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荀子》(含答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荀子》(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荀子》(含答案)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荀子》(含答案)第3页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荀子》(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荀子》(含答案),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学-《荀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劝学》)
    (注)①蒙鸠:即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②苇苕(tiáo):芦苇的穗。③潃(xiǔ):臭泔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速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C.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完:完美
    D.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就:靠近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生于高山之上
    B.所立者然也                  不复挺者
    C.与之俱黑                      水为之
    D.而临百仞之渊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B.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C.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D.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荀子认为,人的先天条件是“学”的决定性因素,但同样也需要后天努力。
    C.文段中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D.“蓬生麻中”“白沙在涅”,这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①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③成;厌④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⑤也,岂若跛鳘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菑:同“灾”,灾害。②折阅:折本,亏损。③崇:同“终”。④厌:同“压”,堵塞。⑤县:同“悬”。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B.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C.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D.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的“小人”与儒家定义的“君子”相对,是指社会地位低的人。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小人”也是这个意思。
    B.江河,在古代主要是指长江和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和《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其中的“河”皆指黄河。
    C.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和本文“夫骥一日而千里,驾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中的“驾”含义相同。
    D.“谏争”同“谏诤”。在古代,如果父亲、君主做事违反义理,做儿子、臣子的应该直言劝告,尽谏诤之义,才是真正的孝顺和忠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人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
    B.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
    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
    D.瘸腿的鳖一直走,不停下,也能到达目的地;六匹骏马拉车却不能到达,这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修身也应向瘸腿的鳖一样,贵在行动。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2)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鳖之与六骥足哉?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
    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0.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元史”“明史”“清史”都在其中。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本段教材未选)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B.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C.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D.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5.下列关于《劝学》《师说》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此外还可指官吏。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用了“比喻论证法”,强调思考的重要;《师说》用了“对比论证法”,强调从师的重要。
    B.《劝学》开篇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实则是荀子借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之口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C.荀子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韩愈认为要“从师”,其实,“从师”也可说是“善假于物”的表现。
    D.《劝学》选文“南方有鸟焉……”一段进一步深化“善假于物”的议论,提醒君子特别要对“所假之物”进行选择。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的散文集。
    B.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C.金:金属制品,文中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出两脚为“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首先提出全文的观点,接着运用形象的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
    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
    C.第三段,分三个层次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即积累、坚持、专一。
    D.第四段,通过君子与小人、古人与今人学习的对比,强调了学习要戒骄戒躁。
    21.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下面各项中哪一项不能作为其论据(     )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B.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C.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也是激励,随时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
    D.通过原始森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可到达的目的地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2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精骑集》序(节选)
    24.秦观《劝学》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农历每月十五叫“既望”,农历每月月末叫“晦”。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选文中的第一段,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塞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8.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庶几以此补之
    29.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其它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六艺:一指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一指指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33.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指人的智慧)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托付、寄寓)
    3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以为轮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6.对上面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骐骥”、“驽马”两个比喻暗示了客观条件有好有坏,在作者看来,好的客观条件对于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37.翻译以下句子
    ①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38.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9.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蓬乱 B.扶:扶助
    C.涅:黑土 D.俱:全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
    40.下列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D.不积跬步            步:古称跨出一脚
    4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B.?使之然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吾尝终日而思矣            登高而招
    D.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
    4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每天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子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 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节选自《荀子•性恶》)
    4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       跬:半步 B.金石可镂       镂:雕刻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托付 D.合于文理       文理:礼义仪节
    45.下列各项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蟹六跪而二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D.而神明自得
    4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中既有比喻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同时在语言上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说理透彻,生动有味。
    B.选文一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而必须“不舍”,即有恒心。
    C.选文一中蚯蚓和螃蟹两个比喻,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说明先天条件差,如果能用心专一, 也可以成就事业;先天条件好,如果心浮气躁,则将一事无成。
    D.选文二中荀子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
    4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4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动词,接近,靠近。
    B.声非加疾也 疾:急速,猛烈。这里指声音宏大。
    C.而绝江河 绝:渡
    D.用心一也 用:动词,使用
    4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0.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51.下列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文:我曾经一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到的(知识多)。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知识明了,并且行动不犯错误了。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容身,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结合文言文《劝学》,完成下列问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 加:增加。
    D.虽有槁暴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53.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③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而二螯  ⑧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5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以为轮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5.下列语句中分别能表明学习需要“广泛积累”和“持之以恒”的一项是 (  )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6.翻译下列各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7.翻译下列句子。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59.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儒家在个人修养方面都强调________。(不超过4个字)
    60.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该句的意思是: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疾”,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句意思: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于”,介词,比。第二句意思:生长在高山的上面。“于”,介词,在。
    B.第一句意思:是它生长的高山之巅让它这样的。“者”,表判断。第二句意思:木材也不会再挺直。“者”,助词,表停顿,
    C.第一句意思:也会跟它一起变黑。“之”,代词,代它。第二句意思: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之”,代词,代它。
    D.第一句意思:却能俯瞰百里之遥。“而”,表转折,却,第二句意思:我曾经整天思索。“而”,表修饰,可不译。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该句译为: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
    “兰槐之根是为芷”中,主语为“兰槐之根”,谓语是“为”,宾语是“芷”。主谓宾完整,不可断开,排除AC;“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构成对仗句式,中间应断开,排除ACD;“其质非不美也”中,主语是“其质”,“非不美”是其质的一种状态,不可断开,排除ACD。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人的先天条件是‘学’的决定性因素”错误。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知,后天学习才是决定性因素。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翻译关键词:受绳,经过墨线的比量,用墨线量过;直,作动词,取直,变直;就,靠近;砺,磨刀石;利,作动词,变得锋利;博学,广博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验省察;知,通“智”,智慧,见识。
    参考译文:
    (一)
           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生长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生长在高山上,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它生长的高山之巅让它这样的。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6.B
    7.A
    8.C
    9.(1)所以指责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
    (2)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腿的鳖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志意修则骄富贵”和“进义重则轻王公”是并列关系的短语,结构一致,中间要断开,可以排除C项;
    “外物”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外物轻矣”是主谓短语,不能断开,排除D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为外物所役使。”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这里的‘小人’与儒家定义的‘君子’相对,是指社会地位低的人”错误,结合“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肯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可知,文中的“小人”指品德低下、卑鄙无耻的人。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这句话“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中“修”是“美好”的意思,而不是“修身”之义。整句话的意思是“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 。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非”,批评,指责;“当”,恰当;“是”,肯定,赞同;“……者,……也”是判断句式。
    (2)“县”,同“悬”,悬殊;“岂”,哪里,怎么;“若”,像;“足”,大。
    参考译文:
    看到好的行为,感到美好就一定想把它保存在自己身上;看到不好的行为,感到忧惧就一定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坚定不移地珍惜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灾祸一样地厌恶自己。所以指责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人。所以君子尊崇老师、亲近朋友,而极其憎恨那些害人的人。爱好善良的品行永不满足,受到劝告就能警惕,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残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
    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作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作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作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作阿谀。肯定正确的(言行)否定错误的(言行)叫作明智,否定正确的(言行)肯定错误的(官行)叫作愚蠢。中伤贤良叫作谗毁,陷害贤良叫作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作正直。取舍没有个定规叫作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叫作大贼。
    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悟,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身体劳累而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它;利益少而道义多的事,就做它。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
    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就能到达了。所以一步半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
    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去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散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绝不会很远的。
    10.D
    11.C
    12.D
    13.(1)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本题中,“比数年来”,“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B;
    “殆”,根据语境及实际生活经验推断可解释为“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排除C。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C.“‘清史’都在其中”错误,“清史稿”不在二十四史中。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有文采的句子”错误。原文说“可为文用者”,意思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一”,专一。
    (2)“负”,依仗;“自放”,放纵自己,宾语前置句;“滑稽饮酒者”,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旬朔”,意思是“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较长的时日”。
    参考译文:
    (甲)
    劝学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荀子》节选
    (乙)
    劝学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
    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14.B
    15.D
    16.A
    17.(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智慧明达,因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2)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居必择乡”和“游必就士”结构一致,都是“君子”的行为,所以应在“乡”和“士”后断开,排除AC;
    “防邪辟”和“近中正”结构一致,二者构成并列结构,“防”的宾语是“邪辟”,“近”的宾语是“中正”,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句子翻译: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错误,《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应是指六种经书。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强调思考的重要”错误。《劝学》用了“比喻论证法”,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故选A。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博学”,古今异义词,广泛地学习;“参省”,检查、省察;“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过”,过错。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或”,有的 ;“不”,通“否”,指不向老师学习;“小学”,古今异义词,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蒙鸠”,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的草,名字叫“射干”,只有四寸高,生长在高山上,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不靠近,下人不穿戴。不是香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才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劝学》节选)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师说》节选)
    18.D
    19.A
    20.D
    21.B
    22.C
    23.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且行动不会犯错了。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硬的筋骨,却能向上吃黄土,向下饮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跑得快,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依据语法结构,“入乎耳”“着乎心”是并列关系,需要断开,排除A项;
    “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也是并列关系,“动静”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
    “端而言”“蝡而动”也是并列关系,“动”字后边应该断开,排除B项。
    句意: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说法错误,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强调了学习要戒骄戒躁”分析错误,结合“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等分析,通过君子与小人、古人与今人学习的对比,强调了学习的目的在于修身。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此句强调要从师学习,不断的学习。
    B.此句强调要带着爱去阅读,带着敬重去获取知识,带着有教养的心去感悟,体现不出“学习不可以停止”这个观点。
    C.此句“随时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的意思是强调学习永远在道上,体现了“学习不可以停止”这个观点。
    D.此句“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的意思强调的是学习没有终点,体现了“学习不可以停止”这个观点。
    故选B。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知,荀子认为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所以人的先天条件不是决定因素。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的解释:
    (1)“博学”,广泛学习;“而”,连词,表递进关系;“日”,名称作状语,每天;“知”通“智”,智慧。
    (2)“爪牙”,爪子和牙齿;“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3)“假”,凭借,利用;“舆”,车;“致”,到达;“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绝”,横渡。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24.B
    25.A
    26.D
    27.(1)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D;
    “殆”,根据语境及实际生活经验推断可解释为“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所以不能分开,排除C。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
    故选B。
    25.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农历每月十五叫‘既望’,农历每月月末叫‘晦’”说法有误,农历每月十五叫“望”,“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故选A。
    2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有文采的句子”错误。原文说“可为文用者”,意思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
    故选D。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负”,依仗;“自放”,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放自”,放纵自己;“滑稽饮酒者”,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旬朔”,意思是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较长的时日;“把”,拿,指看书;“卷”,书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在上,向下;“用”,因为;“一”,专一。
    参考译文
    (甲)
    劝学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荀子》节选
    (乙)
    劝学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
    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28.D
    29.D
    30.B
    31.D
    32.(1)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33.可以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高”,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B.“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C.“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故选D。
    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B;
    “殆”,根据语境及实际生活经验推断可解释为“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排除C。
    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
    故选D。
    30.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每月三十叫‘晦’”错误,应为“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故选B。
    3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有文采的句子”错误。原文说“可为文用者”,意思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
    故选D。
    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一”,专一。
    (2)“负”,依仗;“自放”,放纵自己,宾语前置句;“滑稽饮酒者”,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旬朔”,意思是“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较长的时日”。
    3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可以论证。
    根据秦观《劝学》对自己少年读书的说法,“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见,“秦观读书的故事”的特点就是时断时续,不能持之以恒。而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是“学习不可以停止”,所以“秦观读书的故事”就可以作为反面论据对论点进行反面论证。需要注意题干中的任务要求“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所以首先要明确可不可以,然后再明确自己的理由。
    参考译文:
    (甲)劝学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荀子》节选
    (乙)劝学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
    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34.D
    35.B
    36.C
    37.①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②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分析】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寄托”,寄居存身、容身、存身。解释错误。
    故选D。
    3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用于对人或事物作出判断。
    B.“江海”,古今同义,江河湖海。
    C.“寄托”,古义:寄居存身、容身、存身;今义:托付、寄寓
    D.“黄泉”,古义:地下的泉水;今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之阴间。
    故选B。
    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暗示了客观条件有好有坏,在作者看来,好的客观条件对于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理解错误,文章作者先用“骐骥”、“驽马”对比,后用“舍”“不舍”对照,说明主观条件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习的关键。
    故选C。
    3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故”,所以;“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利爪牙”“强筋骨”;“埃土”,尘土;“黄泉”,地下的泉水;“用”,介词,因为;“一”,作形容词,专一。
    【点睛】参考译文: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8.D
    39.A

    【解析】3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蓬生麻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是:蓬生(于)麻中。“(于)麻中”是谓语动词“生”的后置状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C。
    “白沙在涅”,“白”是“沙”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D。
    3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蓬生麻中”,蓬草生长的丛麻当中。“蓬”,蓬草。
    故选A。

    参考译文:
    蓬草生长的丛麻当中,不须扶持就长得挺直;白沙和在黑泥里面就同黑泥(一样黑)。
    40.D
    41.C
    42.B
    43.D

    【分析】4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不积跬步”中的“步”解释为“古称跨出一脚”错误,“古称跨出一脚”称“跬”;称跨两脚为“步”。“不积跬步”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
    故选D。
    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比。/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
    B.“之”,代词,它。/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而”,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也可译成“地”。/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也可译成“地”。
    D.“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句尾语气词,了。
    故选C。
    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以“于”为标志。
    B.定语后置,以“之”为标志。
    C.状语后置,以“以”为标志。
    D.状语后置,乎,在此作介词,意义相当于“于、在”。故“生乎吾前”是一状语后置句。
    故选B。
    4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金石可镂”译成“那么金子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理解错误,其中的“金石”应是“金属和石头”,故此句正确的译文为“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故选D。
    【点睛】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44.C
    45.C
    46.B
    47.(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往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2)由此看来,既然这样那么人的本性邪恶是明显的,那些美好善良的表现是后天人为的。

    【分析】4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意思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寄托:藏身。
    故选C。
    4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为连词,表并列;
    A.连词,表转折;
    B.连词,表修饰;
    C. 连词,表并列;
    D.连词, 表因果,相当于“因而”。
    故选C。
    46.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B. “骐骥”“驽马”两个比喻说明的是“要有恒心”;“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说明的是“注重积累”。
    故选B。
    4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上”“下”,名词做状语;“一”,专一。(2)“用”,由;“人之性恶明矣”,判断句;“伪”,通“为”,人为努力。
    参考译文: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些善良的行为是后天的作为。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喜好财利,依从这种本性,因此人们就产生了争抢掠夺,谦让的品德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从这种本性,因此就产生了残杀陷害,忠诚守信的品德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声色的欲望,有喜欢美好音乐、美色的本能,依从这种本性,因此就会产生淫荡混乱,礼义法度就消失了。那么,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的情欲,就一定导致争抢掠夺,一定跟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相合,而最终回到暴乱局面。因此一定需要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这样之后,对推辞谦让这种美德人们才会做出,对国家的礼法人们才会遵守,(国家)就最终走向安定太平。用这些事实来看人的本性,这样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就很明显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们后天的作为。
    48.D
    49.A
    50.D
    51.C

    【分析】4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根据“用心一也”翻译为:因为用心专一。故“用”译为“因为”,“心”译为“用心”。
    故选D。
    4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兼词,于此/陈述语气。
    C.取消短语独立性/定语后置标志。
    D.表修饰,用在“跂”的后面,表“望”的情态/转折连词,但。
    故选A。
    5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B.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C.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故选D。
    5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C.应该翻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并且行动不犯错误了。
    故选C。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52.C
    53.B
    54.C
    55.C
    56.(1)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2)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更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分析】5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加:增加”错误,“臂非加长也”的意思是:手臂没有更长。所以“加”的意思是“更”。
    故选C。
    5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修饰;⑤连词,表转折;⑥连词,表递进;⑦连词,表并列;⑧连词,表顺承。
    故选B。
    5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B.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做为;今义,认为。
    C.须臾,片刻。古今意义相近。
    D.寄托,古义,托身,安身。这里指藏身;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故选C。
    5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理解的能力。
    A.都表明“广泛积累”。
    B.①谈的学习需要“借助外物”。
    D.①谈的学习需要“借助外物”。
    故选C。
    5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蓝取之,而于蓝青”。第一个“于”:介词,从。第二个“于”:介词,比。
    (2)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招:招手。加:更。
    (3)博学:广泛地学习。而:并且。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验反省。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为没有过错。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更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57.(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2)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假”,借助;“而”,却;“利足”,走得快;“致”,达到。
    (2)得分点:“生”通“性”,资质,禀赋;“善”,善于;。
    (3)得分点:“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上”“下”,向上,向下;“黄泉”,地下水;“用心”,因为心思;“一”,专一。
    58.(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参”,一译检验,检查;“省”,省察;“乎”,介词,于;“知”,通“智”,智慧;“明”,明达。
    (2)“学者”,求学的人(古今异义词);“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59.反躬自省
    60.①与人相处,要多反省自身而少抱怨别人。②要善于自我反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③慎重地选择朋友,与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相交。

    【分析】59.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材料一意思是说,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用这句话来看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是要人平时多做自我反思。
    材料二是说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也是强调要善于自我反省。
    可见两则材料都强调在个人修养方面要“反躬自省”。
    60.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
    材料一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人往往容易原谅自己,为自己开脱,找借口掩盖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倒是常常责怪别人,把失误或者过错归咎于别人,这样,不但自己失去了反省自己和找到自己不足的机会,而且,也会引起别人的反对和埋怨,甚至是憎恨。因此,与人相处,要多反省自身而少抱怨别人。要善于自我反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材料二同样强调要有所选择,好的就拿来,不好的要知道避开,要时时反思自己身上有没有不好的品行;而且有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就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这也是强调要善于自我反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还有在择友方面的原则是不能相信那些只知道阿谀奉承的人,这样的人不能当朋友;而那些对我的评价恰当客观的人才是我要选择的朋友。也就是要慎重地选择朋友,与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相交。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材料二   看到善良的行为,感到美好就一定想把它保存在自己身上;看到不好的行为,感到忧惧就一定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灾祸一样似地厌恶自己。所以指责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人。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孔子《论语》(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孔子《论语》(含答案),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填写出原文空白处正确的语句,请翻译加点的词的意义,请翻译划横线的语句,孔子,曾皙的“志”是什么?,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庄子》(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庄子》(含答案),共5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庖丁解牛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墨子》(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墨子》(含答案),共6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