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八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展开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第一组
(一)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李 攀 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的“迷”字包含两层意思:既是对当时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明了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了友人前途的渺茫。
B.三、四句虚拟一问一答,不是实写。
C.“谁向孤舟怜逐客”点出诗人的身份,把诗人自己遭受政治打击后孤独困厄的处境和盘托出。
D.“白云相送大江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云以人的情感,将诗人自己的情感巧妙寄托其中。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①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②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选自《陆绩怀橘》)
【注释】 ①袁术:人名,当时的大豪强。②怀:装到怀里。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为( ) (2)对( ) (3)欲( )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
(2)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陆绩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组
(一)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 弃 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闲居山园的满足及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宁静和谐的氛围。
B.“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上句写景,饱含着赞赏之情;下句抒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
C.下阕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老夫静处闲看”中的“闲”字,表现了词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状态。
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①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②,麦陇朝雊③,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④人往,不一⑤。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释】 ①鲦(tiáo):一种白色小鱼。身体狭长,游动轻捷。②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③朝雊(ɡòu):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④黄檗(bò):一种落叶乔木。可入药。⑤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待( )(2)发( )(3)从( )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2)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第三组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次韵中玉1水仙花
(宋)黄庭坚
其一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2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3例,只比寒梅无好枝。
其二
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④
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5
注释】①中玉:荆州知州马城,字中玉。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黄庭坚结束了在四川的六年谪生活,出峡,在荆州住了一段时间,与马碱多有唱和,这两首诗就写在这一时期。②水沉:沉香木。③除(túmí):花名,色白味香。④黄玉花:水仙花的别名。⑤随缘流落小民家:此句诗人自注“时闻民间事如此。”其本事原为:“山谷在荆州时,邻居一女子闲静妍美,绰有态度,年方笄也。山谷殊叹惜之。其家盖间阁细民。未几嫁同里,而夫亦俗贫下,非其偶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主要描写水仙的绰约仙姿,突出水仙花外形的柔美。
B.第二首诗从莲藕写到水仙,从水仙写到邻女,又兼喻诗人自己,层层深人,结构严谨。
C.“无好枝”道出了梅花与水仙之异,以梅花的坚强之格反衬出水仙花的阴柔之美。
D.两首诗意境风韵兼备,既对水仙赋形写真,又传神寓意,是形神俱备的咏水仙的佳作。
2.结合这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感情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5题。
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⑤宛:仿佛。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工( )(2)异( )(3)之(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
5.董源善画,文中是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的?请简要分析。
第四组
(一)客 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①市远无兼味②,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盘飧:饭食。②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杜甫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了接待客人的时令、地点和环境。
B.众所周知,“酒是陈的香”,本诗中的“旧醅”是陈年老酒。杜甫直言“只旧酪”待客,表明了自已待客的热诚与隆重。
C.前两联写迎客,后两联写待客,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D.这首诗质朴流畅,自然亲切,写出了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不一样。
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了哪些内容?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5题。
蔡邕1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2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3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邑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4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①蔡邕(yōng):东汉文学家、书法家。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陈留:古地名。④将命者:侍从。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因( )(2)潜( )(3)具(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2)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5.根据文意,说说蔡邕是个怎样的人。
第五组
(一)鹧 鸪 天
刘 著
雪照山城玉指①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释】①玉指:比喻女子洁白如玉的纤指。②羌管:羌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状别离滋味,下片抒思念情怀。
B.“翰林风月”表明词人可以通过酒来寄托自己的思念,消遣自己的愁怀。
C.这首词写得情真意切,清丽绵密而又自然健朗,笔墨别具一格。
D.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词;从字数上看,这是一首小令。
2.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5题。
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①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种水仙无灵璧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盘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幽趣无穷,难以枚举。如石菖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 以老莲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捣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亭亭可爱。(节选自《浮生六记》)
【注释】①瓯:杯。②老莲子:老莲蓬子。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茗( )(2)以( )(3)俟(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2)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
5.文中写了几种盆景的制作方法?
第六组
(一) 眼 儿 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1,几竿修竹2,数叶芭蕉。
【注释】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认为此草可以忘忧,②修竹: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䄂簿,日暮倚修竹”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从对方着笔,借人映己,笔端饱含体贴关切之情,寄托着主人公的无限思念。
B.下片进一步从对方的角度来叙写自己的相思之情,叙事言情朴实直率。
C.这首词写情时或突破空间的限制,或揣摩对方的感情,或直抒胸臆。
D.“眉峰翠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眉比作山峰,眉眼消瘦如山峰“翠减”,生动形象。
2.试赏析“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两句的艺术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5题。
郁离子以言忤于时1,为用事者所恶,欲杀之。大臣有荐其贤者,恶之者畏其用,扬言毁诸庭,庭立者多和之。或问和之者曰:“若2识其人乎?”曰:“弗识,而皆闻之矣。”或以告郁离子,郁离子笑曰:“女几之山③,乾鹊④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鸲鹆5闻之,亦集而噪。鹎鶋6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7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鸲鹆,鸲鹆无以对。鹎鶋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节选自《郁离子·噪虎》)
【注释】①忤于时:触犯当时的世俗.②若:你。③女几之山:女几山,在河南宜阳县,俗名石鸡山,①乾鹊:喜鹊。⑤鸲鹆(qúyù):八哥,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⑥鹎鶋(bēijū):寒鸦,也叫“雅鸟”。其形如鸟,其声雅雅,故名。7其如子何哉:与你们有何相干?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恶( )(2)或( )(3)也(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告郁离子。
(2)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5.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第七组
(一)该下面两者诗 ,完成第1~2题.
江 行 赠 雁
(宋)欧阳修
云间征雁水间栖,矰缴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 雁
(唐)杜甫
求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新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去夷陵的路上。②(zéng zhuó):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雁》中的第一、二句抒情,第三、四句以景结情,先情后景,情景交融。
B.《江行赠雁)写船行江面,诗人出舱环望,见群雁栖水,触景生情。
C.《江行赠雁)写的是征雁,“征”字表明大雁要飞很远,辛苦劳累;《归雁》写高飞之归雁,“高高”表明雁自由自在、畅通无阻。
D.《归雁》先托物起兴,后平铺直叙,在形式上把精巧与自然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读来节奏优美,从中也可看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
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5题。
游媚笔泉1记
(清)姚鼐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2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3。或曰宋李公麟4之“垂云沜5”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6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7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注释】1媚笔泉:在今本安徽省桐城市西北。2连石:崖上岩石连绵。③翼乎临于溪右:象展翅欲飞的大鸟站在小河沟的右岸。4李公麟:北宋舒州(在今安徽省)人。5沜(pàn)水边。6公麟地:此指垂云沜。7何文端公:何如宠,桐城人,谥号“文端”。8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曾任武进教谕。丈,古代对长者的尊称。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识( ) (2)要( ) (3)焉(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2)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5.选文写到何如宠摩崖书“媚笔之泉”,左学冲在媚笔桌旁平地上筑室。作者通过写这两个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八组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
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①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岁落:光阴逝去。②歇:凋落。③大火流:大火即二十八窗中的心宿,每年六月以后偏西而下行,故大火流指七月之后。④故国:故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B.首联借自然景物直接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颔联含蓄地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
C.诗人虽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即所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
D.这首诗文题相映,颔联两句的末尾分别用了“早”“秋”两个字,匠心独运地点题并照应诗题。
2.试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联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5题。
臣尝读汉史,李广之屯兵行师也,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人人自便,未尝遇害,而广终为名将,士卒乐用。又唐高祖之备北边也,选动兵为游骑,不赍①军粮,随逐水草,遇敌则杀,当时以为得策。愿于边将中,不以名位高卑,但择其武勇谋略素为众所推服者,取十人焉。人付骑士五十,器甲完备,轻粮糗,逐水草以为利,往复挥御。不令入郡邑,不许聚处,遇有寇兵,随时掩捕,仍令烽候相望,交相救应。缘边州郡守城兵帅,即坚壁以待之。遇游骑近城,掩杀边寇,内量出兵甲援救。如此,则乘城者不坚闭垒门,免坐观于胜负;捍边者不苟依郡郭④,可行备于寇攘。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赍(jī):携带。②御:防御,抵抗。③乘城者:守城者。④边者不苟依郡郭:抵御边境者就不会苟且依靠郡城.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屯( )(2)就( )(3)以(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名位高卑,但择其武勇谋略素为众所推服者。
(2)不令入郡邑,不许聚处,遇有寇兵,随时掩捕。
5.面对边患,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建议?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第一组
1.C [解析] “谁向孤舟怜逐客”点出的是友人的逐客身份。
2.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3.(1)担任(2)回答(3)想要
4.(1)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
(2)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
5.从“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可知,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敬母亲、顾念母亲。
【参考译文】: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庐江太守之职,与袁术往来密切。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把三个橘子装到怀里,临走向袁术告辞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这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对此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第二组
1.D。“闲”字表现了词人的愉悦悠闲,词人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在轻快的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前生活的喜爱之情。
2.“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的场景,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答案:3.(1)等到(2)生长(3)跟从
4.(1)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你)能跟从我一起游玩吗?
(2)然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疏忽错过。
5.表达了作者对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和邀请朋友一同游春的诚心。
附参考译文: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值得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野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你)能跟从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不是你天性清高、超尘脱俗,难道我能用这种不紧急的事务来邀请你吗?然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疏忽错过。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便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第三组
1.A (第一首诗对水仙的绰约仙姿少有描写,主要写的是水仙的品格,突出其幽香与柔美)
2.相同点:都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水仙自比,表现出自身品质、才华的美好。
不同点:第一首诗运用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水仙品格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第二首诗运用反衬,表达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3.(1)工(精通)(2)异(奇异)(3)之(助词,“的”)
4.(1)多描摹江南的真山,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
(2)靠近观看几乎不像事物的形象,远看则景物鲜明。
5.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第四组
1.B (“旧醅”是陈年老酒,古人好饮新酒,诗人因家贫无新酒感到抱歉,并不是“表明了自己待客的热诚与隆重”)
2.这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把绿水环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吗?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3.(1)因(因此)(2)潜(悄悄地、偷偷地)(3)具(详细)
4.(1)蔡邕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
(2)这难道就是所谓心有杀机而表现在声音吗?
5.从他闻火烈之声而听出良木,并用这块木头做成良琴,从琴声中听出杀心,可见他是个懂琴的人;他一听出杀心马上就返回,可见他是个敏锐、谨慎、防备心很强的人。(只写形象得2分,有分析得1分,共3分)
【参考译文】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还是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邕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蔡邕一向被乡里人推崇,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急切地追问他离开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所谓心有杀机而表现在声音中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称之为杀心啊!”
第五组
1.B “翰林风月”表明词人在有限的篇章内无法表达尽自己的思念,只好借助“翰林风月三千首”了。“可以通过酒来寄托自己的思念,消遣自己的愁怀”表述不正确)
2.词中刻画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对朋友有着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3.(1)茗(茶)(2)以(用)(3)俟(等、等待)
4.(1)我曾试图用有石头情趣的木炭来取代灵璧石。
(2)灌上河水,早晨使其晒晒太阳,莲花开放得大如酒杯。
4.用炭代替灵璧石种水仙花;用炭代替石头放在长方盘中衬托黄芽菜心;用米汤嚼碎石葛蒲后吐在炭上让其发芽生长后移栽;用母鸡孵育莲子后种植在小盆器中。
【参考译文】在盆中点缀的一些花草山石,小盆景可以用来构筑画面,大盆景可以营造悠远的神韵。沏一壶清茶,能神游其中的盆景,那才可以放在安静的书斋品玩鉴赏。我种水仙,但是没有灵璧石,我曾试图用有石头情趣的木炭取代灵璧石。黄芽菜的菜心洁白如玉,可以找大大小小五到七枝,用沙土种植在长方形的盘子里,用木炭代替石头将其固定,看上去黑白分明,非常有意思。以此类推,(可以有很多方法制作盆景),趣味无穷,不胜枚举。比如石菖蒲结籽的时候,和上冷米汤,用口喷在木炭上,然后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能长出细长的菖蒲,随便移植到盆或碗中,毛茸茸的非常可爱。还可以把老莲子的两头磨薄,放到蛋壳里,同鸡蛋一起让母鸡孵化,等到小鸡孵出来的时候一起取出来,用陈年的燕巢泥加上十分之二的天门冬,捣烂搅拌均匀,把链子种在小容器里,灌上河水,早晨使其晒晒太阳,莲花开放得大如酒杯,亭亭玉立,非常可爱。
第六组
1.B(“从对方的角度”错。下片是从正面写自己相思的苦况,“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写的是词人自己)
2.情景交融,“云淡淡雨潇潇”突出了“愁”意;“暮暮复朝朝”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更体现了词中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叠词连用,“淡淡”写出天色阴沉,“潇潇”写雨淅淅沥沥绵密不停,“暮暮”“朝朝”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
3.(1)恶(憎、讨厌、厌恶)(2)或(有的人)(3)也(表判断)
4.(1)有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郁离子,
(2)你们是居住在洞穴里的,为什么也应声吵闹呢?
5.人应有自己的主见,道听途说的东西,不足为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警惕那些依附于权势、不辨是非、随声附和的应声虫。
【参考译文】郁离子因言语触犯了当时的世俗,被当权的人所憎恶,想要杀害他。大臣中有人荐举郁离子贤能,憎恶他的人害怕他被重用,便在朝廷中传播他的坏话,满朝的大臣大多随声附和。有人问那些随声附和的人说:“你们认识那人吗?”回答说:“不认识,而都是听人说的。”有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郁离子,郁离子笑了笑说:“女几山上,是喜鹊筑巢的地方,有老虎从朴树丛中呼啸而出,喜鹊群集而咶噪。八哥听见叫声,也应声附和,群集而咶噪。寒鸦听了就问喜鹊说:‘老虎是在地上行的,它和你们有什么相干,你们却对它咶噪呢?’喜鹊说:‘因为它呼啸能生风,我担心它颠毁了我的巢,所以咶噪好让它快点离去。’又问八哥鸟,八哥鸟无言对答。寒鸦笑了笑说:‘喜鹊在树梢上筑巢,害怕吹风草动,所以惧怕老虎出来;你们是居住在洞穴里的,为什么也应声吵闹呢?’”
第七组
1.D 这首诗先平铺直叙,后托物抒情。2.第一首诗明写征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第二首诗借归雁北飞反衬自己仍久留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
3.(1)识( 辨认 ) (2)要(同“邀”邀请 ) (3)焉(······ 的样子)
4.(1)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荫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
(2)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进去。
5.通过探访胜景,寄情山水,充分表现出作者热受大自然的情怀;同时也隐约含蓄地表达了作着不慕前贤,无意隐逸、积极入世的心态。
【参考译文】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于是就称这块石头为‘李公麟垂云沜’。”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荫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上边,泉水叫作“媚笔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进去。左丈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回去了。
第八组
1.B (“直接”错误,首联含蓄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
2.诗人运用比喻的修手法,以日夜不停的河水为喻,把抽象的情惑形象化,明确表达了自己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
(1)屯(驻扎)(2)就(靠近(3)以(来,用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按照名位高低,只选择威武勇猛有谋略而又素来被士兵推崇敬服的人。
(2)严禁进入城市,不允许聚集在一起,遇到敌寇,随时捉拿。
5.面对边患,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建议?
①选择有勇有谋的将领去戍守边疆;②军队要轻装待命,驻扎在靠近水草的地方;③限制边民的行为,不许进城,不许聚集;④守城者与戍边者要相互照应。(写到其中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臣曾读汉朝历史,李广领兵行军扎营,部队没有队形方阵,而是寻找水草好的地方,人人自便,不蛮打刁斗而求自卫,远离侦察,未曾遇到危害,于是李广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士兵都乐于受他指挥。又唐高祖防守北疆,选派精兵做游骑,不带军粮,由他们就地自寻水草,遇到敌人就击杀,当时认为找到了好方法。希望在边疆将领中,不按照名位高低,只选择威武勇猛有谋略而又素来被士兵推崇敬服的,从中取十个人。每人给骑兵五千,武器装备完整,少带干粮,让他们自己寻找水草肥美之处,再前往抵御外敌。严禁进入城市,不允许聚集在一起,遇到敌寇,随时捉拿。仍旧命令烽火信号互相守望,交相救援响应。边境各州郡守城的将士,则坚壁严阵以待。遇到游骑来到近城地区击杀边境敌寇时,就从城内放出相当的军队援救。这样,就会使守城者不会紧关城门,以免犯坐山观望不战的错误;抵御边境者就不会苟且依靠郡城,而可在抗击敌寇中实行防备。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六组)(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六组)(附参考答案),共8页。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六组,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六组,附参考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