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
    • 解析
      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
    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01
    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02
    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03
    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01
    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02
    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件+分层练习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2 红烛

    分层练习

     

     

    1.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阿!________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烧破世人的梦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③⑤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第一空:句子后面是问号,故应选句,依据①②的语义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应该是先有躯体,再又灵魂,故第一空应该

    第二空:承接上文,应选,排除CD

    第三空:依据上文烧吧,烧吧,可知毁坏的首先是人的迷梦,故应填,排除A

    第四空:承接上文,人的迷梦后承接的应该是世人的血,故应填

    第五空:最后烧毁一切,拯救了世人的灵魂,故应填

    排序为:②①⑤③④

    故选B

    2.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句中的一个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不误,不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C.红烛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

    D.诗人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错,由原文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一句可以得知,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

    故选C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你的——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采——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流罢!你怎么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全诗可分几层?写出每层层意。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诗的主旨。

    5.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3.全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4节)紧扣字,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情感。第二层(59节)紧扣字,写出诗人的冷静思索,表明了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4.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歌咏烧掉自己,创造光明的世界,借红烛形象表白了自己的情怀。    5.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划分结构层次的能力。

    结合关键词这样的红烛……颜色”“是谁点的火”“要烧出你的光采”“烧罢可知,前四节为一层,紧扣字,展开内容;

    结合点着灵魂”“放光出”“要烧出你的光采”“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可知,红烛如同赤子之心,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诗人要燃烧自己,要救人民于水火。这一节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情感。

    结合关键词句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又何苦伤心流泪”“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可知,后五节都围绕字展开内容,为第二层;

    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你流一滴泪,灰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诗人不断追问思考,明白就是要燃烧自己,来创造光明。写出诗人的冷静思索,表明了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主旨的能力。

    全诗都在写红烛,诗中作者托明确地表达了对红烛的态度:宁可牺牲自我,也要拯救世人。其中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揭示出红烛流泪和发光不公平、不合理的因果关系,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点明了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如红烛一般照亮沉睡的中国,使民众觉悟、奋起,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能力。

    红烛啊!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把红烛作为自己的对话者,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表面是直接将自己所见所思所感有力地向其倾诉,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红烛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实为托物言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象——意境——意图(主旨),这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而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的作用。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例如一提到木叶我们就会想到秋意,想到萧瑟苍凉的气氛。如袅袅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落叶纷飞,秋意正浓,从诗句中我们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面秋风飒飒,落叶飘荡,一派萧瑟的景象,这正是语言的符号意义使然。而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读者的思维一下子便从木叶的清秋气息跳跃到离人的愁情别绪,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觉到感知,我们体会到了(   ),人生不易,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诗歌欣赏,起始点是意象,着眼点是意境,落脚点是意图。灵魂则在于联想,因此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决于这种联想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语言形象是,它的暗示性是因此诗歌只有形神兼备,才会境界全出,才会产生美的效果。反过来说,我们只有抓住了诗歌的形和神,才能更深入地领略诗歌美的精神要义,从而触摸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歌艺术的神圣殿堂。

    6.请问画横线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请问括号处所缺的成语应为世事无常还是岁月不居?请谈谈你的理解。

    8.请你结合文段关于联想在诗歌鉴赏中作用的论述,分析《红烛》中意象的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

     

    【答案】6.表示意思的递进。意象”“意境”“意图这三者是从个体到整体,从具象到抽象的关系,呈现递进关系。    7.世事无常。这里是强调世间人事有很多变化,令人徒增忧伤之意。    8.《红烛》选段的主要意象是红烛,这也是意象的。而红烛这一燃烧自己,产生光明照亮世界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引人联想,想到那些自我牺牲、创造光明的形象,也让人联想到诗人敢于牺牲、勇于创造、给人间带来光明的奉献精神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说意象——意境——意图(主旨)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而根据原文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觉到感知”“起始点是意象,着眼点是意境,落脚点是意图可知,意象”“意境”“意图在逻辑层次上以及诗歌欣赏步骤上,都体现出一定的阶梯性、层次性。而这正符合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的作用。

    7.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成语的意义的能力。

    世事无常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东西。这个词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就是世间的人无常,也就是人心叵测的意思;第二就是世间的事情无常,不可能永远好,也不可能永远坏。

    岁月不居意思是时光不停流逝,指时光一去不返。两个成语,一个强调世态的起伏不定,一个强调时间的逝去。而结合原文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离人的愁情别绪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人生的变化与无常,故应填世事无常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结合原文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可知,对于《红烛》中意象的的分析,就可采取从具象到抽象,从表层到深层这一思路进行。毫无疑问,诗中的就是红烛的形。

    而结合红烛这一的特征的联想,我们可以知道红烛,是赤诚的象征,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诗人以红烛为中心意象,配之以躯体”“灵魂”“”“等子意象,叠加在一起,与中心意象形成辐射式组合方式,从而传达出由衷地赞美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主题立意。同时,结合对《红烛》全诗的理解以及对作者生平的知人论世,可知作者也在其中赋予红烛新的意义,唤醒民众,追求光明,驱散黑暗,塑造出自我牺牲、创造光明的形象,歌颂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而这些,就是《红烛》最重要、本质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很多人______①_____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知识体系,是中国农耕社会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二十四节气及其实践活动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然而在气象科学蓬勃发展、现代农业______②_____的时代,我们与二十四节气似乎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护二十四节气?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二十四节气就是保护民族精神。漫漫历史长河中,二十四节气形成了诸多民俗,尽管带有地域色彩,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以贯之。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思想精神,是______③_____的农耕文化的命脉之所在,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与魂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

    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A.黄河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怎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B.陶渊明在复得返自然的淡泊中,展现出世间另一种美好的人生。

    C.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捡拾一些烂菜叶,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9     耳熟能详     方兴未艾     源远流长    10A    11.应改为: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指很多人很熟悉二十四节气歌,用耳熟能详合适。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第二空:语境为事物有正在蓬勃发展的趋势。用方兴未艾更合适。方兴未艾: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第三空:语境为修饰某种文化起源和发展都接续不断,历史悠久,用源远流长更合适。源远流长:意思是源头很远、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1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根与魂表特殊含义。

    A“摇篮表特殊含义。

    B“复得返自然表直接引用。

    C“慈祥表示反语。

    D“蜡炬表强调突出。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属于介词误用,应该去掉通过

    二是壮大和培育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可改为培育和壮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12.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的?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13.为什么作者要一再重复我来了”“那不是你

    14噩梦本来就够压心的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噩梦挂着悬崖

    1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

     

    【答案】12.用噩梦”“噩梦悬挂着悬崖这些令人恐怖、绝望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军阀混战下的祖国残破的黑暗现实。    13.形成鲜明对比。我来了显示出作者回国的心情是多么急切,而那不是你又显示出作者是多么失望。急切与失望形成巨大反差,衬托出作者异常痛苦的心情。    14.更显示出噩梦的沉重和惊人,更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    15B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我来了可知,这是诗人满怀报国之情回到中国的发现;结合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可知,诗人的发现是噩梦,是噩梦挂着悬崖

    无论是噩梦,还是噩梦挂着悬崖,都给人恐怖之感,可见当时祖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军阀的混战之下哀鸿遍野的惨景,而这惨况在作者噩梦”“噩梦悬挂着悬崖这些意象之下鲜明地表现出来。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找出我来了”“那不是你这些句子,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者一再重复的用意。

    诗中三处提到我来了,结合后面这不是我的中华可知,我来了是作者从国外归来;三处说我来了可以看出作者归国心情之急切。

    作者反复强调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哪里是你”“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可以看出,诗人本是怀着炽热的爱国情思回到祖国,然而当他踏上中国的土地的那一刹那,巨大的黑暗的窒息和满目的疮痍几乎将他击倒,所以他反复说那不是你,回国心情的急切和眼前所见后的失望形成反差,显出作者内心的痛苦。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噩梦是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梦,以比喻的方式精炼概括了黑暗的现实,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强烈失望;悬崖是高耸陡峭的山崖,意味着危险;而噩梦悬挂着悬崖将两种让人恐怖不安的事物进行叠加,则更使人感到恐怖和绝望。由此可以看出,眼前所见给诗人的打击之大,显出诗人面对国内满目疮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的悲痛欲绝。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B.“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错误,诗句中的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然而,现阶段我们有些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除了能够看到诗歌技术上的一些进步外,在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反而给人以萎缩和晦暗之感。尤其是某些口水诗和网络诗歌竟然以规避崇高和抵制优美为傲,在它们那里,生活仿佛真的只有苟且,没有光亮和远方。显然,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侏儒症和自闭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还有家国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应该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以往我们唾弃文艺创作上的假大空,现今大家不满于文艺创作上的假小空。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导致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淡忘人民,不去领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而缩进自我的小天地,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我们的心灵是可以锻炼的,锻炼得好,就可以到达崇高,进而孕育崇高的思想。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无此认识?我们有了此认识后,愿不愿意锤炼我们的心灵?以及我们该如何锤炼?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的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长久以来,西方纯诗神话像宗教般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在西方纯诗那里,外界任何事物都是非诗反诗的。纯诗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成为一种看上去很美实则平庸的文字游戏。显然,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将其视为传达人类思想的武库,纯诗的合理性就显得极其脆弱。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而时代的史诗,或者说,史诗性写作,需要与之匹配的堂皇卓越的恢宏结构以及使之最终得以呈现的华美壮丽的诗意辞藻。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丰富多彩,这种崇高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B.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真情只是崇高产生的必要条件。

    C.诗人应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不能臣服于自我,也不能模仿古今中外传统。

    D.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是它难以表达人类的崇高情感和思想。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重在提醒新诗创作者们要避免新诗创作中的假大空,诗作要有崇高美

    B.当前某些诗人鼓吹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把自己缩进自我的狭小天地,这值得警惕。

    C.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思想、升华品格为价值追求,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

    D.当下的某些新诗缺少崇高的情感,这些新诗的作者需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

    1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持文章观点的项是(   

    A雪天/我们一起去尿尿//尿了一条线//尿了一个坑,这样的诗歌至多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没有崇高的诗歌意象,缺少时代的使命感,不可能成为时代的史诗。

    B.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

    C.诗人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描述了中国贫弱的过去,又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热爱以及为之献身的决心,诗歌具有崇高之美。

    D.只要将神舟十三号顺利着陆这一大事件放在诗人面前,便能激发诗人恢宏的想象,创作出崇高的时代史诗。

    19.请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

    20.下列文字是闻一多先生《红烛》一诗的节选部分,请分析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本文的观点。

    红烛啊/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哦!我知道了/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答案】16C    17A    18D    19第一段先述现象后明观点:新时代诗歌出现了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应该呼唤崇高美。第二段提出问题:应该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三四五段分别从真情思想”“能力三个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20该诗饱含热泪充满深情,表现出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诗人宁愿牺牲自我也要救治世人的灵魂,可见该诗具有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和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该诗托物言志,将红烛拟人化,采用问答的形式谋篇布局,抒情脉络分明,情感抑扬起伏。这些都表明了作者具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该诗顺应时代洪流而生,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诗人创作出了崇高的诗歌意象——牺牲自我、为他人带去光明的红烛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也不能模仿古今中外传统错,曲解原文意思,原文是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选项说法绝对化。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要避免新诗创作中的假大空’”错,曲解文意,文中是以往我们唾弃文艺创作上的假大空,现今大家不满于文艺创作上的假小空’”,应是提醒新诗创作者力避假小空’”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只要……便能……”错,忽略了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这个先决条件。原文观点是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部分是第一段,根据结尾我们才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可知,第一段先提出文章观点: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第二部分是第二段,根据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应该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可知,第二段提出问题: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是第三至五段,根据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可知,三四五段分别从真情思想”“能力三个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四部分是第六段,根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也要警惕……”可知,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文的观点是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根据题干要求,需要分析本诗崇高美的体现。

    根据文中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据此分析本诗可知,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等,具有呐喊型的崇高美。

    根据文中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据此分析,本诗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具有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和心系祖国的崇高思想。

    根据文中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本诗的前四句,着力于景象描绘。四个诗句,四种景象,结构上看,四个诗句构成关系。第五句在结构上属于,将诗歌内容由写景状物转入抒情。第六句两个力哟连用,在简单重复中强化诗歌的创作主旨。第七句是第六句的细化。结构清晰,想象奇特,句式自由,节奏鲜明。这些都表明了作者具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

    根据文中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面对五四运动的时代洪流,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郭沫若写下了这首杰作。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精品达标测试,文件包含22《红烛》分层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22《红烛》分层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102《师说》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102《师说》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101《劝学》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101《劝学》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2《红烛》(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