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华侨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2.(3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水中“断”枝 B.镜中花
C.林间的光线 D.亭子的倒影
3.(3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B.测量误差是由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C.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4.(3分)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小羊听到外面狼的声音不像妈妈的声音,就不给狼开门(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能
5.(3分)如下图所示,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属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B.
C. D.
6.(3分)已知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液态水银的沸点是357℃,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温度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9℃可在该地区使用水银温度计
C.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
D.要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水银和酒精温度计均可使用
7.(3分)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象,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
A. B.
C. D.
8.(3分)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B.人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C.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D.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9.(3分)通常情况下,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冰、玻璃、松香是晶体
B.盐、玻璃、铁是晶体
C.玻璃、松香、橡胶是非晶体
D.冰、铁、玻璃是非晶体
10.(3分)冬季供暖的热水一般是把热电厂产生的高温水蒸气通到冷水中得到的。水蒸气通入冷水中将会产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蒸发 D.凝华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3分)湖水的深度为5m,一只水鸟在距湖面18m高的空中飞行,它在湖中的像距湖面的距离是 m,所成的是 像,当它向下俯冲捕食时,它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3分)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看到生动的影像是 形成的;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 。
13.(3分)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汗水 (填一物态变化)时吸收人体的 。
14.(3分)如果发生强烈地震会引发了海啸,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但在现场却很少发现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动物能够听到地震产生的 声波,这种声波的 小于 Hz,人耳无法听到。
15.(3分)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帮忙的张伟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 ,这个过程是 热的。妈妈把油倒入锅内后,却不见油冒气泡,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 。
16.(3分)2020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并从周围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则云层中的 (选填“空气”、“水蒸气”或“其他气体”)就凝结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落到地面上。
17.(3分)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构建的模型 。电视中播放的我国首批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得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三、作图题(3分+4分,共7分)
18.(3分)如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角度。
19.(4分)请画出图中平面镜前AB在镜中所成的像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9分)
20.(3分)如图1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是 cm;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图3中是甲同学测量体温的结果,其体温为 ℃。
21.(3分)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小雨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表格中记录了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冰的熔化图象。
(2)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
(3)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可得出结论: 。
22.(2分)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固定 (选填“A”或“B”)。
(2)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图丙是气泡在水中上升的两种情况,则 (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3.(4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i
30°
40°
50°
60°
r
30°
40°
50°
60°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2)纸板E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如图乙所示,把纸板F向后折,光沿AO入射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3)在图甲中,当光沿BO的方向射向O点时,光会沿着OA的方向射出 的。
24.(7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
五、计算题(共6分)
25.(6分)为了测量声音在某根铁管中的传播快慢,我们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人的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铁管中的速度是4760m/s。
(1)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什么介质传播的?
(2)铁管的长度是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每空1分,满分17分)
26.(5分)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 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又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速有关,他设计实验方案,控制 、 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观察液体蒸发快慢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相同,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 。
27.(4分)(1)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 现象;如图所示,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选填“甲”或“乙”)图。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约为 m/s。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500s的时间,则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 km。
28.(8分)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 ,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变。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填字母)。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可以总结出的结论: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华侨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答案】D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城区汽车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因此它们的共同点是降低噪声污染。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2.(3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水中“断”枝 B.镜中花
C.林间的光线 D.亭子的倒影
【答案】C
【分析】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解:A、水中“断”枝,故不符合题意;
B、镜中花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
C、林间的光线,故符合题意;
D、亭子在水中的倒影,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3.(3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B.测量误差是由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C.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B
【分析】①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解答】解:A、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A正确;
B、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而误差是在遵守操作规则的情况下,误差不是错误;
C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故CD正确。
故选:B。
【点评】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4.(3分)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小羊听到外面狼的声音不像妈妈的声音,就不给狼开门(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能
【答案】C
【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狼和小羊是不同的动物。所以是通过音色辨别是哪种动物;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5.(3分)如下图所示,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属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此题的四个选项考查的是不同的知识点,因此要对四个选项逐个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A、此标志为禁止自行车通行标志;
B、此标志为限重标志;
C、此标志为禁鸣喇叭标志,符合题意;
D、此标志为距离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常见交通标志牌的理解和掌握,提醒学生要弄清楚每一个标志牌的含义后再去解答。
6.(3分)已知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液态水银的沸点是357℃,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温度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9℃可在该地区使用水银温度计
C.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
D.要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水银和酒精温度计均可使用
【答案】D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要测量低温,所选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低于被测温度;如要测高温,所选测温物质的沸点应高于被测温度。
【解答】解:A、普通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9℃可在该地区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已经变为固态。故B错误。
C、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而酒精的沸点是78℃。故C错误。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银和酒精温度计均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这一知识点的了解和应用的掌握。
7.(3分)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象,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左右相反,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本题主要从左右相反的角度进行分析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从原图左上角的标志位置可以断定、D有可能正确,只有选项B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重点是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也可理解为物与像左右相反。
8.(3分)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B.人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C.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D.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答案】C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则像离人的距离变大,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分清真实的像的大小还是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
(1)人在感觉上离镜近像大,离镜远像小,但不论视觉上感觉像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的大小都没变,总与物大小相同;
(2)注意“像距人的距离”还是“像离镜的距离”。
9.(3分)通常情况下,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冰、玻璃、松香是晶体
B.盐、玻璃、铁是晶体
C.玻璃、松香、橡胶是非晶体
D.冰、铁、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C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解答】解:A、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松香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
B、盐、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B错误;
C、玻璃、橡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C正确;
D、冰、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同学们对常见的晶体、非晶体的了解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10.(3分)冬季供暖的热水一般是把热电厂产生的高温水蒸气通到冷水中得到的。水蒸气通入冷水中将会产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蒸发 D.凝华
【答案】A
【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气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解:高温水蒸气遇到冷水马上液化放热,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现象,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3分)湖水的深度为5m,一只水鸟在距湖面18m高的空中飞行,它在湖中的像距湖面的距离是 18 m,所成的是 虚 像,当它向下俯冲捕食时,它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8;虚;不变。
【分析】(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鸟距离湖面18m,水鸟在湖面成像大小跟水鸟的大小有关。所以当水鸟向下俯冲捕食时它在湖面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8;虚;不变。
【点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距离平面镜的距离远近等都没有关系。
12.(3分)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看到生动的影像是 直线传播 形成的;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 音色 。
【答案】直线传播;空气;音色。
【分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1)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鸟影实际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所以能够听到口技声;
不同的小鸟音色不同,所以演员是模仿了黄鹂鸟的音色。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空气。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和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13.(3分)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 振动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汗水 汽化 (填一物态变化)时吸收人体的 热量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过程吸收热量。
【解答】解:当物体被敲击时,就会振动而发出声音;
当身体出汗时,汗水可以发生汽化;
故答案为:振动,汽化。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和汽化吸热,属于基础知识。
14.(3分)如果发生强烈地震会引发了海啸,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但在现场却很少发现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动物能够听到地震产生的 次 声波,这种声波的 频率 小于 20 Hz,人耳无法听到。
【答案】次;频率;20。
【分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但有些动物是能听到次声波的。
【解答】解:地震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特别低,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力范围。
故答案为:次;频率。
【点评】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并熟悉哪些自然现象中存在着超声波,哪些现象中存在着次声波,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5.(3分)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帮忙的张伟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 汽化 ,这个过程是 吸 热的。妈妈把油倒入锅内后,却不见油冒气泡,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 高 。
【答案】汽化;吸;高。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油的沸点比水的高。
【解答】解: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小水滴变成水蒸气,汽化时需要吸热,因此看不见油冒气泡。
故答案为:汽化;吸;高。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
16.(3分)2020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并从周围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则云层中的 水蒸气 (选填“空气”、“水蒸气”或“其他气体”)就凝结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落到地面上。
【答案】升华;吸收;水蒸气。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此过程中吸热;此时高空的水蒸气就凝华成为小冰粒,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落到地面上。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7.(3分)光在 同一种均匀介质 中沿直线传播。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构建的模型 模型法 。电视中播放的我国首批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得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 直线传播 原理。
【答案】同一种均匀介质;模型法;直线传播。
【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一种均匀介质;
(2)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叫光线;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
【解答】解:(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这种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构建的模型;
(3)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的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故答案为:同一种均匀介质;模型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线的概念和模型法的应用,注意物理学中的光线与日常生活中“光线”的区别。
三、作图题(3分+4分,共7分)
18.(3分)如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角度。
【答案】见解答
【分析】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作图。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入射角为90°﹣35°=55°,再在法线的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的能力。关键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理解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19.(4分)请画出图中平面镜前AB在镜中所成的像的示意图。
【答案】
【分析】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虚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掌握本题的基本作法:作出两个端点A、B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连接A′,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
【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9分)
20.(3分)如图1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是 3.30 cm;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图3中是甲同学测量体温的结果,其体温为 37.4 ℃。
【答案】3.30;337.5;37.4。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3)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宽度为L=5.30cm﹣2.00cm=3.30cm;
(2)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指针在“8”和“6”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4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37.5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4s;
(3)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7℃;此时的温度为37.4℃。
故答案为:3.30;337.2。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秒表和体温计的读数,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21.(3分)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小雨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表格中记录了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冰的熔化图象。
(2)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使冰受热均匀 。
(3)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可得出结论: 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
【答案】(1)见解析; (2)使冰受热均匀;(3)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分析】(1)可将表中数据在图中描点﹣连线后,即可作出冰熔化时的图象;
(2)实验时采用碎冰块比大冰块易受热均匀;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
(3)根据(1)题所得图象,联系晶体熔化时的图象特点来进行解答;
【解答】解:(1)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可得下图:
(2)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的方法是水浴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冰受热均匀;
(3)据所学晶体熔化的知识,同时联系(1)图可知:
①熔化前的温度不断上升;②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试管中的冰大约熔化了3min等答案均可)
故答案为:(1)见解析; (2)使冰受热均匀。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熟悉晶体的熔化过程和图象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2.(2分)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固定 B (选填“A”或“B”)。
(2)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图丙是气泡在水中上升的两种情况,则 a (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答案】(1)B;(2)a。
【分析】(1)在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了方便安装,需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水沸腾前,烧杯底部水的温度较高,越往上水的温度越低,气泡上升过程中,遇冷收缩,且气泡中的水蒸气不断液化为液态,故越来越小。
【解答】解:(1)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方便组装仪器;
(2)在沸腾前,底部温度较高,一部分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所以气泡变小;水沸腾时,不同部位的水都会汽化为水蒸气,故图a是沸腾时现象。
故答案为:(1)B;(2)a。
【点评】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重点考查了实验仪器组装,沸腾的特点等问题,有很强的综合性。
23.(4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i
30°
40°
50°
60°
r
30°
40°
50°
60°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2)纸板E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如图乙所示,把纸板F向后折,光沿AO入射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
(3)在图甲中,当光沿BO的方向射向O点时,光会沿着OA的方向射出 可逆 的。
【答案】(1)等于;(2)不能;同一平面内;(3)可逆。
【分析】(1)从表格数据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2)把纸板NOF后折,两个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则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3)当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由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入射角增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答相关问题;
(4)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2)光沿EO入射,在纸板上能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图乙,所以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图甲中,当光沿FO的方向射向点O时,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等于;(2)不能;(3)可逆。
【点评】此题要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要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要验证一个现象是否必须在某一条件下才能成立,实验时只要让这一条件不满足,观察是否出现这一现象即可。
24.(7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完全重合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相同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2)透明的玻璃板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实验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解答】解:(1)实际操作可知,光线较暗时。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将蜡烛B放置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这样可以方便的确定物;实验结果表面: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较黑暗;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相同;相等。
【点评】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五、计算题(共6分)
25.(6分)为了测量声音在某根铁管中的传播快慢,我们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人的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铁管中的速度是4760m/s。
(1)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什么介质传播的?
(2)铁管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2)利用v=及其变形公式进行求解。
【解答】解:(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快,
第一次是铁管传过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传过来的;
(2)另一端的人听到2次声音,间隔为2.7s
Δt==2.6s
即=8.6s
解得s′=952m。
答:(1)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空气传播的;
(2)铁管的长度是952m。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六、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每空1分,满分17分)
26.(5分)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水的 表面积 有关。
(2)通过 A 、 C 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又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速有关,他设计实验方案,控制 液体的温度 、 液体表面积 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观察液体蒸发快慢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相同,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②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解答】解:
(1)比较A、B两图可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
(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故选A;
(3)要想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即需控制相同的表面积,不同的空气流动情况、D两图;
(4)根据以上探究过程可知,该实验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
故答案为:(1)表面积;(2)A;C;液体表面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7.(4分)(1)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 直线传播 现象;如图所示,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甲 (选填“甲”或“乙”)图。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约为 3×108 m/s。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500s的时间,则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 1.5×108 km。
【答案】(1)直线传播;甲;(2)3×108;1.5×108。
【分析】(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月亮、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转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光有一部分被月亮阻挡,地球上出现月亮的影子,地球上有一部分地区不能看到完整的太阳或看不到太阳,就形成日食;
(2)根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空。已知光速和时间,利用s=vt即可算出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解答】解:(1)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为3×108m/s,
由v=可得7m/s×500s=1.5×1011m=8.5×108km。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甲;(2)5×108;1.7×108。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以及速度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
28.(8分)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 快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这说明音调是由 频率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 增大 ,这说明响度与 振幅 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变。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B (填字母)。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硬纸片振动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可以总结出的结论: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答案】(1)快;高;频率;(2)增大;振幅;音调;(4)①B;②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分析】(1)物体振动越快,物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跟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硬纸片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响度增大。
实验过程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变;
(3)①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但不能听到声音;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1)快;高;频率;振幅;(4)①B。
【点评】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一定要明确三个特征的影响因素,才能抓住关键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43,广东省惠州市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4,广东省惠州市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