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A卷•知识通关练)(解析版)-【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分层训练AB卷 试卷 3 次下载
- 第四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原卷版)-【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分层训练A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A卷•知识通关练)(原卷版)-【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分层训练AB卷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五单元(A卷•知识通关练)(解析版)-【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分层训练AB卷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五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原卷版)-【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分层训练AB卷 试卷 0 次下载
第四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分层训练AB卷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______
第四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鄙薄/单薄 禁止/忍俊不禁 随声附和/和睦相处
B.派遣/谴责 大概/慷慨解囊 惊慌失措/错落有致
C.应征/应当 瓶塞/塞翁失马 喜忧参半/参差不齐
D.悬崖/天涯 湍急/气喘吁吁 疲倦不堪/不求甚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A项,bó/bó,jìn/jīn,hè/hé;B项,qiǎn/qiǎn,gài/kǎi,cuò/cuò;C项yìng/yīng,sāi/sài,cān/cēn;D项,yá/yá,tuān/chuǎn,kān/shè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废墟 光秃秃 粘轻怕重 东倒西歪
B.挺拔 滑稽画 天旋地转 刨根问底
C.硬朗 熏衣草 漠不关心 无遮无拦
D.账篷 白桦树 骇人听闻 麻木不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A项,粘——拈;C项,熏——薰;D项,账——帐。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小气是出了名的,真可谓不毛之地。
B.疾控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为了梳理传播链,必须刨根问底,询问很多细节。
C.一向沉默寡言的他,这一回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令人惊诧不已。
D.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全面走上服务岗位,开展志愿服务,从站台引导、技术保障、语言服务到防疫助理,所有工作都需要做到滴水不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使用正确。
C.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使用正确。
D.滴水不漏:意思是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不肯轻易出手。使用正确。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C.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D.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A.把“一间挨一间的房子”比作“马蜂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把“狂风”比作“饥饿的野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把“一片灰灰的薄雾”比作“地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这是奋斗之问。革命年代,奋斗是打仗,牺牲的可能是生命。
B.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
C.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D.作为目前能探测到的唯一适宜人类生存的宇宙空间,地球不能“流浪”,它需要各国悉心呵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C项,数字相连表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6.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伟大之人尚有一颗平常之心,何况我们平凡之辈呢? 。 。 。 。在成与败面前拥有一颗平常之心,只要心中的原野没有冬季,即使冰封万里又算得了什么?
①殊不知,即使是游戏,也应遵循游戏规则,否则“游戏”只会不欢而散
②人生不可能一成不变,朝来暮去,潮起潮落,有的人在鲜花和掌声中飘飘然而欲仙,有的人在孤寂与失意中自甘沉沦
③对待人生的每一条规则我们都须保持平常之心,比如成功与失败
④其实,一切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经历的偶然和必然
⑤有人将人生比作一场游戏想“游戏人间”
A.②⑤①④③ B.⑤①③②④ C.②⑤①③④ D.⑤①③④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通读候排句可知,①句中的“殊不知,即使是游戏”紧承⑤句中的“有人将人生比作——场游戏”,③句中的“每——条规则”又紧承①句中的“即使是游戏,也应遵循游戏规则”,排除A项;④句从语意上判断与⑧句联系最紧密,排除B项;②句“人生不可能——成不变”照应④句中的“——切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经历的偶然和必然”,应紧跟④句,排除C项。据此可知,答案选D。
7. 下面是同学晓雪设计的有关《西游记》的思维导图。请根据各分支内容,对其进行简要介绍。(8分)
答: 。
【答案】示例:《西游记》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的代表作,该书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以西天取经为主线,讲述了他们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告诉我们人生要有追求,为了实现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终将到达胜利的终点。(四个要素一个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该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考查,考生答题时,要注意观察各分支,把握答题角度,注意要素无遗漏。
8. (2022年海南省中考语文真题)景区青少年部正筹划举办一场阅读分享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9分)
(1)景区青少年部想邀请省文联张教授为阅读分享会做专题讲座。以下是刘东为青少年部拟写的一则邀请函,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
邀请函
尊敬的张教授:
您好!
为在青少年中良好的营造阅读氛围,引导他们从读书中获取智慧和力量,成就美好的人生,我景区青少年部拟于6月28日16时,在景区第一展馆报告厅举办以“好书伴成长,涵养家国情”为主题的阅读分享活动,诚邀您参加。
期待您的光临!
热带雨林五指山景区青少年部
2022年6月23日
①这则邀请函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答: 。
【答案】正文称谓顶格。
【解析】本题考查邀请函格式。
邀请函一般由五部分构成: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
标题在正中间,可以直接写“邀请函”,也可以加上其他内容;称谓是被邀请人称呼,要顶格写;正文是邀请函的主体。头可向被邀请人简单问候,位置在称谓下一行,空两格,接着写明举办礼仪活动的缘由、目的、事项及要求,写明礼仪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地点,邀请对象以及邀请对象所做的工作等;敬语,末尾一般要写常用的邀请惯用语,如“敬请光临”“敬请参加”“请届时出席”之类的敬语,空两格;落款,署上邀请单位名称或发函者个人名称,署上发函日期,靠右。
“尊敬的张教授”这个称谓要顶格写,这里没有。
②这则邀请函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答: 。
【答案】为在青少年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语序颠倒,“良好的”是修饰“阅读氛围”的,“营造”是动词,改成:为在青少年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③这则邀请函传达的信息不明确,请写出修改意见。(3分)
答: 。
【答案】示例:将“诚邀您参加”改为“诚邀您为我们做阅读专题讲座”。
【解析】本题考查邀请函内容。邀请函要求内容上写清楚邀请对象所做工作,“诚邀您参加”这句话没有写清受邀对象的具体工作内容,结合题干“景区青少年部想邀请省文联张教授为阅读分享会做专题讲座”可知,应该改成:诚邀您为我们做阅读专题讲座。
(2)为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网友纷纷在微信中提出活动建议。请仿照示例,也写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小小花朵:举办好书推介会,介绍经典名著,为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
绿色精灵:举办征文比赛,交流读书经验,分享读书感悟和收获。
(你的昵称): 。(4分)
【答案】示例1:春暖花开(昵称):举办手抄报(读书黑板报、读书演讲等)比赛,展示阅读成果,分享读书心得。
示例2:宁静致远(昵称):举办经典诵读活动,检验读书效果,展示诵读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思路:设计一个网名,然后仿照示例,写一条关于丰富阅读分享会活动的建议。一般而言,青少年开展的活动有:征文、手抄报、黑板报、演讲比赛、绘画比赛、摄影比赛、诵读比赛、故事分享会、书法展示或欣赏等等。
示例:坚韧蒲苇(昵称):举办我最喜爱书中人物分享会,交流共享自己最喜欢的书中人物,分析读书快乐。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1分)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李晓
①那一年,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路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户人家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那意思是说, 。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我又回到乡下读高中。三年后,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
⑪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⑫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⑬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⑭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有删改)
9. “一盏灯”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答案】“一盏灯”贯串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事物在文中的作用。由全文内容来看,全文的事件围绕这盏灯展开,由此可见,“一盏灯”即为全文的写作线索。
10.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
答: 。
【答案】示例1: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害怕、孤单的内心感受。
示例2:环境描写,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害怕(恐惧、胆怯、孤单)的内心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品析。按题目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一步要准确判断其描写的方法,然后结合内容分析。第二步,赏析时,要联系语境,并根据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来回答。划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表现天气的恶劣,作者的目的是想用这样的凄凉环境来衬托我当时内心的恐惧。此类题目一般答题格式为:描绘出……的画面(或: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11. 请填充第④段横线处的内容。(2分)
答: 。
【答案】示例:孩子,别怕黑,我为你点灯照亮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根据老奶奶“探出头”的动作,“慈爱”“微笑”的神情,可以推断,她是想让“我”通过微弱的灯光,消除恐惧,赶紧回家,由此来填写即可。
12. 第⑨段中说:“我总觉得,那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如何理解句中的“孤独”一词?(2分)
答: 。
【答案】“孤独”是指老人失去老伴,只剩下一个人。这个词语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怜惜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前后文的内容来看,从前文知道老奶奶已经去世,只剩下老头一个人,所以我再看到时感觉到灯光的“孤独”,是指老人的孤独。
13. 在成长过程中,你也一定有像老人这样为别人“燃起一盏灯”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50字左右)(3分)
答: 。
【答案】示例: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同学双手拎着许多东西,就主动走过去,替他拿了一部分,他看了看我,感激地说了声“谢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结合生活实际,叙述自己在生活中受人关爱,心生感激的事即可。注意表述流畅自然,内容生动,充满正能量。另外,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示例:有一次,我走在一位双手都拿着东西的同学前面,替他把教学楼的大门撑住,让他先走,他看了看我,说谢谢你。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3分)
独木桥
荆歌
①上学途中,我们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
②叫它桥,其实它只是两根并排的木头架在小河上,没有桥栏杆,也没有扶手。
③哥哥从桥上走过去,身轻如燕,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快速地走几个来日,然后再去上学。有一次,他走到桥中间,从书包里取出一根绳子,在狭窄的桥上跳起绳来。他跳得很轻松,居然还跳了一个“双飞”——人跳起来一次,绳子却飞了两圈。
④但这样的桥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⑤我只要一踏上这座桥,就会觉得自己的身子在不由自主地晃动。如果我不蹲下来,一定会摇晃几下就掉进河里了。虽然是条小河,桥架得也不高,但我还是感到恐惧。
⑥小河倒映着天空,那些白云,都在水里缓慢移动,我感觉独木桥也在移动。上下都是浩瀚的天空,我就像在空中飘浮的一片羽毛,怎么能不怕啊?
⑦我不得不求助于哥哥,让他牵着我的手往前走。但是,他把我引到独木桥中间,有时候会故意松开手,等我摇晃几下,眼看要掉下去了,他才再次将我拉住。
⑧这座独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有一天,河对面的人看到哥哥拉着我上了桥,他竟也走到了桥上。我拉着哥哥的手,一步步往前挪。不知道和对面走过来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这么窄的两根木头,一个人走过去已经不是容易的事,而对面过来一个人,要在桥的中间交身而过,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
⑨“退回去!”我听到对面过来的人凶狠地说。
⑩哥哥显然是要和他较劲,他对那边走过来的人说:“你退回去!是我们先走上来的!
⑪但是那个人并不愿意后退。
⑫“那大家就一起掉进河里好了!”听到哥哥这么说,我真的感到绝望。
⑬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听天由命了。
⑭当哥哥和对面过来的人快贴到一起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哥哥使劲顶了一下对方,他一定是想把那个人顶到河里去。
⑮而那个人,也在用力顶哥哥。这个我感觉到了,因为哥哥的身体重重地向后退了一下,差点儿把我撞下去。
⑯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彼此又一顶,竟然神奇地交换了位置!
⑰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哥哥到了那一边,而对面过来的人,却出现在了我和哥哥之间,我所面临的,就是要和这个人交身而过。
⑱天哪!没有哥哥的帮助,我连在独木桥上站稳的能力都没有。而要和这个凶狠无礼的人交身而过,我不掉下河去才怪呢!
⑲感觉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我蹲下身子,没出息地哭了起来。
⑳我蹲在桥上,一边哭,一边闭上眼睛。我不敢看周围,不敢看对面的人,更不敢往河里看。我等待着那个人将我一顶,我就会像一块石头那样,笨重地掉下去,掉进河里,发出很响的声音。
㉑我蹲着,两只手死死地抓住桥面,也就是那两根粗笨的木头。我希望那人顶我的时候,我的手能抓紧木头,不至于被他撞进河里。这一刻,失去了哥哥的保护,我的手焕发出了神奇的力量,就像钢铁的爪子,手指几乎抠进了木头里。
㉒结果是那个人轻盈地一跳,就从我的背上跳了过去。他就像学校里大家玩跳山羊一样,双手在我背上轻轻一按,两腿一分,就过去了。
㉓我这才睁开眼睛,看到了对岸的哥哥,他正悠闲地坐在地上吃鸡蛋。
㉔“过来拉我呀!”我带着哭腔让哥哥过来。
㉕他一边嚼着鸡蛋,一边若无其事地说:“你自己走过来吧!”
㉖我颤颤地说:“我不敢。”
㉗哥哥说:“有什么不敢的,你刚才都没有掉下去,现在一个人轻轻松松地走,没几步了嘛!”
㉘我终于壮起胆,慢慢站直了身子,尽量不看桥下的河水。我看着前方,调整自己的重心,迈开腿走了起来。
㉙我成功了。我发现一个人在独木桥上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不怕,就会走得很好。
㉚从那往后,上学放学路过那座独木桥,我再也不用哥哥拉着了。我可以自己走过去,独自走回来。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每天早上妈妈给我和哥哥一人一个煮鸡蛋,我也终于可以自己享用了。
㉛而之前,因为要哥哥拉着我的手过独木桥,我得把我的那个煮鸡蛋给他。也就是说,每天都是他吃两个煮鸡蛋,而我则没得吃。
14. 阅读第⑧段,根据相关提示,在表格中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答案】(1)哥哥与那人各不相让(2)哥哥与那人互顶之时交身而过(3)“我”独自面对那人,绝望地蹲在桥上哭(4)“我”终于战胜恐惧,独自过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解答时,要先根据提示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抓住“人物”和“事件”两个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如第⑨-⑬段,主要人物是“哥哥”和“那人”,事件是“各不相让”,据此概括即可。
15. 第③段具体描写哥哥过独木桥的情形,有何作用?(3分)
答: 。
【答案】具体描写哥哥过独木桥的情形,写出了哥哥动作的花样翻新、心情的轻松自如,与下文“我”过桥的情形形成对比,反衬了“我”过桥的笨拙及过桥时紧张、害怕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应结合上下文,探寻其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从内容上来说,哥哥过独木桥的情形,写出了哥哥动作的花样翻新、心情的轻松自如;结构上来说,哥哥过独木桥的情形与后文“我”过桥的情形形成对比,衬托了“我”过桥的笨拙及过桥时紧张、害怕的心情。
16. 细读文章第②段,任选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分)
答: 。
【答案】示例1: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蹲着”“死死抓住”“抠进”等动作,“我”蹲在桥上时的心理活动,传神地写出“我”担心随时会被对方撞进河里时紧张、恐惧的心理。(描写方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心理1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2: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我”的手比作钢铁的爪子,“几乎抠进了木头里”突出“我”的手抓得很紧,生动形象地写出“我”担心随时会被对方撞进河里的恐惧心理。(修辞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心理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段。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恰当的分析角度,如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看,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其次,要结合所选角度与语段内容,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这种角度来表现人物心理的。
17. 这篇文章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你从两篇文章中发现的共同点。(不少于两点)(2分)
答: 。
【答案】示例1:都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主人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故事;都表现了只要战胜恐惧,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能渡过难关这一主题。
示例2:都采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情节都一波三折。
示例3:两文语言风格均具有质朴的特点;都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的共同点。解答此类题目可从内容、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注意所写答案应做到概括准确、言之有物。“都是记叙文”“都讲了一个孩子的故事”等过于空泛、没有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的答案,不能给分。
(三)(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于:被。谨:约束。远:使……远离。丰:使……丰足。
1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
(3)故曰:俭,德之共也。____________
(4)居乡必盗 ____________
答: 。
【答案】(1)达到(2)振奋(3)所以/因此(4)居住/处在/住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句意是: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淫慢则不能励精。句意是: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励,振奋。
(3)故曰:俭,德之共也。句意是: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故,所以。
(4)居乡必盗。句意: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居,住在。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
D.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助词,定语后置/助词,的;D.来得及/比得上故选A。
20.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译文: 。
【答案】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德,德行;者,……的人;皆,都;由,从;俭,勤俭;则,就;寡,形容词作动词,减少;欲,欲望。
21. 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3分)
答: 。
【答案】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甲文。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看,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首先要“宁静淡泊”;从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谈学习和立志对成才的重要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所以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
乙文。从“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来看,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从“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来看,如果人们生活奢侈,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从“故曰:侈,恶之大也”来看,作者得出结论,奢侈必然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乙文侧重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译文】
【甲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有德行的人都是从俭朴中培养出来的。俭朴就会减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减少欲望就能约束自身,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奢侈就会有过多的欲求,君子欲求过多就会贪图富贵,乱道招祸;小人欲求过多就会贪求浪费,使家庭破败,便自身丧命,这样他们做官必然接受贿赂,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三、写作(50分)
22.小作文(10分)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的心理描写很精彩,使人物生动形象。请针对某一具体的事件,写一段心理活动。可以写自己害怕时的心境,或担心时的心情,或后悔时的感受。(200字左右)
【解析】
本题考查小作文写作。根据题目要求,要写一段人物心理活动片段。写作时,可参考《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的精彩心理描写,注意针对某一具体的事件,从人物的内心体验来直接描绘心理活动,使人物生动形象。字数在2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数学考试之前,我看看文具准备好了没。咦,尺子跑哪去了?我看了看表,糟了,快考试了,怎么办?我着急地看了看旁边的同学,心里想:要是有人可以帮帮我就好了。可是没有,周围的同学都在认真地准备着各自的文具。昨天晚上还在呀,现在怎么没了呢?难道它长翅膀飞了?那我的考试怎么办?这次考试中80%的题目都要用尺子,我该怎么办?向同学借?可是每个同学都只带了一把呀!我越想越着急,简直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23.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40分)
一个企业家曾经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你观察过一个正在凿石的石匠吗?他在石块的同一位置上恐怕已敲过了一百次,却丝毫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就在那第一百零一次的时候,石头突然裂成了两块。并不是这第一百零一下使石块裂开,而是先前敲的那一百下。”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写了石匠在第一百零一次敲打时石块裂开的事。审题时,首先要善于抓材料的议论句,“并不是这第一百零一下使石块裂开而是先前敲的那一百下”,然后进行立意。从材料中最容易得出的立意是:只要坚持下去,持续用力,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和惊喜。写作时围绕“坚持”来谈即可。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若写成记叙文,可以通过叙述自己身边的小事来表现主题;若写成议论文,可以选取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来表达观点。
【答案】【例文】
唯有坚持,方得始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事唯有坚持,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我也曾为了一件事而执着地坚持过,这令我至今难忘,也十分感激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得到了一双心仪已久的滑冰鞋,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试试,便拉上姐姐来到了滑冰场。我兴高采烈地换上了滑冰鞋,准备在这个雪白的世界中大显身手,于是我从板凳上一个起身便向前冲,本以为滑冰很容易,可是刚站直身子,就感觉到一股力量把我向后推,我措手不及,于是重重地摔在了地面上。
原来滑冰根本没有那么简单,仅凭我一两次的尝试是远远不够的。但每一次我鼓起勇气尝试的时候,等待我的只有次又一次的跌倒,我的心情从刚开始的阳光明媚,兴奋激动,已经渐渐地变为垂头丧气,甚至还有些一蹶不振,于是便产生了放弃继续滑冰的念头。
姐姐察觉到了我的动搖,便走到我身边,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拍了拍我的衣服,拉着我的手说:“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做一些事情的,如果你在失败面前轻言放弃,那么就永远尝不到成功是什么滋味,还是得多练习呀。”我想了又想:“是啊,贝多芬二十几岁就患上耳疾,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言放弃,并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在马拉松比赛中,如果有人因为累而中途放弃,冠军就永远不可能属于他。如今我面对如此小的困难,就想要放弃,将来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于是我又重新站起来,一步一步小心向前练习。摔倒了,又算得了什么?再站起来,继续下去就好了。终于在几个小时的“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后,我慢慢地能够在场中自由地驰骋了,笑容和自信重新洋溢在我的脸上。那时的阳光分明更加明媚,更加温暖。
也许在别人看来,成功是某一次的幸运尝试,但现在的我知道,成功是因为之前那么多次的跌倒与坚持。那次经历不仅教会了我滑冰的技巧,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人生的信念:唯有坚持,方得始终。在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挫折中,我都会带着这个信念继续前行,走向属于自己的辉煌。
【点评】本文叙述自己滑冰经历多次失败后,最终成功的小事,与材料相契合。以小见大,从身边小事入手,揭示了个道理:当你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坚持。文章首尾呼应,篇末再次点题,使文章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