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观涛朱庆馀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注】鲜飙:少见的狂风。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落霜飞”“丹叶黄花以及晴雪,点明观涛正是秋末初冬时节。B. 鱼龙气”“雷鼓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涨潮时的磅礴气势。C. 川渐满写出潮势之大,浪难平则突出浪潮之多,一浪接着一浪。D. 尾联诗人的视角由观涛转向城郭,目之所及,秋意无限,生出无限遐思。16.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朱庆馀诗,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请结合刘克庄的评价赏析这首诗。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山中咏古木卢纶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注]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后因友获罪。著有《卢户部诗集》。云门:周六乐舞之一,相传为黄帝时所作。一说为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夜雨复秋风,既渲染了古木所处的环境,又照应了前一句的萧索B.第四句中断蓬与王维的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都是诗人自喻。C.五六两句视觉和听觉结合,古木和山中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以幽深之感。D.此地何人到表明此地人迹罕至,意即古木生长在深山之中,无人欣赏。16.林庚在《说木叶》中对高木高树进行比较,极言各自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首联中高木一词的妙处。(6分)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溪上谣林希逸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如散圣。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注]养丹:道人养气炼丹。入定:佛教徒坐禅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臞仙:瘦仙。散圣:未被玉皇授职的仙人。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以声衬静,这声音不仅有自己的吟唱之声,也有山鸟的鸣叫之音。B.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流淌的溪水,写出了溪水与诗人有心灵相通之处。C. 七、八两句使用养丹”“入定,以强调获得在于苦苦修炼。D. 诗人采用歌谣的形式写溪上,人与景象融为一体,通俗易懂有趣味。16.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江苏省常州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宋】陆游官闲身自得,客至眼殊明。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两首诗都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信笔写来,语言亲切自然,平白如话,质朴流畅。B.杜诗颈联为,描写主人待客之简;陆诗则颔联为,写宾主相处之欢。C.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杜诗主要写前后行为的对比,陆诗主要写心情的对比。D.两首诗都有富于情趣的细节描写,极富画面感,表现了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16.同是客至,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招待朋友的?除了客至之喜,还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黄庭坚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嚣讼百虫鸣。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注】本诗作于诗人任叶县县尉时。嚣(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退食,这里指公余休息。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诗人担任县尉时的繁忙,忙到夜晚百虫争鸣之时还不能够休息。B.颔联描绘诗人休息时偶遇邻家书生的场景,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C.本诗选取了公堂上调节纠纷、公余休息挑灯夜读等生活细节,文字质朴动人。D.本诗与《劝学》都谈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子追求学问精进具有启发意义。2)黄庭坚爱书,一日不读便觉庸俗,甚至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本诗是如何体现黄庭坚爱读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观涛朱庆馀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注】鲜飙:少见的狂风。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落霜飞”“丹叶黄花以及晴雪,点明观涛正是秋末初冬时节。B. 鱼龙气”“雷鼓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涨潮时的磅礴气势。C. 川渐满写出潮势之大,浪难平则突出浪潮之多,一浪接着一浪。D. 尾联诗人的视角由观涛转向城郭,目之所及,秋意无限,生出无限遐思。16.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朱庆馀诗,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请结合刘克庄的评价赏析这首诗。  【答案】15. A    16. 视听结合,描写波涛的气势和声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波涛的形状比作起伏穿梭的鱼龙。采用类比,将涛水的颜色和白雪相比写其色;涛声与雪崩声,雷鼓声相比,写其气势和声音。托物言志,写船只借助涨潮得以远航,抒发内心无人赏识的情绪。以景作结,尾联,写心中无穷的情绪,化为丹叶黄花之景,无情胜有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点明观涛正是秋末初冬时节错。木落霜飞写木叶落尽、霜飞的场景,丹叶黄花写秋季经霜后的红叶黄花;晴雪喷山雷鼓声是写潮水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其中晴雪是比喻潮水。所以表明观涛时节正是秋季。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首联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介绍观涛的季节和场景,营造出清冷开阔的氛围,季节为秋天叶落霜降,天地开阔视野广袤无边,并总括潮水上涨的情形,动静结合。颔联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具体描绘涨潮的样子观涛的情景。鲜飙,指少见的狂风。这两句大意是说潮水奔涌而至,像是狂风出海,挟着鱼龙之气;又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描写涨潮时的惊涛巨浪,耳目并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气势壮观,比喻修辞生动形象撼人心魄。颈联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正面侧面直接间接相结合,对仗工整。云朵遮掩了太阳,波涛汹涌水涨船高,因为落潮而滞留的客船得以在波浪间扬帆远行。写浩渺无边的江水中原本滞留难行的船只,借力潮水上涨而前行,喻指自己仕途不顺,但渴望天时地利人和,能够有幸获得赏识和引荐,以便金榜高中或者官运亨通,从而实现理想壮志。尾联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黎明时分高楼上眺望,写心中无穷的情绪,化为丹叶黄花之景,无情胜有情。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山中咏古木卢纶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注]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后因友获罪。著有《卢户部诗集》。云门:周六乐舞之一,相传为黄帝时所作。一说为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夜雨复秋风,既渲染了古木所处的环境,又照应了前一句的萧索B.第四句中断蓬与王维的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都是诗人自喻。C.五六两句视觉和听觉结合,古木和山中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以幽深之感。D.此地何人到表明此地人迹罕至,意即古木生长在深山之中,无人欣赏。16.林庚在《说木叶》中对高木高树进行比较,极言各自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首联中高木一词的妙处。(6分)15.B16.①“高木点题,照应古木二字。②“高木点名季节,引出下文的秋风③“高木更显   得疏朗、空阔,与萧索相映衬。凸显出古木在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的顺应环境的顽强生命力。   高木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这个词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诗人内心孤独、落寞之感。同时诗人借此托物   言志,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溪上谣林希逸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如散圣。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注]养丹:道人养气炼丹。入定:佛教徒坐禅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臞仙:瘦仙。散圣:未被玉皇授职的仙人。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以声衬静,这声音不仅有自己的吟唱之声,也有山鸟的鸣叫之音。B.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流淌的溪水,写出了溪水与诗人有心灵相通之处。C. 七、八两句使用养丹”“入定,以强调获得在于苦苦修炼。D. 诗人采用歌谣的形式写溪上,人与景象融为一体,通俗易懂有趣味。16.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答案】15. C    16.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自由自在的画面,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厌倦世事,遁入山林,借以寻求精神寄托的快乐,也曲折反映了当时南宋人民渴望安定的心愿。【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以强调的获得在于苦苦修炼错。写野鸡伏卵”“睡鸭栖芦之态,则是直接写静态。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这一联状物工巧,以道士养丹比喻野鸡伏卵,以老僧入定比喻睡鸭栖芦,新颖独到,风趣盎然,使这幅恬静的溪山图更添情韵,与强调的获得在于苦苦修炼无关。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以传神之笔,绘出了一幅意境幽远的溪山图。溪绕山间,泉流石上。诗人行吟闲步,罕闻人语,但见溪光。溪流自漱,泠泠作响;山鸟相呼,嘤嘤成韵。野鸡伏卵,似高士养丹;睡鸭栖芦,如老僧入定。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束缚,一切宁静、和谐、自由自在。置身其间,真有出尘之感。这幅宁静的画面,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厌倦世事,遁入山林,借以寻求精神寄托的快乐,这也曲折反映了当时南宋人民渴望安定的心愿。江苏省常州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宋】陆游官闲身自得,客至眼殊明。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两首诗都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信笔写来,语言亲切自然,平白如话,质朴流畅。B.杜诗颈联为,描写主人待客之简;陆诗则颔联为,写宾主相处之欢。C.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杜诗主要写前后行为的对比,陆诗主要写心情的对比。D.两首诗都有富于情趣的细节描写,极富画面感,表现了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16.同是客至,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招待朋友的?除了客至之喜,还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15.B【1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陆诗则颔联为’”错,陆诗在尾联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故选B。 16.(6分)杜甫是洒扫庭院,开门迎客,设酒招待;陆游则摆棋,设酒,畅谈,作诗。 杜诗还写了生活无着的困苦;陆诗还写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独落寞。【1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结合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隔篱呼取尽余杯可知杜甫是洒扫庭院,开门迎客,设酒招待;结合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可知陆游则摆棋,设酒,畅谈,作诗。 杜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可知杜诗还写了生活无着的困苦。陆诗尾联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无人与陆游评说,可知陆诗还写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独落寞。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黄庭坚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嚣讼百虫鸣。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注】本诗作于诗人任叶县县尉时。嚣(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退食,这里指公余休息。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诗人担任县尉时的繁忙,忙到夜晚百虫争鸣之时还不能够休息。B.颔联描绘诗人休息时偶遇邻家书生的场景,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C.本诗选取了公堂上调节纠纷、公余休息挑灯夜读等生活细节,文字质朴动人。D.本诗与《劝学》都谈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子追求学问精进具有启发意义。2)黄庭坚爱书,一日不读便觉庸俗,甚至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本诗是如何体现黄庭坚爱读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忙到夜晚百虫争鸣之时还不能够休息错误。时从退食须臾顷中的退食指的就是公余休息。故选A2颔联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退食,指诗人公馀休息之时;讽诵声,指邻家学子刻苦读书的朗诵声。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体现了黄庭坚爱读书;颈联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大海广阔需要不断积累,山势崇高定当不断攀登。诗人鼓励晚辈学海无涯当积极上进,联想到自己也需要不断积累,勇攀知识高峰,体现了黄庭坚爱读书;尾联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暮堂吏退,到了傍晚诗人问案完毕,退出公堂;张灯火”“抱取鲁论,指结束公务后,诗人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体现了黄庭坚爱读书。 答案:1A2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诗人鼓励晚辈学海无涯当积极上进,联想到自己也需要不断积累,勇攀知识高峰;结束公务后,诗人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相关试卷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文艺评论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