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846218/0-16952557686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846218/0-16952557686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846218/0-16952557686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试卷 2 次下载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训练 试卷 2 次下载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综合训练 试卷 2 次下载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综合训练 试卷 2 次下载
-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试卷 8 次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训练
展开第六单元综合训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词。(5分)
1.地球周围ɡuǒ( )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yáo lán( ),是那样美丽壮观,hé ǎi kě qīn( )。
2.张爷爷的zǐ sūn( )后代jī běn( )都毕业于名校。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填上序号。(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颠簸(bǒ) 莺啼(tí) 荞麦(qiáo)
B.威胁(xié) 恩赐(cì) 璀璨(chàn)
C.肆虐(lüè) 铁锹(qiāo) 拐杖(zhànɡ)
D.菜畦(jí) 潺潺(chán) 排闼(tà)
2.下列加点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晶莹 荧火虫 萤光屏
B.堵塞 赌徒 耳闻目睹
C.天崖 悬涯 挂念
D.有限 恨心 狠不得
3.下列诗词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对下列句中破折号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表示声音的中断或停顿)
B.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表示解释说明)
C.状状不喜欢去逛超市——除非妈妈给他买玩具。(表示意思的转折)
D.“呜——”火车开动了。(表示声音的延长)
5.下面的资料告诉我们的信息是( )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现在,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正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着力打造智慧林场,通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建设美丽塞罕坝,持续在建设美丽中国上走在前、作表率。
A.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B.塞罕坝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
C.塞罕坝将打造智慧林场。
D.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将打造智慧林场,建设美丽塞罕坝,为建设美丽中国蓄力。
三、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4分)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1.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4.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梳理与探究
四、品读诗句。(6分)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这里的“床”指的是____(A.三黑睡觉的地方 B.土地)。这节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0分)
1.根据语境填诗句。(4分)
(1)大自然是多么美丽而又神奇。在刘禹锡笔下,波涛滚滚的黄河裹挟黄沙、蜿蜒千里——“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在杜牧笔下,美丽如画的江南春意盎然、花红柳绿——“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2)清晨,状状推开农家小院的大门。院内,茅屋因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主人栽的花木成行成垄,他不禁吟起了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道家理论认为天地万物可以分为五大类,谓之“五行”,这“五行”是指金、____、水、____、土。人们常用“五谷丰登”代表丰收,“五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五音”是我国古代的五声音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六、口语交际。(6分)
近两年,网课成为学生们上课的一种新方式,这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和热议。请参照示例,根据人物角色的特点发表不同的意见。
阅读与鉴赏
七、阅读选文,完成练习。(10分)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选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1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4分)
(1)第1自然段采用( )的说明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A.举例子、列数字 B.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
(2)“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
A.矿产资源形成不易。
B.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的严重后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
C.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尽快生产新的矿产资源。
3.下列现象属于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吗?如果是,请在后面打“√”。(3分)
(1)工厂把废水排进长江,使得长江的水质变差。 ( )
(2)大量开采煤矿,导致山体塌方。 ( )
(3)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 (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9分)
拉古纳村的捕鱼方式
拉古纳村是一个位于海湾边的小渔村。这个海湾一直以来都风平浪静,而且除了海滩边很少一部分只有1米多深的浅水区外,其他的地方都是10米以上的深水区。( ① )有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 )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各种海洋生物的天堂,为包括海豚在内的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比在海湾外生活安全得多的生存环境。
海豚捕食的时候,会先集体游到海湾与海洋交界的地方,然后从那里集体往回游。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把大量原来在深海处生活的鱼赶进了海湾。赶进海湾之后,为了捕食方便,这些海豚就会尽量把鱼往岸边赶。( ② )这样,包围圈( ② )会越缩越小,海豚捕食的成功率就越高。拉古纳村的渔民注意到了这个现象,鱼游到浅水区后,海豚无法到浅水区,因为它们有可能因此搁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食物在自己的眼前游动而毫无办法。
看到这些情景,拉古纳村的人意识到,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最好礼物。因此,每当海湾里出现海豚,拉古纳村的渔民就会全体出去,手拿渔网,站在浅水里,静静地等着海豚把各种各样的鱼赶过来。这种既不费力又不费神的捕鱼方式大获成功。更绝的是,当渔民们下了网之后,已游到浅水区的鱼才发现,原来浅水区也并不安全。于是,一部分漏网之鱼就会马上掉头,再向深水里游去。不想,又游进了早等候在那里的海豚嘴中。
这样,拉古纳村的渔民与海湾里的海豚,就在这种周而复始的互惠行为中,达成一种默契。
更令人称道的是,在渔民与海豚一百多年的合作之中,默契程度越来越高,到后来,当海豚要把鱼赶过来时,渔民们( ③ )在岸边将渔网在水中轻轻地击打,海豚们(③)会知道渔民们的准确位置,从而把鱼尽量赶往渔民们站立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
1.请联系上下文,为文中①②③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3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A.只有……才…… B.因为……所以……
C.只要……就…… D.假如……就……
2.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4分)
(1)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 )
(2)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 )
(3)逃脱渔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敌人等。 ( )
(4)(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 ( )
3.“近两百年来,拉古纳村的渔民就是一直以这种方式维持着自己的生活,而且凭这种方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这句话放在第____自然段的后面最合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短文画横线的句子中,“互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说拉古纳村的渔民和海湾里的海豚之间是一种互惠行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通读短文可知,拉古纳村的捕鱼方式能够成功的原因有( )(多选)(4分)
A.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像海豚这样聪明的生物来为自己服务。
B.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对自然的控制权。
C.海豚很聪明,它们能根据人们的击水声判断将鱼往什么方向、位置赶,没有它们的配合,也不会成功。
表达与交流
九、习作天地。(30分)
我们生活中存在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请你写一份倡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要求:①题目自拟,感情真挚,语言通顺,书写工整。②不少于500字。
第六单元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一、1.裹 摇篮 和蔼可亲 2.子孙 基本
二、1.A 2.B 3.B 4.A 5.D
三、1.A 2.B 3.D 4.C
四、1.拟人 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赏之情 2.B 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以及获得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五、1.(1)浪淘风簸自天涯 千里莺啼绿映红 (2)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2.木 火 稻 麦 黍 菽 稷 宫 商 角 徵 羽
六、家长示例:网课可以降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但我担心孩子会沉迷网络,影响视力。学生示例: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哪里不懂就点击哪里,在网上也能找到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但是跟老师的交流很不方便。
七、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2.(1)A (2)B 3.(1)√ (3)√
八、1.①B ②A ③C 2.(1)周而复始 (2)风平浪静 (3)漏网之鱼 (4)搁浅3.5 这句话中的“以这种方式”与第5自然段描述的渔民与海豚的默契合作相衔接 4.互相给予好处海豚将鱼赶到浅水区,渔民手拿渔网轻松捕鱼;一部分漏网之鱼掉头游向深水区,又进了海豚的肚中 5.AC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