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第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第2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常识,资料助读,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赏读课文,分析写法,拓展延伸,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体会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导读第一段。[~

    教学步骤:

    导入

    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下雪,真好!就让我们通过《湖心亭看雪》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湖心亭的雪。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湖心亭看雪》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三)题目解读。

        提问:有谁能解释课文标题的含义及其包含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湖心亭指杭州西湖湖心亭,在西湖中央,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湖心亭交代赏雪的地点;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既交代事件,也突出背景。文题简洁明了,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了解文体。

     提问: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大家知道什么是小品文吗?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小品文

    从形式上看,说得宽泛一点,小品就是篇幅不长的文章。但并非短文章就是小品文,在内容上,小品文至少具有含蓄凝炼、尺幅千里的特点。虽然短小,却能以少胜多,因小见大,至约之中,其博存焉。我国的小品文源远流长,从先秦的寓言小品,汉魏六朝的清淡小品,唐人的生活小品,宋元的山水小品,到明清的闲适小品,构成了我国古代小品文多姿多彩的独特景观。

    小品文形制短小,尺幅千里,无论是抒情叙事,还是描形状物,大多言辞优美,意境隽永,是广大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提高写作技巧的良师益友。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导读第1自然段。

    1.疏通词句,翻译本段。

    布置:结合下面提供的注释(多媒体展示注释),逐句翻译课文第1自然段。

    【注释】(1)湖心亭:在杭州西湖的一个小岛上。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3)俱:都。绝:无。4)是日:这一天。5)更(gēng)定:亦叫定更。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6)拏(ná):撑(船)。7)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8)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10)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长堤,指西湖里白堤。11)一芥:比喻舟极细小。芥,小草。12)粒:谷粒。

    【翻译】

    崇祯五年2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   三日,湖中       俱绝3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

       4  5矣,余6一小舟,    炉火7,独 往湖心亭看雪。

    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9 湖上 影子,

    岛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

       一痕10.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11.舟中人两三12而已。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布置:本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本段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3.布置:本段第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明确:第一句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4.提问:第二句中一字传神,字妙在何处?

    明确:一个字写出了雪之大。作者虽未具体描写雪景,但这个字,让人看到的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种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画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5.追问:那第三句中的字又妙在何处呢?

    明确:一个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

    6.提问:第四句描写了怎样的境界?其中的为什么不去掉?字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是从大处下笔,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作者叠用三个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表现了出来,所以不能去掉;上下一白中的这个字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7.布置:本段最后一句内涵丰富,请自选角度作点赏析。

    明确:作者描写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等量词表现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

    8.合作探究: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说说作者眼中的西湖的雪景有什么特点?[&~:*zzstep.c@om%]

    讨论后明确。描写雪景的句子有: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西湖雪景的特点为: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湖心亭看雪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精读、探究第2段内容;综合品析全文内容

    学习步骤: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续)。

    (一)导读第2自然段。

    1.疏通词句,翻译本段。

    布置:结合下面提供的注释(多媒体展示注释),逐句翻译课文第2自然段。

    【注释】(1)毡(zhān):毛毯。2)烧酒:烫酒,温酒。3)炉:烫酒的器具。4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5)拉:邀请。6)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7)客此:客居此地。8)舟子:船夫。9)喃喃:小声自语,嘀咕。10)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11.似:超过,胜过。

    【翻译】

         上,有   人铺  1   坐,一童子  烧酒23  沸。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余大  曰: 更有此人4     5 饮。余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邀请我一同饮酒。我

      三大白6          别。  问其  姓氏,      是金陵人,  7

    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下船,    舟子8喃喃9曰:莫说相公10痴,更有痴11相公者。 [w&@%ww^.zzst~ep.com]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布置:本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叙述在湖心亭上的奇遇。

    3.提问:第二句写道:见余,大喜曰……”。请揣摩人物心理,说说在何处?这仅指那两人吗?

    明确:那二客也都大喜,实则自己亦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声。

    4.提问:为何要强饮三大白?句中着一字,传达出哪些信息?

    明确:作者也因这异外的惊喜才强饮三大白。一个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也正因为这样的兴致感觉,才有末句的问其姓氏

    5.提问:段中写道:问其姓氏,是金陵人,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及姓名?

    明确: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在意外相逢的惊喜、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欢娱过后,才知他们是他乡游子,所面临的现实将是各奔西东。今生今世也许相会无期,顿时,作者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怅惆与失意荡漾心中。本段虽是平实叙述,表达感情的词语全部弃之不同,却把作者的悲与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6.提问:文章最后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说作者,你同意舟子的说法吗?为什么?

    舟子说作者,体现了俗人之见,但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文章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二、再读课文,综合品析

    1.提问: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明确: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

    2.提问:《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很优美的小品文,你认为最值得欣赏的是哪个方面?请谈谈你的看法。

    甲生:我欣赏作者的。作者看雪,偏偏选择在那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火炉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人看见,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当然,深夜观雪,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美学趣味。

    乙生: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湖山夜雪图。大雪盖地,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显示出一种静穆的美。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三个字,把壮阔的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它使人感到冬雪的西湖,银装素裹,静谧淡远。

    丙生:我最欣赏的词语是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些高度准确而形象的数量词,暗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让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空间正在不断地位移,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

    丁生:我欣赏文章巧妙的构思。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看雪赏景可以表现出作者不随流俗的情趣。然而作者又写到了湖心亭巧遇知音一节。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这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师评: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3.合作探究:这篇写景散文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讨论后归纳:(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湖心亭看雪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归纳课文主旨;文言知识、课文写法;课文内容拓展。

    一、品读课文,概括主旨。

    布置: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讨论后归纳:本文通过对西湖壮观雪景的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表达了作者孤傲的心态和淡淡的愁绪,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二、复习字句,知识归纳。

    1.布置:在文言实词中,主要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几类,请大家从文中列举这几类的文言实词。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展示: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言实词归类

     

     

     

     

    一词多义

    1.是:日更定(这);问其姓氏,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2.更:是日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湖中焉得有此人(还,音gèng

    3.焉:湖中得更有此人(怎么)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爱莲说》)(句末语气助词,啊)

    4.绝:湖中人鸟声俱(消失);佛印类弥勒(极)(《核舟记》)

    5.一:余拏小舟(数词,一(条、只等)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全)

    6.白:上下一(白色,白茫茫));余强饮三大(指酒杯)

    古今异义

    2.饮三大白。(强  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  今义:勉强。)

    词类活用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客:名词用作动词,指客居。)

    2.与余舟一。(芥:名词,小草;在文中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2.布置:在文言文中,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倒装句中,有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请从本课中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展示:

    《湖心亭看雪》中的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即()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2.倒装句:

    客此。(即()此客。原句中的状语 ()后置了。)

    三、赏读课文,分析写法。

    1.探究: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讨论后明确: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写来,情致深长。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小结:写作特点一: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2.提问:文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类描写属于什么写法?

    明确: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谓白描

    小结:写作特点二:运用白描手法。

    老师补充白描概念【多媒体展示】: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展示图画)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诵读白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迁移训练: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d.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e.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潮》)

    评述(1):a ——(白描)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什么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评述(2):d——(白描)朱自清仅用”“”“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

    1.提问:作者笔下的湖心亭,是杭州西湖上的一大景观。有谁能向大家简要介绍下湖心亭?

    交流后,多媒体展示:

    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简介

    在西湖中央。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蓬莱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在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圮。明代有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岛南又有石碑,不伦不类地题着虫二,据说也是乾隆御笔,这是将风月(風月)二字的外边部分去掉,取风月无边的意思,这种文字游戏是文人痼疾,看来连帝王也不能免俗。值得一提的是胡来朝作《湖心亭柱铭》: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月夜;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这副铭文虽有些煞风景,但游人读了未必没有好。

    2.布置: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交流后明确: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字,可谓即果溯因。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3.布置: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请将大家在课外搜集到的描写西湖的诗文,在这里交流分享下。

        分享示例:

    1)白居易《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杨万里《秋山》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6)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就是一片寒冰。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我们观赏了他笔下的西湖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感悟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让我们欣赏到此文篇幅虽小,意境却阔大;表达的情绪也异常幽远,从此也可以见出小品文的审美意趣。

     

    板书设计

                    雪 大       封湖静寂

            赏 雪   起 身       孤寂幽愤

                    雪 景       水墨简画

                    见二人坐——意外惊喜

            奇 遇   三人同饮——酬谢知己

                    舟子之语——知己难逢

    教学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想象、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人,悟情,了解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感受了作者的性格,理解了作者的情。同时,在写法上,也让学生把握了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了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常识,资料助读,检查预习,识记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归纳总结,拓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常识,资料助读,检查预习,识记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