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课后练习题
展开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
A级 基础巩固
1.(多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的衍射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不可能发生衍射现象
B.要观察到水波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使狭缝的宽度远大于水波波长
C.波长越长的波,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
解析: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即任何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存在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而已,只有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C、D正确.
答案:CD
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波的波长和反射波的波长相等
B.入射波的波长大于折射波的波长
C.入射波的波长小于折射波的波长
D.入射波和折射波频率相同
解析:不论波反射还是折射,波的频率均不变,在反射现象中,由于介质相同,反射波与入射波波速相同,由λ=知,波长相同,故A、D正确;在折射现象中,介质不同,则波长改变,由于未知两介质的情况,入射波与折射波的波长大小关系无法判断,故B、C错误.
答案:AD
3.(多选)如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 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解析: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影响是因为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波浪能传播到A、B处的结果,当障碍物或缝隙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的时候,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D正确.
答案:AD
4.在水波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窄缝,已知窄缝的宽度为0.5 cm,所用水波的波长为5 cm,则下图所示的衍射图样中正确的是( )
解析:窄缝宽度0.5 cm明显小于水波波长5 cm,符合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且水波是以水中“某点”为中心的弧线,故只有选项C正确.
答案:C
5.(多选)如图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图中的( )
解析: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BC
C级 能力提升
6.某雷达站正在跟踪一架飞机,此时飞机正朝着雷达站方向匀速飞来;某一时刻雷达发出一个无线电脉冲,经200 μs后收到反射波;隔0.8 s后再发出一个脉冲,经198 μs收到反射波,已知无线电波传播的速度为c=3×108 m/s,远大于飞机的飞行速度v.则v应为( )
A.1 500 m/s B.750 m/s
C.375 m/s D.以上数据都不对
解析:由于c≫v,故可不考虑电磁波传播过程中飞机的位移;设雷达两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分别位于x1、x2处,则第一次2x1=ct1,第二次2x2=ct2,飞机的飞行速度v=,且Δt=0.8 s,代入数据解得v=375 m/s.
答案:C
7.(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甲波向右传播,乙波向左传播.质点M位于x=0.2 m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列波会发生干涉现象
B.M点是振动加强点,所以其位移总是最大
C.此时M点位移为零,故M点是振动减弱点
D.M点将做振幅为30 cm的简谐振动
解析: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内传播,波速相等,由题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相等,由v=λf可知,频率相等,所以两列波能产生干涉,故A正确;质点M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振动总是加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为A=20 cm+10 cm=30 cm,则M点将做振幅为30 cm的简谐振动,此时M点位移为零,故B、C错误,D正确.
答案:AD
8.(多选)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2 cm和x=12 c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4 c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2 cm和x=8 c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5 c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
B.t=0.75 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C.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D.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解析:根据“上下坡法”可以判断,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A正确;两列波波速相等,经过t=0.75 s,两波传播的路程都为3 cm,但P、Q两质点并不沿x轴运动,B错误;t=1 s时刻,左边波传到x=6 cm处,右边波传到x=4 cm处,两波的波谷相遇在M点,叠加后质点M的位移为-4 cm,C错误,D正确.
答案:AD
9.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鱼群的位置.在一只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的渔船上,向选定的方向发射出频率f=5.8×104 Hz的超声波后,经过时间t=0.64 s接收到从鱼群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已知该超声波在水中的波长λ=2.5 cm,求鱼群到渔船的距离是多少.(鱼群和渔船静止不动)
解析:所发射的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λf=2.5×10-2×5.8×104 m/s=1 450 m/s,超声波往返的路程s=vt=1 450×0.64 m=928 m,渔船到鱼群的距离x==464 m.
答案:464 m
C级 拓展创新
10.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S1和S2相距6 m,它们发出的两列波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
B.虚线一定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
C.两列波的波长都是3 m
D.两列波的波长都是1 m
解析:波发生干涉的条件之一是频率相同,A正确;虚线是振动减弱的区域,则一定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B错误;由图可知波源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3个波长,所以两列波的波长都是2 m,C、D错误.
答案:A
11.(2021·广州高三二模)频率恒定且同步振动的两个声源S1、S2相距12 m放置.一观测者在S1、S2之间的连线上移动,听到音量大小起伏变化,且其中一个音量最小的位置与S1相距5 cm.若声速为340 m/s,求声源振动的最小频率.
解析:设声波的波长为λ,声源的频率为f,声波的波速为v,观察者在P处.观察者与S1、S2之间的波程差Δl=|PS1-PS2|=2 cm.
P处音量最小,必须满足Δl=(2n+1)(n=0,1,2,3,…),
又v=λf,
联立代入数据得f==85(2n+1)Hz(n=0,1,2,3,…).
当n=0时,扩音器的最小频率为85 Hz.
答案:85 Hz
12.下图是某课室主席台的说明图,AB是讲台,S1、S2是与讲台上话筒等高的相同的喇叭,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和尺寸如图所示.专家的声音放大后经喇叭传回话筒再次放大时可能会产生啸叫.为了避免啸叫,话筒最好摆放在讲台上适当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上两个喇叭传来的声音因干涉而相消.已知空气中声速为v=340 m/s,专家声音的频率为f=136 Hz,忽略讲台的宽度,则
(1)求专家声音的波长λ.
(2)图中B点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试通过计算说明判断依据.
(3)讲台上能够避免啸叫的适当位置有多少个?
解析:(1)专家声波的波长是λ==2.5 m.
(2)B点为振动加强点;B点与两个声源的路程差为
ΔxB=-=5 m=2λ.
即波源到B点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所以B点为振动加强点.
(3)设P是AB上任意的一个消音点,则该点与两个声源的路程差应该满足:
ΔxP= - =±(2k+1)(k=0,1,2,3,…),
由于P是在AB间的点,即有|ΔxP|<2λ,
因此k只能取0和1,因此AB上共有4个消音点.
答案:(1)2.5 m (2)见解析 (3)4个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机械波的描述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机械波的描述一课一练,共7页。
高中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关于波的认识,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精品精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