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第3讲 图像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含解析)
展开中考化学图象题的解法和技巧
图像是研究和处理化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化学试题中常运用图像信息表示化学过程或相关的变化规律,称之为图像题,它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试题。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图像题要求学生能从文字、表格、图象中提取能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图像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在省、市各层次的考试中,出现频率都非常高。
专题归纳
一、图像题的内容
从内容上来说,出现在质量守恒、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溶液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微粒间的变化、反应速率等。给出的题目一般有坐标、图表、分子原子模型等,知识面广,知识的联系强,近三年中考中常作为综合题出现。
二、解题方法
分析已知条件,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对整个函数图象进行多角度认真分析。
1. 直角坐标系题: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到底是什么,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起点一般有三种情况:起点从原点开始;起点开始于y轴;起点开始于x轴。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种:变大、变小、不变型。终点可分为:接近某个值或等于某个值。
2.表格型题: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1)起点开始于y轴的图象一般是当横坐标所表示的量为零时,其纵坐标所表示的量不为零。如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其溶质质量的变化图象。
(2)起点开始于x轴的图象一般是当横坐标所表示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纵坐标所表示的量才开始变化。如条件为加热的反应其生成物(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的变化图象。
(3)pH图象和溶解度曲线均为曲线图象,不要画成直线。
二、主要题型
1.金属与酸反应图象题。
2.溶液pH与图象。
3.溶液与溶解度图象题。
4.表格型图象题。
5.化学反应趋势图象综合题。
题型1 金属与酸反应图象题
【方法点拨】
此类图象,主要反映的是金属与酸反应生产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解此类题时要把握“二看”:一看拐点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越活泼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速度越快,完成反应的时间越短,先出现拐点;二看平台,比较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放出氢气的多少,取决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化合价之比。
1、等质氢图(如图1)
两种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此图反映了两种情况:
(1)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的氢气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
(2)酸足量,投放的两种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恰好完全相同,如18g铝和56g铁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
2.等质等价金属图(如图2)
如等质量的镁、铁、锌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物的金属离子都为+2价,产生氢气的速率和质量不同。此图反映出:
(1)金属越活泼,图示反应物的曲线越陡,如Mg线比Zn线陡,Zn线比Fe线陡。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则消耗的酸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可简单概括为:越陡越活,越高越小。
3.等质不等价金属图(如图3)
铝、镁、锌与酸反应,生成物金属离子的化合价分别为+3、+2、+2,此图反映出等质不等价金属与酸反应不仅速率不同,而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化合价有关。可用下式计算氢气质量:
[例1](2019•眉山)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也相等,镁和铁的化合价都是+2,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最镁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B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例2](2018•广东)把相同质量的三种活泼金属(化合价均为+2价)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反应时发生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 B.Z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
C.X与稀盐酸反应最剧烈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答案】D
【解析】遵循“二看”规律。质量和化合价相同,产生的气体质量越小(即平台越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反应消耗的时间越少,越先出现拐点,金属活动性越强。A、反应时,Y和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最短,说明Y最活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因为金属在化合物中化合价匀为+2价,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相同,完全反应后Z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生成的氢气质量最小,说明Z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反应时,Y和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最短,说明Y最活泼,即Y与稀盐酸反应最剧烈,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ABC都不正确,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
[例3](2019•广东)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铝完全消耗,氢气的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由2Al+6HCl=2AlCl3+3H2↑可知,每消耗54份质量的铝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铝完全消耗,溶液的质量增加幅度变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铝片不断反应,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容器中铝元素的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例4](2019•绍兴)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Mg+H2SO4=MgSO4+H2↑
24 98
10g 40.8g
Fe+H2SO4=FeSO4+H2↑
56 98
10g 17.5g
Zn+H2SO4=ZnSO4+H2↑
65 98
10g 15.1g
酸的质量小于15.1g,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15.1g之间时,镁=铁>锌;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40.8g之间,或酸的质量大于40.8g时,镁>铁>锌;
故选:D。
题型2 溶液pH与图象
【方法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把握两点:一是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碱溶液的pH一定大于7;二是酸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酸的浓度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弱,pH越接近7;碱的浓度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
1.向碱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碱的浓度减小,碱性减弱,则pH接近7(如图甲)。
2.向酸溶液中加水稀释,酸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酸的浓度减小,酸性减弱,则pH接近7(如图乙)。
3.向碱溶液中加酸溶液,碱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碱性逐渐减弱直到pH为7,继而酸性逐渐增强,逐渐接近酸溶液的pH(如图丙)。
4.向酸溶液中加碱溶液,酸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酸性逐渐减弱直到pH为7,继而碱性逐渐增强,逐渐接近碱溶液的pH(如图丁)。
甲 乙
丙 丁
[例5](2019•常德)如图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B.滴加方式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
C.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时溶液的 pH 为14
D.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0mL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Cl
【答案】B
【解析】A、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pH大于7,氢氧化钠过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过程中溶液pH由小于7变成大于7,滴加方式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C、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时溶液的 pH 为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0mL 时溶液pH小于7,所得溶液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例6](2019•绥化)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p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 滴入到 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溶质为 (填化学式)。
(2)测定某酸溶液pH时,如果放pH试纸的玻璃片上的水没有擦干就进行测定,会使测得的pH (填“偏大”或“偏小”)
(3)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答案】(1)①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②H2SO4、Na2SO4;(2)偏大;
(3)氢氧化钙。
【解析】(1)①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Na2SO4。
(2)测定某酸溶液pH时,如果放pH试纸的玻璃片上的水没有擦干就进行测定,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会使测得的pH偏大。
(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
题型3 溶液与溶解度图象题
1.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图象题
【方法点拨】
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溶质的质量增加而增大,溶液的质量也增加,因此曲线不能呈直线。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一旦达到饱和状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是不变的量。
[例7](2018•雅安)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
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答案】A。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故A正确;B、M点在溶解度曲线上,对应的ZnSO4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70℃,溶解度逐渐增大,大于70℃,溶解度逐渐减小,故C错误;D、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所以溶解度应该是大于41g,大约是69.5g,故D错误。
2.有关溶解度的图象题
【方法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看清整个曲线的走势,其次能找出各温度对应的溶解度,最后是交点的意义。
[例8](2019•云南)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
③20℃时,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
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小于40℃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错误;
②小于40℃时或大于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升个时,溶解度都会减少,所以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故正确;
③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6g,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125g×20%=25g,加入15g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故正确;
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故正确。
故选:D。
[例9](2019•海南)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
B.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g,所以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100%=20%,故C错误;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仍然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例10](2019•广东)如图所示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 ;3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
(2)8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种)。
(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1)硫酸铈;硝酸钠;(2)60%;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
(3)降温结晶;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硫酸铈;30℃溶解度最大的是硝酸钠;故答案为:硫酸铈;硝酸钠;
(2)8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故答案为:60%;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
(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例11](2019•青海)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内陆咸水湖,当地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1)“夏天晒盐”中的“盐”其溶解度可用图中 来表示(填“a”、或“b”、或“c”)。
(2)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3)在t2℃时,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g。
(4)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1):b;(2)b=c>a;(3)80;(4)b>a>c;
【解析】(1)“夏天晒盐”中的“盐”其溶解度可用右图中b来表示,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答案为:b;
(2)在t1°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c>a;故答案为:b=c>a;
(3)在t2°C时,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30g+50g=80g,故答案为:80;
(4)将t2°C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b>a>c;
题型4 表格型图象题
【方法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找出相同的量与不同的量之间的关系,最好是能根据表格自行绘图,然后辅助解题,考查的一般是难度不大的题目,平常在学习中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例12](2018•青岛)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0 | 20 | 40 | 60 | |
溶解度/g | 氯化钾 | 27.6 | 34.0 | 40.0 | 45.5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0 |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
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D。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故A正确;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g至35g之间,故B正确;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D、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
题型5 化学反应综合图象题
[例13](2019•包头)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
B.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答案】B
【解析】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铁,溶液开始是稀硫酸,所以质量不是零开始,故错误;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停止后溶剂的质量增加的幅度变小,故正确;
C、反应的金属质量相等时,铝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最终金属过量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错误;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首先固体质量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就不再改变,但固体不会为0,故错误。
故选:B。
[例14](2019•仙桃)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D
【解析】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至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D、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例15](2019•贵港)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向硫酸钠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溶液
D.向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
【答案】D
【解析】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A正确;
B.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白色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故B正确;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溶液,溶液的pH会逐渐变小,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的pH会无限的接近稀硫酸的pH,但不会等于稀硫酸的pH,故C正确;
D.镁先和氯化铜反应,溶液质量减少的快,然后镁和氯化亚铁反应溶液质量减少的慢,在这两个过程中线段的斜率是不一样的,故D错误。
故选:D。
题型6 分子原子模型——微粒的表示和变化
【方法点拨】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认真审题,清楚图象给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此类题目一般难度不大,清楚图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16](2019•济南)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图中x的数值为4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答案】C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H2O4H2+CO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中x的数值为4,故正确;
C.在反应物中,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而在生成物中,氢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故正确。
故选:C。
[例17](2019•曲靖)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C.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和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答案】A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由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C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例18](2019•玉林)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甲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
D.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C
【解析】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A、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不正确;
B、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C正确;
D、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2:(1×4):16=3:1:4,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D不正确。
故选:C。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第07讲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第07讲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八步骤,解题思路和方法,命题热点,题型分类,考查内容,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第06讲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第06讲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题思路,物质推断的一般方法,推断题的思考方法,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第05讲 中考化学流程图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第05讲 中考化学流程图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氯碱工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