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分层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845722/0-16952050121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分层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845722/0-16952050121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分层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845722/0-169520501218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分层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分层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分层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层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复习题
展开必备知识基础练A级
1. [2023江苏泰州兴化中学高二校考期末]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的有规律变化属于群落演替
B. 初生演替过程中的新的优势物种一般来自其他更高级群落
C. 群落演替的速度由群落内外部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D. 群落最终都会演替达到一个与所处环境相适宜的相对稳定状态
2. [2022江苏宿迁阶段调研]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阶段Ⅰ
阶段Ⅱ
阶段Ⅲ
A.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 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 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3. [2023江苏扬州中学高二校考期末]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 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不同岛屿形成后均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最终形成森林
4. [2023陕西咸阳质检]实验小组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多年生亚灌木 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更有优势
B. 多年生亚灌木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的更强
C. 与草本植物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加复杂,生物多样性更高
D. 该沙地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代谢有抗风沙和耐干旱的适应特征
5. [2023山东临沂期末]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山区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其优势物种经历了从一年生草本到多年生草本再到灌木的变化过程,其典型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封山育林后,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过程就是该群落初生演替的过程
B. 点所对应的物种①的种群密度即为其 值
C. 段物种①和物种②的种群密度变化与它们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有关
D. 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下降,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6. 环保人士在阿拉善、通辽等地种植了许多植株,其中包括梭梭树、沙棘、胡杨等,它们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可以作为经济作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拉善、通辽等地的植物一般呈随机分布
B. 这些植物一般种植在荒漠地区,故不存在垂直结构
C. 人为的原因导致这些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发生了改变
D. 梭梭树、沙棘、胡杨等植物构成了该地区的群落
7. [2023山东青岛期末]群落的结构广义上包括组成群落的生物的种类、物种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以及群落内生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化或配置。根据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这些都不属于广义群落结构的范畴
B. 在农田、鱼塘等群落的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C. 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中均可以发生
D. 群落的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中
8. 矿山开发后留下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经生态修复,这些矿山的“疤痕”可变成焕然新生的景观。在生态修复中,矿坑岩壁的绿化是最大的难题。如图为矿坑岩壁绿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岩壁绿化中设置的种植穴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B. 经改造过的矿坑生物群落发生的变化属于初生演替
C. 矿坑绿化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在增加
D. 垂吊植物、攀缘植物、灌木的不同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9. 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10. 在自然界中,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且有一定规律。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 竞争平衡阶段 相对稳定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侵入定居阶段到竞争平衡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并未改变
B. 成功定居的先锋植物可通过影响环境为以后侵入的生物创造有利条件
C. 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可以达到相对平衡
D. 相对稳定阶段群落内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
11. 退耕还湿是湿地面积恢复的主要措施,湿地生态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而湿地斑块之间的水体连通是湿地生态恢复的基础,其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化学组分,保持土壤种子库的迁移和流通,从而影响地表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湿地群落由相同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
B. 不同湿地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空间结构存在差异
C. 沼泽斑块之间的水体连通不影响沼泽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 影响湿地生态恢复进程的因素是外界环境变化和人类的活动
12. 一片原始森林因大火而毁灭。一段时间后杂草生长起来,几年后出现了一些灌木,再不久会有乔木落脚。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经过数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后,植被会重新恢复成被干扰之前的面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过程称为。随着该过程的进行,群落植物利用光能和空间的能力。为调查大火前后林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变化,宜采用法进行采集、调查,这属于(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
(2) 据研究,在演替过程中,取得先锋灌木优势地位的先锋乔木往往是一些速生树种,原因是。
能力素养提升练B级
13. [2023江苏连云港高二统考期末]群落除了有定向性的演替变化之外,还有非定向性的周期变化。周期变化是群落内在动态的一部分,通常是在比较小的规模上发生,而且重复发生。下图是生态学家研究过的一个与草原微地形有关的羊茅草群落周期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的周期变化是群落内因物种的相互关系而引起的动态变化,也就是群落的演替
B. 由于苔藓植物与羊茅草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因此只能在成熟期以后快速生长
C. 从种间关系来看,地衣在衰退期和裸地期覆盖率大幅降低,与羊茅草累积下来的残留有机物减少有关
D. 从衰退期开始,裸土石块覆盖率的加速上升主要与地衣覆盖率的下降有关
14. [多选]某地弃耕的农田发生如下表所示的演替过程,即弃耕农田 草地 灌丛 次生杂木林。下表是对各阶段中鸟类资源调查统计的结果(灌丛中鸟类丰富度未显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地中高矮不同的狗尾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前一阶段的优势种在后一阶段被替代而消失
C. 灌丛中不同地段分布的植物和鸟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 灌丛中鸟类的平均种群密度大于次生杂木林,则其鸟类丰富度也高于后者
15. [2023山东临沂期末][多选]“林窗”又称林冠空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一段时间后“林窗”区域出现草,一些年后出现一些灌木、乔木,经过数十年后,植被恢复之前的面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
B. “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一定逐年增加
C. 森林火灾引起“林窗”,恢复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完全相同
D. 森林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可发生改变
16. [2023山东莱芜期末]平潭岛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温适宜。某研究小组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进行相关研究,部分数据如图所示。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特征
回答下列问题。
(1) 研究者选择平潭岛上的不同坡度地区研究不同群落,这能体现群落的结构,其不同群落的演替过程依次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 在平潭岛上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其土壤和养分的变化分别是和。根据图中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能否说明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总是一致的?请说明理由:。
(3) 研究发现,不同群落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肥力总呈正相关,其原因是。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A
[解析]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项错误;初生演替过程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优势物种替换的过程,例如草本植物阶段,优势种是草本植物,灌木阶段小灌木由于得到阳光的机会多,取代了草本植物,乔木阶段乔木比灌木获得更多的阳光,取代灌木成为优势种,新的优势物种一般来自其他更高级群落,项正确;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项正确;自然群落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项正确。
2. D
[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项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项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项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项正确。
3. D
[解析]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即物种的镶嵌式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项正确;由题干可知,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无植被覆盖,故在该岛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项正确;人类的参与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项正确;能否最终形成森林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项错误。
4. B
[解析]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更有优势,因此多年生草本替代了一年生草本,项正确;一般而言,物种数目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更为复杂,故多年生亚灌木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的更弱,项错误;灌木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其群落拥有更为复杂的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更高,项正确;该沙地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代谢有抗风沙和耐干旱的适应特征,如根系发达,有很好的抗风能力和吸水能力,更加适合在沙地生存,项正确。
5. C
[解析]封山育林后,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过程就是该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项错误;值是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所能容纳的种群的最大数量,不一定是种群密度的最大值,项错误;段物种①和物种②的种群密度变化与它们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有关,项正确;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增强,项错误。
6. C
[解析]人工种植的乔木种群均匀分布,阿拉善、通辽等地的植物大多是人工种植的,故一般呈均匀分布,项错误;这些植物一般种植在荒漠地区,群落中存在垂直结构,项错误;由题意可知,人为的原因导致这些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发生了改变,项正确;群落应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项错误。
7. A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这是群落在时间上的配置,属于广义群落结构的范畴,项错误;在农田、鱼塘等群落的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可以影响到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交换,所以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项正确;群落的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行为,在海洋和陆地中均可发生,如在冰川泥、沙丘、海底火山岩上等进行的演替,项正确;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群落内各种因素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中,项正确。
8. A
[解析]岩壁绿化中设置的种植穴有较为适宜的土壤和气体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项正确;经改造过后的矿坑具备土壤和植被条件,故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项错误;矿坑绿化过程中,由于条件较为恶劣,只有适宜该条件的生物能存活,故并非生物的种类和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在增加,项错误;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据图可知,垂吊植物、攀缘植物、灌木的不同分布由地势变化引起,属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故不属于垂直结构,项错误。
9. C
[解析]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火山喷发、海啸、泥石流等自然因素也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项正确。裸岩是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虽然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项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经历了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次生演替经历了杂草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项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项正确。
10. A
[解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侵入定居阶段到竞争平衡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同时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项错误;成功定居的先锋植物可能会对群落的环境产生影响,进而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有利条件,项正确;竞争平衡阶段不同物种间的竞争达到平衡,因此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项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相对稳定阶段群落的丰富度较高,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项正确。
11. C
[解析]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项正确;不同湿地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空间结构存在差异,项正确;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项错误;外界环境变化和人类的活动会对湿地生态恢复进程产生影响,项正确。
12. (1) 次生演替; 提高; 取样器取样; 群落
[解析]原始森林因大火而毁灭,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某些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随着该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比较明显,植物利用光能和空间的能力提高。为调查大火前后林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变化,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这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2) 速生树种迅速拔高、拓宽树冠,能争夺到更多的阳光
[解析]据研究,在演替过程中,速生树种迅速拔高、拓宽树冠,能争夺到更多的阳光,故取得先锋灌木优势地位的先锋乔木往往是一些速生树种。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13. A
[解析]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而周期性变化是群落内动态的、一次次的重复发生,并非群落演替,项错误;苔藓属于低等植物,与羊茅草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因此只能在羊茅草数量减少后,即成熟期以后快速生长,项正确;从种间关系来看,羊茅草累积下来的残留有机物有利于地衣生长,所以羊茅草累积下来的残留有机物减少,地衣在衰退期和裸地期覆盖率大幅降低,项正确;由图可知,从衰退期开始,地衣覆盖率下降,裸土石块覆盖率加速上升,故裸土石块覆盖率的加速上升主要与地衣覆盖率的下降有关,项正确。
14. ABD
[解析]高矮不同的狗尾草属于同一物种,因此其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但前一阶段的优势种在后一阶段不一定消失,项错误;群落中不同地段分布的植物和鸟类不同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项正确;灌丛中鸟类的平均种群密度大于次生杂木林,可能是个别种类的鸟的数量较次生杂木林多,所以无法由此推断其鸟类丰富度(物种数目)也高于次生杂木林,项错误。
15. BC
[解析]由于“林窗”会使林冠层出现空隙,因此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项正确;当演替到稳定阶段,“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不会逐年增加,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项错误;森林火灾引起“林窗”,恢复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不完全相同,项错误;森林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可发生改变,比如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项正确。
16. (1) 水平; 5年灌草丛年针叶林年针阔混交林年阔叶林
[解析]不同坡度上种群分布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根据题表信息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依次是从5年灌草丛到15年针叶林,再到25年针阔混交林,然后是35年阔叶林。
(2) 逐渐降低; 逐渐增加; 不能说明,物种丰富度仅与群落中的物种数目有关,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二者不一定总呈正相关
[解析]根据题图信息可知,从灌草丛到阔叶林,土壤逐渐降低。从灌草丛到阔叶林,土壤落叶增加,微生物活动也增加,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物进入土壤,使土壤养分增加;题表中,从灌草丛到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都是先增加后降低,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题图中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不能说明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总是一致的。
(3) 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解析]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因此不同群落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肥力总呈正相关。
演替阶段
鸟类丰富度/种
平均种群密度/(只·)
次生杂木林
55
灌丛
?
弃耕农田
4
草地
21
演替阶段
生物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5年灌草丛
1.21
15.25
15年针叶林
2.02
20.00
25年针阔混交林
2.51
30.25
35年阔叶林
2.21
23.25
高中第3节 群落的演替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第3节 群落的演替精练,共1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练习题,共11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 群落的演替课后复习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