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时作业
展开
《狼》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寐(mèi) 意暇(xiá) 眈眈(dān) 苫蔽(shàn)
B.缀行(zhuì) 尻尾(kāo) 顷刻(qīng) 积薪(xīn)
C.大窘(jiŏng) 麦场(cháng) 奔倚(yĭ) 弛担(chí)
D.隧入(suì) 少时(shǎo) 黠矣(xiá) 变诈(zhà)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自后/断其股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悟前狼假寐 家祭无忘告乃翁
B.其一犬坐于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一狼径去 太丘舍去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
C.目似瞑,意暇甚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下面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B.志怪小说,主要指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东方朔的《神异经》、干宝的《搜神记》等。“志”是记述的意思。
C.《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书中写的大多是奇人异士的故事。题目“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
D.《狼》这一课告诉我们,面对那些凶恶可怕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9.下列对《狼》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尚未彻底认清狼的本性,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余地的情况下做出了与狼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那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10.下列对《狼》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耽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二、综合性学习
11.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班级开展“狼”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成语积累】活动中,小黎同学搜集到两幅图片,可他却猜不出与图片相关的狼的成语,请你告诉他。
(2)【连线主角】“狼”是此次活动的“主角”。李华同学根据《狼》一文,设计了一档连线节目,他连线了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狼,请你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李华:狼,从你们和屠户之间发生的那件事中,作者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悟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道理。你们是否在即将毙命的那一刻进行了反思,获得了些许启示呢?
狼:
(3)【探究狼性】博洋同学搜集、展示了一组同学们不熟悉的有关“狼”的成语,请你阅读并写出探究结果。
①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
②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③狼授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④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我探究的结果是:
12.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关于狼的故事有很多,请写出下面图片相应的故事或作品名称。
A. B.
(2)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
(3)关于狼的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相似点?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恐前后受其敌 (2)弛担持刀
(3)屠暴起 (4)屠自后断其股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5.文章结尾段使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牧竖①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④。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⑤。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⑥。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⑦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⑧彼,跑⑨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牧坚: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去:距离。④仓皇:惊慌。⑤嗥(háo):狼的叫声。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一边抓挠树身。⑦致:使。⑧趋:向,到。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甚仓皇 意:心意
B.大狼闻声仰视 闻:听到
C.狼闻声四顾 顾:看
D.气已绝矣 绝:断
17.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久之不动
A.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B.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
C.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二则》)
D.久之,目似瞑 (《狼》)
18.下列句子,与“穴有小狼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
C.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19.比较阅读课文《狼》和《牧竖》两文,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狼》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牧竖》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伟大的母爱。
B.课文《狼》和《牧竖》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课文《狼》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牧竖》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课文《狼》和《牧竖》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2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象记
[明]林璐①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
[注]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⑤备:充任。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雌性的。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⑧数数(sù):数,通“速”,快。
2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必入山告语之曰( ) ②会明亡( )
③候已竟去( ) ④守土者异之(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23.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1.B
【详解】B.顷qĭng。故选B。
2.B
【详解】考查对句子停顿的理解。B项,正确的朗读停顿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C项中的“止”通“只”。
4.D
【详解】考查一词多义。D项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此项中的“去”都是“离去”之意。A前者副词“才”,后者代词“你的”。B前者介词“在”,后者介词“对”。C前者介词“用”,后者目的连词“来”。
5.C
【详解】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做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A项的“洞”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的意思;B项的“犬”是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D项的“隧”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故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A.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
B.省略句,省略主语“屠户”,应为:(屠户)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D.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应为:盖以(之)诱敌;
故选A。
7.B
【详解】试题分析:A项,“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那样;C项,要注意“股”的古今词义的区别,在这里是“大腿”之意;D项,“眈眈相向”应译为“瞪眼朝着屠户”。
8.C
【详解】C.有误,《聊斋志异》中讲的大多是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不是“奇人异士”的故事;
故选C。
9.C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能力。“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的意思是“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这里的“暴”是突然的意思,突出屠夫动作的迅速,所以C中“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错。
10.B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记叙,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后一部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故选B。
11.(1)(狼)烟四起 引(狼)入室
(2)(示例)哎,后悔呀!我们要是早知道这个道理就好了!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啊!还有,你们人类有勇有谋,我们应该看清这一点,不该与之抗衡。
(3)(示例)①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狼,还是文学家笔下的狼,都很聪明,都很有智慧。
②狼很重视独立能力。
③人可以从狼的身上学到很多处世哲学。
【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 ,根据图片中的事物及与狼的关系确定成语。第一幅图中的“狼”,身上冒烟了,而且是四处,所以是“狼烟四起”。第二幅图中国,女主人对“狼先生”说,“先生,请进”,身后是自己的家,所以是“引狼入室”。
(2)注意要站在狼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行为,由“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见其贪婪,若适可而止,便不会丧命。还要站在狼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对手——屠户,屠户有勇有谋,自己不是对手,不该与之抗衡。言之有理即可。
(3)细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分条归纳。关键信息如:“群而攻之”“了解对手”“独立能力”“最团结”,以及同伴受伤时不会独自逃走。答案不唯一。
12. (1)A 喜羊羊与灰太狼 B东郭先生和狼 (2)示例: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 (3)关于狼的成语大多为贬义词。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本题,应将画面里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来概括出故事的名称。第一幅图包含四只羊和两匹狼,可以判断出为《喜羊羊与灰太狼》,第二幅图从书生、狼、驴和口袋可以判断出此图是《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2)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能力。关于狼的成语有很多,如“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等,要注意保证字形书写的准确性。(3)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感情色彩的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情色彩。关于狼的成语大多属于贬义词。
13. 攻击、胁迫 放下 突然 大腿 14.(1)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
(2)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15.文章结尾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文章主旨,说明狼(禽兽)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机智所战胜。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胁迫;
(2)句意为:放下担子拿起屠刀。弛:放下;
(3)句意为:屠夫突然跳起。暴:突然;
(4)句意为: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股:大腿。
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径:径直。去:离开。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于:在。
(2)重点词语:乃:才。寐:睡觉。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以:连词,来。
15.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作用。
根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是对狼的看法(或评价),表达方式属于议论;根据意思“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结合前文屠夫遇狼、御狼、杀狼等情节可知,说明狼(禽兽)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机智所战胜,点明了文章主旨。
【点睛】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6.A 17.D 18.D 19.D 20.(1)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
(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解析】16.A. 意:神情。故选A。
17.A.助词,的。
B.代词,代元方。
C.代词,学过的知识。
D.与例句都是凑足音节,无意义。
故选D。
18.A.宾语前置句。
B.主谓倒装。
D.宾语前置句。
D.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故选D。
19.D.错误,两文没有运用比喻。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舍:离开。跑:同“刨”,兽用前爪刨地。绝:断。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停止了叫声,到处张望,发观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
21. 告诉 适逢 离开 认为……奇异 22.示例: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 23.示例: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解析】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会,适逢,恰好,正赶上。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点的迁移,如“会”的释义与《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会”相同。
22.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夫”发语词,可不译;“以”,用;“易”,交换。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段中的语言描写分析人物特点即可。如:“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可以看出它能听从别人的要求。“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可以看出:在大炮前不惧身死。
参考译文:贵州人以前对我说,地方官员希望能进贡大象,一定要进山告诉大象说:“朝廷下命令让你们充任禁卫,将授予你们官职。”大象(听后)俯下身子贴到脚处,好像答应的样子,于是便温顺同行,(官员便)不用去捕捉。
明思宗时,又将要进贡大象,(地方官员)还是像先前那样告诉大象,一头大象答应了。恰逢明朝灭亡,没有能进贡大象。清朝建都,征召大象,数头大象纷纷答应前来。有一头大象抗命不来。过了几天,它却又轻快地来见一头雌象,原来是它山里的妻子。问候(妻子)之后竟然离开。地方官员经过查访,知道它在一定的时期应当还会来,就事先告诉它说:“如今天子尊贵,四境内外都遵循上天的意志而来,兵将率先带领军队投降,地方官员也依次奉城投降。你是异类吗?竟敢抗命不来?”(那头大象)在约定好的时间果然前来,但竟然又要离开。地方官员对此感到诧异,在路上架设大炮,对大象说:“你如果爱你的妻子,就快快回来,如若再次逃走,就让你死在大炮之下!”那头大象听后,慢慢走到大炮下,俯下身子,好像在等着发射大炮的人。
唉,真是奇怪呀!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如今却看到这样的一头象!
初中人教部编版狼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狼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对比阅读,课内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18狼-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8狼-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8.狼暑假预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18.狼暑假预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对比阅读,课内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