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分层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834292/0-16948730496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分层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834292/0-16948730497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分层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834292/0-16948730497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测评卷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三节水盐平衡的调节分层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分层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四节体温稳定的调节分层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本章知识网络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必备知识基础练A级
1. [2023·江苏宿迁高二开学考试]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2. [2023·江苏皖豫名校高二联考]如图表示人体的体液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B. 乙表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
C. 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与 、 相比, 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 [2023·江苏盐城高二期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内环境
B.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C.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 [2023·江苏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二学情调研]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无机盐和蛋白质
B.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C.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其次是无机盐
D. 肾功能衰竭可能诱发尿毒症,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5. [2023·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
6. [2022·江苏宿迁泗洪中学、兴化中学高二联考]如图为人体内环境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 若⑤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 ④与⑤相比蛋白质的含量更多
D. 人体剧烈运动时,⑤的 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7. 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哪项不是与小肠吸收有关的结构特征( )
A. 小肠很长,有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 小肠位于腹腔内D.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
8. 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分别发生在( )
A. ②③B. ③④C. ②④D. ①④
9. [2023·江苏扬州中学高二月考]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两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溶液或溶液,摇匀后,再用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 “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 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 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 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 变化明显
D. 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 稳定不变
10. [2022·江苏徐州高二期中]请根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 写出图中在结构与功能上相适应的特点。
(2)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其中对渗透压影响更大,原因是。
(3) “酸性体质论”主张应摄入更多碱性食物身体才会健康的观点是错误的,判断的依据是。
(4) 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三种细胞外液与组织细胞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的概念模型。
关键能力提升练B级
11. [2022·泰州中学高二月考]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 乙酰胆碱不会出现在B中
C. 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D.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12. [2023·江苏南通海安高级中学高二质量调研]“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C. 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D. “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3. [2023·江苏淮安淮阴中学高二阶段测试]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所示;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的和的,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 图2实验中 、 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 的滴数为自变量
B.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C. 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D.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在 之间
14. [2023·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三联合调研]下图中甲、乙、丙、丁为人体内不同处的液体,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B. 若②为葡萄糖,经吸收、运输进入肝脏细胞合成③肝糖原,至少要穿过3层生物膜
C.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身体组织中蛋白质大量分解,使乙处渗透压上升
D. 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
15. [2023·山东威海文登一中期末](多选)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依据本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B. Ⅰ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C. 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D. 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
16. [2023·江苏南通海安高级中学高二月考]下表表示人体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④是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等
B. 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肝细胞中的 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质膜的选择透过性
17. [2022·江苏连云港东海高二期中]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表示呼吸系统,表示。图乙中,相较于A液和C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B中含有较多的;B的渗透压大小与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甲
乙
(2) 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使血液的维持相对稳定。
(3) 外界中的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人体红细胞运输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层膜结构,浓度最高的场所为图乙中的(填字母)。
(4)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乙中的液体(填字母)增多,将导致。
学科素养创新练C级
18. [2023·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对,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材料及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试纸、滴管、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变化的主要物质——碳酸钠和乳酸。
(2) 实验步骤:
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再依次滴入等量,测量并记录填表。
③对B组中的。
(3) 结果预测:
A组:。
B组:。
(4) 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节 内环境的稳态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D
[解析]内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一些物质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中成为淋巴,而淋巴则需要通过淋巴循环经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中,淋巴不能渗回到组织液中,即项正确。
2. D
[解析]甲表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项错误;乙表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项错误;为组织液,而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项错误;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项正确。
3. A
[解析]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项错误。
4. C
[解析]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项错误。
5. A
[解析]生成的组织液为组织细胞输送氧气等营养物质,回流的组织液帮助细胞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所以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回流的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项错误
6. C
[解析]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项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图中②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项正确;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即⑤④②,其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⑤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项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⑤的仍保持在,项正确。
7. C
[解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很长,长;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小肠位于腹腔内是小肠的位置,与吸收功能无关。
8. B
[解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再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9. D
[解析]实验结果反映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维持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很小,而不是稳定不变,项错误
10. (1) 含有许多肺泡,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外面包裹丰富的毛细血管
(2) 无机盐;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以上来源于无机盐(中的和
(3) 在正常人体内,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不同酸碱度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1. D
[解析]由是单向的,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是细胞内液,项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会出现在中,项错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项错误;血浆中含有蛋白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没有蛋白质水解酶,项正确。
12. A
[解析]血红蛋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项错误。
13. B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浆蛋白,项错误。
14. D
[解析]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但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项错误;若②为葡萄糖,经吸收、运输进入肝脏细胞合成③肝糖原,要穿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进出共4层膜)、细胞质膜,至少要穿过7层生物膜,项错误;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来源减少,乙为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乙处渗透压下降,项错误;甲为消化液,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项正确。
15. A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乙与丙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一方是血浆,一方是组织液,又因为丙的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淋巴,而丙是组织液,因此乙就是血浆,项正确;该图中Ⅰ是循环系统,Ⅲ与内环境是双向交换,说明其表示呼吸系统,不能表示泌尿系统,项错误;乙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项正确;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但不是所有,项错误。
16. C
[解析]肝细胞中的从产生场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5层膜(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质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质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项错误。
17. (1) 消化系统; 蛋白质; 无机盐和蛋白质
[解析]图甲中,表示呼吸系统,表示消化系统;图乙中,液是组织液,液是血浆,液是淋巴;相较于组织液和淋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2) 降低(或下降); 缓冲物质(或
[解析]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降低(或下降),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或发生反应,使血液的维持相对稳定。
(3) 自由扩散; 6; D
[解析]外界环境中的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人体红细胞运输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需穿过红细胞质膜、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质膜、组织细胞线粒体内外膜,共6层膜;人体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因此浓度最高的场所为图乙中的组织细胞。
(4) A; 组织水肿
[解析]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组织液回流受阻,会引起图乙中的液体组织液增多,将导致组织水肿。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8. (1) 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
[解析]实验材料中适量家兔的血浆为实验组,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为对照组。
(2) 等量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乳酸(或碳酸钠);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碳酸钠(或乳酸),测量并记录填表
[解析]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一般如下:第一步,取材随机均分为几组,编号,设置、两个实验组,分别模拟碳酸钠和乳酸的调节,每组取3支试管;第二步,不同组自变量的处理,先向组中的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蒸馏水、缓冲液均为对照组,家兔血浆为实验组),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或碳酸钠),测量并记录填表。对组中的3支试管按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碳酸钠(或乳酸);第三步,把上述各组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第四步,观察并记录比较相应的因变量。
(3) 试管变化明显,试管2、变化不明显; 试管变化明显,试管2、变化不明显
[解析]组:试管变化明显,试管2、变化不明显,组:试管变化明显,试管2、变化不明显。
(4) 血浆中存在着缓冲对
[解析]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有缓冲作用,家兔血浆与缓冲液一样有缓冲作用,说明血浆中含有缓冲对。
成分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体温稳定的调节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体温稳定的调节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复习练习题,共14页。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课时练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