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齐鲁名校大联盟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齐鲁名校大联盟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0页。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多语言撰写充满想象力的诗歌,编写可运行的程序,快速生成论文摘要,自动制作数据表格,纠正文章中的语法和表达错误,把一周大事写成新闻综述……ChatGPT不仅能理解很多人类问题和指令,流畅展开多轮对话,也在越来越多领域显示出解决多种通用问题的能力。
ChatGPT还轻松通过一些对人类难度较高的专业级测试:它新近通过了谷歌编码L3级(入门级)工程师测试;分别以B和C+的成绩通过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的期末考试和明尼苏达大学四门课程的研究生考试;通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业界形容它的诞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iPhone时刻”,意味着人工智能迎来革命性转折点。
“ChatGPT的成功不应仅仅被看作新一代聊天机器人的突破,而应该重视其对人工智能乃至整个信息产业带来的革命。”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人工智能领域的过去十年是深度学习的十年,但产业总体上并没有出现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级别的爆发,“ChatGPT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大模型+ChatGPT已形成新一代操作系统平台的雏形”。
黄铁军说,ChatGPT在技术路径上采用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大模型”路线,又在“基础大模型+指令微调”方向探索出新范式,其中基础大模型类似大脑,指令微调是交互训练,两者结合实现逼近人类的语言智能。ChatGPT应用了“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训练方式,用人类偏好作为奖励信号训练模型,促使模型越来越符合人类的认知理解模式。
“这样的AI可帮助人类进行真实创造,尤其是帮助人类提高创造效率,比如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或提出新颖想法,再由人解决其真实性问题。创造效率的提高将产生巨大效益和多方面影响,可以改变世界信息化格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对记者说。
(摘编自“新华网”《ChatGPT,变革与风险》)
材料二:
对ChatGPT的担忧有没有必要?
针对ChatGPT带来的问题,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担忧恐惧的情绪并不会带来多大帮助,相比拒绝,了解它更为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张进宝认为,就教育系统中某些特殊和具体的应用情形,由ChatGPT的使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即使是前述报道中所提到的行为,在他看来也只是短期阶段学生们的新奇尝试,很难说会变成一种长期行为,管理部门所出台的限制措施“还为时尚早”。而对于中国而言,该软件的使用所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也尚未显现。
在亚太人工智能法制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德良看来,ChatGPT属于通用型人工智能的一个里程碑,但需要注意到,如果把人工智能看作人类自我解放的一种工具,ChatGPT仍旧是一种工具,只不过是先进程度不同,而且它的先进是相对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有学者指出,ChatGPT不太适合需要逻辑、专业知识或最新信息的任务。观察发现,ChatGPT难以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还可能包括虚假、有偏见或过时的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指出,ChatGPT转变了一般性的知识生产,但不是原创性的。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它不是在理解你的语言,就是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
余胜泉表示,虽然无法做到原创性的知识发现,但有了海量知识后,对于一般个体不知道的问题,ChatGPT都能给出相对有逻辑的解答。未来两三年,ChatGPT应该还会贯通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将推动知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ChatGPT为何引教育界“封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ChatGPT不仅能理解很多人类问题和指令,还能在许多领域显示出解决各种通用问题的能力。
B. ChatGPT通过了一些对人类难度较高的专业级测试,这标志着人工智能迎来革命性转折点。
C. ChatGPT属于通用型人工智能的一个里程碑,但其先进程度是相对的,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D. ChatGPT拥有海量的知识,这使它未来两三年能贯通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信息。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ChatGPT的成功对人工智能乃至整个信息产业带来了革命,具有划时代意义,大模型+ChatGPT已形成新一代操作系统平台的雏形。
B. ChatGPT在“基础大模型+指令微调”方向探索出新范式,基础大模型与指令微调相结合实现逼近人类的语言智能。
C.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ChatGPT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人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它且它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改进。
D. 如果让ChatGPT完成需要逻辑、专业知识或最新信息的任务,或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正确使用ChatGPT功能的一项是( )
A. 用来撰写论文。 B. 用来识别错别字。
C. 用来开发聊天程序。 D. 用来写新闻综述。
4. 对于ChatGPT,黄铁军、陈小平、张进宝、刘德良、余胜泉五名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介绍。请选择其中四位学者并分析他们介绍ChatGPT的角度。
5. 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篇报道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1. C 2. C 3. A
4. ①黄铁军主要从ChatGPT出现的意义和其工作原理(技术路径)的角度对ChatGPT进行了介绍。②陈小平主要从ChatGPT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创造效率及其意义的角度对ChaIGPT进行了介绍。③张进宝主要从应该怎样正确看待ChatCPT的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的角度进行了介绍。④刘德良从辩证看待ChatCPT的角度进行了介绍,重点强调了其工具性。⑤余胜泉从知识生产、技术原理和功能的角度对ChatGPT进行了介绍。
5. ①两篇报道都谈到了ChatGPT功能和原理。②两篇报道都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并引述了他们的观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解决各种通用问题的能力”错。材料一原文是“在越来越多领域显示出解决多种通用问题的能力”,缺少限定条件“在越来越多领域显示出”。
B.“ChatGPT通过了一些对人类难度较高的专业级测试,这标志着人工智能迎来革命性转折点”错。由材料一原文“业界形容它的诞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iPhone时刻’,意味着人工智能迎来革命性转折点”可知,是ChatGPT的诞生意味着人工智能迎来革命性转折点。
D.“这使它未来两三年能贯通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信息”错。由材料二原文“未来两三年,ChatGPT应该还会贯通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可知,原文说的是“应该还会”,是一种推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ChatGPT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人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它且它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改进”为强加因果。由材料二原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张进宝认为,就教育系统中某些特殊和具体的应用情形,由ChatGPT的使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即使是前述报道中所提到的行为,在他看来也只是短期阶段学生们的新奇尝试,很难说会变成一种长期行为,管理部门所出台的限制措施‘还为时尚早’。而对于中国而言,该软件的使用所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也尚未显现”可知,不能认为ChatGPT带来一些问题的原因是人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它且它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改进。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由材料二原文“有学者指出,ChatGPT不太适合需要逻辑、专业知识或最新信息的任务”可知,用来撰写论文不属于正确使用ChatGPT功能。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原文“ChatGPT成功不应仅仅被看作新一代聊天机器人的突破,而应该重视其对人工智能乃至整个信息产业带来的革命”及“黄铁军说,ChatGPT在技术路径上采用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大模型”路线,又在“基础大模型+指令微调”方向探索出新范式,其中基础大模型类似大脑,指令微调是交互训练,两者结合实现逼近人类的语言智能”可知,黄铁军主要从ChatGPT出现的意义和其工作原理(技术路径)的角度对ChatGPT进行了介绍。
②由材料一原文“这样的AI可帮助人类进行真实创造,尤其是帮助人类提高创造效率,比如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或提出新颖想法,再由人解决其真实性问题。创造效率的提高将产生巨大效益和多方面影响,可以改变世界信息化格局”可知,陈小平主要从ChatGPT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创造效率及其意义的角度对ChaIGPT进行了介绍。
③由材料二原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张进宝认为,就教育系统中某些特殊和具体的应用情形,由ChatGPT的使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即使是前述报道中所提到的行为,在他看来也只是短期阶段学生们的新奇尝试,很难说会变成一种长期行为,管理部门所出台的限制措施‘还为时尚早’”可知,张进宝主要从应该怎样正确看待ChatCPT的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的角度进行了介绍。
④由材料二原文“在亚太人工智能法制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德良看来,ChatGPT属于通用型人工智能的一个里程碑,但需要注意到,如果把人工智能看作人类自我解放的一种工具,ChatGPT仍旧是一种工具,只不过是先进程度不同,而且它的先进是相对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可知,刘德良从辩证看待ChatCPT的角度进行了介绍,重点强调了其工具性。
⑤由材料二原文“ChatGPT转变了一般性的知识生产,但不是原创性的”“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它不是在理解你的语言,就是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余胜泉表示,虽然无法做到原创性的知识发现,但有了海量知识后,对于一般个体不知道的问题,ChatGPT都能给出相对有逻辑的解答。未来两三年,ChatGPT应该还会贯通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将推动知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可知,余胜泉从知识生产、技术原理和功能的角度对ChatGPT进行了介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两篇报道都谈到了ChatGPT的功能和原理。由材料一中“多语言撰写充满想象力的诗歌,编写可运行的程序,快速生成论文摘要,自动制作数据表格,纠正文章中的语法和表达错误,把一周大事写成新闻综述……ChatGPT不仅能理解很多人类问题和指令,流畅展开多轮对话,也在越来越多领域显示出解决多种通用问题的能力”及“黄铁军说,ChatGPT在技术路径上采用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大模型”路线,又在“基础大模型+指令微调”方向探索出新范式,其中基础大模型类似大脑,指令微调是交互训练,两者结合实现逼近人类的语言智能”可知,谈到了ChatGPT的功能和原理。由材料二中“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它不是在理解你的语言,就是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余胜泉表示,虽然无法做到原创性的知识发现,但有了海量知识后,对于一般个体不知道的问题,ChatGPT都能给出相对有逻辑的解答。未来两三年,ChatGPT应该还会贯通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将推动知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可知,余胜泉从技术原理和功能的角度对ChatGPT进行了介绍。
②两篇报道都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并引述了他们的观点。材料一中引述了黄铁军主要从ChatGPT出现的意义和其工作原理(技术路径)的角度对ChatGPT进行了介绍的观点和陈小平主要从ChatGPT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创造效率及其意义的角度对ChaIGPT进行了介绍观点。材料二中引述了张进宝主要从应该怎样正确看待ChatCPT的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的观点及刘德良从辩证看待ChatCPT和余胜泉从知识生产、技术原理和功能的角度对ChatGPT进行介绍的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始皇将死(节选)
郭沫若
他在巡游的途中早就消瘦得很厉害,血色也不好,时常便闭,特别是睡眠不能安稳,时常梦见些海产的怪兽怪鱼来和他打仗。结核菌早就是侵犯了他的本来是不健全的脑膜的,不幸他在渡平原津的时候又有羊儿疯的发作,而头又跌打在了青铜冰鉴上,大脑与脑膜和前头骨生了冲击,结核菌的威势乘着这外伤便突然地急进了起来。这是不治的病,大约在两三礼拜之内便要死,秦始皇帝实在是得到了这死的预感了。
在头一两天,热度虽然高,但意识还清醒,李斯、赵高等虽然屡次劝他息下来在途中将养,但他没有听从他们的话,他仍然是叫人兼程前进,连夜间都不准休息。他的目的是想早赶到咸阳把扶苏召回来付以后事。他晓得扶苏一回来,一定是要除去李斯这一批人的。但在第三天的清早,意识便有点昏蒙起来了。他更预感到他会赶不到咸阳便要丢命。他便背开了人,自己亲笔写了一封木简的手诏给他的长子扶苏: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不幸归途疾发。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连丞相李斯都没有让他知道,只叫管符玺事的赵高把木简拴好了,盖上了封泥,赶快派专使送到上郡去,从此以后他便陷入于昏睡状态里去了。
热度照常是高,在车上滚来滚去地睡不安稳,颈子是硬直着的,牙齿不断地锯着,两个膝拐弯起来总是没有拉直过。杀人如麻,威加海内的这位大皇帝,到了这田地也委实可怜。他时而好像安静了一下,但时而又突然发出呓语来。
“父亲,父亲,你饶了我,你饶了我。……啊,燕太子丹,荆轲,田将军,你们把头首顶在你们的颈上去吧,不要那样骇人。……两位小弟弟,你们口里为什么流血?呵,鼻子里也在流血啦,眼睛也在流血啦,怪可怜的,是谁把你们打伤了?呵,你们的脑袋子是破了的,脑浆子也在流呵,怪可怜的。你们……你们不要一次那样多的人涌来打我啦,哦,你们有四百六十几个!……你们怪不得我,你们去找李斯,你们去找李斯。……你们要放火?要烧阿房宫?要烧死我?赶快把你们手中燃着的竹简熄掉罢,那不是书吗?……你们怎么要拿来烧了?那不是书吗?……”
像这样没有联络的一些呓语,使一些亲幸的宦者们个个都害怕,不愿意和他同车。在第四天上他们率性各自乘了几乘车在前后左右跟着,让秦始皇一个人在那辒辌车里瘫着。
秦始皇就这样在半死半活的状态中被人遗弃着的时候,他所预感着的阴谋在李斯、赵高之间却活跃了起来。赵高把始皇写给扶苏的手诏扼着没有发出,他主张立胡亥,便和李斯串通起来,把那诏书的内容完全改换了。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可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他们在这通假诏上是费了一番苦心的。秦始皇名政,秦人连“王”字都要避讳,正月是改称“端月”。他们却用了“匡正”这个动词,故意来犯讳,表示是秦始皇自己的口气,使扶苏和蒙恬不得怀疑。他们把诏书改了,但也不敢立地发出,怕的秦始皇万一会恢复转来。他们照常是昼夜兼程着,在昼间要打间的时候,总要去看秦始皇一次。起初看见他时常在痉挛的状态中,但到第五天来呈出了麻痹状态了。身体的痉挛缓和了下来,呓语也不发了,眼睛是凝着的,身子是瘫着的,除掉鼻孔下微微有点不整的气息之外,和一条死尸全无差别。乌鸦对于尸臭特别敏感,在人未死的前几天它们早就要闻着。每逢秦始皇的辒辌车一停,总和李斯、赵高要来看秦始皇的死活一样,乌鸦也时而飞来在他的车顶上盘旋。乌鸦的叫声和李斯们心中笑声是唱和着的。
就那样在第五天的夜里赶到了沙丘,大家都赶得很疲乏,以为秦始皇是没有知觉的,便不约而同地主张在沙丘过夜。
在沙丘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早李斯和赵高两人跑去把韫辌车打开来,看见始皇的右耳流着黑血,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经硬得和石头一样了。
结核性的脑膜炎论理是要支持三两礼拜的,但秦始皇为什么那样早死了?这除胡亥一个人而外,连李斯赵高都不知道。不用说当时也没有人验尸,自然更说不到尸体解剖。假如是在现代,解剖的小刀是可以发现出秦始皇的右耳里面有一条三寸长的铁钉的。
1935年9月24日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得了好多种病,便闭、多梦、结核性脑膜炎等,他预感到了死亡,写出秦始皇疾病的严重。
B. 李斯、赵高劝秦始皇将养身体,但秦始皇察觉到了二人废立的阴谋,仍叫人兼程前进,写出了秦始皇的警觉。
C. 赵高未发出秦始皇写的手诏,而是与李斯勾结,改写诏书,且在用词上颇下功夫,表现了赵高的奸诈与狡猾。
D. 乌鸦的盘旋预示着秦始皇即将归天,乌鸦的叫声与李斯、赵高的迫不及待相应和,让人感到一种奸人得逞的悲凉。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虽然是一篇历史小说,但作者虚构了不少细节,掺入了不少现代词语,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性。
B. 小说通过秦始皇的呓语回顾了他一生的杀戮、焚书等事件,这样的描写笔墨经济,用较简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非常典型。
C. “亲幸的宦者们个个都害怕,不愿意和他同车”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主要表现了秦始皇疾病症状的可怖。
D. 小说塑造了一个残暴而警觉的秦始皇的形象,但最终却在深重的病疴中被其子杀害,颇有讽刺意味。
8. 秦始皇写的诏书和李斯、赵高改的诏书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9.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秦始皇这一形象的。
【答案】6. B 7. C
8. ①秦始皇的诏书是感到自己命在旦夕,让扶苏赶到咸阳发丧;改写的诏书是谴责扶苏,让扶苏自杀。 ②秦始皇的诏书是把兵权交给蒙恬;改写的诏书申斥蒙恬为人臣不忠,赐死蒙恬,将兵权交给王离。 ③用意:秦始皇的诏书是让扶苏继位;改写的诏书目的是扫清立胡亥为帝的障碍。(意思对即可)
9. 正面描写:①外貌描写,如消瘦的很厉害,血色也不好,写出秦始皇的病态。 ②语言描写,通过描写秦始皇的呓语,表现了他一生的残暴和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恐惧。 ③侧面描写:他的近臣赵高、李斯都不忠于他,他手下的亲幸宦官都害怕远离他,他的儿子亲手害了他,说明他不会用人,不得人心。(意思对即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但秦始皇察觉到了二人废立的阴谋,仍叫人兼程前进”说法错误,原文为“他的目的是想早赶到咸阳把扶苏召回来付以后事。他晓得扶苏一回来,一定是要除去李斯这一批人的”,从后文来看,秦始皇并不知道二人废立的阴谋,仍叫人兼程前进是想早赶到咸阳把扶苏召回来付以后事,只能说他有预感,但并没有察觉到二人废立的阴谋。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主要表现了秦始皇疾病症状的可怖”说法错误,原文为“像这样没有联络的一些呓语,使一些亲幸的宦者们个个都害怕,不愿意和他同车。在第四天上他们率性各自乘了几乘车在前后左右跟着,让秦始皇一个人在那辒辌车里瘫着”,主要表现秦始皇不得人心。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不同:
结合“他的目的是想早赶到咸阳把扶苏召回来付以后事”“今命在旦夕……与丧会咸阳而葬”可知秦始皇的诏书是感到自己命在旦夕,让扶苏赶到咸阳发丧;结合“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可知改写的诏书是谴责扶苏,让扶苏自杀。
结合“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属蒙恬”可知秦始皇的诏书是把兵权交给蒙恬;结合“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可知改写的诏书申斥蒙恬为人臣不忠,赐死蒙恬,将兵权交给王离。
用意:结合“今命在旦夕……与丧会咸阳而葬”可知秦始皇的诏书是让扶苏继位;结合“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可知改写的诏书目的是扫清立胡亥为帝的障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手法的能力。
正面描写:
“他在巡游的途中早就消瘦得很厉害,血色也不好”是外貌描写,写出了秦始皇的病态。
“父亲,父亲,你饶了我,你饶了我。……啊,燕太子丹,荆轲,田将军,你们把头首顶在你们的颈上去吧,不要那样骇人。……你们怎么要拿来烧了?那不是书吗?……”运用语言描写,通过描写秦始皇的呓语,表现了他一生的残暴和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恐惧。
侧面描写:
“赵高把始皇写给扶苏的手诏扼着没有发出,他主张立胡亥,便和李斯串通起来,把那诏书的内容完全改换了”,他的近臣赵高、李斯都不忠于他,“像这样没有联络的一些呓语,使一些亲幸的宦者们个个都害怕,不愿意和他同车。在第四天上他们率性各自乘了几乘车在前后左右跟着,让秦始皇一个人在那辒辌车里瘫着”,他手下的亲幸宦官都害怕远离他,“这除胡亥一个人而外,连李斯赵高都不知道……假如是在现代,解剖的小刀是可以发现出秦始皇的右耳里面有一条三寸长的铁钉的”,他的儿子亲手害了他,说明他不会用人,不得人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忌去齐奔楚,楚王郊迎至舍,问曰:“楚万乘之国也,齐亦万乘之国也,常欲相并,为之奈何?”对曰:“易知耳。齐使申孺将,则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将之,至禽将军首而反耳;齐使田居将,则楚发二十万人,使上将军将之,分别而相去也;齐使盼子将,则楚悉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而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如是则王仅得存耳。”于是齐使申孺将,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至,禽将军首反。于是齐王忿然,乃更使盼子将,楚悉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田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益王车属九乘,仅得免耳。至舍,王北面正领齐袪,问曰:“先生何知之早也?”田忌曰:“申孺为人,侮贤者而轻不肖者,贤不肖者俱不为用,是以亡也;田居为人,尊贤者而贱不肖者,贤者负任,不肖者退,是以分别而相去也;盼子之为人也,尊贤者而爱不肖者,贤不肖俱负任,是以王仅得存耳。”
魏文侯觞大夫于曲阳,饮酣,文侯喟焉叹曰:“吾独无豫让以为臣!”蹇重举酒进曰:“臣请浮①君。”文侯曰:“何以?”对曰:“臣闻之,有命②之父母,不知孝子;有道之君,不知忠臣。夫豫让之君,亦何如哉?”文侯曰:“善。”受浮而饮之,釂而不让,曰:“无管仲、鲍叔以为臣,故有豫让之功也。”
赵简子曰:“吾欲得范、中行氏之良臣。”史黡曰:“安用之?”简子曰:“良臣,人所愿也,又何问焉?”曰:“臣以为无良臣故也。夫事君者,谏过而荐可,章善而替否,献能而进贤朝夕诵善败而纳之听则进否则退。今范、中行氏之良臣也,不能匡相其君,使至于难,出在于外,又不能入,亡而弃之,何良之为?若不弃,君安得之?夫良,将营其君,使复其位,死而后止,何由以来?若未能,乃非良也。”简子曰:“善。”
(节选自《说苑·尊贤》)
【注】①浮:罚酒,用满杯酒罚人。②有命:此指长寿。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献A能B而C进D贤E朝F夕G诵H善I败J而K纳L之M听N则O进P否Q则R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表修饰,与《劝学》中“吾尝跂而望矣”的“而”用法相同。
B. 悉,“全,都,所有”,与《出师表》中“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的“悉”字意思相同。
C. 谏,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谏”字意思相同。
D. 替,“废弃”,与《离骚》中“謇朝谇而夕替”中的“替”字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楚如何应对齐的进攻的问题,田忌假设齐国可能派出的不同将领,给出了不同的方案,后来齐国果然按照田忌猜想的顺序派兵。
B. 齐楚之战后,田忌回到住处,楚王面朝北整理好衣领袖口,恭敬地向田忌请教为什么会提前知道战事的结局,田忌如实作了回答。
C. 魏文侯为没有豫让那样的忠臣而感到遗憾,蹇重以类比的方式讽谏魏文侯,让魏文侯领悟到豫让并非真正的贤臣。
D. 史黡认为范氏、中行氏手下并无良臣,因为这些臣子不能纠正辅佐其君主,使君主至于危难;君主出逃,不能使他返回;君主逃亡后就背弃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齐使申孺将,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至,禽将军首反。
(2)夫良,将营其君,使复其位,死而后止,何由以来?
14. 田忌在齐楚开战之前就已经推测出了战争的结局,他是根据什么推测的?我们可以推出什么道理?
【答案】10. EMP 11. D 12. A
13. (1)正在这时,齐国让申孺领兵攻打楚国,楚国发兵五万人,派上将军率军应战,擒获齐军主将,提着他的首级返回。
(2)如果是良臣,将会为他们的君主谋划,使君主复位,死而后已,怎会来投奔您?
14. ①田忌是根据齐国三个将领分别对待贤士与不贤的人的态度推测的。
②这说明既要尊重贤士,也要爱护不贤的人,贤人与不贤的人都能担负重任,让他们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能,才能做出一番成就。(或:知己知彼,对敌我双方情况了解透彻,能更好地制定策略。)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贡献才能并引进贤士,早晚都要将成败的因果告诉君主使君主采纳,如果听取就进用,不听就隐退。
“献能而进贤”与前文“谏过而荐可”“章善而替否”句式结构相同,故在“献能而进贤”的后面E处应加句读;
“之”作“纳”的宾语,故在“之”的的后面M处应加句读;
“听则进”和“否则退”是表并列关系的两种情况,故在“听则进”于“否则退”的中间P处应加句读。
故选EMP。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一到战场就会提着敌将的首级回师/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
B.正确。句意:那么楚国就要尽征全国兵员/宫中的事情不管大大小小,都用来咨询他。
C.正确。
D.“意思相同”错。废弃;贬黜。句意:彰显善政并除去不利之事/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后来齐国果然按照田忌猜想的顺序派兵”错。田忌假设齐国可能在派出申孺后,接下来会派田居,再派盼子,但后来齐国在派出申孺后,接下来没有派田居,直接派了盼子。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于是”,在这时;“禽”,通“擒”,擒获。
(2)“营”,谋划;“何由以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由何以来”,怎会来投奔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由原文“问曰:‘先生何知之早也?’田忌曰:‘申孺为人,侮贤者而轻不肖者,贤不肖者俱不为用,是以亡也;田居为人,尊贤者而贱不肖者,贤者负任,不肖者退,是以分别而相去也;盼子之为人也,尊贤者而爱不肖者,贤不肖俱负任,是以王仅得存耳。’”可知,田忌是根据齐国三个将领分别对待贤士与不贤的人的态度推测的。
由田忌根据齐国三个将领分别对待贤士与不贤的人的态度的推测,给出了不同的方案策略可知,既要尊重贤士,也要爱护不贤的人,贤人与不贤的人都能担负重任,让他们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能,才能做出一番成就。(或:知己知彼,对敌我双方情况了解透彻,能更好地制定策略。)
参考译文:
田忌逃离齐国投奔楚国,楚王到郊外迎接他到馆舍,问他说:“楚国是万乘的大国,齐国也是万乘的大国,经常想要相互吞并,这件事怎么办呢?”田忌回答说:“这容易知道结果。如果齐国派申孺领兵,那么楚国就发兵五万人,派上将军率领军队,一到战场就会提着敌将的首级回师;如果齐国派田居领兵,那么楚国就要发兵二十万人,派上将军领兵,两军不分胜负各自撤退;如果齐国派田盼子率军,那么楚国就要尽征全国兵员,大王亲自率军出征,我跟随前往,相国、上将军作左右司马,这样大王才仅能保全自己。”正在这时,齐国让申孺领兵攻打楚国,楚国发兵五万人,派上将军率军应战,擒获齐军主将,提着他的首级返回。于是齐王大怒,就换田盼子率军攻楚,楚国尽征全国兵员,楚王亲自率军出征,田忌跟从前往,相国、上将军作左右司马,增派楚王侍卫车九辆,但楚王仅能免于被擒而已。回到住处,楚王面朝北整理好衣领袖口,恭敬地问田忌说:“为什么先生早就知道这样的结局呢?”田忌说:“申孺的为人,总是轻慢贤士而看不起不贤的人,贤人与不贤的人都不愿为他效力,因此会败亡;田居的为人总是尊重贤士而轻视无能的人,贤士能被任用,不贤的人被斥退,因此双方不分胜负各自撤退;田盼子的为人,是既尊重贤士也爱护不贤的人,贤人与不贤的人都能担负重任,因此大王仅能保全自己。”
魏文侯在曲阳请大夫们饮酒,饮到兴浓时,魏文侯长叹一声说:“我唯独没有豫让那样的人来做我的臣子。”蹇重举酒上前说:“我请求罚您饮酒。”文侯问:“为什么?”蹇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话:长寿的父母不了解什么是孝子;有道的君主不了解什么是忠臣。那豫让的君主又怎么样呢?”文侯说:“讲得好。”接受罚酒一饮而尽并不推辞,说:“那智氏没有管仲、鲍叔这样的人来做他的臣子,所以才有豫让这种人立下功绩。”
赵简子说:“我想要得到范氏、中行氏的良臣。”史黡问:“怎么使用他们?”赵简子说:“得到良臣,是人们的愿望,又何必要问用途呢?”史黡说:“我认为范氏、中行氏的灭亡,是没有良臣的缘故。侍奉君主,应该劝诫过失并建议可行之事,彰显善政并除去不利之事,贡献才能并引进贤士,早晚都要将成败的因果告诉君主使君主采纳,如果听取就进用,不听就隐退。如今范氏、中行氏的良臣,不能纠正辅佐他们的君主,使君主至于危难;君主出逃在外,又不能使他返回;君主逃亡后就背弃他,怎么能称他们是良臣?假若他们不背弃范氏、中行氏,您又怎能得到他们?如果是良臣,将会为他们的君主谋划,使君主复位,死而后已,怎会来投奔您?如果他们不能做到这些,就不是良臣了。”赵简子说:“讲得好。”
(节选自《说苑·尊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李白二首①(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②,魂返关塞黑③。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注】①乾元元年,李白流放夜郎,二年春遇赦。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被赦,仍为其忧思。②枫林:指李白所在地。③关塞: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死别”与“生别”对比,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B. 诗人使用“对写法”,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抒发了深挚的情感。
C. 本诗写出了诗人半梦半醒的状态,说“梦”是诗人看到了李白,说“醒”是诗人意识到李白不可能来此地。
D. 本诗通过梦境写对李白的思念,语言温柔敦厚,对梦幻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逼真,感人肺腑,引发读者共鸣。
16. 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①前四句写梦前。写诗人与李白生离的伤悲之情和李白流放远地、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②中间八句写梦中。写诗人在梦中看到李白从流放之所来诗人所居之地与诗人相会,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又想到李白本在江南身陷图画,不可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③最后四句写梦后。诗人梦醒之后,看到月满屋梁,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表现了对李白的思念;最后写诗人对李白的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隐忧。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对比”错误,应是以死别衬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结构内容的能力。
前四句写梦前。“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开篇以死别衬生别,表现诗人内心的苦痛。“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李白被贬谪到江南,而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又毫无消息,在那险恶之地,友人究竟如何了?写诗人与李白生离的伤悲之情和李白流放远地、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中间八句写梦中。“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剎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地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写诗人在梦中看到李白从流放之所来诗人所居之地与诗人相会,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又想到李白本在江南身陷图画,不可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最后四句写梦后。“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表现了对李白的思念。想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原写《离骚》的原因共有两句,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在浔阳城中听到的音乐,衬托了琵琶声的优美。
(3)古代诗歌中常常用“雪”作喻来描写事物,如“_________”或“_________”。
【答案】 ①.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 盖自怨生也 ③. 岂无山歌与村笛 ④. 呕哑嘲哳难为听 ⑤. 今来花似雪
⑥. 卷起千堆雪(鬓云欲度香腮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幽”“怨”“呕哑嘲哳”“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内哲学家常常批评逻辑有局限性,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内容,解决不了哲学的根本问题,尤其是解决不了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是他们一般都承认逻辑很重要。批评逻辑者多与自身研究相关:他们不懂逻辑,对逻辑的重要性没有切身的感受,却不影响他们著书立说,传播自己的思想,甚至成为名家。
亚里士多德认为,从事哲学研究时要具有逻辑的修养;康德说,形而上学研究要从逻辑和数学出发;黑格尔则从逻辑出发寻找初始概念,构造起他的整个哲学体系;胡塞尔直接将自己哲学体系的奠基之作命名为“逻辑研究”;罗素则直言,逻辑是哲学的本质。所有这些,可以简单归为一句话:逻辑是哲学研究①___________________的东西,因而十分重要。
许多哲学家似乎对这样的哲学不满,批评它难懂、无用,认为哲学应该解决现实问题,喜欢以加字的方式使哲学研究具体化。黑格尔就提出过“自然哲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它们与他的逻辑和形而上学显然是根本不同的。今天这样的哲学就更多了,然而,“加字”似乎成为一种能力,使加字哲学②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工程哲学、休闲哲学、儿童哲学等等。在我看来,“工程”“休闲”等加字清晰地表明,它们与经验相关,这与逻辑相关的哲学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的。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不可或缺 ②层出不穷 ③迥然不同
19. (1)排比:句子有五个分句,分别列举亚里士多德等五个人的观点。
(2)效果:①五个分句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节奏感强;②强调了哲学研究中逻辑的重要性。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是说逻辑是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十分重要的,可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②本处是说今天“加字”似乎成为一种能力,这样的加字哲学不断地出现,比如工程哲学、休闲哲学、儿童哲学等等,可用“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
③本处是说加字哲学与经验相关,和与逻辑相关的哲学从本质上是不同的,可用“迥然不同”。“迥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组句群中有五个分句,这五个分句分别表明了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胡塞尔、罗素有关逻辑的观点。五个分句都采用了主谓式的结构,句子结构相似,都在强调逻辑是哲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表达了一种肯定的语气,五个分句用相似的结构表达相关的内容,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所以构成了排比的句式。
本处是要说明逻辑是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东西,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这些哲学家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地来说明逻辑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引力和月球引力对地球有潮汐作用,地球上的海水会被月球引力周而复始地拉起来再落下, __________①__________。当月球和太阳同时在一边,并且正对地球的海洋时,潮汐现象会变得更加明显。经过这个现象,使我们是确定太阳的引力和月球的引力对地球上的物体起作用的。那为什么我们却感觉不到呢?
太阳的引力对整个地球都产生作用,对我们却视而不见,这并非太阳的引力变质了,也没有过期。相对于太阳,地球实际上相当于太阳的一颗卫星,或者看成太阳的一个空间站。在空间站上我们会处于失重状态,也就是说空间站围绕母星公转,其离心力和引力相互抵消,对于空间站上的人来说就会失重。地球也是这样, __________②__________,不考虑地球自身的引力情况下,由于地球的离心力和太阳的引力相互抵消,所以地球上的物体都不会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由于地球自身有引力,我们就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 下面各项中的“我们”,与文中加点的“我们”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老师说:“你要记住,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B. 我们大家一起干。
C. 你这么不讲理,让我们怎么办?
D. 我们对翻然改进的人,应热情欢迎,不纠缠历史旧账。
【答案】20. ①这就形成了海洋的潮汐现象 ②地球在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 ③只受到地球的引力影响
21.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确定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对地球上的物体是起作用的。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结合前后文内容“地球上的海水会被月球引力周而复始地拉起来再落下”“正对地球的海洋时,潮汐现象会变得更加明显”可知,此处指太阳和月亮引力对地球作用形成海洋潮汐,应填“这就形成了海洋的潮汐现象”。
②此处对应“空间站围绕母星公转”,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应填“地球在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
③前文说“地球上的物体都不会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地球有引力,则只受其影响,应填“只受到地球的引力影响”。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四处语病:
一是“经过这个现象”搭配不当,改为“通过这个现象”;
二是“经过(通过)……使我们”主语残缺,可去掉“使”,或删掉介词“经过(通过)”;
三是 “是”位置不当,放在“起作用”的前面;
四是“太阳的引力和月球的引力”重复啰嗦,改为“太阳和月球的引力”。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加点处的“我们”是泛指,指所有的人。
A.在这里应指具体的“学生”,比用“你们”或“你”更亲切。
B.“我们”,指包括说话人在内的特定的一部分人。
C.与“你”相对,指“我”或者包括“我”在内的某些人
D.“我们”是泛指,指所有的人。
故选D。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景公让弓匠为他做一张弓,弓匠做了三年才完成。齐景公拉弓射箭,连一层牛皮的箭靶也穿不透。齐景公大怒,要处死弓匠。
弓匠的妻子前来求见齐景公,说:“我是蔡国人,嫁给这个弓匠为妻。这张弓,是我丈夫用泰山之南坚韧的柘木、燕国的牛角、楚国麋鹿的筋和黄河里的鱼胶制作而成的。这四样东西,都是天下最精良的做弓材料,做成的弓射箭不应该只穿透仅有一层牛皮的箭靶。并且我曾听说,奚仲发明的车子不能独自行走,莫邪剑尽管非常锋利,也不能独自斩断东西,必须有人正确使用才行。射箭的方法,应左手稳稳地像靠着石头,手好像拉着树枝,手掌好似握着鸡蛋,四根手指像折断的木棍;右手发箭,手根本不受影响,这才是射箭的正确方法啊。”
齐景公按弓匠妻子所说的方法射箭,果然一下子穿透了七层牛皮做的箭靶。弓匠立刻被释放了。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用之得法,物尽其用
齐景公命匠人三年制一弓,结果让他大失所望,而匠人之妻的一席话,却道出了症结所在。同一张弓,同一个人,使用方法不当,竟是劣弓一把;使用方法恰当,却是良弓一张。究其原因,不禁引人深省:物本精良,用之不得其法,暴殄天物,却是浑然不觉;用之恰得其法,物尽其用,亦是喜出望外。可见,用人用物,正确的方法显得弥足珍贵。
于个人而言,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事业,所用之物颇繁,辅助工具亦多,可是其精良与否,称手与否,皆因使用方法不同,而产生悬殊极大的结局。
手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沟通无极限,若用之完善知识,开阔眼界,则是学习助手;若用之玩乐丧志,沉溺虚无,就是学业毒瘤。鸡鸭鱼肉,营养丰富,有益健康,若食之节制,用之滋补,则是美味佳肴;若食之无度,胡吃海塞,就是健康杀手。权力,具强制性,有感召力,若用之以清官之法,利国利民,则是国家之福;若施之以贪官之术,祸国殃民,就是万民之害……正所谓,世上没有无用的东西,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就连鸦片,这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屈辱的印记,用于吸食,它是毒品;而用于治病,也是良药。更何况本是精良之物,若终成有害之源,皆是方法不当使然,物本无辜!
于国家而言,治理得法,可使之富强兴盛,天下大治。管理失当,便置之万劫深渊,天下大乱。治乱悬殊,天壤之别,尘埃落定之处,考量的都是施政者的智慧,治国者的良方。
忠臣良将,竭忠尽智,忠勇果敢,若用之以圣君之道,委以重任,各显其能,则是国之栋梁。若待之以昏君之法,疏之离之,疑之害之,便为民之遗恨。强兵劲弩,保家卫国,安全保障,若用之以抵御外辱之处,驱除鞑虏,守护疆土,则是国之长城;若施之以攘外必先安内之策,骨肉相残,祸起萧墙,便是敌之帮凶……
欧阳修说:“欲责其效,必尽其方。”同样是大国自信,清政府佐之以闭关锁国之法,让华夏落后挨打,屈辱了百年;唐王朝伴之以开放包容之态,使炎黄登世界之巅,流传了千古;新中国配之以昂扬砥砺之姿,令中华跻身强国之列,惊艳了世界。更何况治国之方,取舍各异,终是良策至上。
世之万物,各有其妙用,不得其法,即便耗尽心力,也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若得其法,便如庖丁解牛,终究游刃有余,目无全牛。所以,意欲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必先得其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段文字构成,讲述的是弓人之妻的故事。齐景公等了三年才做成的一张弓,居然连一层牛皮的箭靶都穿不透。盛怒之下,齐景公要处死那个弓匠。弓匠的妻子为丈夫求情说,弓匠选的是最精良的材质,制出来的弓箭不会太差。但是再好的车子再好的宝剑,都不能独自发挥作用,必须要正确使用才行,并告诉给齐景公正确的射箭方法。齐景公按照她的方法来做,果然穿透了七层牛皮的箭靶,于是就释放了弓匠。
材料是则寓言,审题的关键是把握它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任何好的、精良的东西,要使它发挥显著的效力,必须按正确的方法来使用,否则就不能体现它的价值。同一张弓,若使用的方法不恰当,就连普通的弓箭都不如;若使用方法恰当,就发挥出其惊人的效力。可见正确方法的重要性,这里体现出了一定的思辨性。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况,亦是如此。山珍海味是好的,若有所节制,适度食用,便是滋补佳品;若胡吃海塞,贪食无厌,则是美味毒药。物质、金钱是好的,若使用恰当,用之有度,就是便利生活的好事物;若肆意浪费,求名逐利,则是毁弃自我的坏东西。权利是好的,若用之为民造福,则权力至高无上;若用之作威作福,则权力祸国殃民。手机、网络是好的,若将之用于生活的沟通,学习的补充,则是我们的得力帮手;若将之用于无聊的游戏,空虚的慰藉,则成为我们的精神鸦片。人才是好的,若将之放在正确的位置,擅长的领域,便是真正的佼佼者;若将之放在错误的位置,陌生的领域,便是十足的蠢笨者……可见,很多事物本就精良,只是因为我们使用不当,才无法达到预期。若方法得当,便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以议论文为佳。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逐层深入地谈个人、社会、国家在运用精良的事物时,一定要方法恰当,才能物尽其用。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我们在生活、学习和事业中,使用精良事物时,要方法恰当,方能事半功倍。
立意:
1.知人善任,方能人尽其才
2.恰当得法,才可物尽其用。
3.物本精良,用法得当,方可奏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