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培优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地球自转特征及昼夜交替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课时产生时差及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公转第一课时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公转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测评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测评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12页。
第一章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日趋严重的光污染,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欣赏星空。2018年,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阿里暗夜星空保护地被正式收录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219国道是较理想的“观星大道”,下图为219国道沿线观星点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 在丽江观测站观察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 1个多小时 B. 3个多小时 C. 5个多小时 D. 7个多小时2. 同一日,珠穆朗玛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 )A. 公转的线速度较大 B. 自转的角速度较大C.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D. 白昼持续时间较长“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3~4题。3. 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 立秋 B. 白露 C. 寒露 D. 小雪4. 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 春分→清明 B. 小暑→大暑 C. 霜降→立冬 D. 大雪→小寒利用机械手表时针定方向,是野外旅游或探险遇到突发情况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口诀如下: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时数”指的是24小时制,“折半对太阳”指的是24小时制时间对半后的时针对准太阳)。据此回答5~7题。5. 采用时针定位时,“折半对太阳”中“折半”的原理是( )A. 地球的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差一半B. 地球的自转速度和时针的旋转速度差一半C. 表盘上时针和分针的旋转速度差一半D. 太阳视运动的速度和自转速度差一半6. 下午4:00位于M地广场观光商品展览的游客,利用时针定向的方法,正南方应该位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7.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当M地广场的太阳位于丁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 6:00 B. 12:00 C. 18:00 D. 0:00图中EF、MN两线相交于O点,O点为北极点,∠NOF等于60°。读图,回答8~9题。8. 若图中OF为晨线,太阳直射35°W,则ON的经度为( )A. 175°E B. 90°E C. 65°W D. 5°W9. 若图中MOE表示地球上旧的一天的范围,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0时 B. 16时 C. 8时 D. 4时2022年5月10日1:56,被喻为“太空快递”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同日8:54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为2022年6月份在酒泉发射的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提前运送了相关物资。下图为文昌发射场和酒泉发射场的位置图。据此回答10~12题。10. 太空快递“天舟四号”送货成功时,下图中各地理事象(阴影表示黑夜)绘制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1. 从天舟四号到神舟十四号发射(六月中旬某日发射)期间,文昌与酒泉( )A. 日出时间差值不断减小 B. 昼长差值不断增加C. 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恒定 D. 日落方位均不断南移12. 与酒泉发射场相比,文昌发射场最关键的优势因素为( )A. 气候 B. 位置 C. 地形 D. 技术成都(31°N,104°E)的王老师某月连续三日环湖跑步期间,北京时间18:30经过同一地点时,均看到太阳位于正前方。左图为“王老师所见的太阳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王老师跑步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3~15题。13. 该月可能为(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14. 王老师观日时的位置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5. 这几日成都昼长约为(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2小时 D. 13小时某中学研学小组的同学根据全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绘制了昼长随纬度变化图(见下图)。据此回答16~18题。16. 图中①②③代表不同日期昼长分布,其代表的日期依次是( )A. 冬至日、夏至日、春秋分日 B. 春秋分日、冬至日、夏至日C. 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 D. 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17. 图中昼夜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 中纬度地区 B. 低纬度地区 C. 南北极圈以内 D. 赤道地区18. 当90°S午夜太阳高度最大时,表示全球昼长随纬度变化的曲线为( )A. ①③ B. ① C. ②③ D. ②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9~21题。19. 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基本规律是( )A.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B.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C.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D.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20. 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A. 增加竹竿的长度 B. 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C. 增加皮尺的长度 D. 改变竹竿与皮尺的方位21. 如果图中乙为二分日时太阳光线,则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 )A. 竿长与影长相等 B. 竿长小于影长 C. 竿长大于影长 D. 无法判断中国国家地理公众号于2022年元旦发布了一幅名为《新年日不落》的照片(如图)。照片呈现了摄影师于北京时间2022年1月1日0时至6时拍摄的不同高度的太阳影像。据此回答22~23题。22. 摄影机镜头朝向( )A. 东方 B. 南方 C. 西方 D. 北方23. 下列科考站距离照片拍摄地最近的是( )A. 黄河站(79°N,12°E) B. 中山站(69°S,76°E)C. 长城站(62°S,59°W) D. 泰山站(74°S,77°E)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1) 此图表示的是月日的光照情况。(2分)(2) 此时A点是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昼长是小时。(3分)(3)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分)(4) 图中ED表示线,DC表示线。(2分)(5)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4分)(6) A点的地理坐标是,B点的日出时间是。(2分)(7) C点的昼长是小时,D点的夜长是小时。(2分)25.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1)和某日地球光照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9分)图1图2(1) A、B、C、E四点中,与图2所示情况对应的是点,甲、乙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甲(填“>”或“<”)乙。(2分)(2) 当太阳直射点在E地时,北半球为(节气)。(1分)(3)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时0时经线所在的时区为;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填“A到B”或“B到C”)之间。该日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3分)(4)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是。(4分)(5) 图2中直射点的坐标是,甲地位于(填“晨线”或“昏线”)上,此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69°22′S)的昼长为小时。(3分)(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点时,某地(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4分)图3(7) 当太阳直射点在D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A. 湖南地区昼短夜长 B. 北京地区此日以后日出时间越来越早C. 此日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高温炎热 D.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在一年中较慢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当太阳高度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太阳辐射强度就小。下图示意地球上四个特殊纬度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1) 请将①②③④四地纬度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排列,简述③地纬度的判断依据。(8分)(2) 描述①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正午太阳方位情况。(10分)第一章测评1. B[解析]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为360°,用时约24小时,即自转角速度约15°/1小时。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约50°,拍摄时间为3个多小时,故选B。2. D[解析]与同纬度地区相比,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同一日其日出时间更早,日落时间更晚,白昼持续时间较长,D正确。公转的线速度以及正午太阳高度与同纬度地区相同,A、C错。其海拔更高,自转的线速度较同纬度地区大,但自转的角速度与同纬度地区相同,B错。故选D。3. B[解析]相邻的两个节气日期相差15天,由秋分日约为9月23日前后可推知,立秋、白露、寒露、小雪分别是8月8日前后、9月8日前后、10月7日前后、1月4日前后,因此最接近教师节的是白露。故选B。4. B[解析]下夏至日过后直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二十四节气”图可知,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大雪→小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先向南、再向北移动。故选B。5. B[解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15°,而钟表上时针的运动角速度是每小时30°,所以折半原理就是运行角速度之间存在差异。故选B。6. A[解析]下午4:00按照24小时制应该是16:00。根据原理时数折半应该是8:00。按照钟表上8:00的时针对准太阳,则12指向的北方位于乙处,正南方就是甲处。故选A。7. C[解析]综合上题确定的方位,可知丁处在M正西,则此时太阳位于正西,为傍晚时分。则此时最可能为18:00。故选C。8. A[解析]已知O点为北极点,若图中OF为晨线,说明晨线和经线重合,OF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已知太阳直射35°W,说明35°W地方时为12时,故经线OF的地方时比35°W的地方时晚6小时,在35°W经线的西侧间隔90°,故OF为125°W。已知∠NOF等于60°,说明ON和OF经线的经度差为60°,且ON在OF西侧,故ON为175°E。故选A。9. B[解析]图中O点为北极点,说明此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已知经线OM向东到OE为旧的一天,说明OM为180°经线,OE为0时所在经线。已知∠NOF等于60°,则∠MOE也等于60°,故OE为120°W,从而求出北京时间为16时。故选B。10. A[解析]据题意可知,8:54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此时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并不是各占一半,第一个图错误;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12.5°N,为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时文昌正午太阳位于当地正南,据此确定方向,故图中太阳位置位于西南,为午后时刻,与题中已知时刻北京时间8:54(此时文昌所在经度大约是110°E,地方时约为8:14,为上午时间)不符,第二个图错误;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第三个图正确;第四个图是北半球夏至日,错误。故选A。11. B[解析]时间从5月10日到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直射点往北移动。日出时间差值不断增大,A错误;昼长差值不断增加,B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增大,C错误;日落方位均不断北移,D错误。故选B。12. B[解析]与酒泉发射场相比,文昌发射场纬度较低,低纬度能够利用地球自转提供的离心力,将火箭“甩”出去,能够提高火箭载重、节约燃料,因此,文昌发射场最关键的优势因素是位置。故选B。13. D[解析]北京时间为120°E时间,成都位于104°E,北京时间18:30,成都时间应为17:26,此时接近日落,成都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冬半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日落时间逐渐提前,太阳直射点应向南运动,所以此时应位于北半球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10月符合。故选D。14. A[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成都日落方位为西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朝向西南,A正确;乙、丙、丁都不朝向西南。故选A。15. B[解析]根据第13题分析可知,此时日落时间为17:26左右,则昼长为(17:26—12:00)×2=10小时52分,接近11小时。故选B。16. C[解析]由图可知,①在北极圈处昼长达24小时,在南极圈处昼长为0小时,说明①曲线代表的是夏至日;②与①昼长分布恰好相反,则②代表的是冬至日;③表示全球昼夜等分,说明为春秋分日。故选C。17. C[解析]由图可知,南、北极圈以内,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可达24小时。故选C。18. D[解析]当90°S午夜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北半球冬至日,表示全球昼长随纬度变化特点的为曲线②。故选D。19. B[解析]由图可知,二十四节气测量仪是根据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来测量的,利用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故选B。20. C[解析]由于哈尔滨纬度比北京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影子更长,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应该增加皮尺的长度。两地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不需要增加竹竿长度,也不需要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和方位。故选C。21. C[解析]北京的纬度大约为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北京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大于45°,故竿长大于影长。故选C。22. B[解析]新年日不落,说明出现了极昼,此图拍摄的是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日出日落景观。1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地方是南极点附近,日出日落都是正南,因此摄影机镜头朝向南方。故选B。23. B[解析]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23.5°S附近,1月1日,太阳直射点大概北移10天,平均4天移动1°,这时直射点在21°S左右,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纬度是69°S。结合材料可知,此图是北京时间0—6时拍摄的,故此地大概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3时日出,对应当地时间是0时,故可计算出此地在120°E西侧45°,即75°E左右,因此距离照片拍摄地最近的是中山站(69°S,76°E)。故选B。24. (1) 6; 22(2) 15; B; 18(3) (23°26′N,45°W)(4) 昏; 晨(5)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6) (23°26′N,0°); 3时(7) 12; 025. (1) C;(2) 秋分(3) 西一区; B到C; 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昼长接近一年中最大值(4)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5) (23.5°N,180°); 晨线; 0(6) 36.5°; 47°(7) D26. (1) ②①③④。判断依据:③地太阳高度最大为90°,表明太阳可以直射,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③地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正南,表明其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因此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上。(2) ①地在春秋分时,正午太阳直射该地,太阳在正上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从90°逐渐减小至66°34′,正午太阳在北方;夏至到秋分,正午太阳高度从66°34′逐渐增加至90°,正午太阳在北方;秋分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从90°逐渐减小至66°34′,正午太阳在南方;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从66°34′逐渐增加至90°,正午太阳在南方。
第一章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日趋严重的光污染,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欣赏星空。2018年,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阿里暗夜星空保护地被正式收录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219国道是较理想的“观星大道”,下图为219国道沿线观星点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 在丽江观测站观察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 1个多小时 B. 3个多小时 C. 5个多小时 D. 7个多小时2. 同一日,珠穆朗玛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 )A. 公转的线速度较大 B. 自转的角速度较大C.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D. 白昼持续时间较长“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3~4题。3. 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 立秋 B. 白露 C. 寒露 D. 小雪4. 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 春分→清明 B. 小暑→大暑 C. 霜降→立冬 D. 大雪→小寒利用机械手表时针定方向,是野外旅游或探险遇到突发情况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口诀如下: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时数”指的是24小时制,“折半对太阳”指的是24小时制时间对半后的时针对准太阳)。据此回答5~7题。5. 采用时针定位时,“折半对太阳”中“折半”的原理是( )A. 地球的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差一半B. 地球的自转速度和时针的旋转速度差一半C. 表盘上时针和分针的旋转速度差一半D. 太阳视运动的速度和自转速度差一半6. 下午4:00位于M地广场观光商品展览的游客,利用时针定向的方法,正南方应该位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7.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当M地广场的太阳位于丁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 6:00 B. 12:00 C. 18:00 D. 0:00图中EF、MN两线相交于O点,O点为北极点,∠NOF等于60°。读图,回答8~9题。8. 若图中OF为晨线,太阳直射35°W,则ON的经度为( )A. 175°E B. 90°E C. 65°W D. 5°W9. 若图中MOE表示地球上旧的一天的范围,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0时 B. 16时 C. 8时 D. 4时2022年5月10日1:56,被喻为“太空快递”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同日8:54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为2022年6月份在酒泉发射的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提前运送了相关物资。下图为文昌发射场和酒泉发射场的位置图。据此回答10~12题。10. 太空快递“天舟四号”送货成功时,下图中各地理事象(阴影表示黑夜)绘制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1. 从天舟四号到神舟十四号发射(六月中旬某日发射)期间,文昌与酒泉( )A. 日出时间差值不断减小 B. 昼长差值不断增加C. 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恒定 D. 日落方位均不断南移12. 与酒泉发射场相比,文昌发射场最关键的优势因素为( )A. 气候 B. 位置 C. 地形 D. 技术成都(31°N,104°E)的王老师某月连续三日环湖跑步期间,北京时间18:30经过同一地点时,均看到太阳位于正前方。左图为“王老师所见的太阳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王老师跑步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3~15题。13. 该月可能为(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14. 王老师观日时的位置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5. 这几日成都昼长约为(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2小时 D. 13小时某中学研学小组的同学根据全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绘制了昼长随纬度变化图(见下图)。据此回答16~18题。16. 图中①②③代表不同日期昼长分布,其代表的日期依次是( )A. 冬至日、夏至日、春秋分日 B. 春秋分日、冬至日、夏至日C. 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 D. 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17. 图中昼夜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 中纬度地区 B. 低纬度地区 C. 南北极圈以内 D. 赤道地区18. 当90°S午夜太阳高度最大时,表示全球昼长随纬度变化的曲线为( )A. ①③ B. ① C. ②③ D. ②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9~21题。19. 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基本规律是( )A.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B.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C.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D.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20. 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A. 增加竹竿的长度 B. 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C. 增加皮尺的长度 D. 改变竹竿与皮尺的方位21. 如果图中乙为二分日时太阳光线,则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 )A. 竿长与影长相等 B. 竿长小于影长 C. 竿长大于影长 D. 无法判断中国国家地理公众号于2022年元旦发布了一幅名为《新年日不落》的照片(如图)。照片呈现了摄影师于北京时间2022年1月1日0时至6时拍摄的不同高度的太阳影像。据此回答22~23题。22. 摄影机镜头朝向( )A. 东方 B. 南方 C. 西方 D. 北方23. 下列科考站距离照片拍摄地最近的是( )A. 黄河站(79°N,12°E) B. 中山站(69°S,76°E)C. 长城站(62°S,59°W) D. 泰山站(74°S,77°E)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1) 此图表示的是月日的光照情况。(2分)(2) 此时A点是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昼长是小时。(3分)(3)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分)(4) 图中ED表示线,DC表示线。(2分)(5)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4分)(6) A点的地理坐标是,B点的日出时间是。(2分)(7) C点的昼长是小时,D点的夜长是小时。(2分)25.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1)和某日地球光照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9分)图1图2(1) A、B、C、E四点中,与图2所示情况对应的是点,甲、乙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甲(填“>”或“<”)乙。(2分)(2) 当太阳直射点在E地时,北半球为(节气)。(1分)(3)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时0时经线所在的时区为;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填“A到B”或“B到C”)之间。该日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3分)(4)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是。(4分)(5) 图2中直射点的坐标是,甲地位于(填“晨线”或“昏线”)上,此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69°22′S)的昼长为小时。(3分)(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点时,某地(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4分)图3(7) 当太阳直射点在D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A. 湖南地区昼短夜长 B. 北京地区此日以后日出时间越来越早C. 此日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高温炎热 D.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在一年中较慢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当太阳高度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太阳辐射强度就小。下图示意地球上四个特殊纬度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1) 请将①②③④四地纬度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排列,简述③地纬度的判断依据。(8分)(2) 描述①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正午太阳方位情况。(10分)第一章测评1. B[解析]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为360°,用时约24小时,即自转角速度约15°/1小时。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约50°,拍摄时间为3个多小时,故选B。2. D[解析]与同纬度地区相比,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同一日其日出时间更早,日落时间更晚,白昼持续时间较长,D正确。公转的线速度以及正午太阳高度与同纬度地区相同,A、C错。其海拔更高,自转的线速度较同纬度地区大,但自转的角速度与同纬度地区相同,B错。故选D。3. B[解析]相邻的两个节气日期相差15天,由秋分日约为9月23日前后可推知,立秋、白露、寒露、小雪分别是8月8日前后、9月8日前后、10月7日前后、1月4日前后,因此最接近教师节的是白露。故选B。4. B[解析]下夏至日过后直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二十四节气”图可知,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大雪→小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先向南、再向北移动。故选B。5. B[解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15°,而钟表上时针的运动角速度是每小时30°,所以折半原理就是运行角速度之间存在差异。故选B。6. A[解析]下午4:00按照24小时制应该是16:00。根据原理时数折半应该是8:00。按照钟表上8:00的时针对准太阳,则12指向的北方位于乙处,正南方就是甲处。故选A。7. C[解析]综合上题确定的方位,可知丁处在M正西,则此时太阳位于正西,为傍晚时分。则此时最可能为18:00。故选C。8. A[解析]已知O点为北极点,若图中OF为晨线,说明晨线和经线重合,OF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已知太阳直射35°W,说明35°W地方时为12时,故经线OF的地方时比35°W的地方时晚6小时,在35°W经线的西侧间隔90°,故OF为125°W。已知∠NOF等于60°,说明ON和OF经线的经度差为60°,且ON在OF西侧,故ON为175°E。故选A。9. B[解析]图中O点为北极点,说明此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已知经线OM向东到OE为旧的一天,说明OM为180°经线,OE为0时所在经线。已知∠NOF等于60°,则∠MOE也等于60°,故OE为120°W,从而求出北京时间为16时。故选B。10. A[解析]据题意可知,8:54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此时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并不是各占一半,第一个图错误;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12.5°N,为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时文昌正午太阳位于当地正南,据此确定方向,故图中太阳位置位于西南,为午后时刻,与题中已知时刻北京时间8:54(此时文昌所在经度大约是110°E,地方时约为8:14,为上午时间)不符,第二个图错误;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第三个图正确;第四个图是北半球夏至日,错误。故选A。11. B[解析]时间从5月10日到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直射点往北移动。日出时间差值不断增大,A错误;昼长差值不断增加,B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增大,C错误;日落方位均不断北移,D错误。故选B。12. B[解析]与酒泉发射场相比,文昌发射场纬度较低,低纬度能够利用地球自转提供的离心力,将火箭“甩”出去,能够提高火箭载重、节约燃料,因此,文昌发射场最关键的优势因素是位置。故选B。13. D[解析]北京时间为120°E时间,成都位于104°E,北京时间18:30,成都时间应为17:26,此时接近日落,成都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冬半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日落时间逐渐提前,太阳直射点应向南运动,所以此时应位于北半球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10月符合。故选D。14. A[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成都日落方位为西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朝向西南,A正确;乙、丙、丁都不朝向西南。故选A。15. B[解析]根据第13题分析可知,此时日落时间为17:26左右,则昼长为(17:26—12:00)×2=10小时52分,接近11小时。故选B。16. C[解析]由图可知,①在北极圈处昼长达24小时,在南极圈处昼长为0小时,说明①曲线代表的是夏至日;②与①昼长分布恰好相反,则②代表的是冬至日;③表示全球昼夜等分,说明为春秋分日。故选C。17. C[解析]由图可知,南、北极圈以内,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可达24小时。故选C。18. D[解析]当90°S午夜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北半球冬至日,表示全球昼长随纬度变化特点的为曲线②。故选D。19. B[解析]由图可知,二十四节气测量仪是根据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来测量的,利用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故选B。20. C[解析]由于哈尔滨纬度比北京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影子更长,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应该增加皮尺的长度。两地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不需要增加竹竿长度,也不需要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和方位。故选C。21. C[解析]北京的纬度大约为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北京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大于45°,故竿长大于影长。故选C。22. B[解析]新年日不落,说明出现了极昼,此图拍摄的是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日出日落景观。1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地方是南极点附近,日出日落都是正南,因此摄影机镜头朝向南方。故选B。23. B[解析]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23.5°S附近,1月1日,太阳直射点大概北移10天,平均4天移动1°,这时直射点在21°S左右,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纬度是69°S。结合材料可知,此图是北京时间0—6时拍摄的,故此地大概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3时日出,对应当地时间是0时,故可计算出此地在120°E西侧45°,即75°E左右,因此距离照片拍摄地最近的是中山站(69°S,76°E)。故选B。24. (1) 6; 22(2) 15; B; 18(3) (23°26′N,45°W)(4) 昏; 晨(5)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6) (23°26′N,0°); 3时(7) 12; 025. (1) C;(2) 秋分(3) 西一区; B到C; 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昼长接近一年中最大值(4)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5) (23.5°N,180°); 晨线; 0(6) 36.5°; 47°(7) D26. (1) ②①③④。判断依据:③地太阳高度最大为90°,表明太阳可以直射,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③地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正南,表明其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因此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上。(2) ①地在春秋分时,正午太阳直射该地,太阳在正上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从90°逐渐减小至66°34′,正午太阳在北方;夏至到秋分,正午太阳高度从66°34′逐渐增加至90°,正午太阳在北方;秋分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从90°逐渐减小至66°34′,正午太阳在南方;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从66°34′逐渐增加至90°,正午太阳在南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