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培优练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判别地理方向分层作业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宇宙和太阳分层作业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地球分层作业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分层作业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测评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测评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4页。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读太阳系及八大行星和冥王星运行轨迹示意图,回答1~2题。1. 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A. 水星、金星 B. 地球、火星 C. 木星、土星 D. 天王星、海王星2. 冥王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A. 宇宙环境不安全 B. 没有卫星环绕C. 难以获取太阳辐射 D. 缺少液态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绕地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在“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下图为太空中正在运行的空间站。据此回答3~4题。3.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众多流星划过天空 B. 白茫茫的云海一望无际C. 满天的璀璨星光 D. 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4. 对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的是( )A. 太阳辐射 B. 磁暴现象 C. 极光现象 D. 太阳活动下图为我国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引进的“智能太阳花”,它可以自动追踪太阳,花瓣昼开夜合且花面始终与阳光垂直,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辐射能发电。据此回答5~6题。5. 下列城市更适合推广使用“智能太阳花”发电的是( )A. 乌鲁木齐 B. 重庆 C. 哈尔滨 D. 贵阳6.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热能 B. 能量来源于内部核裂变反应C. 为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动力 D. 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汉书·五行志》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7. 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A.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8. 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太阳风变得强劲,可能引起( )A. 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发电增产 C. 生活能耗降低 D. 卫星导航失效2022年6月21日,科考人员在加拿大某金矿区发现了一具冰封了3万多年的幼年猛犸象化石,这是北美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幼年猛犸象化石(如下图)。参与发掘工作的工作人员描述了这只幼年猛犸象的样子,它的脚趾甲、皮、毛、躯干和内脏都完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据此回答9~10题。9. 据材料推测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10. 猛犸象繁盛时期( )A. 蕨类植物繁盛 B. 是重要的成铁时期C. 地球上的海陆格局与现在接近 D. 爬行动物繁盛2022年11月17日,世界杯开赛前夕,首对中国赴卡塔尔大熊猫“京京”与“四海”正式与当地民众见面。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11. 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A. 古生代 B. 中生代 C. 新生代 D. 元古宙12. 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 )A. 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 B. 两栖动物开始出现C. 是重要的成铁时期 D.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据此回答13~14题。13. 经历地质年代多、生存相对稳定的种群是( )A. 鱼类 B. 鸟类 C. 两栖动物 D. 哺乳动物14. 图中箭头表示的可能是( )A. 生物种类趋于减少 B. 从显生宙到前寒武纪C. 沉积岩越来越古老 D. 生物复杂度在增加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15~16题。15.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 总体比较寒冷 B. 总体比较湿润 C. 冷暖干湿交替 D. 温暖干旱16. 在图示甲时期( )A. 被子植物繁盛 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 形成大量金属矿产 D. 哺乳动物繁盛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的石条山是我国七大火山岩石柱群之一,约两亿三千万年前,因为纬度高、海水温度低,火山喷发的熔岩被海水迅速冷却,形成了柱状节理。图甲是该地石柱群景观图,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7~18题。甲乙17. 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图乙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8. 据图可知,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平均厚度最接近( )A. 33千米 B. 80千米 C. 400千米 D. 2 900千米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1日1时25分,希腊克里特岛地区发生里氏5.5级地震,震源深度81千米,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据此回答19~20题。19. 该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0. 当该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向地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后波速变化是( )A. 横波波速完全消失、纵波波速下降 B. 横波波速增加、纵波波速增加C. 横波波速下降、纵波波速下降 D. 横波波速下降、纵波波速增加下图是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回答21~23题。21. ②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 由坚硬岩石组成 B.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 连续但不规则 D.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是哪些圈层之间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23.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的形成,不能体现出的地球自然环境的圈层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驱动天气、气候形成和演变的基本动力,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河北省水平面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尤其张家口市远高于邯郸市。图1示意河北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2示意河北省地形。图1图2(1) 概括河北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2) 与邯郸市相比,说明张家口市水平面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6分)(3) 请列举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6分)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0日10时12分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发生里氏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材料二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图2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图3为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图1图2图3(1) 读图1,海洋与陆地比较,地壳较厚的是;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 km表示(界面)。 (6分)(2) 巴青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图2中(填字母)。 (4分)(3) 读图3,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行星有,“宜居”的主要原因是。(6分)26. 下图为地理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 若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不连续面名称),地震波自上而下过该界面的变化是。(6分)(2) 若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4分)(3) 若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代,当时(爬行或哺乳)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成时期。(6分)(4) 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4分)第一单元测评1. C[解析]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土星,C正确;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A、B错误;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D错误。故选C。2. D[解析]行星存在生命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液态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和适宜的温度。除了地球外,冥王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缺少上述三个条件,D正确。3.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空间属于地球的高层大气,大气密度极低。而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与大气剧烈摩擦燃烧而产生,更接近于近地面大气,因此航天员出舱活动不会看到流星划过天空的现象,A错误;云海一般出现在大气层中的对流层,B错误;璀璨星光为恒星,在宇宙空间可以观测到,C正确;高层大气空气密度极低,产生的气压差很小,几乎无风,所以五星红旗不会迎风飘扬,D错误。故选C。4. 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一般不会干扰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A错误;耀斑爆发会产生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形成磁暴现象,对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B正确;极光现象是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两极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现象,极光一般在地球两极附近出现,对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不是最大,C错误;不是所有的太阳活动都会对传输信息造成干扰,如太阳黑子,D错误。故选B。5. A[解析]重庆、贵阳阴雨天较多;与哈尔滨相比,乌鲁木齐晴朗天气更多,日照时间长,更适宜推广使用“智能太阳花”发电。故选A。6. B[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不是核裂变反应,B符合题意。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 B[解析]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选B。8. D[解析]卫星导航失效可能是日冕物质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而导致。故选D。9. D[解析]由材料可知,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距今约3万多年,因此其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新生代。故选D。10. C[解析]由上题可知,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新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时期为古生代,A错误;重要的成铁时期是前寒武纪,B错误;爬行动物繁盛时期为中生代,D错误。新生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格局与现代格局接近,C正确。故选C。11.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至少800万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年代应是新生代。故选C。12. D[解析]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新生代时期。新生代时期,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不是一个整体,A错误;泥盆纪中晚期两栖动物出现,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时期,C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D正确。故选D。13. 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鱼类跨越的地质年代最多,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且从横向宽度看,鱼类整体趋势是物种越来越丰富,因此其生存相对稳定。故选A。14. D[解析]图中箭头方向从古生代到新生代,这反映了从古到今的地质年代顺序,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都属于显生宙,前寒武纪是比显生宙更古老的地质年代,B错误;沉积岩的成岩规律是形成时间越早越古老,因此沿着图中箭头方向沉积岩越来越新,C错误;从图中演化顺序可以看出,最先出现的是鱼类,然后出现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即生物复杂度在增加,A错误,D正确。15. D[解析]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气温比全球平均气温高,降水比全球平均降水少,因此气候特征为温暖干旱。故选D。16. B[解析]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被子植物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前寒武纪形成了大量金属矿产,C错误;哺乳动物繁盛的时期是新生代,D错误。故选B。17. C[解析]根据图乙可以判断,①为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③软流层。故选C。18. B[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据图所知,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平均厚度肯定要大于莫霍面的深度,A错误;③为软流层,软流层之上即为岩石圈,其厚度接近80千米,B正确;地下400千米处位于地幔,C错误;地下2 900千米处为古登堡面,D错误。故选B。19.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希腊克里特岛地区发生里氏5.5级地震,震源深度81千米,而陆地的平均地壳厚度为39~41千米,所以该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③为地幔,C正确;①为地壳,②为莫霍面,④为古登堡面。故选C。20. 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地震波向地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后,横波、纵波速度都下降。故选C。21. B[解析]读图可知,水蒸气流向②圈层,②圈层为①水圈提供降水,说明②圈层为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圈层,B正确。由坚硬岩石组成的为岩石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故选B。22. C[解析]该诗句反映的是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植被的生长需要岩石圈提供无机盐,同时植被通过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岩石圈提供有机物。图中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故选C。23. D[解析]雾凇的形成过程中,水分涉及水圈,在低温时水汽凝华涉及大气圈,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主要附着在树枝等植被上,涉及生物圈,不涉及岩石圈。故选D。24. (1) 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西北多,东南少;西北部张家口最多。(2) 张家口地区海拔高,大气较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3)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25. (1) 陆地; 莫霍面(2) C(3) 地球、火星;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具有适宜的表面温度26. (1) 地壳; 古登堡面;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降低[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由地表向深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图中阴影部分是地幔,曲线①②之间位于地幔之上,是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地幔之下的古登堡面。结合所学可知,地震波自上而下过古登堡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降低。(2) 土星; 地球[解析]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若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②是木星的公转轨道,③是火星的公转轨道,①是木星之外的土星的公转轨道,④是火星以内的地球的公转轨道。(3) 中生; 爬行; 煤[解析]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则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该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繁盛。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之一。(4) 日冕; 太阳黑子[解析]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是色球层以外的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是色球层以内的光球层,光球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读太阳系及八大行星和冥王星运行轨迹示意图,回答1~2题。1. 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A. 水星、金星 B. 地球、火星 C. 木星、土星 D. 天王星、海王星2. 冥王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A. 宇宙环境不安全 B. 没有卫星环绕C. 难以获取太阳辐射 D. 缺少液态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绕地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在“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下图为太空中正在运行的空间站。据此回答3~4题。3.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众多流星划过天空 B. 白茫茫的云海一望无际C. 满天的璀璨星光 D. 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4. 对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的是( )A. 太阳辐射 B. 磁暴现象 C. 极光现象 D. 太阳活动下图为我国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引进的“智能太阳花”,它可以自动追踪太阳,花瓣昼开夜合且花面始终与阳光垂直,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辐射能发电。据此回答5~6题。5. 下列城市更适合推广使用“智能太阳花”发电的是( )A. 乌鲁木齐 B. 重庆 C. 哈尔滨 D. 贵阳6.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热能 B. 能量来源于内部核裂变反应C. 为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动力 D. 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汉书·五行志》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7. 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A.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8. 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太阳风变得强劲,可能引起( )A. 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发电增产 C. 生活能耗降低 D. 卫星导航失效2022年6月21日,科考人员在加拿大某金矿区发现了一具冰封了3万多年的幼年猛犸象化石,这是北美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幼年猛犸象化石(如下图)。参与发掘工作的工作人员描述了这只幼年猛犸象的样子,它的脚趾甲、皮、毛、躯干和内脏都完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据此回答9~10题。9. 据材料推测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10. 猛犸象繁盛时期( )A. 蕨类植物繁盛 B. 是重要的成铁时期C. 地球上的海陆格局与现在接近 D. 爬行动物繁盛2022年11月17日,世界杯开赛前夕,首对中国赴卡塔尔大熊猫“京京”与“四海”正式与当地民众见面。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11. 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A. 古生代 B. 中生代 C. 新生代 D. 元古宙12. 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 )A. 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 B. 两栖动物开始出现C. 是重要的成铁时期 D.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据此回答13~14题。13. 经历地质年代多、生存相对稳定的种群是( )A. 鱼类 B. 鸟类 C. 两栖动物 D. 哺乳动物14. 图中箭头表示的可能是( )A. 生物种类趋于减少 B. 从显生宙到前寒武纪C. 沉积岩越来越古老 D. 生物复杂度在增加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15~16题。15.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 总体比较寒冷 B. 总体比较湿润 C. 冷暖干湿交替 D. 温暖干旱16. 在图示甲时期( )A. 被子植物繁盛 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 形成大量金属矿产 D. 哺乳动物繁盛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的石条山是我国七大火山岩石柱群之一,约两亿三千万年前,因为纬度高、海水温度低,火山喷发的熔岩被海水迅速冷却,形成了柱状节理。图甲是该地石柱群景观图,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7~18题。甲乙17. 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图乙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8. 据图可知,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平均厚度最接近( )A. 33千米 B. 80千米 C. 400千米 D. 2 900千米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1日1时25分,希腊克里特岛地区发生里氏5.5级地震,震源深度81千米,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据此回答19~20题。19. 该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0. 当该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向地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后波速变化是( )A. 横波波速完全消失、纵波波速下降 B. 横波波速增加、纵波波速增加C. 横波波速下降、纵波波速下降 D. 横波波速下降、纵波波速增加下图是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回答21~23题。21. ②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 由坚硬岩石组成 B.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 连续但不规则 D.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是哪些圈层之间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23.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的形成,不能体现出的地球自然环境的圈层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驱动天气、气候形成和演变的基本动力,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河北省水平面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尤其张家口市远高于邯郸市。图1示意河北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2示意河北省地形。图1图2(1) 概括河北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2) 与邯郸市相比,说明张家口市水平面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6分)(3) 请列举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6分)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0日10时12分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发生里氏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材料二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图2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图3为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图1图2图3(1) 读图1,海洋与陆地比较,地壳较厚的是;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 km表示(界面)。 (6分)(2) 巴青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图2中(填字母)。 (4分)(3) 读图3,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行星有,“宜居”的主要原因是。(6分)26. 下图为地理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 若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不连续面名称),地震波自上而下过该界面的变化是。(6分)(2) 若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4分)(3) 若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代,当时(爬行或哺乳)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成时期。(6分)(4) 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4分)第一单元测评1. C[解析]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土星,C正确;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A、B错误;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D错误。故选C。2. D[解析]行星存在生命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液态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和适宜的温度。除了地球外,冥王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缺少上述三个条件,D正确。3.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空间属于地球的高层大气,大气密度极低。而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与大气剧烈摩擦燃烧而产生,更接近于近地面大气,因此航天员出舱活动不会看到流星划过天空的现象,A错误;云海一般出现在大气层中的对流层,B错误;璀璨星光为恒星,在宇宙空间可以观测到,C正确;高层大气空气密度极低,产生的气压差很小,几乎无风,所以五星红旗不会迎风飘扬,D错误。故选C。4. 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一般不会干扰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A错误;耀斑爆发会产生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形成磁暴现象,对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B正确;极光现象是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两极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现象,极光一般在地球两极附近出现,对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不是最大,C错误;不是所有的太阳活动都会对传输信息造成干扰,如太阳黑子,D错误。故选B。5. A[解析]重庆、贵阳阴雨天较多;与哈尔滨相比,乌鲁木齐晴朗天气更多,日照时间长,更适宜推广使用“智能太阳花”发电。故选A。6. B[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不是核裂变反应,B符合题意。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 B[解析]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选B。8. D[解析]卫星导航失效可能是日冕物质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而导致。故选D。9. D[解析]由材料可知,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距今约3万多年,因此其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新生代。故选D。10. C[解析]由上题可知,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新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时期为古生代,A错误;重要的成铁时期是前寒武纪,B错误;爬行动物繁盛时期为中生代,D错误。新生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格局与现代格局接近,C正确。故选C。11.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至少800万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年代应是新生代。故选C。12. D[解析]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新生代时期。新生代时期,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不是一个整体,A错误;泥盆纪中晚期两栖动物出现,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时期,C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D正确。故选D。13. 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鱼类跨越的地质年代最多,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且从横向宽度看,鱼类整体趋势是物种越来越丰富,因此其生存相对稳定。故选A。14. D[解析]图中箭头方向从古生代到新生代,这反映了从古到今的地质年代顺序,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都属于显生宙,前寒武纪是比显生宙更古老的地质年代,B错误;沉积岩的成岩规律是形成时间越早越古老,因此沿着图中箭头方向沉积岩越来越新,C错误;从图中演化顺序可以看出,最先出现的是鱼类,然后出现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即生物复杂度在增加,A错误,D正确。15. D[解析]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气温比全球平均气温高,降水比全球平均降水少,因此气候特征为温暖干旱。故选D。16. B[解析]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被子植物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前寒武纪形成了大量金属矿产,C错误;哺乳动物繁盛的时期是新生代,D错误。故选B。17. C[解析]根据图乙可以判断,①为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形成石柱群的高温岩浆主要发源地是③软流层。故选C。18. B[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据图所知,石柱群所在岩石圈的平均厚度肯定要大于莫霍面的深度,A错误;③为软流层,软流层之上即为岩石圈,其厚度接近80千米,B正确;地下400千米处位于地幔,C错误;地下2 900千米处为古登堡面,D错误。故选B。19.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希腊克里特岛地区发生里氏5.5级地震,震源深度81千米,而陆地的平均地壳厚度为39~41千米,所以该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③为地幔,C正确;①为地壳,②为莫霍面,④为古登堡面。故选C。20. 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地震波向地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后,横波、纵波速度都下降。故选C。21. B[解析]读图可知,水蒸气流向②圈层,②圈层为①水圈提供降水,说明②圈层为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圈层,B正确。由坚硬岩石组成的为岩石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故选B。22. C[解析]该诗句反映的是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植被的生长需要岩石圈提供无机盐,同时植被通过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岩石圈提供有机物。图中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故选C。23. D[解析]雾凇的形成过程中,水分涉及水圈,在低温时水汽凝华涉及大气圈,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主要附着在树枝等植被上,涉及生物圈,不涉及岩石圈。故选D。24. (1) 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西北多,东南少;西北部张家口最多。(2) 张家口地区海拔高,大气较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3)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25. (1) 陆地; 莫霍面(2) C(3) 地球、火星;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具有适宜的表面温度26. (1) 地壳; 古登堡面;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降低[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由地表向深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图中阴影部分是地幔,曲线①②之间位于地幔之上,是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地幔之下的古登堡面。结合所学可知,地震波自上而下过古登堡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降低。(2) 土星; 地球[解析]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若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②是木星的公转轨道,③是火星的公转轨道,①是木星之外的土星的公转轨道,④是火星以内的地球的公转轨道。(3) 中生; 爬行; 煤[解析]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则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该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繁盛。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之一。(4) 日冕; 太阳黑子[解析]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是色球层以外的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是色球层以内的光球层,光球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