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30650/0-16947352575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30650/0-16947352576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30650/0-16947352576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测评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章末培优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一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课时测试题
展开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扬州中学月考]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被称为石球谷。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以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读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回答1~2题。
1. 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作用强 B. 风化作用强 C. 冰川作用强 D. 海浪作用强
2. 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 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 ③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④其他物质围绕核层凝聚 ⑤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核
A. ①→⑤→④→③ B. ①→⑤→③→④ C. ②→③→⑤→④ D. ②→⑤→④→③
[2023·浒浦中学期中]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甲乙
3. 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力堆积形成 B. 风力侵蚀残留
C. 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 流水沉积作用
4. 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
A. 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 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 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 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2023·泰州期末]图1是地中海岛国马耳他海滨“蓝窗”景观,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图2、图3分别是喀斯特地貌和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回答5~7题。
图1图2图3
5. 图1“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形成过程为( )
A. 海蚀桥—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柱 B. 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桥
C. 海蚀洞—海蚀穴—海蚀桥—海蚀柱 D. 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桥—海蚀柱
6. 图2洞穴和洞穴内微景观钟乳石、石柱的成因分别是( )
A. 流水侵蚀、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流水堆积
C. 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D. 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7. 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后,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图3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3·如皋一中]福建省海坛岛被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岛上的“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左图为“双帆石”景观图,右图为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剖面图,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回答8~9题。
8. 右图中示意“双帆石”景观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目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地貌有(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南通一中期中]下图为虎跳峡景观图,峡长17千米,落差213米,是万里长江第一大峡谷,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谷坡陡峭,蔚为壮观。据此回答10~11题。
10. 虎跳峡形成的主要内力作用是( )
A. 地壳抬升 B. 岩浆活动 C. 地壳下沉 D. 变质作用
11. 虎跳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堆积 B. 冰川侵蚀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
[2023·曲塘中学期中]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之一。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据此回答12~13题。
12. 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化学风化 B. 冰川沉积 C. 岩浆活动 D. 风力侵蚀
13. 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④→③→①
14. [2023·南通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区内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地壳运动强烈,崖壁岩穴密布。调查发现,该区域现今岩穴多分布于山体西坡和北坡,山体东坡和南坡较少。下左图为武陵源典型岩穴分布区等高线地形图,下右图示意某山体岩穴发育过程。
(1) 据右图指出同一山体形成多级岩穴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2) 比较岩穴甲和岩穴乙发育情况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B
[解析]哈萨克斯坦地处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故选B。
2. A
[解析]由材料可知,石球由沙土组成,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不是由岩浆形成的,②排除。石球出露于地表会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故最后一个环节为外力作用。故选A。
3. D
[解析]图甲岩层呈水平状,该处应发生过沉积,依据材料,前期是流水沉积,风力堆积时产生的地貌会出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差异,不会呈水平状;风力侵蚀残留不会顶部平坦;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形抬升更多的是褶皱隆起,即使水平抬升,在高处也会产生侵蚀,顶部不会平坦。故选D。
4. B
[解析]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坡度相对和缓。故选B。
5. D
[解析]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是海蚀柱。由图1和所学知识可知,海浪侵蚀向海洋突出的基岩海岸,形成海蚀穴;海蚀穴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海蚀洞;海蚀洞贯通后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受外力作用崩塌后,海岸边形成海蚀崖,残留在海水中的部分形成海蚀柱。故选D。
6. C
[解析]图2洞穴是溶洞,是由具有溶蚀力的水侵蚀可溶性岩石形成的,故其成因是流水侵蚀(溶蚀);石钟乳和石柱是由含有碳酸盐的水不断沉淀后形成的堆积体,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选C。
7. C
[解析]图3中①是角峰,②是冰斗,③是U形谷,④是刃脊。在沿海地区,冰川侵蚀作用可形成U形谷(冰川槽谷),当冰川消融后,海水灌入,形成峡湾。故选C。
8. D
[解析]“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右图中①为海蚀崖、②为海蚀穴、③为海滩、④为海蚀柱。故选D。
9.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右图中②为海蚀穴,受海水的侵蚀,目前其规模仍在不断扩大;③为海滩,随着海水对海蚀穴、海蚀崖等的侵蚀,海岸地带堆积物增多,海滩规模也会不断扩大;①(海蚀崖)受到海浪侵蚀,高差会变小;④(海蚀柱)受到海浪侵蚀,高度会变小甚至消失。故选B。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0. A
[解析]虎跳峡是在玉龙雪山上升过程中,金沙江强烈下切形成的。故选A。
11. D
[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虎跳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故选D。
12. D
[解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一些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被称为雅丹地貌。故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故选D。
13. B
[解析]雅丹地貌形成之后,湖水汇入,进而形成“水上雅丹”,因此演化顺序为④→②→①→③。故选B。
14. (1) 地壳间歇性抬升;有河流(溪流)发育,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强;有多层较松软岩层与较硬岩层相间分布。
(2) 差异:岩穴甲比岩穴乙发育程度低(宽度和深度小)。
原因:岩穴甲处于发育初期,受风化、(流水)侵蚀时间短;被侵蚀、搬运的岩石物质少,形成的岩穴宽度和深度小。
高中第二节 洋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洋流复习练习题,共8页。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课时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课时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甲边界附近,常会形成, 照片中显示的地质构造是, 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学生演示了, 下列地貌是由图示景观形成的是, 图中②处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推测图中①处的地貌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后测评,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