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锋与天气,气压系统与天气,锋面气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主要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2.锋:冷、暖气团的交界地区。(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3.锋与天气(1)冷锋(符号:)(2)暖锋(符号:) (3)准静止锋(符号:)①概念: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如下图所示:②常出现的天气:阴雨连绵。③我国的典型实例出现时间形成锋面带来天气夏初江淮准静止锋梅雨天气冬半年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多阴雨天气;昆明晴暖天气二、气压系统与天气1.气压系统(1)高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2)低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3)高压脊:高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4)低压槽: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此处易形成锋面。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天气系统低压高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天气我国典型实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中下游7、8月的伏旱;北方的秋高气爽三、锋面气旋1.概念: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剧烈,往往产生阴雨天气,甚至造成雷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4.常见地区:主要在中、高纬度活动,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考点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判读(2020·浙江1月卷)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2)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①时间:12月为冬季;②等压线疏密信息:甲地等压线最密集,其他三地等压线稀疏;③等压线数值信息:西南部数值向中心增加;东北部数值向中心减小调动和运用知识天气系统判断:高压、低压系统——看等压线数值;锋面系统——看符号,三角形为冷锋,半圆形为暖锋学科素养区域认知根据不同区域位置判断天气特征:甲地位于高压系统,多晴朗天气;乙地在冷锋后,多阴雨天气;丙地在冷锋前,丁地在暖锋后,多晴朗天气综合思维天气成因分析:①风力大——等压线密集;②雨雪天气——冷锋锋后【我的解答】(1)A (2)B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1.看符号:如下图,注意符号标在锋面前进方向的一侧。2.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3.看雨区:冷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后(狭窄区域),暖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前(宽阔区域)。4.看降水强度:冷锋多为狂风暴雨,强度大;暖锋多为连续性降水,强度小。5.看气温、气压变化 影响我国的两个典型的准静止锋类型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时间夏初冬半年形成冷暖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由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冷锋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导致锋面不能大幅度移动天气特征出现长达一个月的连绵阴雨(梅雨)天气昆明受暖气团控制,以晴朗温暖天气为主;贵阳受冷气团控制,以阴雨冷湿天气为主图示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1.推移动力夏半年副热带高压加强,位置北移,受其影响,海洋暖湿气流登陆北上,在高压脊北侧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2.移动规律(正常年份)4、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江淮准静止锋)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10月雨季结束3.影响(1)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2)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产生不同的影响。①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②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考向1 冷锋与天气(2021·嘉兴模拟)图1为2021年11月8日某时刻某区域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图2为虚线框内不同高度气温分布状况图,Ⅰ、Ⅱ、Ⅲ代表不同高度,a~h为气温数值。据此完成1~2题。1.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下垫面性质C.气压 D.气压梯度力2.正确表示图1中虚线框内由近地到高空排序或气温数值大小的是( )A.Ⅱ、Ⅲ、Ⅰ B.a<b<c<dC.Ⅰ、Ⅱ、Ⅲ D.e>f>g>h1.B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较强,而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应较弱,但图中显示乙地有6级以上大风,甲地风力相对较小,表明气压和气压梯度力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C、D;气温高低并不直接影响风力大小,故气温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A;图中显示,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海洋摩擦力较小,因此下垫面性质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框内是冷锋系统,西北方是冷气团,东南方是暖气团,锋面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气温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因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图中等温线a、b、c、d数值的大小排列是a<b<c<d,故B正确;等温线e、f、g、h数值的大小排列是e<f<g<h,故D错误;图中锋面从近地面至高空的排列是Ⅲ、Ⅱ、Ⅰ,故A、C错误。考向2 暖锋与天气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某月5天内的天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示时间内,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C.气旋 D.反气旋4.该城市30日最高温数值最大,下列说法与其有关的是(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受暖流影响C.太阳高度角大 D.受暖气团影响3.B 4.D 解析:第3题,从图中信息看,该段时间内气温总体在增加,且有降水发生,故最可能是暖锋过境。第4题,30日暖锋已过境,该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减弱。B、C两项所述内容与其关系不大。考点二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2020·北京卷)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图推断( )A.甲地风向偏西南,气温高B.乙地气流辐散,空气洁净C.丙地天气晴朗,紫外线强D.丁地受冷锋影响,有暴雪【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①不同区域气压高低:乙地向内气压降低,丙地向外气压降低;②冷锋的位置:位于丙、丁之间,向丁移动调动和运用知识①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②天气:高压控制,气流辐散,多晴朗天气;低压控制,气流辐合,多阴雨天气学科素养区域认知通过对等压线图的分析,认识不同区域的位置特征,以及不同天气系统的类型综合思维分析不同的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以及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的解答】C 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1.水平气流与风向类型北半球南半球气旋逆时针流向中心顺时针流向中心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反气旋顺时针流向四周逆时针流向四周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2.垂直气流与天气、气压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气流形成天气状况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气旋多云雨天气反气旋多晴朗干燥天气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方法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附近,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如图中AB线和CD线处。2.确定半球或风向:根据北半球或南半球,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反过来,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关系,可判断北半球或南半球。3.判断冷暖气团:北半球锋面北侧为冷气团,南半球锋面南侧为冷气团。如上图,若为北半球时,H、K为冷气团,M、N、F为暖气团。4.确定锋面性质:“东暖西冷”,即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东侧锋面均为暖锋,西侧均为冷锋。如上图,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CD均为暖锋,AB均为冷锋。5.确定锋面的移动方向:“北逆南顺”,即北半球锋面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锋面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如上图,若在北半球,则锋面AB、CD均呈逆时针方向运动。考向1 低压系统与锋面气旋强度较弱、尺度较小的气旋,其生成和发展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且更容易受到外界气流的影响。下图示意2020年12月6日某时刻西北太平洋部分洋面的海平面气压场形势。据此完成1~2题。1.与气旋L1相比,气旋L2( )A.中心上升气流较强 B.低层水平辐合明显C.周边气流运动缓慢 D.对流影响范围更大2.数小时后,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锋面F1、F3距离缩小 B.锋面F2、F4距离缩小C.锋面F1、F2距离扩大 D.锋面F3、F4距离扩大1.C 2.A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与气旋L1相比,L2中心气压较高,因此L2强度较弱,尺度较小,故其中心上升气流较弱、低层水平辐合不如L1明显、对流影响范围更小;气旋L2强度较弱,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较慢,且由图可知,L2周边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第2题,气旋L1强于L2, L1低压槽处的冷锋F1,移动速度快,F3为准静止锋,移动速度慢,数小时之后锋面F1与 F3间距离缩小;Fl为冷锋,移动速度快,F2为暖锋,移动速度慢,数小时之后锋面F1、F2距离缩小;气旋L1强于L2,故F4移动慢于F2,锋面F2、F4距离将会扩大;锋面F3势力强于F4,且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故锋面F3、F4距离将会减小。考向2 高压系统与天气(2020·海南卷)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3~4题。3.M线的气压值、N处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A.1 000 晴朗 B.1 000 阴雨C.1 010 晴朗 D.1 010 阴雨4.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A.偏东 B.偏西C.偏南 D.偏北3.C 4.B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结合图中风向可知,图中1 005百帕等压线以北气压值增高(该等压线以北盛行东北风),故M线的气压值为1 010百帕。由此判断N处为高压脊,天气晴朗。第4题,根据材料“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可知,台风的移动受副热带高压的牵引。根据上题分析可知,N为高压中心,应属于副热带高压,图中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方向是偏西方向,因此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被牵引的行进方向也是偏西方向。等压线图的判读(2020·江苏卷)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此时①地最可能( )A.暴雨倾盆水难排B.细雨蒙蒙衣难干C.烈日炎炎似火烧D.黄沙满天车难行【判图流程】【我的解答】(1)C (2)A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四个地点均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结合等压线的数值,根据近地面风向的作图过程判断,①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南侧,风向为偏西风;②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北风;③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南风;④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北风。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①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并且①地纬度低,气温高,因而最可能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细雨蒙蒙是暖锋天气的典型特征;烈日炎炎往往是受高压控制形成;此时①地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不会形成沙尘天气。第一步:整体看场图1 气压场类型图(单位:hPa)(1)看闭合,判断高、低气压,分析天气特征如图中甲处闭合曲线,中心气压高→高压中心→中心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乙处闭合曲线,中心气压低→低压中心→中心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2)看延伸,判断脊和槽,分析天气特征如图中丙处→高气压伸展出来的高压脊→多晴朗天气;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多阴雨天气。第二步:局部判断图2 气压等值线图(单位:hPa)(1)看数值,对比海陆差异,推断所示季节图中南部→陆地受低气压控制,海洋受高气压控制→可推断为北半球夏季→7月(若陆地气压高,则多为冬季,1月;南半球反之)。(2)看分布,观察疏密和递变,推断风力和风向①看疏密:密集风大,稀疏风小→图2中东北部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大;西南部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小。②画风向: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高压指向低压)→据半球画出偏向风→北右偏,南左偏→图2中A地吹偏南风。第三步:分析其他要素图3 等压线+其他要素图若图中缺少足够的等压线信息,可以借助其他地理要素分析。如上图中“风向与风速”信息:西部为西北风,南部为西南风,北部为东北风→闭合等压线中心为低压→北半球的气旋;若图中不给定纬度,也可以结合气旋中风向判断半球→逆时针为北半球,顺时针为南半球。(2021·厦门模拟)下图为北美部分区域某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此刻之前,M地附近经历了天气系统的演变。据此完成1~3题。1.下列月份中,图示天气形势最可能出现在( )A.2月 B.6月C.8月 D.11月2.此时,图示区域西海岸的气压( )①比同纬度两侧地区高②比同纬度两侧地区低③分布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④分布主要受洋流因素影响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3.M地在此刻之前最有可能经历了( )A.暖锋形成 B.高压脊演变为低压槽C.冷锋合并 D.暖锋演变为冷锋1.A 2.D 3.C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美。根据图中气象站点温度可判断为冬季,且根据图中陆地上的天气系统为高压系统可知,该时期为冬末春初,即2月。第2题,由图可知,西海岸的等压线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凸高则低,所以西海岸的气压值比两侧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北美西部受地形阻挡,气流上升,气压较低,如果是沿岸暖流影响,弯曲应在海上。第3题,据题干及第1题分析可知,此时为2月,冬末春初,该地可能出现倒春寒,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可能经历了冷锋合并。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3节洋流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锋与天气,低气压与高气压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