBb杂交,则后代中成体的表型及比例为黑色A_B_:花斑色A_bb:灰白色aa_ _=9:3:4/2(还有一半死亡)=9:3:2,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 菠菜(2n=12)为典型雌雄异株植物,少数植株表现为雌雄同株。菠菜的性型遗传主要受性染色体控制。XM基因控制雌雄同株,Y对X、XM为显性,XM对X为显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菠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的一般过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 XY及XMY基因型的菠菜不适合用于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
    C. 可以利用菠菜的叶肉细胞观察叶绿体和染色体
    D. 观察菠菜减数分裂装片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具有12个四分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由于染色体需要染色后才能观察,且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制作菠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的一般过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
    B、XY基因型的菠菜为雄株,XMY基因型的菠菜为雌雄同株,二者都可用于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B错误;
    C、菠菜的叶肉细胞可用作观察叶绿体的材料,而菠菜叶肉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过程,因此细胞中的染色体呈染色质的状态,因而不能用作观察染色体的材料,C错误;
    D、观察菠菜减数分裂装片应该看到少数细胞具有6个四分体,因为分裂间期时间长,D错误。
    故选A。
    17. 如图为雄性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进行两次分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两次分裂均出现着丝粒分裂,则甲、乙、丙染色体数相同
    B. 若甲为精原细胞,则丙可能是精细胞,也可能是极体
    C. 若丙为精细胞,则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体出现
    D. 若在第一次分裂中出现四分体,则乙细胞中不存在X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若图中两次分裂均为有丝分裂,则甲、乙、丙中染色体数目相同;若图中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则甲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丙的二倍。
    【详解】A、若两次分裂均出现着丝粒分裂,则图中两次分裂均表示有丝分裂,则甲、乙、丙染色体数相同,A正确;
    B、若甲为精原细胞,则丙可能全是精细胞,但不可能是极体,极体是卵细胞产生过程中产生的,B错误;
    C、若丙为精细胞,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需要有纺锤体出现,因为在着丝粒分裂后需要纺锤丝将染色体分别牵引至两极,C错误;
    D、该动物为雄性,若在第一次分裂中出现四分体,则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存在X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18. 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后加入大肠杆菌(如下图),培养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组用32p标记的是DNA,乙组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
    B. 离心后上清液中主要含有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C. 甲组上清液和乙组沉淀物中发现少量的放射性,说明实验失败
    D. 甲组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说明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 (C、H、O、N、P) 。
    【详解】A、DNA含有P,没有S,蛋白质中含有S,没有P,故甲组用32P标记的是DNA,乙组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A正确;
    B、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大肠杆菌,故离心后上清液中主要含有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B正确;
    C、甲组用32P标记的是DNA,DNA会进入大肠杆菌内,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有少量;乙组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沉淀物中有少量,故甲组上清液和乙组沉淀物中发现少量的放射性,说明实验成功,C错误;
    D、甲组用32P标记的是DNA,甲组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说明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D正确。
    故选C。
    19.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将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幼苗丙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属于单倍体
    B. 通常幼苗丁以及它们的后代戊都应该是纯合子
    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油菜物种甲、乙(2N=20,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将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因此幼苗丙的染色体为18条;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则幼苗丁的染色体为36条;丁自交获得的戊的染色体为36条。
    【详解】A、幼苗丙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属于异源二倍体,A错误;
    B、将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幼苗丁,所以幼苗丁以及它们的后代成都应该是纯合子,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B。
    20. PET-CT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这种示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  )
    A. 维生素 B. 葡萄糖 C. 氨基酸 D. 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该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应是糖类,且又知该物质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则该物质应是被称为“生命的燃料”的葡萄糖。B符合题意。
    故选B。
    21. 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
    B. 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
    C. 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
    D. 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
    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消耗能量,需要有载体蛋白。
    【详解】A、乙醇是有机物,与细胞膜中磷脂相似相溶,可以通过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
    B、血浆中K+量低,红细胞内K+含量高,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并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
    C、抗体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等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B。

    22.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吞食分解血红蛋白,吸收利用氨基酸,血红蛋白分解的其他产物会激活青蒿素,激活的青蒿素能杀死疟原虫。研究表明,疟原虫Kelch13蛋白因基因突变而活性降低时,疟原虫吞食血红蛋白减少,生长变缓。同时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减少,青蒿素无法被充分激活,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添加氨基酸可以帮助体外培养的耐药性疟原虫恢复正常生长
    B. 疟原虫体内的Kelch13基因发生突变是青蒿素选择作用的结果
    C. 在青蒿素存在情况下,Kelch13蛋白活性降低对疟原虫是一个有利变异
    D. 在耐药性疟原虫体内补充表达Kelch13蛋白可以恢复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详解】A、由题意可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吞食分解血红蛋白,吸收利用氨基酸”,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突变后,疟原虫吞食血红蛋白减少,同时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减少而不能充分激活青蒿素,故添加氨基酸可以帮助体外培养的耐药性疟原虫恢复正常生长,A正确;
    B、疟原虫体内的Kelch13基因发生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作用是选择并保存适应性变异,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在青蒿素存在情况下,Kelch13蛋白活性降低后,疟原虫能通过一系列变化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适应青蒿素的环境,对疟原虫是一个有利变异,C正确;
    D、Kelch13蛋白因基因突变而活性降低时,,青蒿素无法被充分激活,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若在耐药性疟原虫体内补充表达Kelch13蛋白,疟原虫恢复正常吞食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增加,能恢复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D正确。
    故选B。
    23. 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B. 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C. 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
    D. 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因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
    B、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因此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
    C、由F2中表型及其比例可知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C正确;
    D、F2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共6份,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共2份,因此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F2高秆基因型为A_B_共9份,纯合子为AABB共1份,因此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
    故选D。

    24. 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 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
    C. F2白眼残翅果蝇间交配,子代表型不变
    D. 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白眼雌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中白眼均为雄性,红眼均为雌性,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另一对相对性状的果蝇杂交,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说明长翅对产残翅为显性,F2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aaXBY,二者杂交产生的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B正确;
    C、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aaXBY,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2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这些雌雄果蝇交配的结果依然为残翅白眼,即子代表型不变,C正确;
    D、 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见, 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A。
    25. 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一般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含有24条染色体的细胞 B. 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
    C. 染色体移到两极细胞 D. 含有48个四分体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详解】A、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则精子中含有24条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
    B、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将发生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B不符合题意;
    C、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两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到两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观察到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C不符合题意;
    D、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观察到含有24个四分体的细胞,D符合题意。
    故选D。
    26. 抗虫作物对害虫的生存产生压力,会使害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迅速提高,导致作物的抗虫效果逐渐减弱。为使转基因抗虫棉保持抗虫效果,农业生产上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下措施不能实现上述目标(  )
    A. 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
    B. 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并施用杀虫剂
    C. 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
    D. 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达尔文认为生物变异在前,选择在后,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详解】A、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非转基因作物的存在不会对害虫生存产生压力,A不符合题意;
    B、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并使用杀虫剂会导致害虫大量死亡,抗性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因为能生存的大多数都具有抗性基因,B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也会减少转基因作物的数量,减少对害虫的杀伤力,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会使一部分害虫体内的非抗性基因保留下来,不至于抗性基因越来越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 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 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 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 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
    D. 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当运动强度较低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当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其次是脂肪酸;当高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肌糖原供能。
    【详解】A、由图可知,当运动强度较低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A正确;
    B、由图可知,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其次是脂肪酸,B错误;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为ATP,C错误;
    D、高强度运动时,机体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肌糖原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均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28. 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 B.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 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D. 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DNA的转录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原核细胞无核仁,有核糖体,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原核细胞能合成rRNA,A错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
    C、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C错误;
    D、细胞在有丝分裂分裂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DNA无法解旋,无法转录,D错误。
    故选B。

    29.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B. 人体内次级精(卵)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1个染色体组
    C. 某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是其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D. 受精时精卵的随机结合,会导致后代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染色体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0条,且互为非同源染色体,因而不能表示5对,A错误;
    B、人体内次级精(卵)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含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
    C、某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可能是XX卵细胞和Y精子结合形成的,也可能是X卵细胞和XY精子结合形成的,XX卵细胞的形成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XY精子的形成可能是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C错误;
    D、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作用)过程中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D正确。
    故选D。
    30. 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被动运输
    C.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界因素因为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在因素为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为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甲组细胞从培养液中吸收到矿质营养与水分,乙组细胞从蒸馏水中吸收到更多水分。经过最初的处理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基本不变,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降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小于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乙组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失去水分的速度比甲组表皮细胞快,因此渗透量大。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1. 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研究表明,亲核蛋白上一般含有一段氨基酸序列(NLS,核定位信号),NLS可指导亲核蛋白通过核孔完成核输入后且不被切除。将NLS连接到非核蛋白的侧链上,则非核蛋白也具有核输入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孔可实现核质间双向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 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都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 NLS可以指导蛋白质的运输和定位,对所“携带”的蛋白质有特异性
    D. NLS中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可能会导致亲核蛋白在细胞质内不正常积累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亲核蛋白的核输入过程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一段特殊的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核定位序列(NLS),可保证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至细胞核内。
    【详解】A、核孔位于核膜上,核孔是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A正确;
    B、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都是由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故都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正确;
    C、由题干可知,若将NLS连接到非核蛋白的侧链上,非核蛋白也具有核输入的功能,说明NLS对所“携带”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C错误;
    D、NLS中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可能会引起亲核蛋白无法正常完成核输入,导致亲核蛋白在细胞质内不正常积累,D正确。
    故选C。
    32. 用15N标记马蛔虫(2n=8)的精原细胞核DNA双链,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让该精原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分子均含有15N标记
    B.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相同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 分别对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核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结果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分子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方式:半保留复制。
    (4)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②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5)特点:边解旋边复制、DNA半保留复制。
    (6)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原核细胞的复制,主要在拟核处。
    【详解】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后期每个核DNA分子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所以均含有15N,A正确;

    B、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的两倍,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复制,每个核DNA分子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故每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含14N,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复制,每个核DNA分子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减数分裂只进行1次DNA复制,所以分别对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结果一致,每个核DNA分子都是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D错误。
    故选A。
    33. 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 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 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 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
    C、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
    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错误。
    故选D。

    34. miRNA是含有茎环结构的miRNA前体经过加工之后的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分子(18~25个核苷酸)。如图是某真核细胞中miRNA抑制X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iRNA基因中多于36~50个核苷酸
    B. 过程①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C. miRNA前体中不含有氢键
    D. miRNA抑制X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RNA聚合酶;②过程显示miRNA蛋白复合物转移到了X基因的mRNA上,进而抑制了X基因的翻译过程。
    【详解】A、miRNA是含有茎环结构的miRNA前体经过加工之后的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分子(18~25个核苷酸), RNA为单链结构,DNA为双链结构,但由于miRNA是加工之后形成的,同时基因中有调控序列,所以miRNA基因中多于36~50个核苷酸,A正确;
    B、过程①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miRNA前体含有茎环结构,含有氢键,C错误;
    D、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miRNA蛋白复合物与X基因的mRNA结合,抑制X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A。
    35. 调查某种植物同一性状甲乙两种表现型的频率,发现甲表现型占50%,余者为乙表现型。再分别取两种表现型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50%乙表现型的子代产生甲表现型,而甲表现型的子代未发现乙表现型。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甲表现型相对于乙表现型为隐性
    B. 采用样方法调查这两种表现型所占比例,即可推断基因型比例
    C. 乙表现型个体子代中出现甲表现型是性状分离现象
    D. 该种群杂合子占25%,且甲表现型的基因频率高于乙表现型的基因频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甲、乙两种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发现50%乙性状的子代表现出甲性状,即发生性状分离,这说明甲是隐性性状,乙是显性性状,这50%的乙为杂合子。
    【详解】A、根据题意,50%乙表现型的个体自交,子代产生甲表现型,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由此确定乙表现型为显性,甲表现型为隐性,A正确;
    B、采用样方法调查这两种表现型所占比例,不能推断基因型比例,因为全部个体的表现型不能准确得知,且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有两种情况,B错误;
    C、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乙属于显性性状,自交后代产生甲表现型属于性状分离,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开始群体中乙表现型即显性占50%,隐性占50%,但是自交时发现50%乙表现型发生性状分离,即乙表现型中一半是杂合子,即种群中杂合子占25%,则显性纯合子也占25%,隐性纯合子占50%,隐性基因的频率=50%+25%/2=62.5%,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0分)
    36. 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等优点。下图表示果蝇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称为基因的表达,则基因的表达可用图中____ 表示。
    (2)在果蝇体细胞增殖中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有____ ,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
    (3)若用15N 标记某DNA分子,连续进行5次过程①,则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该过程中打开氢键的酶是_______ 。
    (4)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1)②③ (2) ①. 细胞核、线粒体 ②. RNA聚合酶
    (3) ①. 1/16 ②. 解旋酶
    (4)a→b
    【解析】
    【分析】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 RNA 。
    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 mRNA 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
    分析题图:①表示 DNA 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 a 、 b 为 mRNA 的两端。
    【小问1详解】
    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故基因的表达可用图中②③表示。
    【小问2详解】
    ②表示转录,以DNA为模板形成RNA,果蝇体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中,故转录发生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催化转录过程的酶是 RNA 聚合酶。
    【小问3详解】
    ①表示 DNA 复制,若用15N标记某 DNA 分子,连续复制5次,则共产生25=32个子代 DNA 分子,在这32个子代 DNA 分子中,有2个 DNA 分子的1条链有15N标记、另1条链不含15N,其余的30个 DNA 分子的2条链都不含15 N ,因此含有15N的 DNA 分子所占的比例为1/16。 DNA 复制开始时, DNA 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可见,在 DNA 复制过程中打开氢键的酶是解旋酶。
    【小问4详解】
    a 、 b 为 mRNA 的两端,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且先结合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最长,据此可知: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a→b。
    37. 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该种植物的甲、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紫茎,但有马铃薯叶和缺刻叶性状分离;乙自交后,子代均为马铃薯叶、但有紫茎和绿茎性状分离。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等位基因(如: A、a基因)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仅通过对甲、乙自交实验结果的分析,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思路是_______。
    (3)为进一步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取甲、乙植株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丙(绿茎缺刻叶)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实验二
    乙×丙(绿茎缺刻叶)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1∶1∶1∶1
    可推断在紫茎和绿茎、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如果用A、a表示控制紫茎、绿茎的基因,用B、b表示控制缺刻叶、马铃薯叶的基因,则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若取实验一子代紫茎缺刻叶和乙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 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杂合子,且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后代中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3) ①. 紫茎、缺刻叶 ②. AABb、Aabb ③.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6∶3∶2∶1
    【解析】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如: A、a基因)结构上的区别是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小问2详解】
    根据甲(或乙)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可以确定亲本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后代中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一,甲与丙(绿茎缺刻叶)杂交,后代中全为紫茎,说明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缺刻叶:马铃薯叶=3:1,说明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若控制茎色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叶形的基因用B、b表示,由于杂交后代全为紫茎(显性性状),说明控制茎色的基因型中甲为AA,丙为aa;根据杂交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说明亲本都为杂合子Bb,故甲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实验二杂交后代的两对性状分离比均为1:1的测交比,说明亲本一方为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由于丙的基因型为aaBb,可推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一(甲AABb×丙aaBb)子代紫茎缺刻叶的基因型为 1/3 AaBB和 2/3 AaBb,与乙Aabb杂交,Aa与Aa杂交后代中紫茎:绿茎=3:1,马铃薯叶bb的比例为 2/3 × 1/2 2= 1/3 ,缺刻叶所占比例为1- 1/3 = 2/3 ,缺刻叶:马铃薯叶=2:1,实验一子代紫茎缺刻叶和乙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紫茎:绿茎) (缺刻叶:马铃薯叶)=(3:1)(2:1)=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6:3:2:1。
    38. 家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慢羽和快羽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慢羽(D)对快羽(d)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慢羽与快羽的比例均为1∶1.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精子中含有_____条W染色体。
    (2)等位基因D/d位于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
    (3)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慢羽公鸡所占的比例是_____。
    (4)家鸡羽毛的有色(A)对白色(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1只有色快羽公鸡和若干只白色慢羽母鸡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公鸡存在_____种表型。
    (5)母鸡具有发育正常的卵巢和退化的精巢,产蛋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卵巢退化,精巢重新发育,出现公鸡性征并且产生正常精子。某鸡群中有1只白色慢羽公鸡和若干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已知WW基因型致死)。_____
    【答案】(1) ①. 2 ②. 0
    (2) ①. Z ②. 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出现性别差异
    (3)5/16 (4)1或2
    (5)将这只白色慢羽公鸡与多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公鸡还是母鸡都是有色慢羽:白色慢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公鸡还是母鸡都是有色慢羽:有色快羽:白色慢羽:白色快羽=1:1: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若后代公鸡:母鸡=1:2,公鸡全为慢羽,母鸡慢羽:快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W。
    【解析】
    【分析】家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是ZZ,雌性是ZW,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体现了性别差异,说明控制快羽和慢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据此答题。
    【小问1详解】
    家鸡为二倍体,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产生的精子不含有W染色体。
    【小问2详解】
    题干分析,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体现了性别差异,说明控制慢羽和快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ZdZd、ZDW。
    【小问3详解】
    由第二问可知,子一代为ZDZd、ZdW,子二代为ZDZd:ZdZd:ZDW:ZdW=1:1:1:1,子二代随机交配采用配子法,雄性产生的配子为1/4ZD、3/4Zd,雌性产生的配子为1/4ZD、1/4Zd、1/2W,则子三代中慢羽公鸡(ZDZ_)所占的比例为1/4×1/4+1/4×1/4+3/4×1/4=5/16。
    【小问4详解】
    有色快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或AaZdZd,白色慢羽母鸡的基因型是aaZDW,当AAZdZd与aaZDW杂交时,产生的公鸡只有1种表现型,当AaZdZd与aaZDW杂交时,产生的公鸡有2种表现型。
    【小问5详解】
    母鸡的性染色组成为ZW,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可能是aaZDZD、aaZDZd或aaZDW,欲判断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可将其与多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AaZdW)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雌雄都是有色慢羽:白色慢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无论雌雄都是有色慢羽:有色快羽:白色慢羽:白色快羽=1:1: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若后代公鸡:母鸡=1:2,公鸡全为慢羽,母鸡为慢羽:快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W。
    39. 细胞膜上存在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上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膜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
    (2)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重要通道,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_______。
    (3)细胞膜上的受体通常是蛋白质。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
    (4)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不同温度下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与25℃相比,4℃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择透过性
    (2)协助扩散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4)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
    【解析】
    【分析】1、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选择性地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产物,保持细胞内生化反应有序进行。这一特性称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是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2、题图分析:自变量是磷酸盐浓度和温度,因变量是吸收速率;随着磷酸盐浓度的升高,根细胞吸收速率先逐渐升高后维持不变;在相同磷酸盐浓度的条件下,与4℃相比,25℃条件下吸收速率更快。
    【小问1详解】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通过性,细胞膜上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膜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小问2详解】
    协助扩散的条件是需要转运蛋白、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消耗能量;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小问3详解】
    细胞膜的功能有控制物质进出;作为屏障;信息交流(细胞识别)。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信息交流。
    【小问4详解】
    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属于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的条件是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4℃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降低,为主动转运提供的能量减少,导致磷酸盐吸收速率低。
    40. 自然界中不同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有些细菌具有溶菌特性,能够破坏其他细菌的结构使细胞内容物释出。科学家试图从某湖泊水样中分离出有溶菌特性的细菌。
    (1)用于分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包含水、葡萄糖、蛋白胨和琼脂等成分,其中蛋白胨主要为细菌提供___________和维生素等。
    (2)A菌通常被用做溶菌对象。研究者将含有一定浓度A菌的少量培养基倾倒在固体培养平板上,凝固形成薄层。培养一段时间后,薄层变浑浊(如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分离出具有溶菌作用的细菌,需要合适的菌落密度,因此应将含菌量较高的湖泊水样___________后,依次分别涂布于不同的浑浊薄层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能溶解A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___。采用这种方法,研究者分离、培养并鉴定出P菌。
    (4)为探究P菌溶解破坏A菌的方式,请提出一个假设,该假设能用以下材料和设备加以验证(主要实验材料和设备:P菌、A菌、培养基、圆形滤纸小片、离心机和细菌培养箱)___________。
    【答案】(1)氮源、碳源
    (2)A菌能在培养平板中生长繁殖
    (3) ①. 稀释 ②. 溶菌圈
    (4)假设P菌通过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A菌溶解破裂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微生物的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
    【小问1详解】
    蛋白胨主要为细菌提供氮源、碳源和维生素等。
    【小问2详解】
    将含有一定浓度A菌的少量培养基倾倒在固体培养平板上,凝固形成薄层。培养一段时间后,薄层变浑浊,表明A菌能在培养平板中生长繁殖。
    【小问3详解】
    将含菌量较高的湖泊水样稀释后,依次分别涂布于不同的浑浊薄层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能溶解A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溶菌圈。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人体, 某种珍贵的鸟类, 一粒小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南校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南校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