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东台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经久不衰,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东台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水成说”“风成说等观点争论了100多年。到今天,已故著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先生创立的新风成说已基本成为共识。按照新风成说的理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与建造一个永久性舞台的过程非常相似。

    搭建舞台第一步是选地基。黄土高原选中的地基是鄂尔多斯地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质单元,而且自形成以来就以稳定著称。建造舞台的第二步是在地基之上砌盖主体结构。那么主体结构的材料从何而来呢?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大气环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导致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开始形成。从距今300万年开始,因为干旱少雨,年温差、日温差都很大,中亚地区地表物质的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导致岩石破碎,逐渐形成面积广袤的戈壁、沙漠,进而产生了大量粒径小于0.25毫米的颗粒物——这就是用来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

    地基选好了,建筑材料有了,由谁来开始搭建呢?此时季风作为建筑师出马了。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上会产生沿纬度分布的风带——南北纬30°和赤道间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带,南北纬30°60°之间的西风带。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后,这就迫使西风带分成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以南向东流动,北支沿青藏高原北缘向东流动,并向南扩展到大约北纬30°左右。它首先经过的是比较干旱的地带,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风会把地面的颗粒物吹扬起来,沿着山间低地形成的通道直接输送到今黄土高原地区。在到达黄土高原地区时,风力渐渐减弱,于是粗颗粒先被抛撒下来、然后是粒径中等的颗粒、最后是小颗粒物,所以今天黄土高原上粒径由大到小的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由西北向东南(与风的方向相吻合)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辛勤的建筑师就这样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地搬运着、抛撒着、堆砌着。直到向南遇到秦岭、向东遇到太行时,它才不得不停止工作。最终,在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上,一个土层深厚、宽广辽阔的黄土大舞台基本成型。

    上苍费尽心力打造的黄土高原,又能给人们提供怎样的生活环境呢?从气候条件上看,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炎热多暴雨,绝对称不上气候宜人。从自然灾害的角度来看,黄土高原上曾发生过地震、山崩、水旱风沙灾害等等,灾害种类之多、频率之高、危害之大在全国各大地理区中都位居前列。在如此条件下,可为什么黄土高原上的人类活动可以一直追溯到200多万年前?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邦国到王国到帝国一直绵延不绝?

    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曾提出文明起源于挑战——应战的理论。他认为文明不可能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自然萌芽,而是在面临外界挑战时的不断应战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种挑战不能太过微小,否则激发文明反弹的能量和活力也很小,因此某些文明数千年来都处在停滞发展的阶段,比如非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原始部落;挑战也不能过于巨大,以至于超过负荷,这样也会导致文明发展中途停滞或夭折。从这个角度来看,黄土高原正是符合挑战——应战理论的绝佳之地

    虽然气候谈不上宜人,黄土高原的气候也并非严酷到无法生存。虽然历经自然灾害侵扰,但黄土高原地域面积广大,东西跨度约11个经度,南北跨度约6个纬度。高原之上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也不存在无法逾越的地理隔绝,所以在环境变化或发生灾害时,人们总有辗转腾挪的空间。

    对黄土高原上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农业的起源。在距今约12000~11000多年间,人类文明面临了一场巨大的挑战。当时地球本来处于温暖的间冰期,却猝不及防地发生了一次急剧降温,在短短几十或是十几年间,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在这种急剧的环境变化下,植物大面积死亡,原有的很多动物或灭绝或向南迁徙了,原始人类可以采集到的果实、种子等食物,可捕猎到的猎物,都大量减少,人类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靠天吃饭的采集和渔猎已经濒临绝境,不甘心就此灭亡的人类只能另辟蹊径。于是,在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先民们开始驯化粟、黍,原始的旱作农业就此萌芽。

    农业起源了,但只有土层足够深厚,才能让诞生于其上的农耕活动持续进行下去。如果土层太薄,在耕种了几季之后,就会触到基岩层,无法再进行农耕活动。在黄土高原上,这根本不成问题。黄土高原上黄土一般堆积厚度在80120米,最大厚度超过400米。黄土还具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特性,即自肥性20世纪初美国地质学家庞波里在考察过我国的黄土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中国辽阔的黄土带,几千年来农作物几乎不靠人工施肥就可以年复一年地种植。正是在这类土壤之上,稠密的人口继续不断地生长到它强大支持生命能力的极限。

    就这样,黄土高原地区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新石器时代到周秦汉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里人口稠密,农牧业与手工业发达,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陕西西安和其附近的咸阳是西周、秦、西汉、隋、唐五朝的国都所在。但在中华文明的创建过程中,黄土高原从来都不是舒适安逸的伊甸园,也不是隔绝一切危机和挑战的庇护所,它更像是一个广阔而坚实的舞台,让历代以来无数的中华儿女登上它,在一次次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活力、积极应战,并锤炼出与众不同的适应能力,最终创造出了世界文明史中独一无二、经久不衰、文明载体始终如一的中华文明!

    (摘编自《黄土高原,上苍为中国人特制的舞台》,《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第10期)

    1. 下列对材料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风成说是一种理论假设,认为风在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B. 建筑师在文中指南北纬30°60°之间,由西向东流动,风力逐渐减弱的季风。

    C. 另辟蹊径在文中是指先民们驯化粟、黍,以农耕作为应对生存挑战的新思路。

    D. 自肥性指黄土高原堆积的黄土几乎不靠人工施肥就可保证农作物营养的特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青藏高原的隆起影响了大气环流方向和季风行进方向,再加上中亚地表物理风化严重,这些都影响了黄土高原地基的稳定。

    B. 季风将中亚地区戈壁、沙漠中的地表颗粒物不断输送到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上,经过漫长岁月堆积,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

    C. 因为风力逐渐减弱,颗粒物按粒径大小被先后抛撒到地面,所以黄土高原土层的底层为大粒径的沙黄土而表层为小粒径的黏黄土。

    D. 虽然黄土高原气候不佳、地质灾害频繁,自然条件很差,但人类文明依然在此得到发展并绵延不绝,原因在于地域空间广阔。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秦岭、太行山在南边和东边的阻挡,黄土高原的面积会更加宽广,土层会更加深厚,依托土地的农耕文明也会更加发达。

    B. 黄土高原上持续的农业活动为人口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因此作者强调农业的起源对黄土高原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

    C. 材料最后一段使用伊甸园”“庇护所”“舞台等词,突出了黄土高原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形象化的语言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D. 材料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涉及人类文明演进状况,说明揭示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是《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类文章的选题特色之一。

    4. 作者指出黄土高原正是符合挑战——应战理论的绝佳之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

    5. 材料摘编自《黄土高原,上苍为中国人特制的舞台》一文,作者为什么要强调特制一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B    2. B    3. A   

    4. 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也并非严酷到无法生存,环境带来的挑战能恰当地激发文明反弹的力量。
    这里的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应对生存挑战,发展农业,最终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   

    5.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形成条件具有特殊性,是中国所独有的;
    黄土高原为农业起源提供了条件,这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给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对中华儿女精神品性的塑造具有独特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B.“南北30°60°由西向东流动理解错误,建筑师在文中指的是北纬30°60°之间由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季风。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这些都影响了黄土高原地基的稳定说法错误,原文中从距今300万年开始,因为干旱少雨,年温差、日温差都很大,中亚地区地表物质的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导致岩石破碎,逐渐形成面积广袤的戈壁、沙漠,进而产生了大量粒径小于0.25毫米的颗粒物——这就是用来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中亚地表物理风化严重最终导致的大量粒径小于0.25毫米的颗粒物是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并非影响了黄土高原地基的稳定。

    C.“底层为大粒径的沙黄土而表层为小粒径的黏黄土错误,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由西北向东南带状分布,不是由下到上立体分布;

    D.“原因在于……”错误,单一化,人类文明依然在此得到发展并绵延不绝不仅仅因为地域空间广阔,不能忽视人类的主动性。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土层会更加深厚,依托土地的农耕文明也会更加发达推断不当。如果没有秦岭、太行山的阻挡,黄土高原的土层可能会更薄,农耕文明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故选A

    4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这种挑战不能太过微小,否则激发文明反弹的能量和活力也很小,因此某些文明数千年来都处在停滞发展的阶段,比如非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原始部落;挑战也不能过于巨大,以至于超过负荷,这样也会导致文明发展中途停滞或夭折”“虽然气候谈不上宜人,黄土高原的气候也并非严酷到无法生存……所以在环境变化或发生灾害时,人们总有辗转腾挪的空间可知,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也并非严酷到无法生存,环境带来的挑战能恰当地激发文明反弹的力量。

    黄土高原从来都不是舒适安逸的伊甸园,也不是隔绝一切危机和挑战的庇护所,它更像是一个广阔而坚实的舞台,让历代以来无数的中华儿女登上它,在一次次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活力、积极应战,并锤炼出与众不同的适应能力,最终创造出了世界文明史中独一无二、经久不衰、文明载体始终如一的中华文明可知,这里的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应对生存挑战,发展农业,最终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按照新风成说的理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与建造一个永久性舞台的过程非常相似”“搭建舞台第一步是选地基。黄土高原选中的地基是鄂尔多斯地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质单元,而且自形成以来就以稳定著称”“上苍费尽心力打造的黄土高原……”可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形成条件具有特殊性,是中国所独有的;

    对黄土高原上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农业的起源……于是,在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先民们开始驯化粟、黍,原始的旱作农业就此萌芽”“就这样,黄土高原地区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可知,黄土高原为农业起源提供了条件,这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黄土高原从来都不是舒适安逸的伊甸园,也不是隔绝一切危机和挑战的庇护所,它更像是一个广阔而坚实的舞台,让历代以来无数的中华儿女登上它,在一次次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活力、积极应战,并锤炼出与众不同的适应能力,最终创造出了世界文明史中独一无二、经久不衰、文明载体始终如一的中华文明可知,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给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对中华儿女精神品性的塑造具有独特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蓝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天津卫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是他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尤其难得,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三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蓝光。人竟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被卷儿离开了裕成公。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减》)

    文本二:

    冯骥才坚持小说家的语言——不管写的时候多么激情澎湃,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先成熟的是诗,然后是散文,而诗歌给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写《俗世奇人》的时候,我写得很快,但改的遍数很多,语言不行,我不敢放手。

    (选自蒋肖斌《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大加渲染蓝眼的看画本领,为后女蓝眼一步步走进黄三爷设下的圈套埋下伏笔。

    B. 卖画人说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是故布疑云,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卖下画作。

    C. 蓝眼第一次买画之后,关于人们接二连三地去看画的情节有两处,前一处人们是好奇,后一出人们则是想看笑话。

    D. 小说普用形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如作者在塑造佟五爷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居二处贝们则建想春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7. 关于文本一中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蓝眼只拉开了半尺画,眼镜片就闪过一道蓝光,说明蓝眼名不虚传,他的半尺活确实厉害。

    B. 蓝眼在崔家看到另一幅《湖天春色图》时,眼镜片闪过两道蓝光,此时他心里既吃惊又羞愧。

    C. 两轴画对照看时,蓝眼的眼镜片闪过三道蓝光,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

    D. 对蓝眼的眼镜片三次闪过蓝光的描写,不仅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也暗示了蓝眼的心理变化过程。

    8. 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文本二中冯骥才认为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C   

    8. 明线是蓝眼的一系列活动:买真画、被流言闲语困扰、买假画、发现上当、离开裕成公。暗线是黄三爷精心策划使蓝眼上当:卖真画、散布谣言、卖假画。明暗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也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两条线索形成对照,突出了蓝眼和黄三爷不同的形象特征,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思考。   

    9. 使用方言词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如听赛没听”“嘛能耐”“转天”“打眼等天津方言的运用,符合小说敌事发生于天津卫的背景。善用修辞,语言凝练传神。如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运用比喻手法,把造假的人的破绽比喻为没藏好的尾巴尖儿,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语言幽默,富有津味相声特色。如"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等语句,调侃式地表现了蓝眼此时心中的自嘲之意,暗示了蓝眼尴尬处境的同时又令人忍俊不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错误,卖画人说此话确实是故意为之,但并不是刺激蓝眼,让他高价买画,而是刻意提醒,为后文假画的出现作铺垫。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C.“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错误,从一道蓝光、两道蓝光到三道蓝光,是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不是对比。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线索和艺术效果的能力。

    分析小说的线索需要理清小说的思路,小说的明线是通过描写蓝眼在鉴定一幅大涤子的画的一系列活动:买真画、被流言闲语困扰、买假画、发现上当、离开裕成公。黄三爷精心策划使蓝眼上当是小说的暗线,可以概括出:卖真画、散布谣言、卖假画。

    好处:首先,小说通过明线来叙述故事,暗线则穿插期间,最后两条线在结尾汇合在一起,明暗两条线索互相交织,让小说情节更加紧凑,叙事节奏更快,还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让一篇短篇小说显得内容充实,节奏明快,增强读者的阅读动力。其次,小说让两条线索形成对照,写出了作为看假画的蓝眼与造假画的黄三爷之间的斗法,突出了蓝眼鉴赏技术高和黄三爷造假技术高的不同形象特征,而最后小说的结局则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思考高手过招,既是真伪的较量,也是人心的博弈。作者塑造这样的世俗奇人,展现特定社会生活中的人物风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语言特点的能力。

    《蓝眼》这篇小说语言的精当性可以从方言、修辞、幽默等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使用方言词汇,符合小说故事背景。作为津味儿小说家代表的冯骥才,在这篇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如听赛没听”“嘛能耐”“竟赛根棍子”“那可毁了卷起被被卷儿等,这些方言的运用,就揭示小说发生的地域,符合小说故事发生于天津卫的背景,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

    其次,小说运用比喻修辞,让文章的表达更有表现力。如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运用比喻手法,把造假的大的破绽比喻为没藏好的尾巴尖儿,生动形象地刻画造假人的狡猾,给读者一种具体、可直观感受的感觉。

    最后,语言幽默,富有津味相声特色。这篇小说的语言内涵丰富,有意蕴。如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写出当时的蓝眼被流言闲语所扰,已然失去子百我判断,以致误把假画当真画,引人深思。再如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写出蓝眼在将两幅画挂在一起时看出后买的画是假画时内心对自己的失望,既写出蓝眼的尴尬处境,又让人忍俊不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军北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

    材料二:

    于时韩、马之徒尚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为日既久,诚非曹氏诸将所能抗御。

    故曹仁守江陵,败不旋踵,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将此既新平江、汉,威慢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械棹之手,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然则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即亦此事之类也。

    (节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十》)

    10. 材料一两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横线处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ABCDEFGHIJKLMNOPQRSTU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遗,指送、给,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中的词义不同。

    B. 引,指退避,与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词义不同。

    C. 狼,指像狼一样,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用法相同。

    D. 旋踵,指转身退缩,与”“食顷”“斯须(《促织》)等词义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兵力悬殊之时,黄盖设计在装满干苇和枯柴的战船里灌油,船外围用帷帐包裹,树起旗帜,掩人耳目。

    B. 曹军中黄盖之计,走出营帐,黄盖趁机离开曹军,并指挥点火,大火趁着风势越烧越旺,并蔓廷至军营。

    C. 荆州是孙刘必争之地,荆州百姓顺服刘备、畏惧孙权已久,这一分析指出了曹军失败的地缘、历史原因。

    D. 在蜀地发生数十次动乱的情形下,曹操没有采取刘晔的计策,对局势估算错误,失去了席卷蜀地的良机。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14. 两则材料都涉及了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请分析败因的异同。

    【答案】10. FLP    11. D    12. B   

    13. 1)这实在是震慑扫荡敌人的大好机会、廓清平定南方的关键时机。不乘此机会夺取东吴,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2)到近郊去,只需准备一日之粮,(回来)肚子还很饱。   

    14. 同:曹军感染疫病,战斗力削弱。

    异:材料一倾向于人为:火烧赤壁的计策;材料二倾向于天意:风势助长了火势。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实在是因为军队里流行疫病,损耗了凌厉的兵锋,风又从南吹到北,助长了炽盛的火势。

    疾疫大兴的宾语,表示原因,故应在F处断开;

    以损凌厉之锋中,表结果,凌厉之锋的宾语,句子成分完整,故应在L处断开;

    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中,凯风自南后省略了动词,且其与用成焚如之势存在先后关系,故应在中间断开,即P处。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送、给;/放弃。句意:先送信给曹操。/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B.正确。:退避;/拉。句意:(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C.正确。翻译成像狼一样翻译成像对待兄长一样,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用法相同。句意:当时韩遂、马腾之徒仍然对关西像狼一样虎视眈眈。/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D.错误。旋踵指时间很短。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黄盖趁机离开曹军错误。由原文去北军二里余可知,是距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而不是黄盖趁机离开曹军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震荡,震慑扫荡;良会,大好的机会;廓定,廓清平定;,夺取、攻取;,等。

    2,去,往;,通,返回;果然,指饱腹的样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同:结合材料一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和材料二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可知,曹军感染疫病,战斗力削弱。

    异:材料一中在兵力悬殊之时,黄盖设计在装满干苇和枯柴的战船里灌油,用火烧来打退曹操,可见材料二倾向于人为:火烧赤壁的计策;结合材料二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可知,材料二倾向于天意:风势助长了火势。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军中的士兵们已经有疫病发作,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相持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于是调拨十只大小战船,装满干苇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小船,系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在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士兵都走出营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行驶像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烟火满天,人马被烧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兵随后杀来,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伤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

    材料二:

    当时韩遂、马腾之徒仍然对关西像狼一样虎视眈眈,曹操并不能安安稳稳坐守郢都(指荆州)以威德怀柔江东,这是很明白的事了。荆州,是孙权、刘备必争之地。荆州人顺服刘备的雄姿,畏惧孙权的武略,时日已久,实在不是曹操手下部将可以抵御的。

    所以曹仁守江陵,一下就败了,怎么可以说能够安抚敌人,使他们来归降呢?曹操趁这刚刚平定江、汉之地,威震扬州、越州的时机,凭借原来刘表水战的器具,倚靠荆楚的水军,这实在是震慑扫荡敌人的大好机会、廓清平定南方的关键时机,不乘此机会夺取东吴,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至于兵败赤壁,那是运数啊。实在是因为军队里流行疫病,损耗了凌厉的兵锋,风又从南吹到北,助长了炽盛的火势。这是上天的力量,难道是人事的失误吗?所以魏武帝向东而下,并不是他的失算。魏武帝后来平定张鲁,蜀地一日间就发生数十次动乱,刘备即使斩杀兵将也不能阻止,魏武帝由于没有采纳刘晔的计策,才失去了席卷蜀地的机会,对局势估算错误,后悔也来不及,这就是一个此类事件的例子。

    (节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

    庭坚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嚚讼百虫鸣。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注】本诗作于诗人任叶县县尉时。嚚(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退食:这里指公余休息。

    15.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诗人担任县尉时的繁忙,画面形象生动。

    B. 颔联描绘诗人休息时偶遇邻家书生的场景,书生讽刺了好争讼者的无礼之举。

    C. 本诗选取了公堂上调节纠纷、公余休息挑灯夜读等生活细节,文字质朴动人。

    D. 本诗与《劝学》都谈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子追求学问精进具有启发意义。

    16. 黄庭坚爱书,一日不读便觉庸俗,甚至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本诗是如何体现黄庭坚爱读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

    诗人鼓励晚辈学海无涯当积极上进,联想到自己也需要不断积累,勇攀知识高峰;

    结束公务后,诗人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B.“书生讽刺了好争讼者无礼之举错误。讽诵意为朗读、诵读,通过也可判断此句并无讽刺之义。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颔联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退食,指诗人公余休息之时;讽诵声,指邻家学子刻苦读书的朗诵声。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体现了黄庭坚爱读书;

    颈联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大海广阔需要不断积累,山势崇高定当不断攀登。诗人鼓励晚辈学海无涯当积极上进,联想到自己也需要不断积累,勇攀知识高峰,体现了黄庭坚爱读书;

    尾联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暮堂吏退,到了傍晚诗人问案完毕,退出公堂;张灯火”“抱取鲁论,指结束公务后,诗人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体现了黄庭坚爱读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遇困顿而清操不改的情怀。

    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强调只有才能卓著的人才被后世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他还总结了《诗经》大部分作品的创作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事物的清醒认识。

    【答案】    ①. 酌贪泉而觉爽     ②. 处涸辙以犹欢    ③.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④.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⑤. 青山遮不住     ⑥. 毕竟东流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此项研究,但都没有成功。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带来的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他决心      地坚持研究。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      ,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现了水稻具有杂交优势,因为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袁隆平坚信杂交水稻研究      ,勇敢地向无优势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将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20. 2023522日,是袁隆平先生逝世两周年的日子,某文学社团撰写了一副挽联表达敬意,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补写下联。

    上联:心系家国,情牵华夏,筑牢粮食安全最底线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义无反顾  亦步亦趋  大有可为   

    19. 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了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所以(或因而)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表现改成表明因为改成所以因而。)   

    20. 示例:意存稻梁,志在苍生,奏响杂交优势新凯歌

    尊重科学,挑战权威,开启杂交水稻新篇章

    手执稻菽,步履埂田,托起百姓利益至高天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形容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可用义无反顾。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

    此处形容袁隆平不崇拜权威,可用亦步亦趋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形容袁隆平坚信杂交水稻研究有很好的前途,可填大有可为。大有可为:比喻所做之事很有价值,很有发展前途。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搭配不当表现改成表明

    不合逻辑,因为改成所以因而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平仄相合,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此题要求撰写挽联的下联,形式上,应与上联结构一致,采用三个动宾短语的形式;内容上根据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拟写,表达对袁隆平先生的敬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想象力是影响科幻创作的重要因素,      ,因为科幻创作不是天马行空的单纯幻想。无论是科幻文学,还是科幻影视,它们都诞生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一现实基础之上。纵观两百年世界科幻文艺发展史,不难看出,科幻文艺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科幻作品中的科幻理念多是      ,比如《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与现实中的费米悖论、进化论、霍金宇宙预言等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另一方面,真实存在的科技成果为科幻想象提供了现实依托,比如《迦太基玫瑰》《奇点遗民》中的克隆人、新智人、虚拟生命体现了前沿生物技术的运用。

    如果说想象力为科幻文艺插上翱翔之翼,那么科学技术则为科幻文艺提供了硬核支撑,助力科幻文艺异想成真。因为科幻电影等科幻作品的创作,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提供支持。比如影片《流浪地球2》中无处不在的移动机器人      ;影片中穿上就能变身大力士的炫酷机甲,是已经进入现实应用的外骨骼机器人。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科幻创作者有素材可写、有灵感可用,同时也为科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让科幻世界变得更加可

    目前,以人工智能、量子工程、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正在兴起。在本轮科技浪潮中,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嫦娥探月、夸父逐日,这些都为中国科幻创作者放飞想象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相信,有技术的支撑和创作者的努力,中国科幻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结合文段,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21. ①但是它绝不是唯一因素
    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建构出来的
    皆为现实中的机器人产品   

    22. 运用了化用典故、比拟等手法。
    化用嫦娥奔月、神父逐日等典故,将我国近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古代神话联系起来,蕴含着自豪喜悦之情;把想象力比拟成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科技的发展能极大地激发科幻作家的想象力这一观点。
    为下文展望中国科幻的美好未来作了铺垫。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因为科幻创作不是天马行空的单纯幻想……它们都诞生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一现实基础之上可知,此处应与前句构成转折,强调想象力不是唯一的因素,可填但是它绝不是唯一的因素

    根据后文的举例可知,科幻理念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可填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建构出来的

    根据是已经进入现实应用的外骨骼机器人’”可知,影片《流浪地球2》中的移动机器人是现实中的机器人,可填皆为现实中的机器人产品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句中“‘嫦娥探月、夸父逐日化用嫦娥奔月、神父逐日的典故,把我国近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与古代神话联系起来,表达了自豪喜悦之情;

    这些都为中国科幻创作者放飞想象提供了不竭动力运用比拟手法,把想象力比拟成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科技的发展能极大地激发科幻作家的想象力这一观点。

    据下文我们相信,有技术的支撑和创作者的努力,中国科幻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可知,为下文展望中国科幻的美好未来作了铺垫。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作为新时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当前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强调我们生活的时代的特点:变乱交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情况蕴含着很多不确定性,如自然灾害的从天而降、国内的经济波动、新冠疫情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争端、战争等人为灾难的降临等,种种不稳定因素,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不稳定,这种情绪为消极情绪,需要有确定的因素来驱散,我们不安的内心需要确定性的东西来安慰。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如国家坚强的支持、国家平稳的发展、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国家在方方面面做出的努力、世界各国对美好的追求、真善美的存在、个人的奋斗等。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应积极向上,我们应利用确定性的因素去应对不确定性事件的到来。

    写作时,可以首先由材料中思考不确定性有何特点。比如,它是未知的,它是变化的。也要先明确确定性的特点,确定性指的是我们能把握的,积极向上的东西,比如美好的信念和行动、奋斗、善良等;行文围绕那么面对明天的未知,我们用什么去应对展开论述;首先阐述我们应活在当下,积极的去面对,而不是消极承受;接着论述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我们要用不变来应对;最后阐述以不变应万变的好处,我们应对美好人间的向往不变,追寻真善美的脚步不停。

    立意:

    1.用不变的信心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2.团结一致,应对不确定性因素。

    3.用不变的善念去面对多变的世界。


     

    相关试卷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