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20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展开
专题20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一、生命的起源
1、 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甲烷、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2、 原始生命起始于原始海洋!
3、 米勒的实验:
实验结论:原始地球条件下虽不能形成生命,但从小分子无机物到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这个过程是可以实现的。
4、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推测法
二、生物的进化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2、研究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化石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进化成原始苔藓类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蕨类植物进化成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最早的真正陆生脊椎动物)→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注意】:要熟记每种生物的常见例子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 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 自然选择学说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3、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1)过度繁殖;(2)遗传和变异;(3)生存斗争;(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了有利变异的生物生存下来)(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一、选择题
1.根据米勒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米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B.原始大气的成分是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
C.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使水蒸汽、氨、氢气、甲烷等气体合成了有机小分子物质核苷酸
D.米勒实验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变成有机小分子
【答案】C
【解析】解:A、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A正确;
B、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没有氧气,B正确;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不是有机小分子物质核苷酸,C错误;
D、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细菌抗药性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
【解析】解: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A正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是生物化石,并不是唯一证据。B错误。
C、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之一,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没有选择的对象,就没有生物的进化,C正确。
D、例如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D正确。
故选:B。
3.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火山喷发形成
B.由水蒸气、氨、氢、甲烷等组成
C.不含氧
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
【答案】D
【解析】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为在我国发现的“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复原图,它们虽然看起来接近乌类,却是“笨拙的飞行者”,具有更多恐龙的体形特征,如具有牙齿、翅膀上长有爪子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推断出( )
A.爬行类可能是由鸟类进化而来的
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鸟类与爬行类相互进化
D.鸟类与爬行类并没有关系
【答案】B
【解析】解: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故选:B。
5.如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两个地层中曾挖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低等
②物种A一定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
③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
④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⑤在Ⅰ层内可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图中的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物种B位于古老的地层,而物种A位于较晚的地层。因此物种A比物种B更复杂、更高等,①错误;⑤物种A形成的时间比物种B要晚;与物种A相比,物种B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故③正确。而不能说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如高等的原始哺乳动物不一定是由低等的生物原始两栖类进化来的,故②错误。由于地壳运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故④正确,⑤错误。故①②⑤说法错误。
故选:A。
6.如图是三个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甲是最新近形成的地层。那么地层丙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特点是( )
A.最高等、最复杂 B.最低等、最复杂
C.最低等、最简单 D.最高等、最简单
【答案】C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如图是三个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甲是最新近形成的地层。因此地层丙是最早形成的地层,故地层丙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特点是最简单、最低等。
故选:C。
7.生物进化使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也使生物类群具有不同的等级。下列选项中的两种动物相比较,a一定比b高等的是( )
A.a动物比b动物体积大得多
B.a动物生活陆地上,b动物生活在水中
C.a动物的身体有脊柱,b动物的身体有外骨骼
D.a动物总是捕食b动物作为食物
【答案】C
【解析】解:ABD、动物是否高等,不与动物体积、生活环境、捕食等为判定标准,ABD错误。
C、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a动物的身体有脊柱,b动物的身体有外骨骼,说明a一定比b高等。C正确。
故选:C。
8.图表示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
C.裸子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答案】A
【解析】解: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可以确定,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如图:
因此,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故选:A。
9.从生物进化的历程看,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
A.小麦
B.铁线蕨
C.葫芦藓
D.银杏
【答案】C
【解析】解:A、小麦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B、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C、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
D、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由上面可以知道,这几种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C、B、D、A。
故选:C。
10.下列植物按照从高等到低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答案】D
【解析】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的分化,但茎内没有导管,叶内没有叶脉;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出现了输导组织;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具有强大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但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不能称为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最高等的植物。所以它们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列循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图示中的①属于苔藓植物,②属于蕨类植物,③属于被子植物,④裸子植物,因此下列植物按照从高等到低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②①。
故选:D。
11.如图为四类脊椎动物肺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表示两栖类动物的肺,相比其他动物的肺气体交换面积较小,需皮肤辅助呼吸
B.从图3可知,鸟类进行双重呼吸,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C.图4表示的是哺乳动物的肺,肺泡数量多是其适宜于气体交换的原因之一
D.肺泡结构越复杂,肺泡数量越多,气体交换效率越高
【答案】B
【解析】解:A、图1表示的是两栖类动物的肺,仅是一对简单的薄壁囊,还要靠皮肤辅助呼吸,A正确;
B、从图3可知,家鸽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肺能进行气体交换,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图4表示的是哺乳动物的肺,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C正确;
D、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经过比较可以发现,肺的结构越复杂,气体交换效率越高,更适于陆地生活,D正确。
故选:B。
12.家鸽的初期胚胎有一条长的尾部,里面有许多块尾椎骨,没有突出的啄,前肢与鸟的翼差别很大,且家鸽的足具有角质鳞。根据上述特点判断,下列动物中,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是( )
A.两栖类 B.鱼类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答案】C
【解析】解:家鸽的初期胚胎有一条长的尾部,里面有许多块尾椎骨,没有突出的啄,前肢与鸟的翼差别很大,且家鸽的足具有角质鳞。根据这些特点说明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故推测现代的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故选:C。
13.如图表示几类植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D.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答案】D
【解析】解:如图是生物的进化树图,
题中的图结合生物进化树图可知,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的藻类植物甲,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乙和蕨类植物丙,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丁和被子植物戊。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上可知,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乙原始的苔藓植物和丙原始的蕨类植物都是由甲、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是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结构比丙原始的蕨类植物复杂,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较高等,多是陆生生物不是水生。因此,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4.又快到吃枇杷的季节,平头大红袍、宝珠、夹脚、软条白沙等都是塘栖枇杷的优良新品种。在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相同时,若以人工授粉的方式将平头大红袍的花粉,传播到软条白沙的柱头上成功实现杂交,则下列关于此枝条上长出的枇杷味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类似于平头大红袍
B.类似于软条白沙
C.平头大红袍和软条白沙的混合味道
D.与平头大红袍和软条白沙的味道无相关性
【答案】B
【解析】解: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果肉属于果皮,所以“现将平头大红袍的花粉授到软条白沙某朵花雌蕊的柱头上,受精作用完成后”,由该花发育成的枇杷果肉性状应为软条白沙品种的口味。
故选:B。
15.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栽培与选择驯化而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野生稻和栽培稻中,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B.经长期人工选择,栽培稻的产量逐渐增加
C.栽培稻高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人类选择而产生的
D.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答案】C
【解析】解:A、在自然界中,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野生稻和栽培稻中,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A正确;
B、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科技工作者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产量。B正确;
C、栽培稻高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科技工作者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而产生的,C错误;
D、在自然界中,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既有遗传也有变异,如具有野生稻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属于遗传现象,同时产量提高,属于变异现象,D正确。
故选:C。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有很多的品种,你认为荷花品种繁多原因是( )
A.气候条件有差异的结果
B.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
C.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解: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题干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了荷花品种多样。荷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荷花品种众多,有些并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
故选:C。
17.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异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答案】C
【解析】解:A、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A正确;
B、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进行斗争,B正确;
C、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有的变异则是由于环境改变而引起的,C错误。
D、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正确。
故选:C。
18.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答案】C
【解析】解:A、细菌具有未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引起的疾病起作用,B错误;
C、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耐药菌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是有关系的,一般出现在抗生素之后,D错误。
故选:C。
19.下列哪种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我国熊猫数量增多
B.给西瓜喷洒膨大素,西瓜单重大幅增加
C.长期使用青霉素,病菌抗青霉素能力增强
D.随着虫草价格上涨,阿坝地区高原虫草密度大幅下降
【答案】C
【解析】解:A、B、D选项中的事例属于人为的原因形成的现象,不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C、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病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青霉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病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病菌活下来。这样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病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产生了超级耐药菌。符合题意
故选:C。
20.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是该植物 的唯一传粉者。下列不能推断出的结论是(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 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
【答案】B
【解析】解:A、因为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说明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故A正确。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因为无法传粉,故不能繁衍后代,故B错误。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正确。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 设计的。
(2)该实验装置中A内模拟了 的成分,它与现在大气相比主要是不含 。
(3)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了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
(4)加热产生沸水是为了获得 ,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凝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这模拟了 过程。
(5)B装置模拟了 ,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6)米勒的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形成 是完全可能的。
【答案】(1)米勒
(2)原始大气 氧气
(3)闪电 能量
(4)水蒸气 降雨
(5)原始海洋 氨基酸
(6)有机物(有机小分子)
【解析】解:(1)如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
(2)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有氧气。
(3)实验中,进行火化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
(4)加热产生沸水是为了获得水蒸气,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凝形成液体,模拟降雨过程。
(5)B装置模拟了原始海洋,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6)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因此米勒实验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这个过程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22.根据下面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示意图和米勒实验装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原始大气①与现在大气成分最重要的区别是 。②有机小分子表示的物质是 。
(2)图中米勒实验装置中设置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其作用是提供能量。d里的液体相当于 ,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②有机小分子物质。
(3)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图中 (用字母表示)过程是可实现的。
(4)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图中生命起源的 (用字母表示)过程提供了有力证据。
【答案】(l)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氨基酸、核苷酸
(2)闪电 原始海洋
(3)A
(4)B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氨基酸、核苷酸,然后在经过复杂变化形成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物质。
(2)米勒实验中设计的火花放电模拟的是闪电,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能量。d模拟的是原始海洋,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原始生命诞生的第一步,即由无机小分子物质转变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因此在d中能检测到②有机小分子物质。
(3)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即A过程。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有机大分子物质,这证明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是可以的,即为B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5﹣2006年,中英科学家在河北丰宁县的一处湖边林地考察时发现一件属于恐龙时代的新鸟类化石,此新鸟类被命名为“郑氏始孔子鸟”,此名字与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有关,它是孔子鸟类已知最原始的代表,距今约1.31亿年,仅晚于生活在株罗纪时期的1.5亿年的始祖鸟。
孔子鸟类群是现今发现的最早具有角质喙、牙齿退化的原始鸟类。郑氏始孔子鸟化石保存完好,此化石鸟具有发育完整的现代模样的翅膀,而起平衡作用的对称的尾羽蚀刻在砂岩上,呈现黑色和褐色。
郑氏始孔子鸟的发现,一方面丰富了我们对早期鸟类的系统演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对原始鸟类飞行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知识。例如,由于邓氏始孔子鸟的发现使得一些与飞行相关的结构呈现更加完整和序列化的演化模式:一是胸骨由左右两片骨板愈合为一个整体、胸骨由扁平变得逐渐演化出龙骨突起;二是上臂骨(肱骨)近端上缘由比较扁平变得逐渐膨大等。胸骨和肱骨都是鸟类飞行肌肉的主要附着器官,它们的增大代表飞行肌肉的增大,从而表明了鸟类飞行能力的增强。
古生物学家也表示,始祖鸟是笨拙的飞行者,具有较多的恐龙的体形特征,比如翅脖上还长有爪子。而郑氏始孔子鸟可能生活在树上,有长长的尾羽,可帮助它爬树和在树枝上栖息。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但更多化石有待进一步发现。除此之外,对现存生物同类器官、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也能提供有关进化的证据。例如研究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质分子具有越多的相同性;亲缘关系越选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是最重要的证据,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 的方法研究现存生物同类器官、胚胎发育过程及分子生物学差异等。
(2)通过科学家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具有鸟类的特征:有角质喙和 退化,有发育完善的羽毛和翅膀;又保留了较多爬行类动物的特征:翅膀上长有 ,有长长的 帮助其爬树及在树枝上栖息。
(3)通过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研究,可以推断出 (填字母,下同)。
A.爬行类可能是由鸟类进化而来的 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鸟类与爬行类相互进化 D.鸟类与爬行类并没有关系
(4)下表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差别对比表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鸡
响尾蛇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差别(个)
0
1
11
13
14
21
35
44
根据上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生物学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
B.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
C.上表的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是金枪鱼
D.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含量不同,说明它们的原始祖先不同
(5)关于资料中生物进化的历程或证据,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叙述其中一条。
【答案】1)化石 比较
(2)牙齿 爪 爪
(3)B
(4)D
(5)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析】解:(1)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是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但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是化石证据。
(2)从进化过程来看,在我国发现的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显示它具有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一些特征:被覆羽毛;具有和鸟翼一样的前肢,但前肢上长着3个爪,上下颌没有牙齿已经退化,有角质喙,翼的末端有爪,据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3)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故选B。
(4)A、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A正确。
B、C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人类与金枪鱼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是21,因此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BC正确。
D、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因此动物植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 的事实能够说明动植物有共同的祖先。D错误。
故选D。
(5)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科学家们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证明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4.分析下面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请回答
(1)图中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 、 、 。
(2)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不同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形成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 到 ;由 到 ;由 到 。
【答案】
(1)哺乳类 被子植物 两栖类
(2)保护色
(3)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低等 高等
【解析】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哺乳类、被子植物、两栖类。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5 分布广泛的微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5 分布广泛的微生物(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病毒的发现,结构,复制繁殖,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0 人体的呼吸(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10 人体的呼吸(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呼吸系统组成,呼吸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09 人体的营养(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冲刺核心考点练习专题09 人体的营养(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