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二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3分)
1.(8分)请你参与班级以“学而后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以下习题。
ㅤㅤ春,是绿水逶迤,是暖风拂面,是芳草长堤,希望(yùn niàng),让人陶醉和(qǐ)盼;秋,是枫叶似火,是硕果累累,是北雁南飞,收获绽放在田间,让人充实而欣喜。可是,那花团锦(cù)的春色是经历严寒洗礼后的英姿(miǎo)的秋景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ùn niàng
qǐ 盼
高 miǎo
花团锦 cù
(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和“硕果累累”的“累”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累赘
B.累积
C.劳累
2.(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①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
ㅤㅤ②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ㅤㅤ③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ㅤㅤ④“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此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我想凭利用有效时间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 A。
(1)将上面的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合理的顺序是
(2)修改语段中画线句的语病。(写出修改意见即可)
(3)请根据语境在A处补写句子
3.(8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ㅤㅤ时空浩渺,亘古永恒。天地万物,往来不息。天地以日月星辰为笔,时时给人以启迪,引发思索。“日月之行, , 。”(曹操《观沧海》)是她在说宇宙浩渺,包藏万物;“ , ”(王湾《次北固山下》)是她在提醒时序更替,不可逆转;“ , ”(《<论语>十二章》)是她在叮嘱时光宝贵,不能虚度;“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她在指引逆境之下,也要尽力绽放。
二、阅读理解。(47分)
4.(4分)读《朝花夕拾》里的文章,有时你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朝花夕拾》的?请从以下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十四孝图》
5.(14分)阅读《绳子那头》完成问题。
绳子那头
李少龙
ㅤㅤ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ㅤㅤ②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
ㅤㅤ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ㅤㅤ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ㅤㅤ⑤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握着手里的绳子,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ㅤㅤ⑥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吓死我了……”
ㅤㅤ⑦“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
ㅤㅤ⑧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
ㅤㅤ⑨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ㅤㅤ⑩“天儿太热,小心中暑,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
ㅤㅤ⑪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一种踏实的感觉。
ㅤㅤ⑫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1)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尤其是父亲呵护儿子的细节,请找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三处进行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本文以“绳子那头”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4)文章结尾说“那是一个伟大的人。”父亲伟大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6.(12分)阅读《我的家乡》完成问题。
我的家乡
汪曾祺
ㅤㅤ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ㅤㅤ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
ㅤㅤ③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如是往复不停。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ㅤㅤ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纷纷跃进水里,眨眼功夫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
ㅤㅤ⑤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ㅤㅤ⑥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侧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ㅤㅤ⑦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1)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倘若朗诵这篇文章,你认为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A.热烈奔放
B.慷慨激昂
C.平和舒缓
D.哀婉低沉
(2)请对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3)某杂志开设“名家经典散文欣赏”专栏,有人针对课本中《雨的四季》写了如下一段简析,请你参照示例,100字以内。
ㅤㅤ《雨的四季》一文围绕“雨”,用细腻优美的语言展现了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气韵和独特美感,寄托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文章处处流露出诗的美感和诗的激情。
7.(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ㅤㅤ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ㅤ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ㅤㅤ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ㅤㅤ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ㅤ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ㅤ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ㅤ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堪其忧
疲倦不堪
B.吾日三省吾身
不省人事
C.七十而从心所欲
各得其所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祸从口出
(2)以下对《论语》所节选章节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理解:说明在孔子眼中,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没有关系,这是一种只有君子才能做到的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
B.“吾日三省吾身”
理解:说明儒家弟子重视自我反省,提倡要将内在的自我要求转化为外在的道德约束,逐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目的。
C.“温故而知新”
理解:说明“故”自身不会产生“新”,强调“悟”的重要性,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才可以为师。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理解:说明只要抱定“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之”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
(3)将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结合以上材料内容探讨孔子强调“习”的原因有哪些?
8.(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以下对于本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古代诗文中,杨、柳、杨柳,均指柳树,因此本诗中的杨花指的是柳絮,暗含诗人与友人惜别之情。
B.龙标,即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职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杜甫又称杜工部,李白又称李太白。
C.在自然界中,月明月圆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于是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因而
D.左迁,降职,旧时礼制等级制度严格,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2)“随君直到夜郎西”有些版本写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你比较认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三、作文。(30分)
9.(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你是高山上的一棵松柏,因为有你的挺拔,山才显得特别巍峨,因为有你的衬托,海才显得特别宽广,因为有你的光亮,夜空才显得更加美丽……因为有你;因为有你,人生更有意义。
ㅤㅤ请以“因为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二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23分)
1.(8分)请你参与班级以“学而后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以下习题。
ㅤㅤ春,是绿水逶迤,是暖风拂面,是芳草长堤,希望(yùn niàng),让人陶醉和(qǐ)盼;秋,是枫叶似火,是硕果累累,是北雁南飞,收获绽放在田间,让人充实而欣喜。可是,那花团锦(cù)的春色是经历严寒洗礼后的英姿(miǎo)的秋景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ùn niàng 酝酿
qǐ 盼 企
高 miǎo 邈
花团锦 cù 簇
(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和“硕果累累”的“累”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A.累赘
B.累积
C.劳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1)酝酿 企 邈 簇
(2)A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①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
ㅤㅤ②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ㅤㅤ③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ㅤㅤ④“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此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我想凭利用有效时间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 A。
(1)将上面的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合理的顺序是 ④①②③
(2)修改语段中画线句的语病。(写出修改意见即可)
将“利用有效”改为“有效利用”。
(3)请根据语境在A处补写句子 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分析】(1)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④引出话题,①承接④的“④“度日”“消磨光阴”;②承接①,与①的“他们”对比;③承接②,记叙讲“我”的态度。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语序不当,将“利用有效”改为“有效利用”。
(3)本题考查情境补写。
结合“我想凭利用有效时间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可补写为: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解答】答案:
(1)④①②③
(2)将“利用有效”改为“有效利用”。
(3)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8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ㅤㅤ时空浩渺,亘古永恒。天地万物,往来不息。天地以日月星辰为笔,时时给人以启迪,引发思索。“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是她在说宇宙浩渺,包藏万物;“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是她在提醒时序更替,不可逆转;“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是她在叮嘱时光宝贵,不能虚度;“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她在指引逆境之下,也要尽力绽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重点字:汉)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重点字:残)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重点字:逝)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重点字:怜)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理解。(47分)
4.(4分)读《朝花夕拾》里的文章,有时你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朝花夕拾》的?请从以下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十四孝图》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和名著评价。从给出的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即可。作者回忆儿时在兴冲冲地去看五猖会之前被父亲叫去背书的场景。
答案: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能看出大鲁迅是带着对儿童的真挚关怀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来写的,作者儿时,听蟋蟀唱歌,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也可以看到大鲁迅对孩子那种追求新奇事物,向往自由的天性的肯定和关怀。
示例二:《二十四孝图》中能看出大鲁迅是带着对儿童的真挚关怀和对不合理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的态度来写的。作者通过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对郭巨埋儿故事的恐惧和对老莱娱亲故事的反感。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作品的主题,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14分)阅读《绳子那头》完成问题。
绳子那头
李少龙
ㅤㅤ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ㅤㅤ②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
ㅤㅤ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ㅤㅤ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ㅤㅤ⑤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握着手里的绳子,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ㅤㅤ⑥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吓死我了……”
ㅤㅤ⑦“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
ㅤㅤ⑧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
ㅤㅤ⑨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ㅤㅤ⑩“天儿太热,小心中暑,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
ㅤㅤ⑪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一种踏实的感觉。
ㅤㅤ⑫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1)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尤其是父亲呵护儿子的细节,请找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三处进行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本文以“绳子那头”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4)文章结尾说“那是一个伟大的人。”父亲伟大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分析】这篇文章记叙了“我”陪父亲修空调的故事,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淳朴、细心和善良的性格,抒发了“我”对父亲的尊敬和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概括为:父亲给“我”买并涂抹防晒油,叠好,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另一头在我身上毛巾外面缠了几圈后。然后,儿子拉着我就行了,我更踏实;结合“他摘下脏手套,递给了我”“我拆开包装袋,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
(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此句描写“太阳……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被无情地烘烤着,可知是环境描写,突出天气的炎热程度。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结合“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而用一头绳子系在“我”身上。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我”要和父亲一起去工作,可知父亲是一个爱孩子的人,父亲还要在室外工作;父亲要戴手套,可知父亲是一个善良的人,父亲真诚道谢,父亲对“我”和母亲的安慰;父亲身上体现出的慈爱、善良淳朴,让儿子认为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答案:
(1)父亲给“我”买并涂抹防晒油;父亲为“我”在腰间垫毛巾。
(2)使用了环境描写,写出天气的炎热无比。
(3)示例1:暗示文章的情节即父亲在绳子悬吊下工作时怕掉下高台,而用一头绳子系在“我”身上。
(4)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儿子认为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6.(12分)阅读《我的家乡》完成问题。
我的家乡
汪曾祺
ㅤㅤ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ㅤㅤ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
ㅤㅤ③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如是往复不停。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ㅤㅤ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纷纷跃进水里,眨眼功夫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
ㅤㅤ⑤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ㅤㅤ⑥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侧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ㅤㅤ⑦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1)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倘若朗诵这篇文章,你认为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C
A.热烈奔放
B.慷慨激昂
C.平和舒缓
D.哀婉低沉
(2)请对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3)某杂志开设“名家经典散文欣赏”专栏,有人针对课本中《雨的四季》写了如下一段简析,请你参照示例,100字以内。
ㅤㅤ《雨的四季》一文围绕“雨”,用细腻优美的语言展现了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气韵和独特美感,寄托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文章处处流露出诗的美感和诗的激情。
【分析】本文记叙了悬河嬉戏、运河看船、鱼鹰捕鱼、西堤赏湖、船家炊烟,写出祥和温馨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质朴纯真、平和恬淡、对家乡饱含深情的人。
【解答】(1)本题考查作品风格分析。
汪曾祺散文作品“淡而有味”,在这篇文章中有也体现,作者都在淡淡地描述着家乡描述着运河,如“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耳目之所接。水影响了我的性格.“我们看船”“看打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等都体现出“淡而有味”的特点。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跃”是人的神态和动作,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眨眼功夫,展现了水乡生活场景。
(3)本文考查散文赏析。
根据示例先总结出围绕的中心话题,《我的家乡》一文围绕“水”的话题,《我的家乡》一文描写了悬河嬉戏、鱼鹰捕鱼、船家炊烟等记忆中家乡的事物和风情,《我的家乡》一文写了家乡祥和温馨的生活场景。最后写语言特色,诗意盎然。
答案:
(1)C。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鱼鹰跃入水中捕鱼时的情态,具有生活意趣之美。
(3)《我的家乡》一文围绕“水”的话题,描写了运河,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与怀念,诗意盎然。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7.(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ㅤㅤ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ㅤ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ㅤㅤ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ㅤㅤ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ㅤ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ㅤ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ㅤ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A.人不堪其忧
疲倦不堪
B.吾日三省吾身
不省人事
C.七十而从心所欲
各得其所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祸从口出
(2)以下对《论语》所节选章节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人不知而不愠”
理解:说明在孔子眼中,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没有关系,这是一种只有君子才能做到的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
B.“吾日三省吾身”
理解:说明儒家弟子重视自我反省,提倡要将内在的自我要求转化为外在的道德约束,逐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目的。
C.“温故而知新”
理解:说明“故”自身不会产生“新”,强调“悟”的重要性,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才可以为师。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理解:说明只要抱定“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之”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
(3)将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结合以上材料内容探讨孔子强调“习”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忍受。
B.省察/知觉。
C.所字结构/满足。
D.跟从/介词。
故选:A。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强调“温习”的重要性。
故选:C。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句意: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传不习乎”的意思: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结合“温故而知新,强调“习”的原因是:知新,思而不学则殆”句可知,意思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答案:
(1)A
(2)C
(3)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4)强调“习”的原因是:知新;能够防止迷惑;疑惑。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8.(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以下对于本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B
A.在古代诗文中,杨、柳、杨柳,均指柳树,因此本诗中的杨花指的是柳絮,暗含诗人与友人惜别之情。
B.龙标,即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职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杜甫又称杜工部,李白又称李太白。
C.在自然界中,月明月圆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于是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因而
D.左迁,降职,旧时礼制等级制度严格,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2)“随君直到夜郎西”有些版本写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你比较认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
ACD.正确;
B.有误,龙标,古代常用官职或任职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又称柳柳州,故杜甫又称杜工部,是因为他字太白。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结合诗歌内容,能有理有据的进行分析即可,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含蓄地表达了思念之意,从意蕴上来讲。
答案:
(1)B
(2)示例:我认为“随君直到夜郎西”更好,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随你一起去龙标,如“但愿人长久,天涯共此时”,何必再加入“风”呢?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三、作文。(30分)
9.(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你是高山上的一棵松柏,因为有你的挺拔,山才显得特别巍峨,因为有你的衬托,海才显得特别宽广,因为有你的光亮,夜空才显得更加美丽……因为有你;因为有你,人生更有意义。
ㅤㅤ请以“因为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因为有你”为题作文,你是高山上的一棵松柏,因为有你的挺拔,山才显得特别巍峨;你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因为有你的衬托,海才显得特别宽广;你是黑夜中的一颗星辰,因为有你的光亮,夜空才显得更加美丽……因为有你,生命充满欢乐;因为有你,人生更有意义。在无数的日子里,无论我们悲伤,还是欢乐;无论我们彷徨,还是奋进,总有人陪伴我们,激励我们。亲人一句温馨的话语,师友一个鼓励的眼神,他人一次无私的帮助……都会触动我们,感动我们,让我们铭记于心。“因为有你”带有默默支持、无私帮助的含义,这个题目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意思:感谢一个为你的成长和安心生活而默默付出的一个人或者一种力量。这里的“你”可以是生活中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以是“物”,例如:诗歌、祖国等,后两种思路属于创新思路,更容易获得更好分。因为题目里有个“你”,全文最好使用第二人称。这是一篇来体现情感的文章,最好的选择是散文。一定要把“你”的作用写出来,把自己的体验、感悟表达出来。文章行文结构上可以层层深入,也可以采用总分总的形式,或用题记式开头点题,或文中运用小标题醒目、鲜明。
【解答】
因为有你
一阵雨过后,格外清新,点点露珠挂在草叶上,太阳光照在上面。
要期末考试了,一学期的等待只为这一战,万一临场失常……带着忧虑和不安,出去散散心吧!
路边的花儿被风雨打折了,似乎不可能了——这是不祥的预兆吗,后天,我会失败吗。迷蒙中、白色的身影——是纸吗?不,它却在微微颤动,哦,是一只白蝴蝶,显然是被雨淋的,身上芝麻大的黑点依然可见。
它停在花瓣上,就算周围有什么敌害,它太虚弱了。
此时,显示着它的淫威,却被一个大雨点给打在了地上,可它那细弱的脚连站都站不稳,它没有站起来,它又倒下了,第四次,它终于站起来了,多勇敢的小白蝶啊,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朝阳的地方,它的身体又抖起来了?噢,不要怕,我微笑着离去,我突然想到我怎么可以把这么弱小的生灵放在那里呢,令人震惊的是,飞去之前,似乎感谢我,飞向了天空——多顽强的小生命啊!
就在这一刻,很蓝,很温暖!
我忽然意识到:生命中会有太多的遗憾,学会长大,我们应该微笑面对,成功是通过一步步努力得到的,即使失败又有何妨——募地,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我的心怦然一动:明天。因为有你。
【点评】开篇优美的环境描写,为下文情感变化作铺垫,结尾点题,作者通过想象,勾勒出一个不屈服于风雨的小蝴蝶的形象,通过描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作者面对中考时,由迷茫无助到勇敢面对挑战的感情变化。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9/20 11:33:56;用户:娄老师;邮箱:15225657626;学号:4866967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 郑州市桐柏一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 郑州市桐柏一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