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
湖北省黄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7.(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龙豁口
刘洪文
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老赵头就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了。这次他们的任务特殊,不是送货,也不是运皮张,而是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
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这个时候,要把粮食送进去,谈何容易?可是,游击队已经断粮几天了,老赵头心急如焚,最终还是决定冒险。
“爬犁帮”最怕遇见松花江上的三九天。那时西北风呼啸,冷风如刀,彻骨的寒冷让人忍不住打战,貉皮帽子羊皮大氅都抵挡不住,没人敢在这寒冷的冰面上过多地停留。拉爬犁的牲口,鼻孔往外喷着白汽,眼睫毛上全都挂满了霜花,汗水顺着毛往下淌,在肚皮下凝结成冰,哗啦哗啦地响。赶爬犁的小伙子们跟着爬犁跑,跑得全身透汗。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瞅着就要进入游击区了,可老赵头却一点也不松懈。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不停扫视着苍茫的江面。
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老赵头的神情变得紧张起来,心想,这可咋办?自己安危事小,粮食进不了山事大。
老赵头赶紧吆喝大家加快速度。双方的距离还是越来越近了,爬犁再快也快不过鬼子的汽车和摩托车。老赵头心里明白,咬咬牙,说:“干脆,走‘龙豁口’。”
一听“龙豁口”三个字,大家头皮就发麻,精神更加紧张了。
所谓“龙豁口”,就是爬犁正在这冰面上行进时,脚下三尺多厚的冰面骤然裂开,裹挟着呼啸声一直向岸边延伸。人只能瞪眼看着冰面不断裂开,从一尺、两尺、三尺再到无法丈量。幽暗的湖水翻涌着从裂口冒出,像是有一条恶龙会随时从湖底蹿出来。传说是湖中的独角龙耐不住严寒,一怒之下用独角豁开冰面,所以称之为“龙豁口”。
“龙豁口”不是常有,但只要遇到一次,就足以让人终生难忘。“爬犁帮”的人谈“龙”色变,因为不管什么车辆或者爬犁,若是掉进了“龙豁口”,那是九死一生的事。
可是今天情况特殊,如果被小鬼子撞到了,同样没有好下场,老赵头只好铤而走险。于是,老赵头赶着爬犁向右侧疾驰,偏离了原来的路线,朝湖心奔去。小伙子们知道,湖心区冰薄,且有一处活水,最易形成“龙豁口”。平时大家总是尽量避开,即使路近一些也从不敢贸然前往。
老赵头今天是要豁出去了。抗联的战士们牵动着大家的心,为了把粮食运到战士们的手里,他们顾不了那么多了。
鬼子越来越近,老赵头拼命地打马飞驰。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小鬼子叫喊着让老赵头停下来,可老赵头全当听不见。小鬼子开枪了,子弹贴着头皮呼啸而过。忽听咔嚓一阵雷鸣炸响,江面的冰排豁然裂开,并且迅速向两边漾开。
老赵头把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大声喊道:“‘龙豁口’现身,大家小心了,跟住我!”
伴随着喊声,老赵头的爬犁左躲右闪,飞一般窜向侧面的斜坡。其他人也不敢怠慢,一个跟着一个从“龙豁口”边缘掠过。后面的小鬼子一个个躲闪不及,绝望地喊叫着,无从应对,眼睁睁地看着汽车和摩托车如同乌龟一般慢慢地沉向江底……
终于把粮食送到战士们手里,大家这才像散了架似的,瘫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往回走时,他们远远地看向“龙豁口”,只见黑幽幽的江面上,漂着一片黄乎乎的尸体。有的尸体已经冻在了“龙豁口”的冰凌上。
老赵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刻画老赵头细致而传神,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B.小说叙述张弛有度,送粮过程一波三折,颇有紧张感和戏剧性。
C.文中风雪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都有力地升华了小说主题。
D.“爬犁帮”冒险为游击队送粮食,彰显了老百姓保家卫国的决心。
(2)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①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请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与蕴含的情感)
(3)小说中有多处伏笔与照应。请找出一对并简析其作用。
(4)有人建议将小说的标题“龙豁口”改为“老赵头”,你认为可以吗?请做出选择并结合文本阐明理由。
湖北省黄石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7.(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琢 磨
揭方晓
ㅤㅤ寒气一阵紧似一阵,将小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ㅤㅤ可逼仄的酱巷深处,李八爷并无压抑之感。他如往常一般,悠然自得地烤着火、呷着茶。手中的茶杯,茶水浅了又续,续了又浅;炉中的炭火,暗了又明,明了又暗。眼看得续水三五回了,添炭七八次了,顾客却仍旧没有上门。
ㅤㅤ没人上门就没人上门呗,李八爷不急,亦不恼,始终悠然自得。和他一样悠然自得的,还有杯中温润的茶水,还有炉中热烈的炭火,还有这条逼仄的酱巷。酱巷从来无酱。不管是生抽、老抽这样传统的酱油,还是芝麻酱、甜面酱、豆瓣酱这样层出不穷的鲜美调味品,统统没有。无酱,却有名,在这座小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条小巷的人端的都是“金饭碗”“银钵钵”,家家户户都是金银匠,熔、敲、压、拉、剪、刻、磨,一通神出鬼没的操作,像变戏法般,金灿灿的戒指、沉甸甸的手锔、银闪闪的项圈横空出世,给美丽的女人以精致,给康健的男人以华贵,给悠长的日子以精琢细磨。
ㅤㅤ而李八爷琢金磨银的手艺承自祖辈,最是精湛。他常骄傲地吹嘘,说自家祖辈曾给王府打过金银器,某某王妃,又或是某某公主,她们戴的头簪、凤冠、项链、戒指、手锔、手链、耳环、耳钉等一众金银饰品,全是自家祖辈精琢细磨出来的呢。这话,半真半假吧。可酱巷一半的金银匠是他的徒弟,另一半是他的晚辈后生,这可是实打实的,不虚,不假。可以说,在这条巷子里,李八爷就是手艺出神入化的神一般的存在。
ㅤㅤ不过,那是过去了。
ㅤㅤ现在这条巷子冷清多了。敲打声、淬火声、焊接声,仿佛只是一转身,就突然没入了泥瓦间,没入了堂榭里,再也找不回来。时代在发展,女人们、男人们越来越喜欢成品金银饰,嫌手工打制的金银饰粗陋,不时髦。顺天应地,李八爷的徒弟们、晚辈后生们,一个个都闯出了酱巷,在小城繁华大街、热闹卖场,开了一家又一家金银珠宝店,专卖黄金珠宝成品,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ㅤㅤ李八爷对此极为不屑:“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ㅤㅤ“手艺人,怎能成了买卖人?”
ㅤㅤ“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ㅤㅤ李八爷一口一个“手艺人”,显然,他对自己“手艺人”的身份极为看重,觉得这是他一生最闪亮、最完美的标签。
ㅤㅤ“真不靠手艺吃饭了!”
ㅤㅤ“手艺人也得养家糊口哇!”
ㅤㅤ“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ㅤㅤ徒弟家旺心中不服,经常这样嘀咕着反击。
ㅤㅤ家旺惦记着师父咧,多次上门要李八爷去他店里“坐堂”,啥事都不用管,只要坐在那里就行。他知道,师父李八爷的名字,就是小城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是一等一的手艺,是一等一的信誉,是一等一的分量。只要他在,店里生意一定会更加红火。
ㅤㅤ李八爷直接拒绝:“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ㅤㅤ家旺气恼,暗自嘟囔:“都啥时代了,机器化大生产不比你那敲敲打打强?真是老顽固,老固执,老守旧,老执拗,老拘泥,老榆木疙瘩,老秤砣子。”
ㅤㅤ李八爷耳朵贼精,好似听见,回首怒斥:“说啥嘞?”
ㅤㅤ家旺一脑门的汗,支支吾吾,撒丫子逃远了。
ㅤㅤ眼见没客人上门,李八爷索性搬出小天平、拉丝板、拉丝钳、嵌槽、焊枪、印泥、喷枪、坩埚这些“老伙计”,打细微如1克的项链,拉粗壮如120克的手链。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总之,精美绝伦。
ㅤㅤ面对自己的杰作,李八爷心中无喜,亦无悲。只打量片刻,便将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付之一炬,熔为红彤彤的汁水。待其冷却成金块,再费尽心机琢磨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循环往复,乐在其中。
ㅤㅤ邻居罗寿来无聊,一直在旁边看着,笑得跌倒,李八爷亦笑得灿烂。两个七老八十的人,孩子般快乐,哪里还有什么寒气哟。
ㅤㅤ“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李八爷心中的唱词,磅礴而出。隔着好几里远的家旺,没来由的,心中倏地一紧。
(选自《小说选刊》2022年5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寒气”压迫到结尾没有“寒气”,表明天气好转。
B.“酱巷”从过去的繁荣到现在的冷清,意味着“手艺”传承面临窘境。
C.家旺与李八爷的对照是为表现家旺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
D.李八爷琢磨打造又烧毁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就是为提高工艺水平。
(2)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①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此句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请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
(3)“琢磨”在文中有较为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写出其中两条。
(4)文末,李八爷心中的唱词磅礴而出,隔着很远的家旺即“没来由地,心里倏地一紧”。这如何理解?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夜归人
马亚伟
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
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
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
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
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
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
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
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有改动)
1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风雪夜归人”为题,主要写了父亲冒雪回家的故事。
B.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C. 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屋内温暖与屋外寒冷的对比、妹妹形象与妈妈形象的对比。
18. 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1)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这是环境描写,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
(2)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这是动作描写,分析动作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9. 小说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这一形象仍很鲜明,结合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20.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叙述上总是调动着读者情绪,让读者始终牵挂着“父亲”的归来,这样使小说富有感染力。说说小说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
湖北省黄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7.(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龙豁口
刘洪文
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老赵头就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了。这次他们的任务特殊,不是送货,也不是运皮张,而是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
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这个时候,要把粮食送进去,谈何容易?可是,游击队已经断粮几天了,老赵头心急如焚,最终还是决定冒险。
“爬犁帮”最怕遇见松花江上的三九天。那时西北风呼啸,冷风如刀,彻骨的寒冷让人忍不住打战,貉皮帽子羊皮大氅都抵挡不住,没人敢在这寒冷的冰面上过多地停留。拉爬犁的牲口,鼻孔往外喷着白汽,眼睫毛上全都挂满了霜花,汗水顺着毛往下淌,在肚皮下凝结成冰,哗啦哗啦地响。赶爬犁的小伙子们跟着爬犁跑,跑得全身透汗。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瞅着就要进入游击区了,可老赵头却一点也不松懈。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不停扫视着苍茫的江面。
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老赵头的神情变得紧张起来,心想,这可咋办?自己安危事小,粮食进不了山事大。
老赵头赶紧吆喝大家加快速度。双方的距离还是越来越近了,爬犁再快也快不过鬼子的汽车和摩托车。老赵头心里明白,咬咬牙,说:“干脆,走‘龙豁口’。”
一听“龙豁口”三个字,大家头皮就发麻,精神更加紧张了。
所谓“龙豁口”,就是爬犁正在这冰面上行进时,脚下三尺多厚的冰面骤然裂开,裹挟着呼啸声一直向岸边延伸。人只能瞪眼看着冰面不断裂开,从一尺、两尺、三尺再到无法丈量。幽暗的湖水翻涌着从裂口冒出,像是有一条恶龙会随时从湖底蹿出来。传说是湖中的独角龙耐不住严寒,一怒之下用独角豁开冰面,所以称之为“龙豁口”。
“龙豁口”不是常有,但只要遇到一次,就足以让人终生难忘。“爬犁帮”的人谈“龙”色变,因为不管什么车辆或者爬犁,若是掉进了“龙豁口”,那是九死一生的事。
可是今天情况特殊,如果被小鬼子撞到了,同样没有好下场,老赵头只好铤而走险。于是,老赵头赶着爬犁向右侧疾驰,偏离了原来的路线,朝湖心奔去。小伙子们知道,湖心区冰薄,且有一处活水,最易形成“龙豁口”。平时大家总是尽量避开,即使路近一些也从不敢贸然前往。
老赵头今天是要豁出去了。抗联的战士们牵动着大家的心,为了把粮食运到战士们的手里,他们顾不了那么多了。
鬼子越来越近,老赵头拼命地打马飞驰。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小鬼子叫喊着让老赵头停下来,可老赵头全当听不见。小鬼子开枪了,子弹贴着头皮呼啸而过。忽听咔嚓一阵雷鸣炸响,江面的冰排豁然裂开,并且迅速向两边漾开。
老赵头把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大声喊道:“‘龙豁口’现身,大家小心了,跟住我!”
伴随着喊声,老赵头的爬犁左躲右闪,飞一般窜向侧面的斜坡。其他人也不敢怠慢,一个跟着一个从“龙豁口”边缘掠过。后面的小鬼子一个个躲闪不及,绝望地喊叫着,无从应对,眼睁睁地看着汽车和摩托车如同乌龟一般慢慢地沉向江底……
终于把粮食送到战士们手里,大家这才像散了架似的,瘫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往回走时,他们远远地看向“龙豁口”,只见黑幽幽的江面上,漂着一片黄乎乎的尸体。有的尸体已经冻在了“龙豁口”的冰凌上。
老赵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刻画老赵头细致而传神,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B.小说叙述张弛有度,送粮过程一波三折,颇有紧张感和戏剧性。
C.文中风雪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都有力地升华了小说主题。
D.“爬犁帮”冒险为游击队送粮食,彰显了老百姓保家卫国的决心。
(2)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①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请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与蕴含的情感)
(3)小说中有多处伏笔与照应。请找出一对并简析其作用。
(4)有人建议将小说的标题“龙豁口”改为“老赵头”,你认为可以吗?请做出选择并结合文本阐明理由。
【分析】本文记叙了老赵头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时,遇到鬼子的巡逻队,冒险走“龙豁口”,最终胜利完成任务的故事。赞美了老赵头等人热爱子弟兵、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宝贵品质。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ABD.正确;
C.有误,文中风雪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都有力地渲染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了人物的品质,“升华了小说主题”表述不当。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根据上文“鬼子越来越近,老赵头拼命地打马飞驰”和下文“小鬼子叫喊着让老赵头停下来,可老赵头全当听不见”可知,“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一句②把枣红马比作“一道红色的闪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马奔跑的速度之快,突出了老赵头策马疾驰的勇武,表现了老赵头给游击队送粮的急切心情和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精神。
②根据上文“伴随着喊声,老赵头的爬犁左躲右闪,飞一般窜向侧面的斜坡。其他人也不敢怠慢,一个跟着一个从‘龙豁口’边缘掠过。后面的小鬼子一个个躲闪不及,绝望地喊叫着,无从应对,眼睁睁地看着汽车和摩托车如同乌龟一般慢慢地沉向江底”“第二天往回走时,他们远远地看向‘龙豁口’,只见黑幽幽的江面上,漂着一片黄乎乎的尸体。有的尸体已经冻在了‘龙豁口’的冰凌上”可知,“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一句表达了老赵头对敌人的痛恨之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3)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作用。
本文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作方法,如开头“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与下文“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相照应,突出了为游击队送粮的危险,表现了老赵头等人爱护子弟兵、保家卫国的决心。再如“‘爬犁帮’的人谈‘龙’色变,因为不管什么车辆或者爬犁,若是掉进了‘龙豁口’,那是九死一生的事”与下文“第二天往回走时,他们远远地看向‘龙豁口’,只见黑幽幽的江面上,漂着一片黄乎乎的尸体。有的尸体已经冻在了‘龙豁口’的冰凌上”相照应,表现了“龙豁口”的凶险,反衬出老赵头等人爱护子弟兵、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宝贵品质。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作答。本文记叙了老赵头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时,遇到鬼子的巡逻队,冒险走“龙豁口”,最终胜利完成任务的故事。赞美了老赵头等人热爱子弟兵、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宝贵品质。如认为可以,可从主人公的角度作答;如认为不可以,可根据主要情节的作用作答。
答案:
(1)C
(2)①把枣红马比作“一道红色的闪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马奔跑的速度之快,突出了老赵头策马疾驰的勇武,表现了老赵头给游击队送粮的急切心情和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精神。
②老赵头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时,遇到鬼子的巡逻队,冒险走“龙豁口”,胜利完成任务;敌人追赶他们,掉进“龙豁口”丧命。这句话表达了老赵头对敌人的痛恨之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3)示例:开头“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与下文“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相照应,突出了为游击队送粮的危险,表现了老赵头等人爱护子弟兵、保家卫国的决心。
(4)示例一:可以。本文记叙了老赵头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时,遇到鬼子的巡逻队,冒险走“龙豁口”,最终胜利完成任务的故事。赞美了老赵头等人热爱子弟兵、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宝贵品质。以“老赵头”突出了主要人物,简洁醒目。
示例二:不可以。本文记叙了老赵头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时,遇到鬼子的巡逻队,冒险走“龙豁口”,最终胜利完成任务的故事。赞美了老赵头等人热爱子弟兵、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宝贵品质。“龙豁口”是突出人物形象的主要情景;另外,“龙豁口”这个标题新颖生动,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拨】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湖北省黄石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7.(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琢 磨
揭方晓
ㅤㅤ寒气一阵紧似一阵,将小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ㅤㅤ可逼仄的酱巷深处,李八爷并无压抑之感。他如往常一般,悠然自得地烤着火、呷着茶。手中的茶杯,茶水浅了又续,续了又浅;炉中的炭火,暗了又明,明了又暗。眼看得续水三五回了,添炭七八次了,顾客却仍旧没有上门。
ㅤㅤ没人上门就没人上门呗,李八爷不急,亦不恼,始终悠然自得。和他一样悠然自得的,还有杯中温润的茶水,还有炉中热烈的炭火,还有这条逼仄的酱巷。酱巷从来无酱。不管是生抽、老抽这样传统的酱油,还是芝麻酱、甜面酱、豆瓣酱这样层出不穷的鲜美调味品,统统没有。无酱,却有名,在这座小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条小巷的人端的都是“金饭碗”“银钵钵”,家家户户都是金银匠,熔、敲、压、拉、剪、刻、磨,一通神出鬼没的操作,像变戏法般,金灿灿的戒指、沉甸甸的手锔、银闪闪的项圈横空出世,给美丽的女人以精致,给康健的男人以华贵,给悠长的日子以精琢细磨。
ㅤㅤ而李八爷琢金磨银的手艺承自祖辈,最是精湛。他常骄傲地吹嘘,说自家祖辈曾给王府打过金银器,某某王妃,又或是某某公主,她们戴的头簪、凤冠、项链、戒指、手锔、手链、耳环、耳钉等一众金银饰品,全是自家祖辈精琢细磨出来的呢。这话,半真半假吧。可酱巷一半的金银匠是他的徒弟,另一半是他的晚辈后生,这可是实打实的,不虚,不假。可以说,在这条巷子里,李八爷就是手艺出神入化的神一般的存在。
ㅤㅤ不过,那是过去了。
ㅤㅤ现在这条巷子冷清多了。敲打声、淬火声、焊接声,仿佛只是一转身,就突然没入了泥瓦间,没入了堂榭里,再也找不回来。时代在发展,女人们、男人们越来越喜欢成品金银饰,嫌手工打制的金银饰粗陋,不时髦。顺天应地,李八爷的徒弟们、晚辈后生们,一个个都闯出了酱巷,在小城繁华大街、热闹卖场,开了一家又一家金银珠宝店,专卖黄金珠宝成品,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ㅤㅤ李八爷对此极为不屑:“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ㅤㅤ“手艺人,怎能成了买卖人?”
ㅤㅤ“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ㅤㅤ李八爷一口一个“手艺人”,显然,他对自己“手艺人”的身份极为看重,觉得这是他一生最闪亮、最完美的标签。
ㅤㅤ“真不靠手艺吃饭了!”
ㅤㅤ“手艺人也得养家糊口哇!”
ㅤㅤ“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ㅤㅤ徒弟家旺心中不服,经常这样嘀咕着反击。
ㅤㅤ家旺惦记着师父咧,多次上门要李八爷去他店里“坐堂”,啥事都不用管,只要坐在那里就行。他知道,师父李八爷的名字,就是小城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是一等一的手艺,是一等一的信誉,是一等一的分量。只要他在,店里生意一定会更加红火。
ㅤㅤ李八爷直接拒绝:“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ㅤㅤ家旺气恼,暗自嘟囔:“都啥时代了,机器化大生产不比你那敲敲打打强?真是老顽固,老固执,老守旧,老执拗,老拘泥,老榆木疙瘩,老秤砣子。”
ㅤㅤ李八爷耳朵贼精,好似听见,回首怒斥:“说啥嘞?”
ㅤㅤ家旺一脑门的汗,支支吾吾,撒丫子逃远了。
ㅤㅤ眼见没客人上门,李八爷索性搬出小天平、拉丝板、拉丝钳、嵌槽、焊枪、印泥、喷枪、坩埚这些“老伙计”,打细微如1克的项链,拉粗壮如120克的手链。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总之,精美绝伦。
ㅤㅤ面对自己的杰作,李八爷心中无喜,亦无悲。只打量片刻,便将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付之一炬,熔为红彤彤的汁水。待其冷却成金块,再费尽心机琢磨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循环往复,乐在其中。
ㅤㅤ邻居罗寿来无聊,一直在旁边看着,笑得跌倒,李八爷亦笑得灿烂。两个七老八十的人,孩子般快乐,哪里还有什么寒气哟。
ㅤㅤ“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李八爷心中的唱词,磅礴而出。隔着好几里远的家旺,没来由的,心中倏地一紧。
(选自《小说选刊》2022年5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寒气”压迫到结尾没有“寒气”,表明天气好转。
B.“酱巷”从过去的繁荣到现在的冷清,意味着“手艺”传承面临窘境。
C.家旺与李八爷的对照是为表现家旺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
D.李八爷琢磨打造又烧毁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就是为提高工艺水平。
(2)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①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此句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请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
(3)“琢磨”在文中有较为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写出其中两条。
(4)文末,李八爷心中的唱词磅礴而出,隔着很远的家旺即“没来由地,心里倏地一紧”。这如何理解?
【分析】本文通过写李八爷加工金器手艺精湛,却因时代发展而生意冷清。徒弟家旺请他到店“坐堂”,被他断然拒绝。李八爷见没客人上门,索性将金块反复琢磨、锻造。文章以此表达了对坚守传统手艺的赞美和传统手艺发展前景的思考。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A.有误,“表明天气好转”理解错误,表明的是人物心境的改变;
B.正确;
C.有误,本文主人公是李八爷,两人的对照意在表现李八爷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和淡泊心境;
D.有误,“就是为提高工艺水平”理解错误,意在表现传统手艺的窘境和李八爷的淡泊心境。
故选:B。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①此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三个连续分句均使用“真个是……”的句式,是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势。“揉破黄金万点轻”“蛾儿雪柳黄金缕”“梅蕊重重何俗甚”均是引用古代诗词,能够增加文采。“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的色彩如金光灿烂般星星点点;“蛾儿雪柳黄金缕”形容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梅蕊重重何俗甚”形容梅花有重重叠叠的花瓣。结合“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总之,精美绝伦”等语句可知,这几句表现出李八爷加工金器的手艺之高超和作品之精美。
②此题可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抓住关键词语“手艺人”“门神”解释含义。结合“而李八爷琢金磨银的手艺承自祖辈,最是精湛。他常骄傲地吹嘘,说自家祖辈曾给王府打过金银器”“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手艺人,怎能成了买卖人”等语句可知,“手艺人”蕴含着李八爷对传统手艺的自豪和坚守。结合“家旺惦记着师父咧,多次上门要李八爷去他店里‘坐堂’,啥事都不用管,只要坐在那里就行”可知,“门神”是李八爷对在店里“坐堂”的说法,可见李八爷不图钱财的特点。
(3)本题考查标题的丰富意蕴。首先,在表层上,从文中“而李八爷琢金磨银的手艺承自祖辈,最是精湛”可知,“琢磨”首先是指对金银的加工过程。其次,从文中“时代在发展,女人们、男人们越来越喜欢成品金银饰,嫌手工打制的金银饰粗陋,不时髦。顺天应地,李八爷的徒弟们、晚辈后生们……专卖黄金珠宝成品,生意火得一塌糊涂”“他知道,师父李八爷的名字,就是小城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是一等一的手艺,是一等一的信誉,是一等一的分量。只要他在,店里生意一定会更加红火”等内容可知,“琢磨”一词也指对打造金银器这门手艺发展前景的思考。而在小说的最后,李八爷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坚守对技艺忠诚,“面对自己的杰作,李八爷心中无喜,亦无悲。只打量片刻,便将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付之一炬,熔为红彤彤的汁水。待其冷却成金块,再费尽心机琢磨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所以,“琢磨”又指对精神的淬炼。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结合“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可知,“李八爷心中的唱词磅礴而出”表达了对淡泊心境的赞美之情。“隔着好几里远的家旺,没来由的,心中倏地一紧”运用了夸张手法。结合“李八爷的徒弟们、晚辈后生们,一个个都闯出了酱巷,在小城繁华大街、热闹卖场,开了一家又一家金银珠宝店,专卖黄金珠宝成品,生意火得一塌糊涂”“他知道,师父李八爷的名字,就是小城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是一等一的手艺,是一等一的信誉,是一等一的分量。只要他在,店里生意一定会更加红火”等语句可知,家旺代表着改变思路、追逐利益的一代人。“没来由地,心里倏地一紧”表达了作者对逐利世风的批判之意。
答案:
(1)B
(2)①运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增加了文采,生动地表现了李八爷加工金器手艺的高超和作品的精美,突出了他坚守传统技艺、不图名利的性格特点。
②“手艺人”表现出李八爷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和坚持,“门神”是李八爷对只在徒弟家旺的店里“坐堂”就能挣钱的说法。李八爷这句话,直接表明了自己坚守传统手艺,不图钱财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文章主旨。
(3)①指锻造金银器的过程。②指对打造金银器这门手艺发展前景的思考。③指对精神的淬炼。
(4)文章尾段,运用夸张手法写李八爷的唱词对家旺的影响,表达了对李八爷坚守传统手艺,追求淡泊心境,不图钱财的高尚品质的赞美,对逐利世风的批判之情。突出了文章主旨,引发读者深思。
【点评】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从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意义入手。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2)从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入手。
(3)从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切入。
(4)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角度入手。
(5)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入手。
(6)从寻找文章的文眼上发掘。
(7)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夜归人
马亚伟
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
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
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
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
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
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
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
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有改动)
1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风雪夜归人”为题,主要写了父亲冒雪回家的故事。
B.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C. 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屋内温暖与屋外寒冷的对比、妹妹形象与妈妈形象的对比。
18. 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1)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这是环境描写,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
(2)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这是动作描写,分析动作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9. 小说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这一形象仍很鲜明,结合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20.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叙述上总是调动着读者情绪,让读者始终牵挂着“父亲”的归来,这样使小说富有感染力。说说小说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分析】本文主要写了风雪夜“我们”翘首期盼父亲回家的故事。写出母亲对父亲冒着风雪去上班的牵挂和担忧,表现父亲是一个爱家人、爱家庭的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和写法理解。
A.有误,选项中“主要写了父亲冒雪回家的故事”项表述有误,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写了风雪夜我们翘首期盼父亲回家的故事。
B.正确;
C.有误,选项“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表述有误,本文标题是《风雪夜归人》,风雪夜归人是父亲,文章以父亲上班,“我们”等待父亲回家,父亲冒雪回到家组织材料,以父亲的一句“家里真暖和”做结,旨在告诉我们,再多的疲累与辛苦都抵不过家的温馨,回到家,才是回到爱的港湾。因而线索人物是父亲。
D.有误,选项“妹妹形象与妈妈形象的对比”表述有误,由第八段“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等内容体现的是妹妹和妈妈在对父亲会不会回家一事上的态度和看法的对比。
故选:B。
(2)①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子把“雪片”比作羽毛,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乱舞”一词将雪花赋予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下得大、威猛,表现了母亲对父亲风雪天去上班的挂念和担心。
②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句子中使用了“涌、吸、拍”等动词,是对母亲进行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母亲见到冒雪回来的父亲时的欣喜及对父亲的关切之情。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第二段“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第三段“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第十段“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可知,父亲是一个对家庭、对工作都尽职尽责的人,对家对亲人充满爱的人。
(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艺术效果分析。通过阅读文章的第二至第八段可知,作者对人物描写抓住典型细节,通过人物对话,对话时的神态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如“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等内容,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日常口头式的对话,让文章读起来亲切自然。细节描写,感人至深,一个眼神,一点泪光,真情展现,毫无保留;质朴的表达,娓娓道来,平实的语言却铸就情谊万千。其中穿插了大量环境描写,“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夜色笼了过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夜色漆黑”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烘托了人物焦灼的心情,使读者也似如临其境。
答案:
(1)B
(2)①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雪下的猛烈,表现母亲对父亲冒着风雪去上班的牵挂和担忧。
②运用“涌、吸、拍”等动词,写出在风雪夜母亲见到父亲回来时的激动及对父亲的心疼。
(3)阴冷的冬日父亲依然去上班,并坚持冒雪步行了三十里地回家,可见父亲是一个爱家人、爱家庭的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4)叙述时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用真切的语言打动人心,质朴的叙述中彰显真情;同时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点评】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理清选文写作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