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成长故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成长故事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成长故事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成长故事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成长故事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成长故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语言品味,简要分析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湖北孝感)现代文阅读(30分)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15.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2分)
    15.表面意是指窗外种的七里香,深层义是指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到的温暖和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文题含义。解读文题含义,应该首先回答问题的表层含义即字面意思,如“七里香”意思为“种在窗外的七里香”,再解读其比喻义、引申义或象征义。如这里的“七里香”,结合文本中所叙故事情节,如“阅读书籍”时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给“我”美妙的内心感受等,可理解为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
    16.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3分)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抄写《诗经》
    A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B
    愉悦
    猜疑
    C
    16.A收到礼物 B美妙(丰盈、痴迷) C感动(感恩、温暖)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要求概括文本主要情节及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内心感受。本恩情节发展有四个部分,即“阅读书籍”“抄写《诗经》“收到礼物”“珍藏礼物”,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既感受分别为“美妙(丰盈、痴迷)”“愉悦”“猜疑”“感动(温暖)”故A处填写“收到礼物”,B处填写“美妙(丰盈、痴迷)”;C处填写“感动(感恩、温暖)”。
    17.语言品味。(4分)
    (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
    (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7. (1)本意为贪得无厌,这里贬义词褒用,写出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痴迷热爱)(2)示例: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三句(个)“忘记”强调了读书(《诗经》)对“我”的影响(改变)之大。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①要求赏析加点的词语,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首先要明确被赏析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如“贪心”一词,本义为“指欲望大,不知足”,然后分析该词是怎样在表达,如这里的“贪心”明显是贬义词褒用,最后回答该词表达效果怎样,如“写出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痴迷热爱”写得怎样。如“贪心”在这里是贬义词褒用,);②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首先需要准确定位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忘了”的连续使用,可判定改句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三个“忘了”句很明显是排比修辞的运用,再分析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即:读书(《诗经》)对“我”的影响(改变)之大),反复修辞的运用,一般起强调作用。
    18.第②段或第⑩段的划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18.示例一:选第②段。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
    示例二:选第⑩段。作用:照应前文(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的清雅环境,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点文段的作用。首先考量句子所处的位置,如第②段位于文章开头,再看文段写了什么内容,如第②段描写了环境。再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去分析作用。开头段一般会照应文章标题,如第②段划线句中的“植着七里香”一语,与文章标题 “幽幽七里香”中的“七里香”相呼应;环境描写一般烘托人物心情,如第②段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文章中间段往往照应前文或标题,如第⑩段划线句“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中的“七里香”照应了文题,也与前文“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相照应,且本段也属于环境描写,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
    19.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19.可以是图书管理员或坐在我身边的男生或女生。
    示例一:是图书管理员。根据文中“我”每次来读书他熟练地帮“我”取书,可见他知道“我”的读书喜好;“我”抄写《诗经》时,他在“我”身边站了许久;夜里“我”下楼时他善意提醒“我”慢点走,可见他是个表面冷漠内心和善的人;他根据借书证知道“我”姓“丁”;从文章详略安排来看,“我”在文中对图书管理员花的笔墨最多,所以他送书给“我”的可能性最大。
    示例二:是身边的男生(女生)。在阅览室他(她)经常坐在“我”身边,知道“我”读书的喜好;见“我”衣着简朴,估计“我”囊中羞涩,为了“我”毕业后还能继续读到古诗,所以送书给“我”。
    【解析】本题把握文意。题目要求我们结合文意谈谈“谁最有可能送书给我”,只需要分析文中相关的细节描写即可得出结论,如“我”每次来读书图书管理员熟练地帮“我”取书,可见他知道“我”的读书喜好;还有“我”身边的男生或女生,见“我”衣着简朴,估计“我”囊中羞涩,为了“我”毕业后还能继续读到古诗,所以送书给“我”,只需要有理有据地去回答即可。


    2.(山东德州)
    夏天的一条街道
    苏童
    ①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
    ②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③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呆在冰冷的雾气里。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④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⑤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
    ⑥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他们甚至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那些讨厌的孩子,他们头顶着半个西瓜皮,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游去。
    ⑦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他们最担心的情景: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又有什么用?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了露天的食堂,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
    ⑧天色渐渐地黑了,街上的居民们几乎都在街上。有的人家切开了西瓜,一家人的脑袋围拢在一只破脸盆上方,大家有秩序地向脸盆里吐出瓜籽。有的人家的饭桌迟迟不撤,因为孩子还没回来;后来孩子就回来了,身上湿漉漉的。恼怒的父亲问儿子:“去哪儿了?”孩子不耐烦地说:“游泳啊,你不是知道的吗?”父亲就瞪着儿子处在发育中的身体,说:“吊船吊到哪儿去了?”儿子说:“里口。”
    ⑨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找死啊?”就这样,当父亲的在街上赏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邻居自然地围过来了。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语重心长,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有删改)
    18.综观全文,明媚的夏天里孩子们期待什么?(3分)
    【答案】吃到赤豆棒冰,跳到护城河游泳。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相关内容,要求写出夏天孩子们的期待。纵观全文,尤其阅读文中写到孩子们的段落。其中,第②~④段写到了孩子们,从“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中得出:孩子们对吃吃棒冰的喜爱。第⑥~⑦段中,从“……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可见,“跳到护城河游泳”是孩子们的另一大乐趣。综上,分条目简洁概括作答即可。
    19.作者在第②~④段为什么详写两个店的店员?(3分)
    【答案】写水果店和善、清秀但寂寞的店员,反衬糖果店店员的难看和态度的恶劣,突出了孩子们对糖果店的热爱,对棒冰的渴望和吃到棒冰的满足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第②~④段重点写到孩子们夏日里对吃赤豆棒冰的期待。第②段由水果店写起,水果店店员和善、清秀,糖果店店员蛮横、难看,这样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孩子们却总会跑到桥边的糖果店,即便会受到糖果店店员的训斥。这是因为这里能让他们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吃到赤豆棒冰。综上可见,作者通过对比两个店的店员,是为了突出孩子们对棒冰的热爱。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0.第⑤段描写午后街道的“炎热”,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4分)
    【答案】写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等,是正面描写;忘了文明礼貌的居民和没人听的评弹是侧面描写,两相结合,把午后的炎热写得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题目指向明确,第⑤段对午后街道的“炎热”的描写。细读本段,对街道“炎热”的直接描写都是正面描写。而对街道之外人们表现的描绘,则为侧面描写,人们忘了文明礼貌的众多表现、精彩的艺人表演受到冷落,均是因为太“炎热”,这样的描绘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综上,总结作答即可。
    21.简要分析加点的词语。(6分)
    (1)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
    (2)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答案】(1)拟人手法,突出了白天漫长、炎热和难熬,表达了孩子对去护城河游泳的渴望。 (2)突出了孩子跟船浮游的速度之快和畅快得意,也反衬出母亲的担忧和恐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先从词的语境义上分析,即说出其含义,或者其特殊用法,然后再指出其所起的作用。要注意,对词语的分析,最终都要回归到人物的心理、情感上去。(1)题中的“艰难”写出了太阳下山的艰苦、困难,赋予了“太阳”人的行为及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日白天的难熬。联系下文中的“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这个词还表达了孩子对跳到护城河游泳的期待。(2)题中的“乘风破浪”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在这里大词小用,正面写出孩子们手抓船锚,跟着驳船浮游时的速度之快和畅快得意的心情,突出孩子们的顽劣可爱,而这正是母亲最担心的,于是“喊破了嗓子”,这个词便突出了母亲的担心与忧虑。
    22.请从选材、语言和主题中,任选一角度,谈谈对本文的看法。(3分)
    【答案】选材:街头陋巷,匹夫凡人,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充满真实感和烟火气。语言:细腻精致,平易近人,市井俚俗,人生百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主题: 一根棒冰,一次游泳,艰难、简单、喧闹的生活却贮满愉悦、挚诚、乐观,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就写作特色谈看法。要求从“选材、语言和主题”中,任选一角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本文紧扣一个“热”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生动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南水乡“一条街道”上夏日人们生活状况。选材街头巷尾、家长里短,甚至父子龃龉,但如一瓣心香缭绕,一缕真情缱绻;这篇文章语言既优雅又平实的气质和格调,体现作者想象力惊人、叙述潇洒富于韵味的创作风格。总之,阅读此文,既能在作者精湛的描写技巧中感受到炎夏的酷热,又能领略到居民淳朴率性的性格特征。
    3.(安徽)①那个署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但方要快速、机敏,还带着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笔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的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捡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于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叭”地将罐儿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歪儿!
    ③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看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他妈妈四十岁才生下这个有点残疾的儿子,取名叫“弯儿”。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她呼唤儿子的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好踢,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腿也几乎长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叭”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脱了轨的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冲出来,一脚把罐儿赐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泱泱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框,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看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支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作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互相都能惑到对方急促的心跳,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骤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10.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分)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 B.【乙】 C.【丙】 D.【丁】
    10.D
    【解析】本题考查还原句子。答题时,可以紧扣“内疚”一词的含义,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内疚”意思为“心中惭愧不安”。文中,“我”嘲笑歪子“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歪子却把自己家的罐儿给我们玩,这让“我”深感内疚,同时,“刺痛”照应了前面的 “刺激”一词。故应放在【丁】处。
    11.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
    (1)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2)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11.(1)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逼真的表达了“我”听到歪儿叫唤、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体现了歪儿(他)对“玩踢罐电报”这种游戏的喜爱和痴迷。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无论那种文体的作品,为了追求语言的微妙、妥帖、得体,都会讲究词语的选择,品味时,我们可以从形象性、准确性、情感性、音乐性、结构性等角度,结合具体的语境探幽析微。可以结合语境,选择回答的角度。对于本题,抓住关键词“飞”“宁愿……宁愿……宁愿”,可以看出,这两句都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答题格式: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特殊作用。第(1)题中,“飞”运用的夸张手法,表达“我”想去玩“玩踢罐电报”游戏的急切;第(2)题中,三个“宁愿”构成排比,表现出歪子对“玩踢罐电报”这种游戏的喜爱。
    12.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
    12.承上启下(过渡)  承接上文写歪儿沉醉于玩“玩踢罐电报”的经过,引起下文大家对歪儿的理解与友爱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重点语段的作用。答题时,可以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从结构和内容上把握其作用。这里,第⑥段位于中间,故可以从过渡段的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概括出“上”(歪儿沉醉于玩“玩踢罐电报”的经过)和“下”(大家对歪儿的理解与友爱)的内容。
    13.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13.大家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的到来。大家做假成真,情愿被他捉住,尽力不叫他坐庄。我们又像先前一样兴奋、亲热、满足。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能力。答题时,可以扣住题干中的“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联系上下文概括”,把握概括的内容、范围,再结合分值(6分),从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如“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
    14.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14.示例:歪儿。因为本文通过写我们同歪儿一起玩“玩踢罐电报”的游戏,表现了孩童时代天真、纯洁的友谊与快乐,重点突出了歪儿的形象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能给读者无穷的联想。拟写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① 从主要的人、 物、 景、 主要事件入手;②从文章主题入手;③从文章线索入手 ;④ 从人物形象入手。这篇文章重点写歪儿,由此表现孩童时代天真、纯洁的友谊与快乐。因此,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拟题。当然,如果从事件等角度来拟题,也是可以的,但要给出恰当的理由。

    4.(湖北襄阳)记叙文阅读(13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纹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要,摘几朵橘于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于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7.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2分)
    【答案】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分析文章题目的作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①交代主要内容;②揭示(或暗示)主旨;③点明线索;④概括主要内容(情节);⑤确定写作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⑦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⑧引起读者思考、注意;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本文围绕橘子花展开全文,橘子花是全文的线索,通过文章中的事件可以看出橘子花也体现了对父亲的爱和感激之情,因此从线索和主旨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18.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记叙顺序及作用的能力。从记叙的角度看,①②段从发现橘子林写起,段开始写小时候的事情,所以①②段运用了倒叙的手法。然后再分析倒叙的表达效果,一般是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9.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答案】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品味词语,首先要研究词语的特点,再分析表达效果。从特点来看,“团团”和“簇簇”是叠词,富有音韵美;从表达效果来看,“团团”和“簇簇”突出花蕊的多,体现了作者对花蕊的喜爱之情。
    20.怎样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天”的含义?(3分)
    【答案】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把握句子的含义,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再结合文本主旨来解读。句子中的关键词“开在我的心里”,强调橘子花对“我”的影响之深,即父亲对我的影响之深;“芬芳”一词写出“我”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是因为父亲对亲对“我”的教导始终影响着“我”的每一天,“我”对父亲自然也充满了感激和怀念之情。

    2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项“‘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说法错误,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错误。

    5.(吉林长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宗璞①
    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有时抱着我,或用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
      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或者是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有时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
      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来,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
      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
      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
      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
      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写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只是在当时火热的革命形势中,不很心安理得,觉得喜欢书库是一种落后的表现。直到以后很多年经过时间的洗磨,又经过不断改造,我只记得曾以哈代为题做毕业论文,内容却记不起了。有一次,偶然读到卞之琳翻译的哈代的诗,竟惊奇哈代的诗原来这样好。
      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地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
      父亲在图书馆楼下仍有一个房间,我有时去看看。常见隔壁的房门敞开着,哲学系学长唐稚松在里面读书,唐兄先学哲学又学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方面有重大成就,享有国际声誉。我们在电话中谈到清华、谈到图书馆,都认为清华教我们自强、严谨、要有创造性,终身难忘。
      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②。闻一多1912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在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还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
      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
      我已经把哈代忘了许多年。忽然有一天,收到清华图书馆韦庆媛的信,说图书馆中保存了我的毕业论文,这真是意外之喜。后知馆中存有五〇、五一级的大部分论文。我即分告同班诸友,大家都很高兴。韦女士寄来了我的论文的复印件:《哈代诗歌中的必然观念》,厚厚的有二十七页。我拿到这一册东西,仿佛看见了五十年前的自己,全部文章是我自己打出的,记得为打这篇论文我特地学了英文打字。原来我是想写一本研究哈代的书,这论文不过是第一章。生活里是要不断地忘记许多事,不然会太沉重,忘得太多却也可惜。我在论文的序言中说,希望以后有时间真写出一本研究哈代的专著以完夙愿。这夙愿看来是完不成了。我已告别阅读,无法再读哈代,也无法读自己五十年前写的文字,我想,若是能读,也读不懂了。
    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节)
    【注释】①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②曹禺:本名万家宝。
    17.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2分)
    缭绕( )(2)告诫()(3)刮目相看()(4)流逝()
    【答案】liáo jiè guā shì
    【解析】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这样的题目需要仔细辨别,不要只读一边,注音时要符合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拼写规则,同时要注意声调符合要正确。“缭”读“liáo”不要拼成“láo”,“逝”读“ shì”不要拼成“sì”。
    18.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案】结构上统领全篇,引起下文,内容上,为下文作者在图书馆的见闻以及在图书馆的成长历程做铺垫,表达对图书馆的高度赞美与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这样的题目需要从段落的内容和结构方面回答,内容一般是需要通读全文然后联系段落的内容作答,结构需要看段落在文中的位置,第一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等等,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在读书馆的见闻,所以第一段在结构上统领全篇,引出下文,内容上,为下文作者在图书馆的见闻以及在图书馆的成长历程做铺垫,表达对图书馆的高度赞美与怀念。
    19.“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3分)
    【答案】惭愧本指做错了事未能尽责而感到不安,文中作者回忆年少往事,作者和弟弟在本应肃穆的场所跑来跑去,并且玩得不亦乐乎,在长大了之后看来是幼稚的,惭愧的。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首先要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解释词语的语境义,最好能联系上下文内容作答。惭愧本指做错了事未能尽责而感到不安,文中指在图书馆玩得不亦乐乎,长大之后回想起来感觉是幼稚的,惭愧的,应该好好珍惜当时的读书机会才对。
    20.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4分)
    【答案】(1)作者小时候在图书馆里“探险”“吐水”玩的不亦乐乎。(2)选了邓以蛰先生的美学课,在图书馆里上课,虽然听课的只有两个人,但是老师总是很认真的备课。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从原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作者讲述的事件,并用精炼的语言把事件加以概括,注意一定要找在图书馆里发生的事件,如果是图书馆外的事件应该不得分,概括时注意语言简洁, 把事件的内容概括明白。
    21. 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

    【答案】曹禺能获得成就除了本身的能力,还因为在清华这种环境下的熏陶。清华不决定曹禺的成功,但是无疑会深深地影响这曹禺的成熟和发展。
    【解析】回到原文划线处的位置,联系上下文,论述两句话所暗示的意义。原文中说“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清华环境和精神对曹禺创作的影响。
    22. 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4分)
    【答案】本文通过讲述作者与清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和在自己图书馆的成长历程,对清华图书馆进行高度赞美,表达了作者图书馆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类似的题目需要通读全文,在弄懂文章大意和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可以采用这样的模板回答“本文记叙了……体现了……感情”,通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与图书馆发生的故事 ,写出了自己对图书馆的深厚感情。
    23.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4分)
    【答案】(1)首先,图书馆十分高大,它的顶楼顶着云彩,在表面看来是那样祥云缭绕的地方。
    (2)岁月流逝,但图书馆自强不息的学习的精神永在,永远高大,使作者心生敬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含义,这需要联系上下文,一要解释句子的表层含义,二要从句子的深层含义去理解。“祥云缭绕的地方”的表层含义是指“图书馆的顶楼顶着云彩,在表面看来是那样祥云缭绕的地方”,深层含义是“图书馆自强不息的学习的精神让作者心生敬意”,回答时注意阐述清楚的两种含义,答出表层和深层含义即可。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挚爱亲情: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挚爱亲情,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积累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生活感悟: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生活感悟,共14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人物风采: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人物风采,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