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课件,共36页。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01课程要求02知识点精讲03课堂巩固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 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3. 通过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1. 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__。它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焦距可变的__________,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照相机凸透镜视网膜2. 视物原理:(1)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______,焦距较____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近似平行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如图5-4-1甲)。薄大(2)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__________,焦距变____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非平行光)照样能会聚在视网膜上(如图5-4-1乙)。厚小3. 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__________和__________。正常眼睛的远点在__________,近点大约在__________cm处,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明视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cm。远点近点无限远1025拓展: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是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视力正常的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物距不同),而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并没有较大的改变(像距不变),原因是眼睛可以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凹凸程度(焦距),从而改变晶状体的折光能力。4. 图5-4-2甲是我们看清物体的示意图,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_____立、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与图5-4-2乙中的照相机结构中的部件比较, 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__________。倒缩小实镜头思路点拨: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5. 近视眼及其矫正(如图5-4-3):(1)特点:只能看清__________的物体,看不清__________的物体。近处远处(2)成因:晶状体太__________,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增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_____,来自远处的光会聚视网膜__________方,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模糊不清的光斑。厚长前(3)矫正: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透镜。凹6. 远视眼及其矫正(如图5-4-4):(1)特点:只能看清__________的物体,看不清__________的物体。远处近处(2)成因:晶状体太__________,焦距变大,折光能力减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_____,来自近处的光还没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薄短(3)矫正: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透镜。凸7. 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的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5-4-5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缩小实(2)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__________(填“厚”或“薄”),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变__________,像将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厚强凸透镜的焦距(或凸透镜的凸起程度)(3)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__(填“前”或“后”)。前(4)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__________透镜。凹8. 最近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1)这说明小华已患上__________视眼,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需要佩戴用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近前凹(2)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填“强”或“弱”)些。弱9. (2022大庆)图5-4-6甲是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平行光经过晶状体等结构未会聚在视网膜上。请在图5-4-6乙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进行矫正,并将两条光线的大致光路补充完整,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的a点。思路点拨:成像在视网膜前→近视眼(晶状体厚,折光能力强)→凹透镜;成像在视网膜后→远视眼(晶状体薄,折光能力弱)→凸透镜。10.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 。眼镜片的度数是焦度乘100的值,度数越大,眼镜片的折光本领越大。11.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12. 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来表示,而是用度数来表示。度数D(以度作单位)等于焦距f(以m作单位)的倒数的100倍,即D= ,已知一副老花眼镜的左眼镜片焦距为0.25 m,其度数应为( )A.+250度 B.-250度C.+400度 D.-400度C13. 图5-4-7甲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是__________,需要用__________透镜来矫正。小明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图画成了图5-4-8乙中a、b、c、d所示的形状,已知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则近视眼配戴度数较大的是_______,远视眼配戴度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近视眼凹cb思路点拨: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对较平。1.下图中模拟了人眼球成像的是( )C2.近视眼是由于用眼过度,睫状肌调节作用遗失的结果;远视眼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同样是睫状肌调节作用遗失的结果。戴眼镜矫正的共同作用是( )A.恢复睫状肌的调节作用B.治疗眼疾C.使眼睛成更大更清晰的像D.矫正眼睛对光的折射能力D3.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厚、边缘薄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王是远视眼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A4.小明利用图5-4-8中的装置对眼睛的成像原理进行探究。(1)实验前,图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光屏的__________(填“位置”或“高度”)。调整后恰好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_____(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理。高度缩小照相机(2)图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__________,光屏相当于眼睛的__________。(均填“晶状体”或“视网膜”)晶状体视网膜(3)随后,小明将某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该眼镜片是__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人眼睛的缺陷是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凹近视(4)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__(填“不完整”或“完整”)的像。完整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01课程要求02知识点精讲03课堂巩固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 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3. 通过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1. 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__。它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焦距可变的__________,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照相机凸透镜视网膜2. 视物原理:(1)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______,焦距较____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近似平行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如图5-4-1甲)。薄大(2)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__________,焦距变____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非平行光)照样能会聚在视网膜上(如图5-4-1乙)。厚小3. 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__________和__________。正常眼睛的远点在__________,近点大约在__________cm处,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明视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cm。远点近点无限远1025拓展: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是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视力正常的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物距不同),而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并没有较大的改变(像距不变),原因是眼睛可以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凹凸程度(焦距),从而改变晶状体的折光能力。4. 图5-4-2甲是我们看清物体的示意图,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_____立、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与图5-4-2乙中的照相机结构中的部件比较, 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__________。倒缩小实镜头思路点拨: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5. 近视眼及其矫正(如图5-4-3):(1)特点:只能看清__________的物体,看不清__________的物体。近处远处(2)成因:晶状体太__________,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增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_____,来自远处的光会聚视网膜__________方,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模糊不清的光斑。厚长前(3)矫正: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透镜。凹6. 远视眼及其矫正(如图5-4-4):(1)特点:只能看清__________的物体,看不清__________的物体。远处近处(2)成因:晶状体太__________,焦距变大,折光能力减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_____,来自近处的光还没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薄短(3)矫正: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透镜。凸7. 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的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5-4-5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缩小实(2)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__________(填“厚”或“薄”),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变__________,像将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厚强凸透镜的焦距(或凸透镜的凸起程度)(3)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__(填“前”或“后”)。前(4)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__________透镜。凹8. 最近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1)这说明小华已患上__________视眼,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__(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需要佩戴用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近前凹(2)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填“强”或“弱”)些。弱9. (2022大庆)图5-4-6甲是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平行光经过晶状体等结构未会聚在视网膜上。请在图5-4-6乙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进行矫正,并将两条光线的大致光路补充完整,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的a点。思路点拨:成像在视网膜前→近视眼(晶状体厚,折光能力强)→凹透镜;成像在视网膜后→远视眼(晶状体薄,折光能力弱)→凸透镜。10.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 。眼镜片的度数是焦度乘100的值,度数越大,眼镜片的折光本领越大。11.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12. 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来表示,而是用度数来表示。度数D(以度作单位)等于焦距f(以m作单位)的倒数的100倍,即D= ,已知一副老花眼镜的左眼镜片焦距为0.25 m,其度数应为( )A.+250度 B.-250度C.+400度 D.-400度C13. 图5-4-7甲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是__________,需要用__________透镜来矫正。小明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图画成了图5-4-8乙中a、b、c、d所示的形状,已知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则近视眼配戴度数较大的是_______,远视眼配戴度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近视眼凹cb思路点拨: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对较平。1.下图中模拟了人眼球成像的是( )C2.近视眼是由于用眼过度,睫状肌调节作用遗失的结果;远视眼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同样是睫状肌调节作用遗失的结果。戴眼镜矫正的共同作用是( )A.恢复睫状肌的调节作用B.治疗眼疾C.使眼睛成更大更清晰的像D.矫正眼睛对光的折射能力D3.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厚、边缘薄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王是远视眼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A4.小明利用图5-4-8中的装置对眼睛的成像原理进行探究。(1)实验前,图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光屏的__________(填“位置”或“高度”)。调整后恰好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_____(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理。高度缩小照相机(2)图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__________,光屏相当于眼睛的__________。(均填“晶状体”或“视网膜”)晶状体视网膜(3)随后,小明将某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该眼镜片是__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人眼睛的缺陷是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凹近视(4)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__(填“不完整”或“完整”)的像。完整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