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0900/0-1694743330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0900/0-16947433301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0900/0-16947433302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后作业题
展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2021武汉二中)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如图所示,焦距对同一景物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下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
A. B.
C. D.
2.(3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被观察物体要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 B. 望远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C. 照相时被拍者距离相机在一倍焦距以外 D. 投影仪成放大的虚像
3.(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 )
A. 水面飞鸟的“倒影” B. 照相机胶片上的像
C. 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 D. 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
4.(3分) 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 “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 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5.(3分)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A. B.
C. D.
6.(3分)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是
A. 正确 B. 正确
C. 正确 D. 正确
7.(3分)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实像的是 B. 属于虚像的是
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 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
8.(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 向前再走几步并将镜头后缩 B. 向前再走几步并将镜头前伸
C. 向后退几步并将镜头后缩 D. 向后退几步并将镜头前伸
9.(3分)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 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10.(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 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 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D.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
11.(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兴趣小组用某凸透镜完成了一次成像,如图所示,然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该透镜替换为焦距为的凸透镜,那么此时烛焰成的像为______填“虚”或“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成像的。
12.(4分)如图是幻灯机的原理图,请针对右图提出一个问题并作答,不能与示例重复。
示例问题:幻灯机成像时物距与像距有什么关系?
答案:物距小于像距
问题: ______ ;
答案: ______ 。
13.(4分)如图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14.(4分)某凸透镜的焦距为,物体放在到凸透镜距离处,凸透镜成的像是 ______ 、 ______ 像.它的实际应用是制成了 ______ ;如果将它移向离透镜处,在此过程中,它的像 ______ ,像到透镜的距离 ______ ,填“变大”、“变小”
15.(4分)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 ______ 像,填“实”或“虚”,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是 ______ 像填“实”或“虚”.
16.(4分)如图所示,为叶脉上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一种______现象。图所示,透过露珠看到叶脉变大了,露珠相当于一个______;图所示,透过露珠看到远处的庄稼和蓝天、白云的倒立、缩小的______像,生活中与此成像原理相同的一种光学器械是______。
17.(4分)“镜中花,水中月”指的都是______成像,此“花”“月”都是______像。
18.(4分)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__透镜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_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9.(6分)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
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______,此时像会_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
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
次数 | |||||||
物距 | |||||||
像距 |
A、 、 、 、
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因为手机镜头______较小,拍摄时物距都远大于倍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比较______填“大”或“小”,所以不需要“调焦”。
你的同学小明就是“低头族”一员,长期沉迷网络,以致学业荒废,请你劝劝他。______。
20.(6分)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此光学元件是______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A;
【解析】
A.根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B.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大,折射光线越多,像越清晰。
C.根据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该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A.被观察物体要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虚像,故A正确;
B.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
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解析】略
4.【答案】C;
【解析】解:
A、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所以,人离平面镜越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所以“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平行或不平行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一道综合题。
5.【答案】D;
【解析】解:、照相机成倒立的像,由图知AB错误;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知C错误、D正确。
故选:。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该题考查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当物体放在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介于倍焦距与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此原理.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是错误的;
而幻灯机是利用物距介于倍与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所以是错误的;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并且老花镜也是放大镜的一种,
所以是正确的。
故选。
7.【答案】D;
【解析】解: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属于虚像的是;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
故选:。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8.【答案】C;
【解析】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中,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物体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并且像距离凸透镜越来越远.
因此要使此时的像减小,就要使凸透镜逐渐的远离树木,即照相机远离树木,故应向后退几步.同时,还要减小像距,即将镜头后缩.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的方法符合要求.
故选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说明此时的像太大,因此要采取措施使凸透镜成的像减小,由此入手解决此题.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主要要求之一.本题是捕捉了生活中照相的情景,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9.【答案】A;
【解析】解:、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
C、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
故选:。
这道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红外线,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大家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0.【答案】D;
【解析】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凸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的应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区分。
11.【答案】虚; 放大镜;
【解析】解: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将透镜替换为焦距为的凸透镜,此时的物距要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应用是放大镜。
故答案为:虚;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与投影仪或幻灯机。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与放大镜。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12.【答案】;
【解析】解:问题:幻灯机成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答案: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故答案为:幻灯机成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3.【答案】照相机;
【解析】解: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照相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这道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大家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同学们能初步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4.【答案】倒立;放大的实;投影仪;变小;变小;
【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是,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如果将它移向离透镜处,在此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倒立;放大的实;投影仪;变小;变小;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学生只要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就能准确解题.
15.【答案】实;虚;
【解析】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故答案为:实;虚.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共同点: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得到.
16.【答案】汽化 放大镜 实 照相机 ;
【解析】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图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缩小的像,是因为物体距离凸透镜稍远,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汽化;放大镜;实;照相机。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露珠是一个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看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题综合考查了露珠的成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都是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生活环境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是中考考查的方向,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7.【答案】平面镜 虚;
【解析】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因此“水中月”是月亮在水中形成的像,而“镜中花”是由于花在平面镜中形成的像,都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平面镜;虚。
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分析“水中月镜中花”现象。
本题目考查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需要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牢记实验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18.【答案】凸;缩小;变大;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之一:,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凸;缩小;变大。
19.【答案】实;变大;远离;D;焦距;小;小明,网络是虚拟的,虚拟不能变为现实生活,趁着现在我们年轻,应该为学习打拼,同时选择健康生活;
【解析】解: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远离透镜,像要变大。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时,像距保持在左右,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远大于倍焦距时,像距就越接近焦距,故选D。
因为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需要“调焦”。
小明长期沉迷网络,学业荒废,应劝他:小明,网络是虚拟的,虚拟不能变为现实生活,趁着现在我们年轻,应该为学习打拼,同时选择健康生活。
故答案为:实;变大;远离;;焦距;小 小明,网络是虚拟的,虚拟不能变为现实生活,趁着现在我们年轻,应该为学习打拼,同时选择健康生活。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大于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以及其应用来解答此题。
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
讲出长期沉迷网络的危害,提出合理的建议。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0.【答案】凸 缩小 倒立;
【解析】解:
①第一次和第二次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因此所成的像为实像,所以此光学元件为凸透镜。
②从图可知,第一次实验中物距,由于光屏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所以光源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放大的实像,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点光源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不变,把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第二次实验中物距,此时光源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缩小;倒立。
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当物像之间的距离不变时,只移动凸透镜的位置,光屏上两次出现清晰的像,第一次成像的物距和第二次成像的像距是相等的,第一次成像的像距和第二次成像的物距是相等的,这是本题的关键。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达标测试,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家用放大镜成放大的像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精品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52生活中的透镜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52生活中的透镜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