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各数据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
C.人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是 37℃
D.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80cm
2.(3分)下列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蜗牛极慢地爬行 B.霓虹灯闪烁
C.流星划过夜空 D.狮子追赶羚羊
3.(3分)有关运动的描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B.“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第一句是以诗人为参照物,第二句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C.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4.(3分)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诗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钟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钟声比雨声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因为固体传声比液体快
D.钟声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
5.(3分)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
6.(3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7.(3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8.(3分)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 )
A. B.
C. D.
9.(3分)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 )
A. B.
C. D.
10.(3分)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取决于火焰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1.(3分)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考试,学校的考务安排非常细致。用广播播放考试指令,指令声是由发声装置 产生的,以 的形式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12.(3分)2021年9月18日在“9•18”纪念日举行防空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如图所示的是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小轿车的倒车雷达利用 原理工作的。
13.(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所在位置标注的温度为 ℃;
(3)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或“右”)
14.(3分)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 (吸收/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 形成小水滴。
15.(3分)如图所示为今年4月4日晚在辽宁拍摄的“红月亮”,月亮 (是/不是)光源,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 规律解释,发生月食时,地球、太阳和月亮三个天体近似在一条直线上 的位置在另外两个天体之间。
16.(3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2016年,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由13亿光年之外的两颗黑洞在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这引力波 (选填“是”或“不是”)声波。天文学中的“光年”是 单位。
17.(3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图形,他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观察图示情景并结合生活经验 有关,与液体的 有关,与液体表面的 有关。
三、作图题(6分)
18.(3分)点光源S表示太阳,AB箭头表示小鸟,画出阳光下飞行的小鸟在地面上的影子A′B′
19.(3分)如图所示,一束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四、实验题(19题7分,20题4分,21题9分,共20分)
20.(3分)图1秒表的读数是 s;图2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m/s;图3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21.(4分)小阳同学在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图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请指出该同学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错误:① ;②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是 ℃。
22.(4分)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选填“强”或“弱”)。
23.(9分)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填“图1”或“图2”)装置来进行实验。
(2)如图3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段(AB/BC/CD)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冰 (吸收/放出)热量,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第8min时处于 态(固/液/固液共存)。
(3)待冰完全容熔化后小明同学利用图4的仪器进行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①安装此装置时应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进行;
②图5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甲/乙);
③如图6所示,是a、b两个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分析图像及实验过程
a.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
b.a小组所用的水的质量比b小组的 (多/少)。
五、计算题(6分)
24.(6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到达灵峰广场参加活动,途中有一半路程骑得慢,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问:
(1)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
(3)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多长时间?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7分)
25.(6分)“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2)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 km/h,轿车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
26.(5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还发现,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科学家们不信,空气不多。在一个风雪的夜晚,科学家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发射和接收的声波的频率 ;
A.等于20000Hz
B.等于2000Hz
C.小于20000Hz
D.大于20000Hz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声,还是雨滴落水声 引起的,这个声音都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27.(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05年10月1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倍受国人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巨大的袭鸣声中,“神六”返回舱着陆在苍茫的内蒙古草原
(1)如图(a)所示,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底座,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 (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 热(选填“吸收”或“放出”)。
(2)“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 (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们成为液态的。
(3)“神舟六号”的宇航员 (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原因是 。
(4)若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上 m。(v激光=3×108m/s)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各数据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
C.人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是 37℃
D.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80cm
【答案】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不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m左右,在1.65m=2.65m左右;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4×,故B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6.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在80cm左右。
故选:C。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值,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日常知识积累解答此题。
2.(3分)下列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蜗牛极慢地爬行 B.霓虹灯闪烁
C.流星划过夜空 D.狮子追赶羚羊
【答案】B
【分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它不同于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物体的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思想运动。
【解答】解:
A.蜗牛在缓慢的爬行,是机械运动;
B.霓虹灯闪烁。故B符合题意;
C.流星划过夜空,是机械运动;
D.狮子追赶羚羊,是机械运动。
故选:B。
【点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时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则是机械运动,如果没有,则不是机械运动;另外微观世界的分子、电子的运动不是机械运动,植物的生长变大也不是机械运动。
3.(3分)有关运动的描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
B.“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第一句是以诗人为参照物,第二句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C.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答案】A
【分析】参照物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选定的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但参照物不能选择物体本身。
【解答】解:
A、“钱塘观潮时,是描述潮水相对于观众在运动,故A错误;
B、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时,“云与我俱东”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C、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故C正确;
D、“两岸猿声啼不住,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的不同。考查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判断能力。
4.(3分)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诗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钟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钟声比雨声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因为固体传声比液体快
D.钟声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C
【分析】(1)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A、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则诗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钟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钟声,与发声体无关,故C错误;
D、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的。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做出正确选择。
5.(3分)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
【答案】B
【分析】(1)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
(2)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4)减弱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也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做法,分别进行分析。
【解答】解: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长短。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A选项说法错误。
B、敲锣时,物体振幅越大。B选项说法正确。
C、抽气的过程中。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C选项说法错误。
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声音知识中响度、音调、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方法的了解情况,考点较为全面,要记住声现象中的相关知识。
6.(3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答案】C
【分析】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1)2~4s 内,乙是处于静止状态;
(2)利用速度公式求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4s时,甲的速度的大小不变;而乙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
(3)在0~4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可求乙的平均速度;
(4)3s 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m,利用s=vt求甲运动的路程,通过比较得出谁在前方。
【解答】解:
由s﹣t图象可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前2s内,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s后乙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7~4s 内,故A错误;
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甲是运动的,所以甲,故B错误;
C、0~5s内,时间是4s乙===2 m/s;
D、由s﹣t图象可知,而甲运动的路程小于8m,7s时甲在乙的后方。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s﹣t图象的分析和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根据图象特点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7.(3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答案】C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已是悬崖百丈冰”,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露似真珠月似弓”,液化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3分)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浸有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这些酒精会蒸发,蒸发吸热会导致玻璃泡的温度降低。
【解答】解: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20℃;
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
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排除选项B。
故选:C。
【点评】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而片面地选择了B,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9.(3分)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据此分析。
【解答】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故选:D。
【点评】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光的传播路线,人的眼睛不会发光,只会接收光线。
10.(3分)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取决于火焰大小
【答案】B
【分析】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解答】解: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当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但是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是一道基础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1.(3分)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考试,学校的考务安排非常细致。用广播播放考试指令,指令声是由发声装置 振动 产生的,以 波 的形式通过 空气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答案】振动;波;空气。
【分析】(1)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解答】解:用广播播放考试指令,指令声是由发声装置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振动;波;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
12.(3分)2021年9月18日在“9•18”纪念日举行防空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如图所示的是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小轿车的倒车雷达利用 超声波 原理工作的。
【答案】信息;响度;超声波。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监测噪声的响度等级,但不能减弱噪声;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解答】解:(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噪声监测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等级;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原理工作的。
故答案为:信息;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与信息、声音的特性和超声波的应用,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3.(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热胀冷缩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所在位置标注的温度为 0 ℃;
(3)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左 移动。(填“左”或“右”)
【答案】(1)热胀冷缩;(2)0;(3)左。
【分析】我们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而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气体温度计跟液体温度计的差别在于气体温度计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解答】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3)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所以会向左推动液柱。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8。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并灵活运用到题中的气体温度计,故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有一定的要求。
14.(3分)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升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 吸收 (吸收/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 液化 形成小水滴。
【答案】升华;吸收;液化。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吸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工降雨过程物态变化的分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抓住物质的状态变化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15.(3分)如图所示为今年4月4日晚在辽宁拍摄的“红月亮”,月亮 不是 (是/不是)光源,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 规律解释,发生月食时,地球、太阳和月亮三个天体近似在一条直线上 地球 的位置在另外两个天体之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①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不同的是发生日食时月球在中间;发生月食时地球在中间。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了太阳;而日食发生时,是月亮挡住了太阳。
【解答】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月食的形成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所以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不是;直线传播。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日食、月食的成因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6.(3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0×105 km/s。2016年,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由13亿光年之外的两颗黑洞在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这引力波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声波。天文学中的“光年”是 长度 单位。
【答案】3.0×105;不是;长度。
【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解答】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4m/s=3.0×104km/s;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引力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所以光年是长度单位。
故答案为:3.0×103;不是;长度。
【点评】本题考查光速、生硬的传播以及光年难度不大
17.(3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图形,他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观察图示情景并结合生活经验 表面积 有关,与液体的 温度 有关,与液体表面的 空气流动速度 有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物理学研究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解答】解:比较①②两图可以看出,是水的温度和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相同,最终可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比较①③两图可以看出,是水的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相同,最终可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比较①④两图可以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的表面积相同,最终可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故答案为:表面积;温度。
【点评】在明确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认真把握图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解此题的关键。
三、作图题(6分)
18.(3分)点光源S表示太阳,AB箭头表示小鸟,画出阳光下飞行的小鸟在地面上的影子A′B′
【答案】
【分析】当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被物体遮挡就会形成影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作图。
【解答】解:分别连接点光源S和A、B两点并延长至地面、B′,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当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被物体遮挡就会形成影子,主要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作图,是一道基础题。
19.(3分)如图所示,一束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分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这一内容作出反射光线。
【解答】解: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则入射角等于90°﹣40°=5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
【点评】根据反射定律作反射光线,先找出入射角的大小,再判断出反射角的大小,从而作出反射光线。
四、实验题(19题7分,20题4分,21题9分,共20分)
20.(3分)图1秒表的读数是 336 s;图2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25 m/s;图3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2.90 cm。
【答案】336;25;2.90。
【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机动车速度表采用的单位是km/h,读出指针所在的位置的数值,就是机动车此时的速度;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8min和6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7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6s=336s;
由图可2知,汽车的速度为v=90km/h=25m/s;
图示6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90cm
6.90cm﹣4.00cm=5.90cm;
故答案为:336;2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速度计、停表的读数,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1.(4分)小阳同学在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图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请指出该同学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错误:① 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底部 ;② 视线未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是 ﹣24 ℃。
【答案】热胀冷缩;①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底部;②视线未与液柱上表面相平;﹣24。
【分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
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③、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视线与温度计垂直;
④、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解答】解:(1)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①由图可能,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底部;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则加热过程中会使温度计的读数偏高;
②由图可知,视线未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4℃;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①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底部;﹣24。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属于基础题目。
22.(4分)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快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选填“高”或“低”);
(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小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弱 (选填“强”或“弱”)。
【答案】(1)快;高;(2)小;弱。
【分析】(1)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1)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用力拨动锯条,使物体振动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小,距离越大,故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
(3)真空不能传声,若在月球上做上面的实验。
故答案为:(1)快;高;(2)小;弱。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各特征的因素,难度不大。
23.(9分)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图2 (填“图1”或“图2”)装置来进行实验。
(2)如图3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BC 段(AB/BC/CD)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冰 吸收 (吸收/放出)热量,温度 不变 (升高/降低/不变)。第8min时处于 固液共存 态(固/液/固液共存)。
(3)待冰完全容熔化后小明同学利用图4的仪器进行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①安装此装置时应 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进行;
②图5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乙 (甲/乙);
③如图6所示,是a、b两个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分析图像及实验过程
a.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不变 (升高/降低/不变);
b.a小组所用的水的质量比b小组的 少 (多/少)。
【答案】(1)图2;(2)BC;吸收;不变;固液共存;(3)①自下而上;②乙;③a、不变;b、少。
【分析】(1)加热时为了使物体受热均匀,一般使用水浴法加热;
(2)由图象判断,冰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3)①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②掌握沸腾时的现象: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③a、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b、根据图象,通过加热时间判断水的质量。
【解答】解:(1)加热时为了使物体受热均匀,一般使用水浴法加热;
(2)如图3,图中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冰在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结束,所以冰在第3min时是固态液态共存态;
(3)①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所以放好烧杯后,故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②水沸腾时气泡越向上越大,故选:乙;
③a、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水沸腾时,但温度保持不变;
b、据图3可知,a,t1<t5,即a组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比b组短,所以a组所用的水的质量比b组的少;
故答案为:(1)图2;(2)BC;不变;(3)①自下而上;③a;b、少。
【点评】本题为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综合性较强。
五、计算题(6分)
24.(6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到达灵峰广场参加活动,途中有一半路程骑得慢,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问:
(1)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
(3)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是2.4m/s;
(3)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4)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600s的时间。
【分析】(1)从图中得出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总路程和总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
(2)从图中得出在OA段小明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小明在OA段的速度;从图中得出在AB段小明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小明在AB段的速度,比较两速度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出小明骑得快的是图中的哪一段;
(3)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根据t=得出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多长的时间。
【解答】解:
(1)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总路程s=3600m,总时间t=25min=1500s,
平均速度v===2.4m/s;
(2)由图可得:在OA段,小明运动的路程s3=1800m,所用时间t1=5min=300s,
在AB段,小明运动的路程s5=3600m﹣1800m=1800m,所用时间t2=25min﹣5min=20min=1200s。
小明在OA段的速度:v4===7m/s,
小明在AB段的速度:v2===1.5m/s<v8。
故可知,小明骑得慢的是图中的AB段;
(3)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多长的时间t′==。
故答案为:(1)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是2.4m/s;
(3)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4)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600s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7分)
25.(6分)“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 轿车(李明)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2)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 150 km/h,轿车 会 (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
【答案】(1)轿车(李明);地面;相对;
(2)不会;150;会。
【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根据轿车在A与B处的速度及限速要求,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3)根据图示求出轿车的行驶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轿车的平均速度,然后根据该速度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解答】解:(1)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他选择的参照物是轿车(李明),是静止的;
(2)因为
vA=100km/h<120km/h,
vB=110km/h<120km/h,
所以不会被判为超速;
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t=10:43﹣10:31=12min=0.2h
则轿车的平均速度:v===150km/h>120km/h。
故答案为:(1)轿车(李明);地面;
(2)不会;150;会。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判断汽车是否会超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一道好题,一定不要超速行驶,确保交通安全。
26.(5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还发现,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科学家们不信,空气不多。在一个风雪的夜晚,科学家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发射和接收的声波的频率 D ;
A.等于20000Hz
B.等于2000Hz
C.小于20000Hz
D.大于20000Hz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是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声,还是雨滴落水声 振动 引起的,这个声音都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海水 能传播声音。
【答案】(1)超声波;(2)D;(3)是;(4)振动;海水。
【分析】(1)人耳朵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之间,即高于20000Hz的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这两种声波都是人耳朵无法听到的;
(2)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3)据原文中: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即可判断该题的答案;
(4)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液体能传递声音。
【解答】解:(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属于超声波;
(3)“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
(4)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
故答案为:(1)超声波;(2)D;(4)振动。
【点评】本题考查声现象的有关知识以及速度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
27.(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05年10月1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倍受国人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巨大的袭鸣声中,“神六”返回舱着陆在苍茫的内蒙古草原
(1)如图(a)所示,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底座,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 液化 (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 放出 热(选填“吸收”或“放出”)。
(2)“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 压缩体积 (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们成为液态的。
(3)“神舟六号”的宇航员 不能 (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原因是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
(4)若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上 3.9×108 m。(v激光=3×108m/s)
【答案】(1)液化;
(2)压缩体积;
(3)不能;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4)3.9×108。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二: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已知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需要的时间,可以得到激光到达月球的时间;已知激光经历的时间和传播速度,利用公式s=vt得到地月距离。
【解答】解:(1)火箭升空瞬间,喷向水池的火焰使水池中的水迅速汽化成为水蒸气,所以液化成大量的烟雾;
(2)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氢和氧需要温度分别降低至﹣252.77℃和﹣118.57℃,难度较大。
(3)声呐传递信息需要介质,所以在太空中不能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
(4)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s=vt=3×108m/s××2.2s=3.9×106m。
故答案为:
(1)液化;
(2)压缩体积;
(3)不能;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4)3.9×103。
【点评】此题以“神舟六号”为素材,考查了液化现象、液化的方法、光的直线传播、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知识点分散,但难度不大,恰当的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