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2.类型及主要环节(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
想一想: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你认为李白的这句千古名句符合自然规律吗?为什么?【答案】不符合。地球上的水处于不断的运动循环之中,海陆间循环将海洋水和陆地水联系起来,使陆地水体得以不断更新。
小技巧:“来龙去脉”判水循环环节就某一水体而言,可以从来源(收入)和去向(支出)的角度分析水循环环节。例如,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支出包括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下渗。在一段时期内,降水量是一定的,在蒸发(蒸腾)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如果地表径流增多,则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反之,如果下渗量增多,则地表径流减少。
小科普:人类智慧的结晶——坎儿井坎儿井普遍见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它是干旱地区的劳动人民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主要作用是截取地下水用于农田灌溉和提供居民生活用水(如右图)。
1.下列各种水体中,分布最广泛的是( )A.海洋水B.大气水C.陆地水D.冰川水【答案】B [解析]各种水体中,分布最广泛的是大气水,陆地、空中都有分布。但大气水数量却最少。
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复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A.水汽的蒸发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D.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答案】B [解析]材料中“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复不辍”说明水汽的输送随大气运动时刻在进行;“水泉”则指径流,“水泉东流,日夜不休”说明径流输送也在时刻进行。
(2023年陕西榆林期末)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模式图,甲、乙分别代表海洋和陆地,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单位量,假设该区域水循环总量为100个单位量。据此完成第3~5题。
3.依据水的动态平衡原理,推测X的数值为( )A.99B.63C.56D.254.甲处参与的所有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D.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5.下列关于水循环a、b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a环节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 ②a环节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③b环节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④b环节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3.B 4.C 5.A
[解析]第3题,依据水的动态平衡原理,陆地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与地表径流量之和,故地表径流量b=37—19=18;根据整个海洋的降水量加上入海径流量与海面水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可知X=81—18=63,B项正确。第4题,由图文材料可知,甲为海洋,参与了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C项正确。第5题,a环节为水汽输送,主要靠大气输送,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①正确;a环节代表的是水汽输送,而不是地表径流,②错误;b环节为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塑造地表形态,③正确,④错误。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材料一 地下水库是指地下砂砾石孔隙、岩石裂隙或溶洞所形成的,或建筑地下截水墙,截蓄地下水或地下径流而形成的有确定范围的贮水空间。可贮存地下水,采用回灌方式贮存地面水。与常见的水库相比具有不占地表、库容大、投资少、蒸发损失小、安全可靠等优点。材料二 2022年入夏后,贵阳稻田龟裂,作物干枯,山塘干涸,沟溪断流,水库水位持续下降……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的贵州,部分地区在本应雨水丰沛的汛期再次遭受“旱魔”袭击。缺水成为当地面临的一大困难。
材料三 巨木地下河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缓解了西南地区缺水问题。该工程位于贵州省巨木地下河流域,在地下河出口处筑坝拦蓄地下水成库,建成了库容239.2万立方米的地下水库和30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
(1)请说出与地下水库相关的水循环环节。【答案】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2)请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该时间段贵州缺水的可能原因。【答案】该地为喀斯特地貌;下渗严重,地表水易渗漏;该季节降水少;夏季蒸发旺盛。(3)请说明贵州省巨木地区修建地下水库对当地水循环的有利影响。【答案】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洪水期径流量减少,枯水期径流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发减少。
1.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四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1)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2)看发生领域:海陆间循环的发生领域既有陆地又有海洋,陆地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陆地,海上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海洋。
(3)看循环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只有蒸发、蒸腾和降水,海上内循环只包含蒸发和降水。(4)看参与水量: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少。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考向1:水循环环节与类型判断](2022年重庆沙坪坝期末)嘉陵江发源于秦岭,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在重庆汇入长江。右图为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嘉陵江在水循环中主要参与的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下渗D.地表径流2.嘉陵江奔流不息,一直未干涸主要是因为(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地内循环D.发源地秦岭森林茂密【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嘉陵江是长江的支流,最终汇入海洋,因此在水循环中主要参与的环节是地表径流。第2题,三种水循环中,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因此,海陆间循环使嘉陵江奔流不息、一直未干涸;海上内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陆地内循环补充水量少;发源地秦岭森林茂密,对嘉陵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考向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023年北京东城区期末)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虎跳峡位于金沙江上游,是万里长江第一大峡谷。下图为虎跳峡景观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滚滚长江东逝水”,从水循环的环节来看属于( )A.蒸发B.地表径流C.下渗D.水汽输送4.虎跳峡地貌的形成体现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A.促使全球总水量不断增加B.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D.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指长江水汇入海洋的过程,反映的是地表径流,B项正确。第4题,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着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A项错误;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虎跳峡,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B项正确;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 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但是与虎跳峡地貌的形成关系不大,C、D项错误。
[考向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022年黑龙江大庆期末)2021年7月20日,郑州24小时持续性强降雨造成郑州城市内涝,交通、通信、供水等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造成此次郑州城市内涝的原因是( )A.⑥较小B.④较大C.③较大D.②较小6.为缓解城市内涝,下列方案中最优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①为海水蒸发,②为海洋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下渗,⑤为地下径流,⑥为陆地降水,⑦为水汽输送,⑧为植物蒸腾,⑨为陆地水体蒸发。由材料可知,此次郑州城市内涝的原因是连续性强降雨(⑥较大)导致地表径流(③)过大,A项错误,C项正确;城市地面硬化导致下渗(④)减少,B项错误;②为海洋降水,与此次郑州城市内涝无关,D项错误。第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为缓解城市内涝,可增加绿地面积和铺设透水砖,理想的海绵城市在雨季可利用绿地储存地表水,增加下渗,因此图中乙效果最好,B项正确;甲、丙、丁的道路均较低,积水后无处排泄,缓解内涝的效果不大,A、C、D项错误。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53页 探索实验中,器皿的内壁和塑料纸底面出现大量凝结的水珠,塑料纸底面的水珠向中部聚集,并滴落到装满沙子的水瓶中,然后下渗到小瓶的底部。这个实验揭示了水的运动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通过水循环来体现的。具体过程:海陆表面的水分因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水,降落到海陆表面,降落到陆地上的水有一部分会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有一部分形成径流流入海洋,然后再参与蒸发,这样不断地循环交换,形成水循环。
教材第55页 活动水的更新周期决定了淡水的补充量和水污染后的自净能力,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水的更新周期较短,则淡水的补充速度较快,水体被污染后,重新净化的时间也较短。正因为如此,更新周期较短的大气降水和河流水成为人们主要的淡水来源。教材第55页 思考略。
教材第56页 思考1.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增加地面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另外还会增加地面蒸发和增大地下径流。2.建设海绵城市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城市有效利用雨水资源,雨季能够蓄水滞洪,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地下水位;旱季也能够排水,保证城市生活和生产用水。
教材第57页 作业题1.环节:改变下渗、蒸发环节。影响:造成土壤污染等。2.(1)海水淡化就是模拟水循环将淡水与海水的盐分分开,淡化海水符合饮用水标准,因钙、镁等含量低,水质更优。(2)220×365=80 300(万吨)。意义: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3.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水滴的旅行——水循环的模拟实验某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少年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独自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最终战胜困境获得重生。影片中主人公利用了一种海水淡化的装置——太阳能蒸馏器(如下图),从而满足了生活用水需求。海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你能设计实验验证太阳能蒸馏器的原理吗?
[实验材料]冰块、不透水保鲜膜、大烧杯、小烧杯、温水、食盐、小勺子、筷子。[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中加入100毫升温水(约50 ℃),并加入一定量的食盐搅拌,模拟海水,然后把一个干燥的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漂浮在水面)。
(2)用保鲜膜盖住大烧杯的杯口。(3)把冰块放在保鲜膜的中央,然后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若干小时,观察实验结果。
[交流讨论]根据水循环的模拟实验结果,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烧杯中的水来自哪里?为什么是淡水呢?【答案】小烧杯中的淡水来自模拟海水的蒸发,为水蒸气凝结形成,不含有盐分。
高中中图版 (2019)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 (2019)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1D2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文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汽输送,地表径流,植物蒸腾,三态变化,太阳辐射,水资源,水量动态平衡,重新分配,可再生,跨流域调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件ppt、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学案doc、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素养落实10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