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含答案)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三国鼎立,三国鼎立,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南方与北方的对峙,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第二部分 背诵手册5.1三国鼎立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胜,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208年,赤壁之战,刘备、孙权VS曹操,刘备、孙权胜,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三国鼎立: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2年孙权(建业,今南京)。4.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兴修水利,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5.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北魏孝文帝改革5.西晋完成统一: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316年,匈奴人灭亡了西晋。(三家归晋)6.南方与北方的对峙:㈠第一阶段:南方:317年,司马睿,都城在建康(今南京),历史上称东晋。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作用王猛为丞相,统一了黄河流域。战争:383年,前秦与东晋进行淝水之战,前秦大败。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㈡南北朝:南朝:420年,刘裕,建立宋,结束东晋统治,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宋齐梁陈,总称南朝。北朝: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候民族流动的趋向及意义:(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北方战乱。(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8.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9.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⑴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⑵孝文帝迁都:①平城——洛阳。 ②原因:经济:干旱,粮食产量不足 ;地理(主要):偏僻,不利于学习先进汉文化,不利于控制中原;政治:保守势力强大;军事:敌人强大。 ⑶目的:加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根本);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文化。⑷内容:A.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B.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统治。C.实行汉化政策:①说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与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用汉制: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汉礼: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⑸作用: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⑹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5.3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0.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千年。11.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出自《齐民要术》,不误农时,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12.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综合型的地理学专著。13.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14.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15.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创造了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好题精炼1. (2020原创)虽说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某些战争会影响历史走向。东汉末年的一场战争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有直接关系,它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2. 时空观念(2020原创)依据图示,判断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3. 东晋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史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早,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 国家的统一安定C. 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 D. 筒车的广泛应用4. (2020原创)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该项措施(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兰 独孤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A. 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了基础B. 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C.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D. 造成北方民族的大量内迁5. (2020原创)如图所示,漫画反映出贾思勰著书( ) 收集资料 请教老农 实际试验①关注前人记载 ②汲取人民的智慧 ③坚持有闻必录 ④重视生产实践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6. (2019铁一中滨河校区二模)(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有( )①洛阳仍然有许多人穿鲜卑服饰 ②留京官员执行改革措施不力 ③旧的风俗习惯难以彻底地改变 ④孝文帝力主改革的决心很强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7. 小明在阅读《资治通鉴》时摘录了一段记载:“魏主(指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材料记载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 促进“胡汉交融”,巩固北魏统治 B. 实现了民族平等,稳定了鲜卑社会 C. 丰富了中原文明,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D. 促进鲜卑封建化,实现大一统8. (2019西工大附中十模)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加速了封建化进程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以下作品是这首诗称赞的人物所著的是( )A. 《齐民要术》 B. 《九章算术》 C. 《大明历》 D. 《水经注》10.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字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观察下面“龙”字体的演变历程,对其不同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甲骨文“龙”字,产生于商朝 ②金文“龙”字,见证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③小篆“龙”字,见证了秦朝的统一 ④楷体“龙”字,见证了西汉的强盛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C. ①③④填空题11. (10分)历史上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公元前771年,________王朝被犬戎族所灭;________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形成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第一个高潮。(2分)(2)____________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也是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439年,北魏统一北方,________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3)西汉时设置____________,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________(帝王)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加强了民族交融。(2分)(4)北宋与辽进行议和,订立________,此后双方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元朝时,民族交融加强,形成新的民族——________。(2分)(5)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________,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分)简答题12. (9分)南方经济的不断开发和深入发展,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这一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什么事件之后?宋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哪一句谚语表明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4分) (3)综上,谈谈你对经济重心转移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1. C 2. C 3. A 4. C 5.B 6. A 7. A 8. B 9. C 10. A 11. (1)西周;春秋。(2分)(2)魏晋南北朝;孝文帝。(2分)(3)西域都护;唐太宗。(2分)(4)澶渊之盟;回族。(2分)(5)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2分)12. (1)特征:政权更迭、民族交融。(1分)原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比较安定。(1分)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2分)(2)事件:安史之乱。(1分)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1分)原因:南方战乱较少,有比较安定的社会生产环境;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南方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任答两点得2分)(3)认识:经济重心的转移受战乱影响;经济重心的转移与人有关;经济重心都倾向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任答一点得1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走向近代(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走向和平发展的(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联合国与国际安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背诵手册 过关精练)人民解放战争(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庆谈判,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国共关系变迁,据资料统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