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07 拓展延伸
06 课堂小结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重点)2.理解文意,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重点、难点)3.体会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素养)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2017年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可是一次意外事故降临了……
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更大的钱。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艘大拖驳船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年春天,他又筹借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并且要求自己的独生子杜小康一起去遥远的芦荡放鸭子。本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
茬( ) 抠( ) 家底觅食( ) 嬉闹( ) 空旷( )撩逗( ) 炊烟( ) 乖巧掺杂( ) 驱除( ) 镰刀( )温顺 重叠 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眺望( ) 狗吠( )胆怯( ) 肥硕( ) 逃窜( )戳破( ) 稠密( )
与“嘻嘻哈哈”的“嘻”区别开。
根据解释选择正确的词语。
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 )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 )
一天比一天厉害,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日渐加深或严重。 ( )
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 ( )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
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 ( )
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 )
本指琴声由高音突然降到低音。
一般用于事物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也可形容水势浩大汹涌。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相关笔记。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思考这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1.划分文章层次。2.总结父子俩遇到的困难。3.找出能够体现主人公精神面貌的句子。
交代故事背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随父亲放鸭。
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开始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28-49)
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荡中放鸭、找鸭的经过。
第四部分(50-52)
写杜小康战胜孤独,历经重重磨难,终于长大了。
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人物:杜小康、杜雍和环境:远离家乡,偏僻的芦苇荡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辍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1.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句子。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跟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2.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2)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3)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的孩子。
3.文中的自然环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4.杜小康的孤独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1)失去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脱离了熟悉的社会环境和群体,父子间缺少交流,他和父亲的对话“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这种空虚、贫乏而不正常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2)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感到“孤独”。(3)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表明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这种内心的挣扎、心灵的成长让他“孤独”。
5.作者选用“孤独之旅”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用意?
“孤独之旅”,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一个概括。“孤独”渗透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以此为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本文通过写少年杜小康成长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少年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成长。
“孤独”是一个极为抽象的字眼,然而作者却用文字把孤独描摹得可触可感。当杜小康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异乡时,孤独是一种对前途的恐惧与茫然;当他与父亲交流的语言被大量省略时,全世界似乎都注满了孤独,他已不堪孤独的重负;当他日甚一日地想家,在夜里哇哇大哭时,他已步入孤独的极限。小说情节一步一步地发展,孤独的感觉一点点地加剧,处处体现出孤独的真实感,使其久久萦绕在读者心头。
文章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杜小康对家的依依不舍,对母亲的魂牵梦萦,极欲逃离芦苇滩这一孤独的地方。
文中对放鸭路上行船水面的描写,对鸭群的描写,对空旷的芦荡的描写,对暴风雨的描写,都突出了“孤独”的意境,展现了杜小康成长的环境。它们对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读课文,读一读体会感情,主题探究,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战胜自然战胜自我,孤独是灵魂的舞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找出本文的环境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16* 孤独之旅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16* 孤独之旅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ppt、姜育恒-孤独之旅wav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7* 孤独之旅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7* 孤独之旅教课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孤独之旅,曹文轩,学习目标,课间小讲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