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水平测试物理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八年级(上)期中水平测试物理试卷
1. 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 下面的物质中,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蜡、沥青、汞 B. 食盐、玻璃、沥青 C. 松香、蜂蜡、蜡 D. 海波、铝、冰
3.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0mm B.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5dm
C.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70dm 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 乐音有时候也会变成噪声
C. 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5. 如图所示,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 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看到蜡烛熄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 拉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D. 利用声音的音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6. 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30℃、-38.8℃,南极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A. 酒精温度计 B. 煤油温度计 C. 水银温度计 D. 三种温度计均可
7. 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B. 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C. 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D. 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8. 声音时由物体的______ 产生的。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那么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 Hz,人类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9. 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 减弱噪声;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______ 减弱噪声;在工厂的工人戴噪声耳罩,这是在______ 减弱噪声.
10. 观察图中甲、乙、丙三种声音的波形图可知:它们的音调______ ,响度______ ,音色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11. “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_____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
12. 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______ 为参照物说的;而“人不觉”是以______ 参照物说的,它比意大利科学提出的类似的观点还早1500多年。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 的。
13.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 。
14. 炎热夏天开着空调的公共汽车以及寒冷冬天有暖气的公共汽车,车窗都是关闭的,而且车窗玻璃上都容易出现“水雾”,都是______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同时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热量。冬天,车窗玻璃上的水雾在玻璃的______ (选填“内”或“外”)表面。
15. 小明用甲图装置,探究固体熔化规律”,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请根据实验数据在乙图中作出固体熔化的图象(提示:描点作图)。
(2)请在图丙中用横线标出第1分钟时温度计的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6. 如图甲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s(提示: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
17. 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①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 。
②小车在3s内运动了0.9m,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③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18.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几组装置。
(1)图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
(2)图2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 。
(3)图3中,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发现听到的声音越来越______ (选填“大”“小”或“不变”),直到听不见,由此推理得出:______ 。
19.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A”、“B”或“C”),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15min时处于______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 ℃,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 min。
(4)实验中,将这种固体物质装在试管中后再放入水中加热的方式叫“水浴法”,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______ 。
20. 小明驾车,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标志牌和汽车的速度计如图所示。求:
(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最快速度。
(2)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甲的标志牌到南宁需要的时间。
(3)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h,汽车通过的路程。
21. 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一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经15s下落210m后,再匀速直线下落15s,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1)该运动员在前15s内下落的平均速度;
(2)该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总高度;
(3)该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平均速度。
22. 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进行读数,读数时,示数会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读数时,小红发现温度计上A点处有小水滴,从而影响读数。温度计上的小水滴是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 ______ m2(选填“>”、“<”或“=”);
(6)小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 (填“可行”或“不可行”);
(7)小红同学发现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 。
23. 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几根弦线进行研究,如图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相同;a、b、c等长,d较短;a、c等粗,b、d等粗。
①若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_ 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 和______ 两弦线做实验。
③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 和______ 两弦线做实验。
小明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 。
(2)请你据图乙判断,在松紧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则按住______ 点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按住______ 点时音调是最低的。
24.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他们发现各自测得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3
-7
-3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______ 再______ 。(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 (选填序号)。
①冰
②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3)小明根据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18%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5℃”的结论,他的判断______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原因是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
故选:D。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二是通过图的形式来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判断:
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食盐、海波、冰等;
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1)识记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解答】
A.蜡和沥青是非晶体;汞是金属,所以汞是晶体,不符合题意;
B.食盐是晶体;玻璃和沥青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C.松香、蜂蜡、蜡都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D.铝是金属,所以海波、铝、冰都是晶体。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解析】解:A、成年人的步幅约75cm,走两步的距离在150cm=1500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5cm=16.5d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略小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7.5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5μm=0.075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4.【答案】B
【解析】解:A、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A错误;
B、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音乐是乐音,但是半夜12点的音乐影响人们的休息,就属于噪声,所以乐音有时也能成为噪声,故B正确;
C、声音很大是声音的响度大,因为发声体的振幅大,故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B。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2)乐音是指好听的、悦耳的声音;噪声是指难听的、刺耳的、妨碍人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需要从两者定义的角度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
(3)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噪声、声音的特性,属于基础题。
5.【答案】D
【解析】解:A、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看到蜡烛熄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正确;
B、拉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正确;
D、利用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故D错误。
故选:D。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4)利用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音调、响度;知道根据速度公式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6.【答案】A
【解析】解: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凝固,通过对比给出熔点(凝固点)的三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煤油或水银,则会在-89.2℃以前就会凝固,而酒精就完全符合实际要求。
故选:A。
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液体的凝固点和南极最低气温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温度计的原理进行解答。
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熔点的理解,在生活应用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中考中,这类题目也是经常出现的,因此要格外重视。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正确读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比较时间相同时,汽车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平均速度的大小;
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
A、由图可知,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A错误;
B、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而甲车的路程有变化,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
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
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振动 350 能
【解析】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3500次10s=35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振动;350;能。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9.【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解析】解: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即在声源处减小噪声;
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戴耳罩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此题是考查对防治噪声的途径的判断问题,要根据题意分析是否正确.
10.【答案】相同 不同 不同
【解析】解:从图中甲、乙、丙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上看:波的密集程度相同,则说明其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不同,丙最大,其次是甲,最小的是乙,故丙的响度最大,乙的最小;三种波的形状各不相同,即音色不同,乙的波形最复杂,则乙的音色最动听;
故答案为:相同,不同,不同。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从波形上看,越密集则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从波形上看,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从波形上看,波的形状越复杂,音色越动听。
从波形中观察出声音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以及波的形状,再联系声音的三个特征,即可解答此题。
11.【答案】音调 空气 音色
【解析】解:(1)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琴弦的长度变化,振动的频率会变化,则音调改变;故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音色。
(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声速与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明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12.【答案】河岸(水) 舟 相对
【解析】解:“舟”相对于河岸或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舟行”是以河岸或水为参照物说的;
“人不觉”是因为人相对于舟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舟,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河岸(水);舟;相对。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答案】热胀冷缩 28 38.5℃
【解析】解:(1)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所以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看左图可知(20在30在下面)可以知道,液柱是在0℃以上,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8℃;
(2)右图为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分度值是0.1℃,看图可知液体过了38℃又过了5小格,所以体温计的示数是38.5℃。
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28℃、38.5℃。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读数时,要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不管液柱在0刻度以上还是在以下,都要从0刻度开始读。
本题综合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温度计的读数。
14.【答案】液化 放热 内
【解析】解:夏天,车内开空调,温度较低,车外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玻璃外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液化放热,即“水雾”;冬天时,车外温度低,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液化为小水滴,即“水雾”。
故答案为:液化;放热;内。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玻璃上出现的“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难度较小。
15.【答案】解:(1)由表中数据,描点可得固体熔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2)第1分钟时温度计的读数为-2℃,在零刻度线以下,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见上图;(2)见上图。
【解析】(1)利用描点法做出固体熔化的图象;
(2)
本题考查熔化实验,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16.【答案】B;3.15;277.5。
【解析】【分析】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此题主要考查一些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属于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解答】
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15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15cm-2.00cm=3.15cm;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4min37.5s=277.5s。
故答案为:B;3.15;277.5。
17.【答案】小 延长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0.3 加速
【解析】解:(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2)小车运动的路程:s=0.9m,小车运动的时间:t=3s;
小车运动的速度:v=st=0.9m3s=0.3m/s;
(3)请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加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小;延长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2)0.3;(3)加速。
(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
(2)知道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st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求出平均速度。
18.【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转换法 能量 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1)图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2)图2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3)图3中,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发现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由此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转换法;(2)能量;(3)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本实验采用了转换法。
(2)声可以传递能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可以传递能量。
19.【答案】B 晶体 吸收 固液共存 80 15 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解析】解:(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则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
由图象可知,BC段为物质的熔化过程,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由此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3)根据描绘的图线可知,BC段为物质的熔化过程,该物质在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该物质的熔点为80℃;熔化时间为
25min-10min=15min;
(4)采用水浴法,将物质放入试管中加热,再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故答案为:(1)B:晶体;(2)吸收;(3)固液共存;80;15;(4)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相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2)(3)如图,物质先吸热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全部熔化之后,温度再升高;
(4)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像这类实验题主要考查这样几个方面:①实验数据的分析,判断晶体还是非晶体,绘制温度--时间图象,找出熔点或凝固点;
②判断某个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态,熔化前固态,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熔化后液态。
20.【答案】解:
(1)由图甲的限速标志牌可知,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最快速度为100km/h;
(2)图甲中“南宁120km”是指从此地到南宁的路程s=120km,
由v=st可得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标志牌到南宁需要的时间:
t=sv=120km100km/h=1.2h;
(3)图乙速度计所示的速度是80km/h,
汽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
s'=v't'=80km/h×1.5h=120km。
答:(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最快速度为100km/h;
(2)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甲的标志牌到南宁需要的时间为1.2h;
(3)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h,汽车通过的路程为120km。
【解析】(1)图甲中“100”为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公路上的最快速度;
(2)图甲中“南宁120km”是指从此地到南宁的路程,已知汽车行驶的最快速度,利用公式t=sv求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甲的标志牌到南宁需要的时间;
(3)从速度计上读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已知汽车行驶的时间,利用s=vt计算通过的路程。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明确交通标志牌的含义、会度速度计是关键。
21.【答案】解:
(1)由题可知,运动员在0-15s下落的路程为s前=210m,
则v前=s前t前=210m15s=14m/s;
(2)由图像可知,15s后运动员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运动员在15-30s通过的路程为:s后=v后t后=6m/s×15s=90m,因此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总高度:s=s前+s后=210m+90m=300m;
(3)已知:t=30s,
则整个过程中运动员下落的平均速度:v=st=300m30s=10m/s。
答:(1)该运动员在前15s内下落的平均速度为14m/s;
(2)该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总高度为300m;
(3)该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平均速度为10m/s。
【解析】(1)已知15s内通过的路程,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前15s内的平均速度;
(2)先根据图像读出后15s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的应用求出后15s内通过的路程,最后求出30s下落的总路程;
(3)根据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准确分析图像中提供的信息,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答案】自下而上 偏大 液化 98 低于 < 不可行 石棉网有余热
【解析】解:(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液化。
(4)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此时沸点温度低于100℃,所以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5)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
(7)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可能是石棉网有余热。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偏大;(3)液化;(4)98;低于;(5)<;(6)不可行;(7)石棉网有余热。
(1)本实验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实验器材应该自下而上。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如果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
(3)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4)根据图像分析可知;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5)其它条件相同时,水的沸点不变,水的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
(6)根据影响沸点的因素分析。
(7)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石棉网的余热可以继续对水放热,让水沸腾一段时间。
知道水的沸腾特点;知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知道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形。
23.【答案】长度 a b a c 控制变量法 A B
【解析】解:
(1)①由图示可知,琴弦b、d的材料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选择琴弦b、d进行实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
②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粗细不同,由图示可知,可以选琴弦a、b进行实验;
③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粗细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由图示可知,可以选琴弦a、c进行实验;
④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小明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由图示可知,在琴弦材料和张力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
故答案为:(1)①长度;②a;b;③a;c;④控制变量法;(2)A;B。
(1)①由图示可知,b、d琴弦的材料、粗细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应用该琴弦所能探究的实验;
②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而粗细不同,分析所给琴弦,找出符合要求的琴弦进行实验;
④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琴弦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琴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在材料和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
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所给琴弦即可正确解题。
24.【答案】降低 升高 ② 不准确 盐水浓度在15%到21%之间还有很多的浓度,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零下15摄氏度还低然后再升到浓度是18%的零下15摄氏度
【解析】解:(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2)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18%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5℃,盐水浓度在15%到21%之间还有很多的浓度,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零下15摄氏度还低然后再升到浓度是18%的零下15摄氏度,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
故答案为:(1)降低;升高;(2)②;(3)不准确;盐水浓度在15%到21%之间还有很多的浓度,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零下15摄氏度还低然后再升到浓度是18%的零下15摄氏度。
(1)根据表格中盐水的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分析;
(2)根据盐冰的熔点低于0℃分析;
(3)根据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
探究型的题目本身其实并不难,难就在于有些学生较少接触这类题目,一看要求自己来设计实验就慌了手脚,其实只要平时多思考、多练习,这类题目本身的难度并不高。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文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文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21页。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凤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凤凰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3页。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梅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梅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