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
展开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一、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分工深化等。
3.体现:经济发展水平。以加纳和新加坡为例。
国家 | 经济发展水平 | 产业结构 |
非洲的加纳 | 较低 | 以农业为主 |
亚洲的新加坡 | 较发达 | 以服务业为主 |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1.基本内涵: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2.表现
(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2)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3)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原因
(1)起重要作用:比较优势的变化、政策的引导。
(2)根本原因:技术创新。
4.案例——深圳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概况
产业结构 | 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
主导工业 | 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
2.变化过程
发展阶段 | 产业特点、地位 | 区位优势 |
工业化初期 |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 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国家实施了重工业化战略决策;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优势明显 |
20世纪90年代以后 |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放的服务环境等 |
3.今后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考点一 地区产业结构
(2021·浙江6月卷)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个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大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地区 | 全国 | 甲 | 乙 | 丙 | 丁 | |
人口增幅/% | 3.4 | -1.7 | 4.5 | 2.6 | 4.2 | |
三大产业 结构/% | 第一产业 | 7.2 | 13.2 | 4.6 | 8.2 | 11.0 |
第二产业 | 39.1 | 34.4 | 38.9 | 41.8 | 37.9 | |
第三产业 | 53.7 | 52.4 | 56.5 | 50.0 | 51.1 |
(1) 甲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2)四大地区中( )
A. 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
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
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 读信息 | 甲地区人口增幅最低且为负值,乙地区人口增幅最高; 产业结构中甲地农业比重在四个地区中最大 |
调动和运 用知识 | 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四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传统产业衰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迁入较多,其次是中部地区 |
综合思维 | 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吸纳外资能力强的地区,人口迁入较多 |
【我的解答】(1)D (2)B
据区域主导产业差异推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技巧
区域 | 主导产业 |
农业区域 |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
工业区域 |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
发展水平较 高的区域 |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
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差异表现及变化
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1.第三产业的形成
由历史发展看,第三产业最早是从第一、第二产业的具体产品、具体加工环节、具体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除了传统服务业,伴随着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和规模的发展,服务于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性服务劳动也日益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形态,如商业、贸易、物流、金融、咨询、科技开发、维修等行业。显然,源于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的第三产业劳动发展在先,第三产业作为一种独立的产业形态形成在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2.三次产业的关系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随着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会具有更好的发展平
台和更大的市场需求;而随着第三产业提供日益全面细致和个性化的服务,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必将跃上新的层次,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发展不断优化。
考向 地区产业结构
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工农业发展均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图表示2007—2013年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三大产业绝对联动程度。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B.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粗放农业的有效结合
C.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D.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2.该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程度不高主要受制于( )
A.生态环境恶劣
B.干旱、缺水严重
C.加工业水平低
D.基础设施落后
3.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程度,应该( )
①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③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④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D 2.C 3.B 解析:第1题,农业是第一产业,矿产资源开发属于第二产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新疆伊犁河谷第一、第三产业联动程度高的原因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故选D。第2题,加工业属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程度不高主要受制于加工业水平低。故选C。第3题,由图可看出,伊犁河谷地区第二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加产业联动效应,②③正确;重化工业污染较大,且投资较大,应慎重发展;伊犁河谷地区科技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优势不明显,①④错误。
考点二 产业结构的升级
(2021·山东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下表)。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村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据此完成(1)~(2)题。
时间 | 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
1990年以前 | 木材、木柴、木炭等 |
1991—1997年 | 茶叶、笋干、山核桃等 |
1998—2009年 | 观光旅游型农家乐 |
2010年至今 | 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
(1)F村产业向观光旅游型农家乐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生态环境
(2)休闲养老型村落的形成,可以(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解决都市养老难题
C.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D.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 读信息 | 该村农民的收入来源由农业向观光旅游业进而转向休闲养老旅游服务业,而现在的主要产业也是休闲养老旅游服务业 |
调动和运 用知识 | 长三角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该村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
综合思维 | 休闲养老的市场需求增加是该村产业转变的原因。休闲养老型村落利用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乡村文化特色吸引老年游客 |
【我的解答】(1)C (2)D
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分析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1)区域发展前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2)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3)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区域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一般表现出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但在不同的区域可能会有差异。
考向 产业结构的升级
(2021·泰安模拟)东北三省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成为工业基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今该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人口流失严重,市场化程度落后于东部发达省区。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一批新兴产业增长迅速。下图示意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空间分布图显示( )
A.较高值区显著集聚 B.较低值区被高值区包围
C.高值区范围显著扩大 D.低值区范围有所减小
2.2015年,双鸭山形成失衡高值区主要是由于( )
A.资源依赖过度 B.技术人才流失
C.政策优势丧失 D.市场腹地狭小
3.东北三省进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 )
①加大对工业的补贴政策
②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③加强资源投资驱动
④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D 2.A 3.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无论是2003年还是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较高值区都是分散分布;较高值区被较低值区包围;较高值区范围显著扩大;低值区范围有所减小。第2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双鸭山是我国重要的煤矿产区,开发历史悠久,煤矿资源趋于枯竭,由于对资源依赖过度,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而技术人才流失、政策优势丧失、市场腹地狭小等都不是导致经济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第3题,加大对工业的补贴政策只能缓解当前经济发展失衡的困境,不能有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对资源依赖过度,造成资源趋于枯竭,因此不能一味地加强资源投资驱动,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产业,进行经济转型升级。
(2021·滨州模拟)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4~6题。
4.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
D.成本、人才
5.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6.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的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4.A 5.D 6.B 解析:第4题,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而由生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农业,必然要以科技为先导。第5题,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工农业产值和部门都在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第6题,图示农业经济时代,影响演进的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因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因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趋于复杂。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9讲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9讲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含解析),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3部分 第3章 课时64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3部分 第3章 课时64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含解析),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第三产业转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4章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4章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 ❷,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