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散文阅读 单文精练2 春而不暖——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散文阅读 单文精练2 春而不暖——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含解析),共3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 红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人行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
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1936年5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有意让两类人的活动形成比照:外国人和少数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春光里乞讨、哀哭。
B.倒数第二段的“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与上文呼应,暗示虽然春已至,但并非人人都能感受到春的气息,喻指北方的人们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C.散文中的“我”可视为线索人物,全文通过“我”的见闻感受串起白天、黑夜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着力批评了“年轻人”的“不知愁滋味”。
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把众多材料组织起来,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还配合运用反复、照应,使前后文勾连紧密。
答案 C
解析 “着力批评了‘年轻人’的‘不知愁滋味’”理解有误。
2.怎样理解画线句“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的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②所谓“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既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又隐含对造成这种不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不平。
3.文章标题以“春意”起,结尾以“哀哭”终。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是作者有意为之,标题与主题相矛盾,能收到一种隐微的反讽效果。②标题充满诗意,十分浪漫,然而内容却出乎意料,这就造成了“期待落空”;也正是这种“期待落空”,让读者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③作者以暖写冷、先扬后抑,用饱含忧虑的笔触书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或:表现出自然的春意悄然而至,人间却冰火两重天),呼吁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对环境的描写,表明春天到来,天气和暖,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与下文的悲惨世界构成强烈的反差,为作者表达悲悯的主题服务。
B.文中的汪林是一位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形象。作者用她与底层百姓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底层人民的辛酸与痛苦。
C.本文语言华丽而具有冲击力,如“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语言很有韵味,饱含作者的愤激之情。
D.标题中的“春意”一语双关,既有春天的和暖和盎然生机,同时又有象征义,表达作者对人世间的温暖春天的向往,期盼人们能够摆脱苦难。
答案 C
解析 “语言华丽”错,语言较为质朴。
2.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写出了春天的舒适和令人沉醉。(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听着,听着吧”,强调作者听到的声音,自然引出下文对声音的进一步描写。)②以短句式为主,语调轻快,传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③运用动作描写,“坐”“闭”“陷”,写出了“我”对和暖春天到来的喜悦和享受。(或:这样和谐的春天的氛围和下文苦难的歌唱声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强烈的对照。) ④多非主谓句或省略句(省略主语),使语气急促,表达了“我”对春的欣喜之情。(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3.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快乐的人们”,如汪林等人,生活富裕,不计冷暖;爱情甜蜜,不知苦涩;激情满怀,抗衡四季。他们的快乐是不分季节的。②“哀哭的人们”,如叫化子,一个寒冬足以使其陷入饥饿和死亡,即便是日渐和暖的春天也温暖不了他们。他们的苦难是周而复始的,逃不开四季的。③写出了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洞察以及对人们悲苦生活的感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小说阅读 单文精练1 仁而有慧——汪曾祺《仁慧》(含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小说阅读 单文精练2 “同窗”异景——泰格特《窗》(含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文言文阅读 单文精练2 东林风范——顾宪成传(含解析),共5页。