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2 地貌的观察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2 地貌的观察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
    4.2 地貌的观察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
    4.2 地貌的观察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知识导学,重点导析,探究活动,知识归纳,知识拓展,教材答疑解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4.2 地貌的观察【学习导航】目标导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核心要点:1.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2.掌握地貌观察的内容3.掌握不同地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不同区域的地貌特征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或观看视频,结合地貌观察的内容,描述地貌的特征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分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结合地貌合理安排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人地协调【知识导学】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实地观察地貌(1)按照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进行观察。(2)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________、________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________、________等),最后描述________、________等更小的地貌特征。2.其他地貌观察的方法(1)利用________观察。(2)利用________观察。(3)利用无人机观察。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1)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________、________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________。2.坡度(1)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________和________。(2)________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来表示。(3)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①在坡度大于________的坡地上耕作,易造成________。②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3.坡向(1)坡向(2)不同的坡向,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________;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________。5.地貌观察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________和________。微思考分析河流地貌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导析】探究1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貌类型的观察  【探究活动】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据此探究下列问题:问题1(区域认知)诗中描述的泰山位于哪个省?问题2(综合思维)诗中描述的泰山具有雄伟的特征,从地貌观察的内容看,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3(综合思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出的地貌观察,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进行的?【知识归纳】1.地貌观察的顺序2.地貌观察与描述3.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貌观察(1)地形图中的地形地貌表现  (2)地形图中的地貌判断①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③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较密集。④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⑤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⑥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指有海岸线的地区。(3)地形图中坡度的判断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知识拓展】地形图的判读(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H-H(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单位:米)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米,H=400米,H=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n-1)d≤ΔH<(n+1)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ΔH<500米。②陡崖的绝对高度。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H<H+d。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米≤H<500米。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d<H≤H。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米<H≤100米。(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②例证:如图所示(单位:米),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4)闭合处等高线的高度判读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具体如图所示:已知:等高线a、b、c,a<b①如果c=a,则d<a,即“小于小的”。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5)判断坡度大小①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a.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b.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c.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③坡度大小的计算计算公式: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数值求出;L为两点实际水平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的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根据H/L的值从数学用表中查出。(6)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如果过已知两点之间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①根据坡度陡缓情况。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1)             ②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2)(7)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H/100 m×0.6 ℃。【教材答疑解惑】教材 P76节引入提示:“人”字形设计是通过延长线路长度来降低坡度的。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高度、坡度等方面。教材 P77思考提示:1.甲地海拔为879.0米,乙地海拔为885.4米,所以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应为885.4—879.0=6.4米。2.读图可知,图中乙地海拔最高为885.4米,海拔最低处海拔在800米以下,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可知等高距为10米,所以在图中最低海拔处海拔应大于790米、小于800米,由此可得出图示区域最大的相对高度。教材 P78活动提示:1.家乡所在地区的地形图以及遥感影像等资料可从网上搜索,或从当地相关部门获取。(1)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貌类型。海拔0—200米为平原;200—500米为丘陵;500米以上,地势起伏较大的为山地;500米以上,中部起伏较小,边缘起伏较大的为高原;中间低,四周高的为盆地。(2)河谷为河流侵蚀作用形成,是河流两岸之间低于地平面的部分;河漫滩是位于河流主槽一侧或两侧,洪水季节被淹没在水下,枯水季节出露水面的滩地;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小,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常分布汊流;山峰一般指有一定高度的尖状山顶,是山脉中突出的部分;山谷是指两山之间低凹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3)根据图中具体数值计算。(4)参照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绘制。(5)可能遭遇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2.略。3.略。4.略。 

    相关学案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导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导学案,共4页。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导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导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最新课标要求,情境探究,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貌观察的顺序,地貌观察的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