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1分)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1分)北京人使用的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铜器 D.陶器
3.(1分)了解史前时期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最可靠的证据是( )
A.神话传说 B.口述史料 C.考古发现 D.《史记》记载
4.(1分)俗话说:“去楚雄州者,当去元谋县;去元谋县者,当去那蚌村。”不为别的,就冲“元谋人”的那两颗牙齿!你知道“元谋人”距今大约多少年?( )
A.20万年 B.70万年 C.80万年 D.170万年
5.(1分)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
A.学会用火 B.使用打制石器
C.保留火种 D.懂得审美
6.(1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
A.北京人的发现 B.半坡遗址发掘
C.青铜工艺成就 D.铁制农具出现
7.(1分)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8.(1分)“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文字所述是下列哪次战争(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鸣条之战 D.牧野之战
9.(1分)华夏儿女同根共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汉武帝 C.禹 D.秦始皇
10.(1分)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
A.春秋 B.战国 C.夏朝 D.商朝
11.(1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 )
A.300万年 B.170万年 C.70﹣20万年 D.3万年
12.(1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有无语言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能否直立行走
13.(1分)认真观察下图,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14.(1分)“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15.(1分)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约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6.(1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7.(1分)下列四件青铜器均是商周时期典型作品,其中代表四川“三星堆”文化的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 青铜立人像 D.毛公鼎
18.(1分)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可考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19.(1分)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弱
D.天子依附于诸侯
20.(1分)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21.(1分)“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属于春秋争霸战争客观上所带来的进步作用的是( )
①给社会造成种种灾难
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融
③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发展
④有利于周王室加强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1分)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3.(1分)下列传说人物中教民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的是( )
A.尧 B.舜 C.黄帝 D.炎帝
24.(1分)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水患,造福于民。这个历史人物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25.(1分)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26.(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请回答:
(1) (1分)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1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
(3)(3分)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27.(18分)图说历史,回答问题。
(1)(5分)观察图1是哪一远古人类,使用什么生产工具。观察图2是哪一远古人类,已经掌握了什么技术。
(2)(6分)图片3是在哪一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并写出它的名称?图4陶纺轮是哪一遗址出土的,它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3)(7分)写出图5青铜器铸造的朝代及名称。有何历史地位?采用什么铸造技术方法?写出图6青铜器的名称。
28.(12分)历史小短文写作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题为《传说中的名人》的历史小短文。
要求:
(1)结合图片,介绍每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或影响。
(2)语言流畅,史实准确,字数在150字左右。
七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
1. A。2. A。3. C。4. D。5. A。6. B。7. C。8. B。9. A。10. A。
11. B。12. B。13. B。14. A。15. C。16. A。17. C。18. C。19. C。20. A。
21. B。22. B。23. D。24. D。25.D。
26.
(1)尧舜禹时期。
(2)实行禅让制。
(3)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7.
(1)图1:北京人;打制石器;图2:山顶洞人;磨光和钻孔技术。
(2)图3:河姆渡遗址;骨耜;图4:半坡遗址;当时人们已会纺织、制衣。
(3)图5:商朝;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泥范铸造法”;图6:四羊方尊。
28.
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炎帝教人们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他还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距今约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9/18 13:53:16;用户:榆树市八号镇中学校;邮箱:ysbhzzx@xyh.com;学号:44659898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3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共8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