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 位置导学案
展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阶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1.明确列与行的意义。
2.理解数对的意义,掌握数对的书写格式。
3.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4.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位置 (2课时)
(2)练习课 (1课时)
(3)重点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1课时 确定位置(1)
课题 | 确定位置(1)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本节课所学的“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具体的位置”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提升,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教学方法描述位置,旨在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1.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在教学时,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引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探究,从而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数对的意义、如何在方格纸上表示某一点的位置,促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发现、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思维的发展,感受合作学习的好处,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 ||||
学习目标 | 1.明确列与行的意义,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书写方法。 2.通过对数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 ||||
学习重点 | 掌握行、列及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 ||||
学习难点 | 能正确熟练地用数对表示和确定物体的位置。 | ||||
学习准备 | 教具准备:PPT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环节 | 导案 | 学案 | 达标检测 | ||
一、旧知铺垫。(4分钟) | 1.同学们,我们班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她)坐在什么位置? 2.引出课题。这样描述很麻烦,表述也不清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更准确、更简洁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
| 1.自由描述好朋友的位置。 2.学生带着好奇心与老师共同进入新知的探究。 | 1.习惯上,我们把( )叫做列,把( )叫做行。 答案:竖排 横排 2.列,一般是从( )往( )数;行,一般是从( )往( )数。 答案:左 右 前 后 3.数对由( )个数组成,第一个数表示( ),第二个数表示( ),两个数要放到( )中,并用( )隔开。 答案:两 列 行 括号 逗号 4.在练习本上画出本班同学的座位示意图,并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答案:略 5.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 );两个数对的前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 )。 答案:同一行 同一列 6.一个学生说出班级里任意一个同学的名字,另一个学生快速地说出如何用数对表示这个同学在班级的位置。 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5分钟) | 1.明确“列”“行”的意义和一般规则。 (1)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例1,引导学生寻找图中的信息。 (2)组织学生讨论行、列的规定。 2.探究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具体位置的方法。 (1)观察、操作,说说确定张亮的位置需要用到几个数据? (2)如果用(2,3)表示张亮的位置,那么(2,3)中的数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3)照样子用两个数分别表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 (4)讨论:用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数的先后顺序可以颠倒吗? (5)小结:数对及表示方法、书写格式。数对由2个数组成,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两个数要放到括号中,并用逗号隔开。 | 1.(1)观察,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汇报。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行、列的规定。(横排叫行,从前往后数;竖排叫列,从左往右数) 2.(1)学生观察、交流,明确:找到张亮的位置需要知道2个数据。 (2)师生共同明确:2表示张亮在第2列,3表示张亮在第3行。 (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板书:王艳(3,4)、赵雪(4,3)。 (4)讨论后明确:不能。前面的数表示这个物体所在的列数,后面的数表示这个物体所在的行数。 (5)学生认真倾听,理解感悟。 | |||
三、巩固练习。(8分钟) |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第1题。 |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订正。 |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 ||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分钟) |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 |||
五、教学板书 | |||||
六、教学反思 | 本堂课,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第几个(排)”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培养学生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用数对来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可起到较好的巩固效果。 | ||||
教师点评和总结: | |||||
第2课时 确定位置(2)
课题 | 确定位置(2)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本节课是上一课时的延伸与深化,从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延伸到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课时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在完成教材第20页例2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探究,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方法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发现必须要用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如果表示不同物体的两个数对中的第1(或2)个数相同,那么在方格纸上,两个物体是在同一列(或行)上。 | ||||
学习目标 | 能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物体的位置。 | ||||
学习重点 | 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 ||||
学习难点 | 解决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平移问题。 | ||||
学习准备 |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方格纸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环节 | 导案 | 学案 | 达标检测 | ||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如果把某个物体变成一个点,你还会表示吗?我们如何直观地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呢?(板书课题) | 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方法,讨论后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 | 1.小明的位置在班里的第5列,第3行,那么小明的位置用数对可表示为( , )。 答案:(5,3) 2.下面是春蕾小学所在街区的平面图。 请你用数对表示以下地点的位置。 春蕾小学(4,4) 公园( , ) 游泳池( , ) 体育场( , ) 答案:(9,5) (3,3) (1,1) | ||
二、探究新知。(25分钟)
| 1.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2动物园示意图,理解图意,寻找图中的信息。 (2)自主学习例题。(随机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 (3)订正学生的自学结果。 (4)小结: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简明、清楚、准确。只要先从左到右确定第几列,再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就可以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拓展延伸。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教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如何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 1.(1)观察图中信息并汇报交流。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独立完成问题1和问题2。 (3)学生认真听讲,反思自己自学成果。 (4)认真倾听,理解感悟。 2.小组交流数形结合思想的定义,回忆在以往的学习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形结合思想并说明如何在本节课中体现。 | |||
三、巩固练习。(8分钟) |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第3题、第23页第8题。 | 1.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检查,集体交流订正。 |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 ||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2分钟) |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 1.小组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 |||
五、教学板书 | |||||
六、教学反思 | 本节课借助一张在方格纸上表示的动物园平面示意图,使学生理解可以把具体的物体抽象成一个点,并可以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从而感受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引导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方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并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 ||||
教师点评和总结: | |||||
练习课
学习目标 | 1.明确列与行的意义。 2.理解数对的意义,掌握数对的书写格式。 3.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4.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 |||
学习重点 | 1.正确区分列与行的顺序,掌握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 |||
学习准备 |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格子纸片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环节 | 导案 | 达标检测 | ||
知识点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 |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2题。 表中的“山”用数对(1,5)表示。 (1)像这样,说一说“春”“雪”“花”“土”的位置。 (2)数对(4,2)和(2,4)分别表示哪个汉字? | 分析:表中的“山”用数对(1,5)表示,与“山”的位置在第一列第五行类似,找其他汉字的时候我们分别找出这些汉字在表中是第几列第几行就可以了。同样,我们知道了第几列第几行,可以确定那个位置的汉字是什么。 答案:(1)“春”(1,2);“雪”(2,3);“花”(3,1);“土”(4,5)。 (2)数对(4,2)表示“冬”,数对(2,4)表示“月”。 | 1.如图:西瓜用数对(5,1)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几个图案的位置吗? 答案:苹果(2,3)梨(4,4)
| |
知识点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7题。 (1)先用数对表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再分别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和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 (2)用数对表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分析:方格纸上的竖线与横线分别被看作列和行,竖线与横线的任何一个交点都能用数对来表示其位置,如B点用数对(4,1)表示,找出A、C点所在的列和行,就可以用对应的数对表示。要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先分别画出平移后对应的点,然后连线得出所求图形。 答案:(1)A(1,1)、C(2,3)(2)向右平移后A(6,1)、B(9,1)、C(7,3);向上平移后:A(1,6)、B(4,6)、C(2,8)。我发现:图形向右平移时,所有表示点的数对的行数没有变,列数加上移动的单位数;图形向上平移时,所有表示点的数对的列数没有变,行数加上移动的单位数。 | 2.明明和小强下五子棋:明明执黑子先下,小强执白子后下。明明和小强的落子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明明:①(4,5) ②(5,6) ③(6,7) ④(7,8) ⑤(4,7) ⑥(5,7) 小强:①(5,5)②(6,6) ③(3,4)④(8,9)⑤(4,4)⑥(7,7) (1)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画出一个简单的棋盘,并在棋盘上画出黑子和白子。 (2)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如果你是明明,你的下一步棋子准备放哪?请用数对表示。 答案:(1)略 (2)我认为小强赢的可能性大。我的下一步棋子准备放在(3,3)或者(8,8)。 | |
布置作业 | 完成教材第21页第1题,第22页第4、5题。 |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 ||
课堂总结 |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 1.自评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 ||
教学反思 | 本堂课,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识字表出发,让学生在找识字表中的汉字的过程中练习数对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练习中培养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渡到用方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学会在方格图上找到数对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 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后通过生活中学生喜欢的五子棋的游戏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用数对来表示棋子的位置的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掌握。 | |||
教师点评和总结: |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 位置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a href="/sx/tb_c9899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2 位置学案</a>,共8页。
小学数学2 位置第一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2 位置第一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判断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交流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应用反馈,课堂总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