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练习卷考点03 生态系统(含解析)
展开考点03 生态系统
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一、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组成 | 成分及作用 |
非生物部分 | 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
生物部分 |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 |
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依据食性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 |
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指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3)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
(4)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特点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5)生物富集:有毒物质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学!科网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也叫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二、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考向一 什么是生态系统
1.下列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 B.一个湖泊
C.一群牛和一群马 D.生物圈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A不符合题意;一个湖泊包括其所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属于生态系统,故B不符合题意;一群牛羊和一群马,只是生物部分中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故C符合题意;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鱼
B.黄河中的水
C.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D.整条黄河
【答案】D
考向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A.生产者、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生产者、分解者
D.消费者、生产者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水稻是生产者,青蛙是消费者。故选B。
4.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了分解者,那么
A.生态系统将会越来越大
B.生态平衡依旧能够维持
C.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
D.动物和植物将会越来越繁盛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不会被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
考向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
5.“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到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青虫→燕子
B.植物→青虫→燕子
C.青虫←燕子
D.植物←青虫←燕子
【参考答案】B
6.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某种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假如它们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假设图中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为:甲→乙→丁→丙,B正确。
考向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
A.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D.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由图可知: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在该食物链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甲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故选D。学科!网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某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
C.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D.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错误;某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B正确;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C正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正确。
考向五 生物圈
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C.生物圈指地球上的所有动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参考答案】C
1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就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C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A错误;生物生活的环境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既有非生物因素,也有生物因素,B错误;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正确;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D错误。
1.如图,下列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昆虫→青蛙→细菌可构成一条食物链
B.昆虫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C.图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D.细菌属于分解者
2.如图所示是草、鼠和蛇三种生物在某生态系统的数量变化曲线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链为:蛇→鼠→草
B.人过度捕食蛇,会造成鼠类减少
C.该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D.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生物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4.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鸟与昆虫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B.绿色植物→鸟→蛇→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C.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在该食物网中,体内毒素积累最多的是猫头鹰
D.消费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5.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草所制造的有机物
B.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
C.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森林生态系统要强
D.植物、动物、细菌构成了生物部分
6.俗语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以树汁为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路线为:土壤→树汁→蝉→螳螂→黄雀→细菌
B.参与循环的物质在生物与非生物间循环不会逐渐减少
C.若某重金属污染了该环境,则黄雀体内的浓度最低
D.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绝大部分流入到下一营养级
7.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总称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所以人类的活动仅限于岩石圈
8.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本学期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图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错误的是
A.当前,在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因素
B.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C.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
9.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狐、蛇、鹰。
(2)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该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鹰,兔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____并逐渐恢复相对稳定。
10.(2018·宣城)如图1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若图1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学科=网
(2)图2表示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其中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答案】D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不包含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A错误;图中食物链包含:水稻→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食虫鸟;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是青蛙和食虫鸟,B错误;图中生物只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C错误;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D正确。
3.【答案】D
【解析】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便流动到消费者体内。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A正确;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正确;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生物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D错误。
4.【答案】B
【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在此生态系统中,鸟和昆虫之间,鸟吃昆虫,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关系;同时鸟和昆虫都吃绿色植物,相互争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鸟和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所示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绿色植物→田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鸟类→蛇→猫头鹰。可知其中最长的一条是绿色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或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故B符合题意;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在这种生物的体内积累的就越多。在此生态系统中,猫头鹰的营养级最高,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故C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满足生物圈中其它生物的需要,所以消费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故路线为:植物→蝉→螳螂→黄雀,A错误;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也不会减少,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若某重金属污染了该环境,则黄雀体内的浓度最高,C错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上一营养级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级,D错误。
7.【答案】C
【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C。
8.【答案】D
【解析】在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因素,故A正确;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故B正确;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故C正确;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入环境造成的;因此人类要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化学污染;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人类有些对环境的破坏是可以修复的,故D错误。故选D。
9.【答案】(1)草 兔 鼠
(2)吃 被吃 5 草→鼠→蛇→鹰
(3)先增加,然后减少
【解析】(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一般属于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兔、鼠、狐、蛇、鹰。生产者被消费者吃,消费者吃生产者,因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构成了食物链,所以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鼠→狐,草→兔→狐,草→兔→鹰,共5条。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生态系统就达到了生态平衡。假如人们大量捕杀该草原中的鹰,兔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当兔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会由于兔的数量巨多,导致食物草不足,而被饿死。因此兔子的数量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10.【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自动调节
(2)鼠 捕食
【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对应甲图中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所以图2中的乙对应的生物是鼠,鹰吃鼠属于捕食关系。学科%网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练习卷考点32 脊椎动物——变温动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练习卷考点32 脊椎动物——变温动物(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物的分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练习卷考点11 种子植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练习卷考点11 种子植物(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子,种子植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练习卷考点07 细胞的生长、分裂与分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练习卷考点07 细胞的生长、分裂与分化(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